一种颈椎后路可调微动固定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2147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颈椎后路可调微动固定棒,属于医学手术外科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固定棒手术过程复杂、效率不高且术后不舒适的问题。本颈椎后路可调微动固定棒包括固定棒主体,固定棒主体由固定棒体和活动棒体组成,且固定棒体与活动棒体之间设置有与固定棒体相固连且供活动棒体安装微调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由具有球形孔的固定座以及与固定座螺纹配合连接的锁紧螺母组成,固定座位于靠近活动棒体的上端面上开设有轴向向下凹陷形成供活动棒体嵌入安装,且使球形孔与固定座外部相连通的U型槽口,活动棒体伸入球形孔内的一端设置有与其相固连且便于活动棒体调节的球头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手术操作方便且提高效率并增加术后舒适度的优点。舒适度的优点。舒适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椎后路可调微动固定棒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学手术外科
,涉及一种颈椎后路可调微动固定棒。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临床上对于颈椎、胸腰椎疾病患者治疗时,普遍采用钉棒内固定系统配合融合器进行固定融合,钉棒内固定系统一般由螺钉、连接棒、横向固定器、椎弓根钩等配套产品组成。
[0003]其中连接棒为金属连接棒,其固定强度及硬度由其材料本身的特性决定,在手术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人体的解剖特征进行弯折,以达到所需要的临床效果,在多次弯折过程中,因其存在疲劳极限,使其可能出现裂纹,造成连接棒的损坏,从而增加手术成本,并延长手术时间。
[0004]在弯折过程中一般采用大力钳,可能对材料造成损伤,在连接棒变曲位置可能产生微裂纹,也有可能多次变形后产生断裂,可能造成术后失败,在手术后恢复期间,由于连接棒无法与人体的骨骸弹性模量相匹配,导致病人的头部和颈部无法活动,从而导致病人在术后感到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容易植入、方便手术操作,并减少恢复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后路可调微动固定棒,包括固定棒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棒主体(1)由固定棒体(2)和活动棒体(3)组成,且固定棒体(2)与活动棒体(3)之间设置有与固定棒体(2)相固连且供活动棒体(3)安装微调的固定装置(4),所述的固定装置(4)由具有球形孔的固定座(5)以及与固定座(5)螺纹配合连接的锁紧螺母(6)组成,所述的固定座(5)位于靠近活动棒体(3)的上端面上开设有轴向向下凹陷形成供活动棒体(3)嵌入安装,且使球形孔与固定座(5)外部相连通的U型槽口(7),所述的活动棒体(3)伸入球形孔内的一端设置有与其相固连且便于活动棒体(3)调节的球头部(8),当活动棒体(3)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守明王雄飞周建明周富德
申请(专利权)人:万邦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