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黄茶机械化闷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61109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1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包括鲜叶采摘→摊放→杀青→摊凉回潮→揉捻,还包括初干→二次摊凉回潮→复烘足干,在揉捻和初干之间依次设置初烘→闷黄。所述初烘为:叶温控制在50±2℃,烘干至制叶含水率为30~40%;所述闷黄为:发酵机闷黄,将初烘所得的制叶均匀摊放,堆厚2~4cm,闷黄过程中控制制叶叶温43~54℃,环境相对湿度61~83%,每10~20min通风换气一次,时间4~8h。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利用全程机械化精确调控工艺参数,提高黄茶加工效率,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并显著提升黄茶产品品质稳定性,从而提高黄茶产品质量。

A processing method of yellow tea with yellowin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ocessing method of yellow tea mechanization, including picking fresh leaves, spreading, removing water, cooling and moisture regaining, rolling, including early drying, two cool moisture regaining, re drying foot dry, in the rolling and initial drying are orderly arranged between the beginning of baking, yellow. The initial drying: leaf temperature control at 50 - 2 DEG C, drying to making leaf water content is 30 ~ 40%; the Yellow: Yellow fermentation machine, the system leaves the initial drying evenly spreading, thick pile of 2 ~ 4cm, yellow leaf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43 to 54 DEG C, relative humidity 61 ~ 83%, every 10 ~ 20min ventilation time, time is 4 ~ 8h.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fully controls the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mechanization, improves the processing efficiency of yellow tea, improves the output, reduces the cost, and remarkably improves the qual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yellow tea products, thu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yellow tea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茶机械化闷黄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加工领域,涉及一种黄茶加工工艺,具体涉及一种机械化闷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黄茶作为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黄汤黄叶”的独特品质。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黄茶生产曾一度呈现萎缩,近几年,随着黄茶功能研究的深入及市场对茶叶产品多元化需求的增加,消费者对黄茶健康保健作用的认识及黄茶醇和口感的认同不断提升,使得黄茶产销量迅速增加,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闷黄”是黄茶加工的独特工艺,是影响黄茶品质的关键环节,该过程利用湿热作用使在制叶内所含物质发生一系列水解转化、异构化及非酶促氧化等热化学变化,造就了成品黄茶典型的“三黄”品质特征,即干茶黄、汤色黄、叶底黄,同时形成清悦高爽的香气及醇厚爽口的滋味特征。闷黄工艺受在制叶含水率、环境温湿度及供氧量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不同黄茶产区闷黄工艺差异也较大。根据含水率不同,闷黄工序分为“干坯闷黄”和“湿坯闷黄”,“干坯闷黄”茶坯含水率一般为20~25%,闷黄时间较长,一般5~7天;“湿坯闷黄”茶坯含水率一般为40~55%,用时较短,一般为6~8h。目前黄茶生产中采用的“闷黄”工艺主要是利用杀青或初烘后在制叶自身的余热进行打包闷堆,辅以湿布覆盖维持相对湿度,期间需要根据茶叶黄变情况进行数次拆包。这种“闷黄”方式进行过程中环境参数持续变化,不仅对制茶师傅的技术能力要求较高,同时也会直接或间接对成品茶品质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该方法利用全程机械化精确调控工艺参数,提高黄茶加工效率,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并显著提升黄茶产品品质稳定性,从而提高黄茶产品质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包括鲜叶采摘→摊放→杀青→摊凉回潮→揉捻,还包括初干→二次摊凉回潮→复烘足干,在揉捻和初干之间依次设置初烘→闷黄。即工艺流程为:鲜叶采摘→摊放→杀青→摊凉回潮→揉捻→初烘→闷黄→初干→二次摊凉回潮→复烘足干。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的改进:所述初烘为:叶温控制在50±2℃,烘干至制叶含水率为30~40%;备注说明:可采用圆斗烘干机,热源出风口实际温度控制在120℃左右,用时约5~15min,所得的制叶手摸有触手感;所述闷黄为:发酵机闷黄,将初烘所得的制叶均匀摊放,堆厚2~4cm,闷黄过程中控制制叶叶温43~54℃,环境相对湿度61~83%,每10~20min通风换气一次,时间4~8h。备注说明:采用上述闷黄工艺能实现“叶色黄变,甜香显现”的适度标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闷黄:闷黄过程中控制制叶叶温45℃±2℃,环境相对湿度75%±3%,每10min通风换气一次,时间4~8h。