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槐花染料的调节织物染色色相的染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58175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8 04: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槐花染料的调节织物染色色相的染色方法,属于纺织印染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染色方法是通过首先配制槐花染液,再将织物面料分别用不同的媒染剂液进行媒染处理,再将媒染处理后的面料放入浓度不同的槐花染料液中染色,最后经清洗和烘干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染色方法,可得到黄、咖啡,黑三个相系。通过进一步改变槐花染料液的浓度,可在这三个色系的框架内得到20种以上颜色的织物。所染面料色牢度高,色相丰富,染色的各项牢度也能达到3.5级以上。该染色方法适用于棉、毛、蚕丝、麻天染纤维构成的面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槐花染料的调节织物染色色相的染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槐花染料的调节织物染色色相的染色方法,属于纺织印染技术域。
技术介绍
合成染料具有色泽艳丽,色牢度好,色谱全且生产成本低等特点。但是,其生产过程及面料的染色过程会产生污染环境问题。同时合成染料中的某些染料具有致癌,易引起皮肤病的缺点。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和健康问题的关注日益提高,近些年来,环保无害的天然染料已成为一个染色加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天然染料在纺织品上的应用早在几千年前就已存在。尽管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动物或天然彩色矿石均具有色素,但人们发现绝大部分色素用来给纺织品染色时,存在染色牢度不高问题。因此,真正用来充当染料的天然染料种类不多,造成天然染料色谱不全的问题。在天然染料的筛选过程中,人们找到了为数不多的可充当具有实用功能的天然染料。例如靛蓝染蓝色,茜草染红色,槐花染黄色,五贝子染黑色等。其中槐花中含有大量的芦丁,是黄酮类植物成分的一种,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显黄色。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5086508A,申请公布日2015年11月25日,专利技术的名称一种槐花植物染料的提取及其染色的方法,该申请案公布了一种提高槐花黄色素的提取效率和总体取率的方法。虽然它采用了槐花干粉与冰粉混合的前处理及特殊的浸提过程,利于色素的提取效率及收率,且通过染色方法得到的产品耐摩擦色牢度高。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该方法仅使得天然槐花提取色素染色到织物上,并不能使得提取色素的有效成分与织物纤维中的化学键产生牢固的键位结合,这使得织物的颜色在洗涤及日晒的过程中及易脱落,影响了其耐洗色牢度及耐日晒色牢度。为了提高色牢度,现有的技术方案主要采用媒介染色法时行槐花染色,所用媒介剂为氢氧化钙,该方法提供的染色织物仅仅显示了槐花本身所特有的黄色,颜色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为了解决天然染料染色色谱不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槐花染料的调色织物染色色相的染色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一种基于槐花染料的调节织物染色色相的染色方法,所述的染色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a槐花染料染液的制备将天然干槐花按质量比1:60~100加入软水中,升温至90℃,恒温煮30min,然后降温至60℃,过滤得到槐花染液。b媒染处理将媒染剂与软水按浓度为5g/L~20g/L混配成媒染液,将媒染液升温至90℃,按浴比1:30将面料放入媒染液中,媒染时间为30min~60min。c天然槐花染色处理将经b步骤处理后的面料按浴比1:30放入槐花染料染液中,升温至90℃,恒温30min。d染色后处理将经过c步骤处理后的面料进行清洗和烘干处理,烘干温度为70℃~80℃。所述的媒染剂为硫酸铜或三氯化铁或硝酸银中的一种。所述的面料为棉织物或羊毛织物或蚕丝织物或麻织物中的一种。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点在于:文献研究表明槐花中含有大量的芦丁,是黄酮类植物成分的一种,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本身显黄色。除这个酮式羰基外,槐花中芦丁分子上还含有大量羟基。在染色时,槐花芦丁分子上的酮式羰基或羟基与棉、麻纤维纤维素中的羟基或羊毛与蚕丝蛋白分子上羧基或氨基无法自发形成化学键。因此染色后面料水洗牢度不高。现有方法主要通过媒染法来提高染色牢度。媒染剂由可溶性金属盐构成,在溶液中,媒介剂的金属离子充当中心原子,它可以提供电子空轨道。