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色立体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9851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2 1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色立体面料,包括面料本体,面料本体包括呈第一种颜色的基布和布设在基布上的多个凸起,凸起包括呈第二种颜色的左凸起部和呈第三种颜色的右凸起部,左凸起部的下端连接在基布上,右凸起部的下端连接在基布上,左凸起部的上端与右凸起部的上端连接在一起,所述左凸起部与所述右凸起部之间形成透气腔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立体效果显著,由于凸起的两侧采用不同颜色,面料本体采用另外一种颜色,整个面料从不同角度观看会呈现出不同颜色的视觉效果,起到变色效果,同时左凸起部与右凸起部之间形成透气腔室,保证了面料的透气效果。

A kind of color changing solid fabric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three-dimensional color fabric, including fabric body, fabric body comprises a first color cloth and laid a plurality of protrusions on the base cloth, comprising a left convex convex part of second colors and a right convex part of third colors, the left lower end of the convex part connected to the substrate. The lower right of the convex part is connected to the substrate, the upper left and right upper protrusions of the convex part connected together, air chamber formed between the left and the right projection proj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three-dimensional effect, due to the convex on both sides with different colors, fabric body adopts a different color, the whole fabric viewing from different angles will show different color visual effect, the color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between the left and right lobes bulge forming air chamber, ensure the ventilation effect of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色立体面料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色立体面料。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平面加工模式已经逐渐被立体和视觉冲击感较强的3D风格的事物所代替,对于的传统的纺织面料行业也不例外。如授权公告号CN205617046U,名称为“一种渐变立体雕花经编面料”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渐变立体雕花经编面料,包括表面绒毛层和设置在绒毛层底部的布层,所述绒毛层从上到带有从深到浅的渐变的色彩,所述绒毛层的表面具有凹陷花型,所述凹陷花型的深度为绒毛长度的三分之二,所述的凹陷的花型是通过烧碱调制的烂花浆料经烂花机花辊腐蚀而得到。这种面料虽然具有一定的立体感,但从不同角度观看,其色泽基本相同,整个面料的变色效果比较单调,而且毛绒层的设置影响面料的透气性能。再如,CN103556492B,名称为“一种变色纤维、变色色纺纱线和面料及其加工方法”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变色纤维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前处理:将棉纤维采用精练酶进行前处理,提高棉纤维的吸水性能;b、改性处理:采用阳离子改性剂对棉纤维进行改性处理,提高棉纤维的阳离子性;c、染色:采用微胶囊结构的感温变色染料对棉纤维进行染色;d、固色:采用反应性固色剂进行固色处理,提高染料的色牢度;e、水洗、烘干;步骤a中,精练酶CBS用量为0.5%-8%,渗透剂1-3g/L,温度为40-80℃,时间为20-40分钟;步骤b中,改性剂用量为1-6g/L,烧碱用量为0.5-1.5g/L,处理温度为60-80℃,时间为20-40分钟;步骤c中,染料的用量为0.01-10%(owf),染色温度为60-80℃,匀染剂的用量为1-2g/L;步骤d中,固色剂的用量为10-30g/L,温度为65-85℃,时间为10-30分钟。该专利中的面料采用感光变色材料成本较高、制作也较为麻烦。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易、具有变色视觉效果、立体感强、透气性好的变色立体面料;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色立体面料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具有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的优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变色立体面料,包括面料本体,面料本体包括呈第一种颜色的基布和布设在基布上的多个凸起,凸起包括呈第二种颜色的左凸起部和呈第三种颜色的右凸起部,左凸起部的下端连接在基布上,右凸起部的下端连接在基布上,左凸起部的上端与右凸起部的上端连接在一起,所述左凸起部与所述右凸起部之间形成透气腔室。