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鲜叶采摘为:鲜叶的采摘标准包含以下至少一种类型(即任一一种类型或几种类型的不同比例的组合):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及对夹叶,采摘时间跨度为每年3月中旬至5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摊放为:鲜叶均匀摊放,厚度为2.5~3.5cm(即,约3cm左右),摊放直至鲜叶的失水率约为10~15%。所述摊放具体为:采用自然摊放方式时间为12~14h或采用鼓风辅助处理3~7h,适度标准为叶形略显皱缩,茎叶柔软不易折断,鲜叶失水率约为10~15%;含水率约为66~7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杀青为:滚筒杀青方式,杀青叶温达100℃±10℃,杀青直至制叶含水率为55%±3%(杀青时间约1~2min)。备注说明:杀青的适度标准为叶色暗绿,梗弯曲不断,手捏叶软,略有刺感,紧握叶子成团,略有粘性,制叶含水率约为55%±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摊凉回潮为:竹匾薄摊方式,厚度1~2cm,自然冷却或利用风扇进行冷却至室温,随后将制叶归堆回潮,时间为2±0.2h。备注说明:摊凉回潮的适度标准为紧捏叶子成团,叶子柔软粘手无刺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揉捻为:揉捻机揉捻,遵循“先轻后重,逐步加压,轻重交替,最后不压”的加压原则,揉捻机转速50~60转/min,直至制叶成条率≥80%(揉捻时间约30~50min)。备注说明:揉捻的适度标准为揉捻至在制叶成条率≥80%,茶汁粘附叶面,手摸有湿润粘手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初干为:采用旋转式烘焙提香机,设定温度90~100℃,摊叶厚1cm,烘焙直至含水量10~15%(时间约15~20min)。备注说明:初干的适度标准为有刺手感,在制叶含水量1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次摊凉回潮为:竹匾薄摊,自然冷却至室温,随后归堆回潮,叶堆厚10cm,时间30~60min;备注说明:二次摊凉回潮的适度标准为叶子回软;所述复烘足干为:采用旋转式烘焙提香机,设定温度80~90℃,摊叶厚1~2cm,烘焙直至含水量<6%(时间约15~20min),得到黄茶。备注说明:复烘足干的适度标准为烘至手捻叶即成粉末,含水量<6%。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优势:1、与传统黄茶利用焙笼或者趁热堆积的闷黄工艺相比,本专利技术利用发酵机作为闷黄机械,使得闷黄过程中温湿度保持恒定,有利于湿热作用下化学变化的持续发生,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茶叶品质稳定性。2、‘闷黄’工序之前配合‘初烘’工序,控制闷黄过程中在制叶含水率在30~40%之间,不同于传统工艺中的‘干坯闷黄’和‘湿坯闷黄’方式,利用该‘闷黄’方法制成的黄茶香气高爽有甜香,滋味醇厚甘润。3、该专利技术所述的黄茶加工方法普遍适用于3月中旬至5月中旬之间的不同质量的鲜叶,包括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及对夹叶,加工过程中的具体工艺参数可依据在制叶含水率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进行调整,操作便捷,参数调整方便易掌握,有利于进一步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的推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实施例1:“初烘”工序对黄茶成品品质影响分析采摘3月下旬、4月中旬及5月上中旬的浙农113鲜叶分别均匀分为两部分,分别利用工艺1和工艺2进行黄茶加工,其中3月下旬鲜叶机械组成为:单芽15%,一芽一叶53%,一芽二叶26%,一芽三叶2%,单片4%;4月中旬鲜叶机械组成为:单芽8.8%,一芽一叶37.8%,一芽二叶40%,一芽三叶7%,单片6.4%;5月上中旬鲜叶机械组成为:单芽4.5%,一芽一叶27%,一芽二叶52%,一芽三叶10.5%,单片6%。各工艺步骤分别如下:工艺1:①鲜叶摊放→②杀青→③摊凉回潮→④揉捻→⑥闷黄→⑦初干→⑧二次摊凉回潮→⑨复烘足干;工艺2:①鲜叶摊放→②杀青→③摊凉回潮→④揉捻→⑤初烘→⑥闷黄→⑦初干→⑧二次摊凉回潮→⑨复烘足干。工艺1和工艺2中各工序所采用的参数如下:①鲜叶摊放:鲜叶均匀摊放于萎凋槽内,厚度为3cm左右,自然摊放12~14h或采用鼓风辅助处理3~7h,摊放至鲜叶失水率10~15%,在制叶含水率为65~70%,叶形略显皱缩,茎叶柔软不易折断。②杀青:采用6CST-50型滚筒杀青机,设置热源温度300℃,滚筒实际温度为2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黄茶机械化闷黄加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包括鲜叶采摘→摊放→杀青→摊凉回潮→揉捻,还包括初干→二次摊凉回潮→复烘足干,其特征在于:在揉捻和初干之间依次设置初烘→闷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包括鲜叶采摘→摊放→杀青→摊凉回潮→揉捻,还包括初干→二次摊凉回潮→复烘足干,其特征在于:在揉捻和初干之间依次设置初烘→闷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烘为:叶温控制在50±2℃,烘干至制叶含水率为30~40%;所述闷黄为:发酵机闷黄,将初烘所得的制叶均匀摊放,堆厚2~4cm,闷黄过程中控制制叶叶温43~54℃,环境相对湿度61~83%,每10~20min通风换气一次,时间4~8h。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闷黄:闷黄过程中控制制叶叶温45℃±2℃,环境相对湿度75%±3%,每10min通风换气一次,时间4~8h。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鲜叶采摘为:鲜叶的采摘标准包含以下至少一种类型: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及对夹叶,采摘时间跨度为每年3月中旬至5月。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摊放为:鲜叶均匀摊放,厚度为2.5~3.5cm,摊放直至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方媛龚淑英杨晓蕾钱虹徐鹏程张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