棉麻纤维的纤维素大分子上羟基或毛蚕蛋白质大分子上的羧基或氨基充当配体,这些集团上有多余电子对。而槐花芦丁分子上的酮式羰基或羟基也具有多余电子对。这样槐花芦丁分子中的电子对与被织物纤维的大分子中的电子对可进入媒介剂金属离子的空轨道,形成络合物。即以媒介剂金属离子为抓手或媒介,将槐花染料分子与被染织物面料中的纤维连接在了一起,使槐花染料与被染纺织面面料形成稳定的配位键连接,得到染色所需的牢度。按照络合物显色原理,配位体相同,如果改变媒染剂种类,中心原子相应改变,进而形成不同的络合物。不同络合物配体上的电子受日光照激发时,所需光子能量不同,进而会从日光中吸收相应的不同波长的光子,未被吸收波段的光经反射后就呈现出相应波长所对应的不同颜色。本专利技术选用槐花为染料,作为天然染料媒介染色时的配位体。由于槐花在该种染色方法时所呈现的本征色为黄色,该种波段的颜色通过上述改变中心离子调节色相时所对应色相可调范围大。如换用其它植物的天然染料,例如五贝子,由于其染色后色相为黑,再试图通过改变中心离子,几乎已不可能。目前,以棉织物为例,仅用槐花一种天然染料,通过改变媒介剂种类,如分别用硫酸铜或三氯化铁或硝酸银,可得到的色相系有黄、咖啡,黑。通过进一步改变槐花染料液的浓度,由于染料浓度不同,可在这三个色系的框架内得到丰富的颜色。目前,已经获得了22种颜色的棉织物。染色的各项牢度也能达到3.5级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一种基于槐花染料的调节织物染色色相的染色方法,所述的染色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a槐花染料染液的制备将天然干槐花按质量比1:60~100加入软水中,升温至90℃,恒温煮30min,然后降温至60℃,过滤得到槐花染液。b媒染处理将媒染剂与软水按浓度为5g/L~20g/L混配成媒染液,将媒染液升温至90℃,按浴比1:30将面料放入媒染液中,媒染时间为30min~60min。所述的媒染剂为硫酸铜或三氯化铁或硝酸银中的一种。c天然槐花染色处理将经b步骤处理后的面料按浴比1:30放入槐花染料染液中,升温至90℃,恒温30min。所述的面料为棉织物或羊毛织物或蚕丝织物或麻织物中的一种。d染色后处理将经过c步骤处理后的面料进行清洗和烘干处理,烘干温度为70℃~80℃。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按上述工艺步骤:选用10g棉织物,将5g天然干槐花加入软水300中,升温至90℃,恒温煮30min,然后降温至60℃,过滤得到槐花染液。将2.5g硫酸铜加入500ml加入去软水中,配制媒染液,升温至90℃。将棉织物放入300ml的媒染剂中,媒染30min。将媒染后的面料再放入300ml槐花染料染液,升温至90℃,恒温加热30min。再将处理后的面料进行清洗和烘干处理,烘干温度为70℃。染色后得到明黄色棉织物。测得水洗牢度为4级,汗渍牢度3.5级,水渍牢度4级,日晒牢度3.5级。实施例2按上述工艺步骤:选用10g棉织物,将5g天然干槐花加入软水400中,升温至90℃,恒温煮30min,然后降温至60℃,过滤得到槐花染液。将2.5g硫酸铜加入500ml加入去软水中,配制媒染液,升温至90℃。将棉织物放入300ml的媒染剂中,媒染30min。将媒染后的面料再放入300ml槐花染料染液,升温至90℃,加热30min。再将处理后的面料进行清洗和烘干处理,烘干温度为70℃。染色后得到黄色棉织物。测得水洗牢度为3.5级,汗渍牢度3.5级,水渍牢度4级,日晒牢度3.0级。实施例3按上述工艺步骤:选用10g棉织物,将5g天然干槐花加入软水500中,升温至90℃,恒温煮30min,然后降温至60℃,过滤得到槐花染液。将2.5g硫酸铜加入500ml加入去软水中,配制媒染液,升温至90℃。将棉织物放入300ml的媒染剂中,媒染30min。将媒染后的面料再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槐花染料的调节织物染色色相的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染色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a槐花染料染液的制备将天然干槐花按质量比1:60~100加入软水中,升温至90℃,恒温煮30min,然后降温至60℃,过滤得到槐花染液;b媒染处理将媒染剂与软水按浓度为5g/L~20g/L混配成媒染液,将媒染液升温至90℃,按浴比1:30将面料放入媒染液中,媒染时间为30min~60min;c天然槐花染色处理将经b步骤处理后的面料按浴比1:30放入槐花染料染液中,升温至90℃,恒温30min;d染色后处理将经过c步骤处理后的面料进行清洗和烘干处理,烘干温度为70℃~8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槐花染料的调节织物染色色相的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染色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a槐花染料染液的制备将天然干槐花按质量比1:60~100加入软水中,升温至90℃,恒温煮30min,然后降温至60℃,过滤得到槐花染液;b媒染处理将媒染剂与软水按浓度为5g/L~20g/L混配成媒染液,将媒染液升温至90℃,按浴比1:30将面料放入媒染液中,媒染时间为30min~60min;c天然槐花染色处理将经b步骤处理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小林张兴亚陆雨薇寻丽梦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