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节式折叠爬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9985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2 1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四节式折叠爬梯,第三节梯体顶端分别以第一铰接机构为支点可绕第二节梯体底端旋转,第一铰接机构上方分别设有第二加强型三通,第一加强型三通与第二加强型三通分别通过上固定座与箱体上部相连接,第三节梯体底端分别通过第二铰接机构与第四节梯体顶端相连接,第四节梯体顶端分别以第二铰接机构为支点可绕第三节梯体底端180度旋转,第二铰接机构分别通过两侧连杆机构与下固定座一侧相连接,下固定座一端与箱体下部相连接;所述第三节梯体两侧底部后侧分别安装有磁门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不仅增加整个爬梯的牢固性,而且即保证了爬梯收回状态下与箱体自锁的可靠性又实现了消防队员对爬梯要求的快速打开。

Four section folding ladd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our folding ladder, the top third in the first section ladder body are respectively hinged mechanism as the fulcrum around the second day at the bottom of the ladder body rotation, above the first hinge mechanism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second reinforced type three, type three and second through the first to strengthen the strengthening of three - through the upper fixing se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box body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ird section ladder body bottom end respectively by the second hinge mechanism with fourth section ladder body is connected with a top, top fourth section ladder body respectively with second hinge mechanism as a fulcrum around the third day at the bottom of the ladder body is rotated 180 degrees, the second hinge mechanism respectively on both sides of the link mechanism and the lower fixed seat side. Through the connection, and one end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box body under the fixed seat is connected; the third section ladder on both sides of the body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rear bottom magnetic door stopp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beneficial effect that not only the firmness of the whole ladder is increased, but also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elf-locking of the ladder and the box body is ensured, and the quick opening of the climbing ladder requirement is realized by the firem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四节式折叠爬梯
本技术涉及消防用工具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四节式折叠爬梯。
技术介绍
消防车的顶部安装有各种消防器材箱,为了方便消防员爬上车顶操作、取拿消防器材,要求消防车配备一方便消防员上下的爬梯。目前,目前国内的消防车用爬梯,使用时,爬梯不稳固,涉及不安全因素,而在非使用状态下,收放性较差,占用空间大。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四节式折叠爬梯,不仅能够便于折叠爬梯,减少占用空间,而且增加整个爬梯的牢固性。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四节式折叠爬梯,包括左扶手和右扶手,所述左扶手和右扶手顶端分别通过客车扶手座与箱体顶端连接,所述左扶手和右扶手底端分别通过第一加强型三通与第二节梯体两侧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节梯体的两侧底端分别通过第一铰接机构与第三节梯体两侧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三节梯体两侧顶端分别以第一铰接机构为支点可绕第二节梯体两侧底端旋转,所述第一铰接机构上方分别设有第二加强型三通,所述第一加强型三通与第二加强型三通分别通过上固定座与箱体上部相连接,所述第三节梯体两侧底端分别通过第二铰接机构与第四节梯体两侧顶端相连接,所述第四节梯体两侧顶端分别以第二铰接机构为支点可绕第三节梯体两侧底端180度旋转,所述第二铰接机构分别通过两侧连杆机构与下固定座一侧相连接,所述下固定座一端与箱体下部相连接;所述第三节梯体两侧底部后侧侧分别安装有磁门吸;所述第二节梯体、第三节梯体和第四节梯体两侧之间分别设有若干踏步。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节梯体的一端分别设有拉动式锁块,所述第四节梯体的一端分别设有与拉动式锁块相配合的锁销。进一步地,所述下固定座另一端设有减震调节座。进一步地,两侧所述连杆机构之间连接有连杆。进一步地,所述踏步的长度为300mm,宽度为100mm。进一步地,所述踏步的材质为铸铝材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不仅增加整个爬梯的牢固性,而且即保证了爬梯收回状态下与箱体自锁的可靠性又实现了消防队员对爬梯要求的快速打开。