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用充填料浆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矿用充填料浆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膏体充填技术是1979年德国在格伦德铅锌矿首先发展起来的,由于膏体充填具有料浆浓度高、充填效率高、成本较低,这项技术试验成功以后在金属矿山得到较快的发展,在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得到应用。固体废物膏体充填不迁村采煤,就是把煤矿附近的煤矸石、粉煤灰等在地面加工制作成不需要脱水处理的牙膏状浆体,采用充填泵或重力加压,通过管道输送到井下,适时充填采空区或离层区,形成以膏体充填体为主的上覆岩层支撑体系,有效控制地表沉陷在建筑物允许值范围内,实现村庄不搬迁,安全开采建筑物下压煤,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和地下水资源。但矸石、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在再生利用上已取得了新进展,导致充填开采原材料在数量上难以满足需求,制约了充填开采技术的全面实施。所以,亟需寻找新的替代原料。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每年会产生数亿吨的建筑垃圾,其中废弃混凝土约占41%,大多堆放于城市周边,既占用土地资源又污染周围环境。因此,若能将废弃混凝土用于制备充填材料,既可解决充填原材料不足的问题,又可减少废弃混凝土对环境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矿用充填料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煤矸石破碎后,分别筛分成为粒径<5mm的细煤矸石和粒径为5mm~15mm的粗煤矸石;2)将废弃建筑的混凝土柱破碎,分别筛分成为粒径<5mm的废弃混凝土细骨料和粒径为5mm~15mm的废弃混凝土粗骨料;3)将80~120份的水泥、180~220份的粉煤灰、70~110份的细煤矸石、150~190份的粗煤矸石、40~80份的废弃混凝土细骨料、160~200份的废弃混凝土粗骨料混合后,再加入180~220份的水混合制成充填料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用充填料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煤矸石破碎后,分别筛分成为粒径<5mm的细煤矸石和粒径为5mm~15mm的粗煤矸石;2)将废弃建筑的混凝土柱破碎,分别筛分成为粒径<5mm的废弃混凝土细骨料和粒径为5mm~15mm的废弃混凝土粗骨料;3)将80~120份的水泥、180~220份的粉煤灰、70~110份的细煤矸石、150~190份的粗煤矸石、40~80份的废弃混凝土细骨料、160~200份的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锡麟,陈忠平,李鹏,潘敏尧,何威,冯波宇,伍航宇,黄小波,黄威龙,张善硕,赵泽民,
申请(专利权)人:固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