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伪胶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7656 阅读:4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伪胶带,包括基材、形成于该基材一表面的辨识层、以及形成于该辨识层远离该基材的表面的黏着层,其特征在于,该防伪胶带具有分别对应设于该基材、该辨识层、与该黏着层的两侧的数个撕断缺口,使用者可由该撕断缺口轻易撕断该防伪胶带的预定范围,并可在撕开所封缄物品上的防伪胶带时,令该防伪胶带局部裂开,由此来辨识封缄状态的完整性。(*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伪胶带,特别涉及一种易于撕断预定范围的防伪胶带。
技术介绍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消费者对包装安全性要求的提高,具有防伪功能的防伪纸、防伪薄膜、以及防伪胶带等,可依产品特性而适用于诸如重要文件袋、快递袋、现金袋、法院证物袋、电子商品、或者是管制药品的封口,也可应用于例如证件、包裹、纸箱、抽屉、保险柜、汽车拖吊等封贴之用。以防伪胶带而言,在胶带的基材背面涂敷至少一层涂料作为具有防伪标示的辨识层,并在该辨识层上涂布胶黏剂作为黏着层即完成,从而得以该防伪胶带封缄于物品上。同时,由于该辨识层与该黏着层间的黏着度大于该辨识层与该基材间的黏着度,故自该物品撕离该防伪胶带的基材之后,该辨识层上的防伪标示可保留在所封缄的物品上,并由此辨识封缄状态的完整性。然而,现有的防伪胶带在撕离该基材后,所封缄的封口随即失去其完整性,无法再将物品保持于封缄状态,且不利于保密。为解决上述现有防伪胶带的缺点,本案申请人于一九九九年十月十一日提出一种防伪胶带,并业已于二00一年五月一日公告,公告号数433279。该防伪胶带在基材背面印刷一印字层,而该印字层上及该基材上无印字层的部位则涂部有固着颜色层。该印字层与该固着颜色层作为具有防伪标示的辨识层,且该固着颜色层上依序形成有黏膜层以及黏胶层作为黏着层,使该防伪胶带得以黏贴在欲封缄物品上。该印字层对该固着颜色层的黏着力小于该黏膜层对该固着颜色层的黏着力,且该印字层对该固着颜色层的黏着力也小于该基材对该印字层的黏着力,而该基材对该固着颜色层的黏着力则大于该黏膜层对该固着颜色层的黏着力。-->所以,该防伪胶带可清楚显示封缄状态,且即使撕离该基材,该黏膜层仍黏着于所封缄物品,故可保持封口的密封。由于,该防伪胶带各层的侧边都是一平滑的边缘,且一般基材选用塑料制的薄片。如此一来,使用者在由成卷的胶卷上想要分离部份该防伪胶带时,需使用剪刀或类似的裁切工具来达到裁切的目的,因此使用上相当不便。另外,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315723号新型专利中提出一种易撕胶带,应用于透明胶带中,以手即可撕断胶带,而不须使用工具。由于,此种透明胶带欠缺前述防伪胶带的防伪功能,并无法用于辨识物品封缄后的完整性,故不能满足对包装安全性的要求。如此一来,使用者通常须另外黏贴前述防伪胶带,仍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局部撕断的防伪胶带。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伪胶带,提升辨视物品封缄后完整性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防伪胶带,应用于封缄物品以供辨识封缄状态的完整性,包括:基材;至少一辨识层,形成于该基材的一表面;黏着层,形成于该辨识层远离该基材的表面;以及数个撕断缺口,分别对应设在该基材、该辨识层、与该黏着层的两侧,便由该等撕断缺口撕断预定范围的防伪胶带,并可在撕开所封缄物品上的防伪胶带时,令该防伪胶带局部裂开,由此辨识封缄状态的完整性。前述防伪胶带中,该撕断缺口可为例如V形缺口、S形缺口、U形缺口、Y形缺口、半圆形缺口、或I形缺口的其中之一,其中,该撕断缺口除了凹设于该基材、该辨识层、与该黏着层的两侧之外,还可选择局部截断该基材、该辨识层、以及该黏着层的两侧。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可应用在不同结构的防伪胶带,由撕断缺口达到易局部撕断防伪胶带的目的,充分提高使用者在使用时的方便性。同时,由于撕开所封缄物品上的防伪胶带时,应力会集中在前述撕断缺口,令该防伪胶带局部裂开,从而提高辨识封缄物品的能力。由此可知,应用本技术的-->技术可解决现有技术的各种缺点,实已克服现有技术的缺失。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a为本技术的防伪胶带第一实施例的侧剖视图,其中该防伪胶带收合成卷;图1b为沿图1a的A—A线段剖开的剖视图;图1c为沿垂直于图1a的A—A线段的方向剖开的侧剖视图;图2a为图1a的防伪胶带黏贴在所封缄物品后且撕离基材的侧剖视图;图2b为图1a的防伪胶带的俯视图,其中,已撕离基材时,该防伪胶带留在所封缄物品上的部份出现裂痕;图3为本技术的防伪胶带第二实施例的侧剖视图;图4为图3的防伪胶带黏贴在所封缄物品后且曾撕离基材的侧剖视图;图5为图3的防伪胶带的俯视图,其中,已撕离基材时,该防伪胶带留在所封缄物品上的部份出现裂痕;图6为本技术的防伪胶带第三实施例的侧剖视图;图7为图6的防伪胶带黏贴在所封缄物品后且撕离基材的侧剖视图;以及图8a及图8b为撕离基材后所分别显示的撕开标示与反相撕开标示的俯视图。