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及阀针驱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7485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8 0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及阀针驱动方法,所述热流道系统包括阀针,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模具面板、分流板腔板、模具A板;所述模具面板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阀针驱动装置,所述阀针驱动装置内部设置有电磁换向阀。所述热流道系统,将电磁换向阀设置在阀针驱动装置内部,同时将阀针驱动装置设置为独立结构,从而简化了模具的加工,减少了换向阀的损坏,还能够有效防止电磁线圈高温烧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Hot runner system and valve needle driving method with built-in reversing valve for valve needle driv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riving method of hot runner system and valve needle valve needle valve drive device is built, the hot runner system includes a valve needle, and the mold plate, arranged in sequence from up to down flow in cavity plate mould A and the mold plate; the pane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accommodating cavity, the first accommodating the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driving device of the valve needle, the needle valve drive devic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electromagnetic reversing valve. The hot runner system, the electromagnetic valve driving apparatus arranged inside the valve needle, and the needle valve drive device is arranged for an independent structure, thus simplifying the mold processing, reduce the damage of the valve, but also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electromagnetic coil high temperature burn, greatly reducing the cost of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及阀针驱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流道领域,尤其涉及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及阀针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热流道(hotrunner)是在注塑模具中使用的,将融化的塑料注入到模具的空腔中的加热组件组合。目前,热流道系统尤其是多腔针阀系统在塑胶模具上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针阀系统均在模具面板上加工出气缸位,并通过深孔钻加工出多条用于驱动气缸活塞动作的气道,为保证多个气缸动作不被其余气缸干涉,有时还会在加工好的气道孔上再次通过堵塞的方式对气道进行封堵密封,这种加工方式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加工工艺的改善,加工成本居高不下。另外,现有的针阀系统均将换向阀置于模板边缘,在运输及上下模等过程中很容易碰撞造成换向阀的损坏。因此,现有针阀式热流道系统还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及阀针驱动方法,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热流道系统,模具加工复杂,成本高,及换向阀易损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包括阀针,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模具面板、分流板腔板、模具A板;所述模具面板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阀针驱动装置,所述阀针驱动装置内部设置有电磁换向阀。所述的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所述阀针驱动装置下端设置有一阀针驱动轴;所述分流板腔板上固定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的上端设置有阀针套;所述模具A板内设置有热咀,所述热咀的上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分流板的下端上;所述阀针设置在所述热咀内,依次穿过所述阀针套、所述分流板、所述热咀,并且上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阀针驱动轴的下端上。所述的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所述阀针驱动装置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包括:气缸底盖,设置在所述气缸底盖上的气缸缸体,及设置在所述气缸缸体内的活塞;所述阀针驱动轴穿过所述气缸底盖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包括:电磁阀阀芯,及设置在所述电磁阀阀芯一端的电磁线圈;所述电磁阀阀芯设置在所述气缸缸体上。所述的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所述气缸缸体上设置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电磁阀阀芯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气缸缸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及排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口用于向所述气缸内通入气体驱动所述活塞向下运动;所述第二进气口用于向所述气缸内通入气体驱动所述活塞向上运动;所述排气孔用于排出所述气缸内的气体。所述的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所述第一容纳腔为设置在所述模具面板上的凹槽,所述阀针驱动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模具面板的所述凹槽底部上。所述的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所述热流道系统包括多个气缸固定螺钉,所述气缸通过多个所述气缸固定螺钉固定设置在所述模具面板的所述凹槽底部上。所述的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所述第一容纳腔为贯穿所述模具面板的贯穿通道,所述阀针驱动装置穿过所述贯穿通道固定设置在所述分流板上。所述的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所述热流道系统包括气缸固定板、隔热板,所述气缸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分流板的上端,所述阀针驱动装置通过所述气缸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分流板上;所述隔热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气缸固定板和所述阀针驱动装置之间。