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衬套压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7219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7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衬套压入装置,包括底板、衬套供给机构、衬套上料机构、衬套压入机构、控制机构;所述衬套上料机构包括第一机架、直线导轨、滑块、第一机械手、第二机械手、滑轨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具有相同的结构,所述第一机械手包括伸缩气缸、第一安装板、平夹气缸、夹爪片,所述伸缩气缸的缸筒前端面上设有红外传感器;所述衬套压入机构包括第一工作台、第一衬套座、第二衬套座、第二工作台、压头部件,所述第二工作台上设有重量传感器,所述第一衬套座和第二衬套座的距离与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的距离相等;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供给开关、上料开关、控制器及报警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及衬套压入质量高的优点。

Bushing press i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ushing press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nd bushing supply mechanism, feeding mechanism, bushing bushing into mechanism and a control mechanism; feeding mechanism of the bushing includes a first frame, linear guide, slider, the first second manipulator, manipulator, rail driving mechanism, the first mechanical hand second and the manipulator has the same structure as the first mechanical hand comprises a telescopic cylinder, a first mounting plate, flat clamping cylinder and the clamping claw, the telescopic cylinder cylinder are arranged on the front of the infrared sensor; the bushing into mechanism comprises a first stage, the first seat, second seat bushing, bushing the second table, head parts of the second working table is provided with a weight sensor, wherein the first and second seat seat bushing bushing distance from the first manipulator and the manipulator is equal to the distance second The control mechanism comprises a supply switch, a feeding switch, a controller and an alarm.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automation and high pressing quality of the bus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衬套压入装置
本技术属于机械自动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衬套压入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车门主要依靠铰链连接固定在车体上,汽车门铰链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首先将衬套压入汽车铰链部件的冲孔内,衬套与汽车铰链相固定,在汽车门开闭运动过程中,起到自润滑作用,并使铰链轴端均匀受力,能极大地减小摩损和提高铰链的使用寿命,保证车门的平稳开闭和无异响。现有的衬套压入装置的工作过程一般为:首先从盛装衬套的装置中手动分离衬套,然后手动将衬套放置于定位装置上,手动将汽车铰链部件放置于该定位装置上,最后,手动启动压入装置的按钮,将衬套压入汽车铰链部件中。此过程中,每个步骤都需要人工的干预,自动化程度低,且人工操作极易造成衬套缺失、放错位置等的情况发生,致使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衬套压入质量高的衬套压入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衬套压入装置,包括底板,还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于底板上的衬套供给机构、衬套上料机构、衬套压入机构、及控制机构;所述衬套上料机构包括第一机架、设置于第一机架上的直线导轨、安装于直线导轨上的滑块、对称设置于所述滑块前端面左右两侧的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及驱动所述滑块滑动的滑轨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具有相同的结构,所述第一机械手包括设置于滑块前端面的伸缩气缸、设置于伸缩气缸的活塞杆自由端的第一安装板、设置于第一安装板下方的平夹气缸、以及连接于所述平夹气缸的夹臂内侧的夹爪片,所述伸缩气缸的缸筒前端面上设有红外传感器;所述衬套压入机构包括第一工作台、设置于第一工作台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衬套座和第二衬套座、设置于第一工作台上方的第二工作台、及设置于第二衬套座上方的压头部件,所述第二工作台上设有重量传感器,所述第一衬套座和第二衬套座之间的距离与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衬套供给机构的上表面、第一衬套座的上表面及第二衬套座的上表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供给开关、上料开关、控制器及报警器,所述供给开关、上料开关、红外传感器及重量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衬套供给机构、衬套上料机构、压头部件、及报警器。进一步的,所述衬套供给机构包括振动盘、直线送料器、及直线震动器,所述振动盘的出口端与直线送料器的入口端相连接,所述直线震动器设置于直线送料器底部。进一步的,所述滑轨驱动机构包括与直线导轨平行设置于第一机架上的驱动气缸、及与所述滑块上表面连接的连接板,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与连接板相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后端面与第一机架不接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衬套座包括固定于第一工作台上的第一底座、设置于第一底座上的第一固定柱、及设置于第一固定柱上方的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的直径大于衬套的内径,所述第二固定柱的直径小于衬套的内径。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衬套座包括固定于工作台上的第三底座、设置于第三底座上的锥形台、及设置于锥形台上的第三固定柱,所述锥形台的上表面的直径大于衬套的内径,所述第三固定柱的内径小于衬套的内径。