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多个所述凸起包括第一列凸起和第二列凸起,第一列凸起和第二列凸起沿所述面料本体的宽度方向交错布设,第一列凸起包括多个沿所述面料本体长度方向均匀布设的所述凸起,第二列凸起包括多个沿所述面料本体长度方向均匀布设的所述凸起,第一列凸起的所述凸起与第二列凸起对应的所述凸起错位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面料本体由横编机一体编织成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凸起相对所述基布倾斜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基布由黄色的氨纶包芯纱交织而成,氨纶包芯纱为150D涤纶包覆在280D的氨纶外形成的纱线,所述左凸起部由粉红色的涤纶低弹纱交织而成,所述右凸起部由蓝色的涤纶低弹纱交织而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凸起的高度与所述基布的厚度相同。采用本技术的变色立体面料,通过在面料本体上设置多个凸起,凸起与面料本体形成视觉落差,使这个产品的表面看起来凹凸有致,立体效果显著,由于凸起的两侧采用不同颜色,面料本体采用另外一种颜色,整个面料从不同角度观看会呈现出不同颜色的视觉效果,起到变色效果,同时左凸起部与右凸起部之间形成透气腔室,保证了面料的透气效果。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向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编织示意图;图中:10-基布20-凸起21-左凸起部22-右凸起部30-第一列凸起40-第二列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参照图1至图3,一种变色立体面料,包括面料本体,面料本体包括呈第一种颜色的基布10和布设在基布10上的多个凸起20,凸起20包括呈第二种颜色的左凸起部21和呈第三种颜色的右凸起部22,左凸起部21的下端连接在基布10上,右凸起部22的下端连接在基布10上,左凸起部21的上端与右凸起部22的上端连接在一起,所述左凸起部21与所述右凸起部22之间形成透气腔室,该透气腔室沿高度方向的截面呈开口向下的拱形状,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减少凸起的用料,同时使得面料本体设置凸起的位置能够进行有效地透气。其中,第一种颜色、第二种颜色以及第三种颜色为三种不同颜色。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多个所述凸起20包括第一列凸起30和第二列凸起40,第一列凸起30和第二列凸起40沿所述面料本体的宽度方向交错布设,第一列凸起30包括多个沿所述面料本体长度方向均匀布设的所述凸起20,第二列凸起40包括多个沿所述面料本体长度方向均匀布设的所述凸起20,第一列凸起30的所述凸起与第二列凸起40对应的所述凸起错位设置,具体是第二列凸起40中的第一个凸起对应第一列凸起30的第一个凸起与第二个凸起之间的位置设置,采用这种结构,能够使得本技术的面料变色效果更加显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面料本体由横编机一体编织成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凸起20相对所述基布10倾斜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基布10由黄色的氨纶包芯纱交织而成,氨纶包芯纱为150D涤纶包覆在280D的氨纶外形成的纱线,所述左凸起部21由粉红色的涤纶低弹纱交织而成,所述右凸起部22由蓝色的涤纶低弹纱交织而成。当然,本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三种颜色,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其它颜色设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凸起20的高度与所述基布10的厚度相同。一种立体变色面料的制作方法,该面料包括面料本体,面料本体包括呈第一种颜色的基布10和布设在基布10上的多个凸起20,凸起20包括呈第二种颜色的左凸起部21和呈第三种颜色的右凸起部22,左凸起部21的下端连接在基布10上,右凸起部22的下端连接在基布10上,左凸起部21的上端与右凸起部22的上端连接在一起,所述左凸起部21与所述右凸起部22之间形成透气腔室,其制作步骤如下:A、在横编机的第一纱嘴上穿上呈第一种颜色的第一纱线,在横编机的第二纱嘴上穿上呈第二种颜色的第二纱线,在横编机的第三纱嘴上穿上呈第三种颜色的第三纱线,将编织程序导入横编机中;第一纱线用以编织基布,第二纱线用以编织左凸起部21,第三纱线用以编织右凸起部22,B、在横编机中一体编织所述基布10、所述左凸起部21以及所述右凸起部22。为了实现上述的一体编织,本技术具体采用如下编织方式:使用三把纱嘴,由m、k和t表示。m为氨纶包芯纱,k和t为涤纶纱。Z代表前针床,W代表后针床。←和→表示纱嘴的运动方向,分别代表从右向左运动和至左向右运动;表示空针;表示编织在前针床;表示编织在后针床,表示前后针床上梳。表示拉浮线;前针床上的针自左至右命名为A、B、C、D、E、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变色立体面料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色立体面料,包括面料本体,其特征在于:面料本体包括呈第一种颜色的基布和布设在基布上的多个凸起,凸起包括呈第二种颜色的左凸起部和呈第三种颜色的右凸起部,左凸起部的下端连接在基布上,右凸起部的下端连接在基布上,左凸起部的上端与右凸起部的上端连接在一起,所述左凸起部与所述右凸起部之间形成透气腔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色立体面料,包括面料本体,其特征在于:面料本体包括呈第一种颜色的基布和布设在基布上的多个凸起,凸起包括呈第二种颜色的左凸起部和呈第三种颜色的右凸起部,左凸起部的下端连接在基布上,右凸起部的下端连接在基布上,左凸起部的上端与右凸起部的上端连接在一起,所述左凸起部与所述右凸起部之间形成透气腔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色立体面料,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凸起包括第一列凸起和第二列凸起,第一列凸起和第二列凸起沿所述面料本体的宽度方向交错布设,第一列凸起包括多个沿所述面料本体长度方向均匀布设的所述凸起,第二列凸起包括多个沿所述面料本体长度方向均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清来蔡立志潘家梁
申请(专利权)人: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