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四节式折叠爬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四节式折叠爬梯的折叠状态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四节式折叠爬梯的展开状态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四节式折叠爬梯的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磁门吸;2、客车扶手座;3、左扶手;4、右扶手;5、踏步;6、第一加强型三通;7、第二节梯体;8、上固定座;9、第一铰接机构;10、第三节梯体;11、第四节梯体;12、拉动式锁块;13、连杆机构;14、第二铰接机构;15、下固定座;16、减震调节座;17、连杆;18、箱体;19、第二加强型三通;20、锁销;21、扶手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四节式折叠爬梯,包括左扶手3和右扶手4,所述左扶手3和右扶手4顶端分别通过客车扶手座2与箱体18顶端连接,通过调节左、右扶手安装孔21位置来实现左扶手3和右扶手4旋转从而实现爬梯上端的开度的变化,使用人员更舒适,所述左扶手3和右扶手4底端分别通过第一加强型三通6与第二节梯体7两侧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节梯体7的两侧底端分别通过第一铰接机构9与第三节梯体10两侧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三节梯体10两侧顶端分别以第一铰接机构9为支点可绕第二节梯体7两侧底端旋转,所述第一铰接机构9上方分别设有第二加强型三通19,所述第一加强型三通6与第二加强型三通19分别通过上固定座8与箱体18上部相连接,所述第三节梯体10两侧底端分别通过第二铰接机构14与第四节梯体11两侧顶端相连接,所述第四节梯体11两侧顶端分别以第二铰接机构14为支点可绕第三节梯体两侧底端180度旋转,所述第二铰接机构14分别通过两侧连杆机构13与下固定座15一侧相连接,所述下固定座15一端与箱体18下部相连接;左右两侧所述第三节梯体10底部后侧18侧分别安装有磁门吸1,通过磁门吸1既保证了爬梯收回状态下与箱体18自锁的可靠性又实现了消防队员对爬梯要求的快速打开,第三节梯体10和第四节梯体11收回状态与水平线的夹角略小于90度,采用此结构即使磁门吸1失效消防车行驶时爬梯也不会摆动;所述第二节梯体7、第三节梯体10和第四节梯体11两侧之间分别设有若干踏步5;折叠爬梯的材质采用客车滚花扶手管,即防滑又美观。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节梯体10的一端分别设有拉动式锁块12,所述第四节梯体11的一端分别设有与拉动式锁块12相配合的锁销20;拉动式锁块12材质采用弹性橡胶,结构方便可靠,当爬梯收回时第三节梯体10和第四节梯体11通过拉动式锁块12连接为一体。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下固定座15另一端设有减震调节座16,通过减震调节座16即可起到爬梯收回时减震作用,又可调节爬梯收回时第三节梯体10和第四节梯体11的角度。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两个连杆机构13之间连接有连杆17,便于爬梯由打开状态收回时上提连杆17即可使爬梯收回。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踏步5的长度为300mm,宽度为100mm,铸铝材料压铸而成,是常规爬梯的踏步宽度的三倍使上下爬梯人员更舒服、安全性更高。综上所述,借助于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不仅增加整个爬梯的牢固性,而且即保证了爬梯收回状态下与箱体自锁的可靠性又实现了消防队员对爬梯要求的快速打开。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四节式折叠爬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节式折叠爬梯,包括左扶手(3)和右扶手(4),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扶手(3)和右扶手(4)顶端分别通过客车扶手座(2)与箱体(18)顶端连接,所述左扶手(3)和右扶手(4)底端分别通过第一加强型三通(6)与第二节梯体(7)两侧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节梯体(7)的两侧底端分别通过第一铰接机构(9)与第三节梯体(10)两侧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三节梯体(10)两侧顶端分别以第一铰接机构(9)为支点可绕第二节梯体(7)两侧底端旋转,所述第一铰接机构(9)上方分别设有第二加强型三通(19),所述第一加强型三通(6)与第二加强型三通(19)分别通过上固定座(8)与箱体(18)上部相连接,所述第三节梯体(10)两侧底端分别通过第二铰接机构(14)与第四节梯体(11)两侧顶端相连接,所述第四节梯体(11)两侧顶端分别以第二铰接机构(14)为支点可绕第三节梯体(10)两侧底端180度旋转,所述第二铰接机构(14)分别通过两侧连杆机构(13)与下固定座(15)一侧相连接,所述下固定座(15)一端与箱体(18)下部相连接;所述第三节梯体(10)两侧底部后侧分别安装有磁门吸(1);所述第二节梯体(7)、第三节梯体(10)和第四节梯体(11)两侧之间分别设有若干踏步(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节式折叠爬梯,包括左扶手(3)和右扶手(4),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扶手(3)和右扶手(4)顶端分别通过客车扶手座(2)与箱体(18)顶端连接,所述左扶手(3)和右扶手(4)底端分别通过第一加强型三通(6)与第二节梯体(7)两侧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节梯体(7)的两侧底端分别通过第一铰接机构(9)与第三节梯体(10)两侧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三节梯体(10)两侧顶端分别以第一铰接机构(9)为支点可绕第二节梯体(7)两侧底端旋转,所述第一铰接机构(9)上方分别设有第二加强型三通(19),所述第一加强型三通(6)与第二加强型三通(19)分别通过上固定座(8)与箱体(18)上部相连接,所述第三节梯体(10)两侧底端分别通过第二铰接机构(14)与第四节梯体(11)两侧顶端相连接,所述第四节梯体(11)两侧顶端分别以第二铰接机构(14)为支点可绕第三节梯体(10)两侧底端180度旋转,所述第二铰接机构(14)分别通过两侧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梨芳谢建章谢玉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金盾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