所述的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所述电磁换向阀上设置有手动开关;所述电磁线圈上设置有电源连接线,所述电源连接线与所述电磁线圈为一体连接或者通过接头连接;所述活塞与所述阀针驱动轴为一体结构或组合结构;所述气缸外形为圆形或方形;所述气缸缸体与所述气缸底盖为一体结构或组合结构。一种阀针驱动方法,所述阀针驱动方法基于一内置换向阀的阀针驱动装置;所述阀针驱动装置下端设置有一阀针驱动轴;所述阀针驱动轴的下端上设置有一阀针;所述阀针驱动装置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包括:气缸底盖,设置在所述气缸底盖上的气缸缸体,及设置在所述气缸缸体内的活塞;所述阀针驱动轴穿过所述气缸底盖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包括:电磁阀阀芯,及设置在所述电磁阀阀芯一端的电磁线圈;所述气缸缸体上设置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电磁阀阀芯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气缸缸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及排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口用于向所述气缸内通入气体驱动所述活塞向下运动;所述第二进气口用于向所述气缸内通入气体驱动所述活塞向上运动;所述排气孔用于排出所述气缸内的气体;所述阀针驱动方法包括步骤:A、控制所述电磁线圈断电,使所述电磁阀阀芯与所述第一进气口正常连通,接通气体后,气流穿过所述第一进气口推动所述活塞向下运动,带动所述阀针驱动轴下端上的所述阀针向下运动;B、控制所述电磁线圈通电,驱动所述电磁阀阀芯动作,使所述电磁阀阀芯与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气流穿过所述第二进气口,推动所述活塞向上运动,带动所述阀针驱动轴下端上的所述阀针向上运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及阀针驱动方法,所述热流道系统包括阀针,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模具面板、分流板腔板、模具A板;所述模具面板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阀针驱动装置,所述阀针驱动装置内部设置有电磁换向阀。所述热流道系统,将电磁换向阀设置在阀针驱动装置内部,同时将阀针驱动装置设置为独立结构,从而简化了模具的加工,减少了换向阀的损坏,还能够有效防止电磁线圈高温烧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实施例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省去其中一个阀针驱动装置)。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阀针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电磁换向阀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实施例二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及阀针驱动方法,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的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热流道系统包括阀针62,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模具面板1、分流板腔板2、模具A板3;模具面板1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未标出),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阀针驱动装置5,阀针驱动装置5下端设置有一阀针驱动轴51;阀针驱动装置5内部设置有电磁换向阀7。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4所示,分流板腔板2上固定设置有分流板21,分流板21的上端设置有阀针套61;模具A板3内设置有热咀31,热咀31的上端固定设置在分流板21的下端上;阀针62设置在热咀31内,阀针62依次穿过阀针套61、分流板21、热咀31,并且阀针62的上端固定设置在阀针驱动轴51的下端上。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容纳腔为设置在模具面板3上的凹槽4a,阀针驱动装置5固定设置在模具面板3的凹槽4a底部上。进一步的,如图3、图4所示,阀针驱动装置5包括气缸8;气缸8包括:气缸底盖81,设置在气缸底盖81上的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及阀针驱动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阀针,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模具面板、分流板腔板、模具A板;所述模具面板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阀针驱动装置,所述阀针驱动装置内部设置有电磁换向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阀针,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模具面板、分流板腔板、模具A板;所述模具面板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阀针驱动装置,所述阀针驱动装置内部设置有电磁换向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针驱动装置下端设置有一阀针驱动轴;所述分流板腔板上固定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的上端设置有阀针套;所述模具A板内设置有热咀,所述热咀的上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分流板的下端上;所述阀针设置在所述热咀内,依次穿过所述阀针套、所述分流板、所述热咀,并且上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阀针驱动轴的下端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针驱动装置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包括:气缸底盖,设置在所述气缸底盖上的气缸缸体,及设置在所述气缸缸体内的活塞;所述阀针驱动轴穿过所述气缸底盖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包括:电磁阀阀芯,及设置在所述电磁阀阀芯一端的电磁线圈;所述电磁阀阀芯设置在所述气缸缸体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缸体上设置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电磁阀阀芯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气缸缸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及排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口用于向所述气缸内通入气体驱动所述活塞向下运动;所述第二进气口用于向所述气缸内通入气体驱动所述活塞向上运动;所述排气孔用于排出所述气缸内的气体。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为设置在所述模具面板上的凹槽,所述阀针驱动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模具面板的所述凹槽底部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道系统包括多个气缸固定螺钉,所述气缸通过多个所述气缸固定螺钉固定设置在所述模具面板的所述凹槽底部上。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象烈
申请(专利权)人:先锐模具配件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