元件标号的简单说明:1         基材2         第一辨识层3         第二辨识层4         黏着层4a        黏膜层4b        黏胶层10        防伪胶带101       撕断缺口11        基材-->12       印字层13       固着颜色层14       非脱离层14a      黏膜层15       黏着层15a      黏胶层16       防黏纸20       空隙21       间隙A        所封缄物品B        撕开标示C        反相撕开标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它优点与功效。请参阅图1a至图2b,为本技术的防伪胶带10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a至图1c所示,本实施例的防伪胶带10包括基材1、局部形成于该基材1的一表面的第一辨识层2、局部形成于该基材1上与该第一辨识层2同侧的表面并与该第一辨识层2交错设置的第二辨识层3、贴合在该第一辨识层2及该第二辨识层3相对该基材1的表面的黏着层4、以及分别对应设在该基材1、该第一辨识层2、该第二辨识层3、与该黏着层4的两侧的数个撕断缺口101,由该等撕断缺口101可撕断预定范围的防伪胶带10。该基材1可以是例如透明或半透明状的塑料薄片材料制成的基材,使该基材1撕离后,可方便观察其背面所显示的辨识层。该第一辨识层2为颜色及透明度与前述基材1相同且与基材1间具有黏着性的树脂材料,并由印刷技术将显示一辨识撕开状态的标示印刷在该基材1背面。该第二辨识层3可采用颜色与前述基材1及第一辨识层2相异的油墨,其目的在于该基材1撕离该防伪胶带10后,可以清楚获悉该封缄状态。该黏着层4可包括黏膜层4a及黏胶层-->4b,其中,该黏膜层4a由具有黏性的薄膜所构成,其作用在于使该基材1自该防伪胶带10撕离后,固着该第一辨识层2所形成的颜色,并可由该黏膜层4a黏着于所封缄物品上。该黏胶层4b则以例如胶黏剂涂布在该黏膜层4a上,以供该防伪胶带10黏贴于所封缄物品上。该等撕断缺口101对称形成于该基材1、该第一辨识层2、该第二辨识层3、与该黏着层4的两侧,由使用者的动作使应力集中该等撕断缺口101,即可随心所欲地撕断局部的防伪胶带10。本实施例中,该等撕断缺口101凹设在该基材1、该第一辨识层2、该第二辨识层3、与该黏着层4的两侧,而使该基材1、该第一辨识层2、该第二辨识层3、与该黏着层4的两侧,形成例如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伪胶带,应用于封缄物品以供辨识封缄状态的完整性,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材; 至少一辨识层,形成于该基材的一表面; 黏着层,形成于该辨识层远离该基材的表面;以及 数个撕断缺口,分别对应设于该基材、该辨识层、与该黏 着层的两侧,以便由该等撕断缺口撕断预定范围的防伪胶带,并可在撕开所封缄物品上的防伪胶带时,令该防伪胶带局部裂开,由此来辨识封缄状态的完整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伪胶带,应用于封缄物品以供辨识封缄状态的完整性,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至少一辨识层,形成于该基材的一表面;黏着层,形成于该辨识层远离该基材的表面;以及数个撕断缺口,分别对应设于该基材、该辨识层、与该黏着层的两侧,以便由该等撕断缺口撕断预定范围的防伪胶带,并可在撕开所封缄物品上的防伪胶带时,令该防伪胶带局部裂开,由此来辨识封缄状态的完整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胶带,其特征在于,该防伪胶带包括局部形成于该基材的一表面的第一辨识层、以及局部形成于该基材上与该第一辨识层同侧的表面并与该第一辨识层交错设置的第二辨识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胶带,其特征在于,该黏着层贴合于该第一辨识层及该第二辨识层相对该基材的表面,并且包括黏膜层及黏胶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伪胶带,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辨识层对该黏膜层的黏着力小于该黏膜层对该黏胶层的黏着力且小于该黏胶层对所封缄物品的黏着力,该基材对该第一辨识层的黏着力大于该第一辨识层对该第二辨识层的黏着力,该第一辨识层对该第二辨识层的黏着力小于该黏着层对该第二辨识层的黏着力。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胶带,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崇庆
申请(专利权)人:王佳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