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2位含有乙炔基的嘧啶环类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58095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2位含有乙炔基的嘧啶环类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化工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新的嘧啶环类液晶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的通式为:该化合物结构中包括嘧啶环、含有苯乙炔基,该化合物具有较大的光学各向异性、较低的黏度以及较宽的向列相温度范围。在液晶化合物中或组合物中加入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液晶化合物,可得到一种具有良好性能的液晶组合物,能大大改善显示用向列相液晶组合物的响应速度和低温混溶性。可以用于光散射模式(RSM)、PDLC、光通讯等对大Δn的液晶材料有着更高要求的液晶显示器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的嘧啶环类液晶化合物,更具体地是指一种2位含有乙炔基的嘧啶环类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液晶材料在信息显示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扭曲向列原理的液晶器件,如:TN-LCD、STN-LCD、TFT-LCD等显示器件以手机、电脑、电视等产品形式成为了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伴随着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聚合物分散液晶显示(PDLC)又重新得到了青睐!光散射模式(RSM)、光通讯等也对具有大的光学各向异性(Δn)的液晶材料有着更高要求,同时,PDLC用液晶材料还要考虑混合液晶材料与不同聚合物体系相互匹配的问题,同样也要求液晶材料的Δn更大。液晶材料是构成液晶显示器(LCD)的主要材料之一,并且,伴随着显示模式的不同,所需液晶材料也各异。因此,显示用的液晶材料也伴随着液晶显示器的发展而壮大,出现了大量的液晶化合物。从偶氮、氧化偶氮、苄叉、联苯腈、酯类、含氧杂环类、嘧啶环类液晶化合物发展到环己基(联)苯类、二苯乙炔类、乙基桥键类、端烯类和含氟芳环类液晶化合物,其分子结构越来越独特,性能特点越来越突出,不断满足着TN-LCD、STN-LCD、T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2位含有乙炔基的嘧啶环类液晶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 其中:R为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C↓[2]~C↓[10]烯基、至少一个氢原子被氟原子所取代的C↓[1]~C↓[10]烷 基、至少一个氢原子被氟原子所取代的C↓[1]~C↓[10]烷氧基、至少一个氢原子被氟原子所取代的C↓[2]~C↓[10]烯基的其中一种;X↓[1]、X↓[2]分别为H或F或Cl;n为0或1;*为1,4-环己基或1,4-亚苯基的其中一种;Y为-CN、-OCF↓[3]、-OCF↓[2]H、-F、-CL、C↓[1]~C↓[10]烷基、C↓[1]~C↓[10]烷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2位含有乙炔基的嘧啶环类液晶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其中:R为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C2~C10烯基、至少一个氢原子被氟原子所取代的C1~C10烷基、至少一个氢原子被氟原子所取代的C1~C10烷氧基、至少一个氢原子被氟原子所取代的C2~C10烯基的其中一种;X1、X2分别为H或F或Cl;n为0或1;为1,4-环己基或1,4-亚苯基的其中一种;Y为-CN、-OCF3、-OCF2H、-F、-CL、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2位含有乙炔基的嘧啶环类液晶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为C1~C10直链烷基、C1~C10直链烷氧基、C2~C10直链烯基、至少一个氢原子被氟原子所取代的C1~C10直链烷基、至少一个氢原子被氟原子所取代的C1~C10直链烷氧基、至少一个氢原子被氟原子所取代的C2~C10直链烯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2位含有乙炔基的嘧啶环类液晶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为C1~C7直链烷基、C1~C5直链烷氧基、C2~C5直链烯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2位含有乙炔基的嘧啶环类液晶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为-CH3、-C2H5、n-C3H7、n-C4H9或n-C5H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鑫勤张建立梁晓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永生华清液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