进一步的,所述压头部件包括垂直于工作台上设置的第二机架,所述第二机架顶部设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压头气缸,所述压头气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向下穿过第二安装板,并通过锁紧螺母与下压柱相连,所述下压柱上由上至下依次套设有弹簧和退料环,所述弹簧上下两端分别连接锁紧螺母和退料环,所述退料环的内径大于下压柱的外径,所述下压柱底部中心处开设有沿下压柱轴向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三固定柱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工作台上设有工件放置板,所述工件放置板设置于第二衬套座前端,所述工件放置板前端设有抵挡板,所述工件放置板两侧对称设有一个抵挡柱。进一步的,所述报警器设置于气缸安装板上方,所述报警器为声光报警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衬套供给机构,实现了衬套的自动分拣和上料,提高了成产效率;2)通过设置衬套上料机构,能够将衬套自动放置于加工部位上,且衬套上料装置上设有红外传感器,能够在衬套缺失、放置错位、破损的情况下,设备自动报警,停止作业,从而提高了衬套压入的质量,避免没有衬套压入、及压入破损的衬套的情况发生;3)第二工作台上设有重量传感器,能够自动检测有无工件放置于第二工作台上,并根据检测情况启动或关闭设备,避免了手动启动设备按钮,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系统连接图。其中:1.底板,2.衬套供给机构,3.衬套上料机构,4.第一机架,5.直线导轨,6.滑块,7.第一机械手,8.第二机械手,9.伸缩气缸,10.第一安装板,11.平夹气缸,12.夹爪片,13.红外传感器,14.第一工作台,15.第一衬套座,16.第二衬套座,17.第二工作台,18.压头部件,19.重量传感器,20.供给开关,21.上料开关,22.控制器,23.报警器,24.振动盘,25.直线送料器,26.直线震动器,27.驱动气缸,28.连接板,29.第二机架,30.第二安装板,31.压头气缸,32.锁紧螺母,33.下压柱,34.弹簧,35.退料环,36.工件放置板,37.抵挡板,38.抵挡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衬套压入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于底板1上的衬套供给机构2、衬套上料机构3、衬套压入机构、及控制机构;所述衬套上料机构3包括第一机架4、设置于第一机架4上的直线导轨5、安装于直线导轨5上的滑块6、对称设置于所述滑块6前端面左右两侧的第一机械手7和第二机械手8、及驱动所述滑块6滑动的滑轨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机械手7和第二机械手8具有相同的结构,所述第一机械手7包括设置于滑块6前端面的伸缩气缸9、设置于伸缩气缸9的活塞杆自由端的第一安装板10、设置于第一安装板10下方的平夹气缸11、以及连接于所述平夹气缸11的夹臂内侧的夹爪片12,所述伸缩气缸9的缸筒前端面上设有红外传感器13;所述衬套压入机构包括第一工作台14、设置于第一工作台14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衬套座15和第二衬套座16、设置于第一工作台14上方的第二工作台17、及设置于第二衬套座16上方的压头部件18,所述第二工作台17上设有重量传感器19,所述第一衬套座15和第二衬套座16之间的距离与第一机械手7和第二机械手8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衬套供给机构2的上表面、第一衬套座15的上表面及第二衬套座16的上表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供给开关20、上料开关21、控制器22及报警器23,所述供给开关20、上料开关21、红外传感器13及重量传感器19分别与控制器22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2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衬套供给机构2、衬套上料机构3、压头部件18、及报警器23。所述衬套供给机构2包括振动盘24、直线送料器25、及直线震动器26,所述振动盘24的出口端与直线送料器25的入口端相连接,所述直线震动器26设置于直线送料器25底部。所述滑轨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衬套压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衬套压入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于底板上的衬套供给机构、衬套上料机构、衬套压入机构、及控制机构;所述衬套上料机构包括第一机架、设置于第一机架上的直线导轨、安装于直线导轨上的滑块、对称设置于所述滑块前端面左右两侧的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及驱动所述滑块滑动的滑轨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具有相同的结构,所述第一机械手包括设置于滑块前端面的伸缩气缸、设置于伸缩气缸的活塞杆自由端的第一安装板、设置于第一安装板下方的平夹气缸、以及连接于所述平夹气缸的夹臂内侧的夹爪片,所述伸缩气缸的缸筒前端面上设有红外传感器;所述衬套压入机构包括第一工作台、设置于第一工作台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衬套座和第二衬套座、设置于第一工作台上方的第二工作台、及设置于第二衬套座上方的压头部件,所述第二工作台上设有重量传感器,所述第一衬套座和第二衬套座之间的距离与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衬套供给机构的上表面、第一衬套座的上表面及第二衬套座的上表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供给开关、上料开关、控制器及报警器,所述供给开关、上料开关、红外传感器及重量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衬套供给机构、衬套上料机构、压头部件、及报警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衬套压入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于底板上的衬套供给机构、衬套上料机构、衬套压入机构、及控制机构;所述衬套上料机构包括第一机架、设置于第一机架上的直线导轨、安装于直线导轨上的滑块、对称设置于所述滑块前端面左右两侧的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及驱动所述滑块滑动的滑轨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具有相同的结构,所述第一机械手包括设置于滑块前端面的伸缩气缸、设置于伸缩气缸的活塞杆自由端的第一安装板、设置于第一安装板下方的平夹气缸、以及连接于所述平夹气缸的夹臂内侧的夹爪片,所述伸缩气缸的缸筒前端面上设有红外传感器;所述衬套压入机构包括第一工作台、设置于第一工作台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衬套座和第二衬套座、设置于第一工作台上方的第二工作台、及设置于第二衬套座上方的压头部件,所述第二工作台上设有重量传感器,所述第一衬套座和第二衬套座之间的距离与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衬套供给机构的上表面、第一衬套座的上表面及第二衬套座的上表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供给开关、上料开关、控制器及报警器,所述供给开关、上料开关、红外传感器及重量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衬套供给机构、衬套上料机构、压头部件、及报警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供给机构包括振动盘、直线送料器、及直线震动器,所述振动盘的出口端与直线送料器的入口端相连接,所述直线震动器设置于直线送料器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驱动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荣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世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