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介孔材料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β-二酮功能化稀土介孔杂化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纳米介孔材料以其特殊的介观结构和性质,超高比表面(>2000m2/g),超大的孔容(~2cm3/g),大而均一可调的孔径(2-50nm),在微电子、生物蛋白分离鉴定、药物传递、传感器、光电磁材料等高科技领域,尤其在石油裂化、催化、吸附、分离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的发现同时为光催化,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领域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是极具市场潜力的核心技术。以超分子为模板纳米介孔材料的合成化学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各种新的组成、新结构的介孔材料不断涌现,纳米介孔材料新性质、新应用的研究得到国际各大公司、科研单位的广泛重视,已经成为国际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稀土β-二酮类有机配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光活性物质,特别是作为高效发光物质,较早就被人们所认识。尽管稀土配合物具有优良的发光性能,但其光和热的不稳定性限制了他们的应用空间。实践表明,将稀土有机配合物引入到介孔主体基质中,既能提高其热和光的稳定性,又能使其免受外界环境如水分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其发光性能。目前,有 ...
【技术保护点】
一种β-二酮功能化稀土介孔杂化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中间体的合成:将β-二酮有机配体分子溶解于四氧呋喃或吡啶中,向其中加入于NaH,反应1.5-2小时,接着加入丙基三乙氧硅基异氰酸酯的四氢呋喃溶液,在60 -75℃温度下反应10-15小时,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四氧呋喃或吡啶,即得β-二酮改性的硅氧烷中间体;其中:β-二酮有机配体与NaH的摩尔比为1∶1-1∶2,β-二酮有机配体分子与丙基三乙氧硅基异氰酸酯的摩尔比为1∶2;(2)β-二 酮功能化介孔SBA-15的合成反应:将步骤(1)所得的β-二酮改性的硅氧烷中间体与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β-二酮功能化稀土介孔杂化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中间体的合成:将β-二酮有机配体分子溶解于四氧呋喃或吡啶中,向其中加入于NaH,反应1.5-2小时,接着加入丙基三乙氧硅基异氰酸酯的四氢呋喃溶液,在60-75℃温度下反应10-15小时,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四氧呋喃或吡啶,即得β-二酮改性的硅氧烷中间体;其中:β-二酮有机配体与NaH的摩尔比为1∶1-1∶2,β-二酮有机配体分子与丙基三乙氧硅基异氰酸酯的摩尔比为1∶2;(2)β-二酮功能化介孔SBA-15的合成反应:将步骤(1)所得的β-二酮改性的硅氧烷中间体与正硅酸乙酯混合均匀;将P123表面活性剂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使之溶解,再加入盐酸,室温条件下搅拌混合均匀;在搅拌过程中,滴加正硅酸乙酯和β-二酮改性的硅氧烷中间体的混合液,室温下搅拌18-30小时;其中,β-二酮改性的硅氧烷中间体与正硅酸乙酯的摩尔比为0.94∶0.06-0.96∶0.04;P123表面活性剂、去离子水和盐酸的质量比为1∶(7-8)∶(2-2.5);(3)水热合成反应:将步骤(2)所得产物置于聚四氟乙烯为衬套的不...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