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形车拼装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72192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7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形车拼装工装,包括有前后进出料系统以及位于其之间的中间压紧系统,所述前后进出料系统包括有进出料框架,所述进出料框架由立柱以及立柱之间架设的两并列左、右横梁组成,两端的左、右横梁之间分别设有悬挂梁,所述悬挂梁上分别安装有两个间隔的葫芦吊,所述中间压紧系统包括有位于左、右横梁外侧且通过立柱支撑的固定梁,所述固定梁下端安装有与其配合的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底端安装有压紧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有效解决了原有拼装夹具需要行车上料、下料的现象,实现此种车型的集中制作,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A kind of assembly tool for U shape ca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U shaped car assembly tooling, including before and after feeding system and the pressing system is located between the front and back, feeding system comprises a feeding frame, the feeding frame is composed of column and column erected two parallel left and right beam, a hanging beam respectively.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left and right ends of the beam, the suspension beam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two intervals of the hoist cranes, the intermediate pressure system comprises a fixed beam in the left lateral, right and the column support beam, the fixed beam is provided with a moving mechanism is matched, the moving mechanism of the bottom end is provided with a clamp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structure design, effectively solving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original assembly fixture needs to be loaded and cut, and the centralized production of the model is realized, and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effectively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形车拼装工装
:本技术涉及U形车生产领域,主要涉及一种U形车拼装工装。
技术介绍
:原工艺L型压紧机构,筒体上料靠大行车进行吊运,前门安装靠大行车吊运,收紧机构采用手拉葫芦,制作效率非常低下,全靠人工完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U形车拼装工装,有效解决了原有拼装夹具需要行车上料、下料的现象,实现此种车型的集中制作,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U形车拼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前后进出料系统以及位于其之间的中间压紧系统,所述前后进出料系统包括有进出料框架,所述进出料框架由立柱以及立柱之间架设的两并列左、右横梁组成,两端的左、右横梁之间分别设有悬挂梁,所述悬挂梁上分别安装有两个间隔的葫芦吊,所述中间压紧系统包括有位于左、右横梁外侧且通过立柱支撑的固定梁,所述固定梁下端安装有与其配合的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底端安装有压紧机构。所述的移动机构包括有转台,所述转台的两侧与固定梁导向配合,所述转台的两侧设有滚齿,所述滚齿与固定梁外侧的齿轨配合,所述转台的底端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端安装有与其配合的压紧机构固定座,所述压紧机构固定座为圆形板体,所述圆形板体的外边缘分别设有立板,所述立板上安装有与转轴底端面滚动配合的垂直滚轮,所述立板的上端安装有转轴和水平滚轮。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有压紧油缸,所述压紧油缸的底端安装有组合式的弧度压板,其由左压板、中间压板、右压板组成,所述中间压板固定安装在压紧油缸的活塞杆底端,所述中间压板的两侧均为斜面,所述左压板、右压板与中间压板斜面配合,且左压板、右压板的底端面和侧面与中间压板的底端面之间采用圆弧过渡,所述中间压板与两侧的左、右压板之间通过其端部铰接的铰接杆固定连接,所述中间压板可在左、右压板之间沿着斜面上下运行。该工装整体为立体框架机构,分为三部分,前后为进出料系统,中间为内部压紧机构,包含四个电动及一套可移动式液压压紧系统,能实现物料的上料、压紧制作、出料,在一个工装上实现零件的整体成型,实现了U型车车集成制作,节省了较大的生产空间;所述组合式压板结构可实现在提升状态时靠重力自动缩小,在压紧状态时自动恢复到圆弧状态,这样可实现在筒体内部时收缩宽度,实现自由移动,又不影响整体弧度压紧。此结构有效解决了原有拼装夹具需要行车上料、下料的现象,实现此种车型的集中制作,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有效解决了原有拼装夹具需要行车上料、下料的现象,实现此种车型的集中制作,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的A-A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移动机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中弧度压板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一种U形车拼装工装,包括有前后进出料系统以及位于其之间的中间压紧系统,前后进出料系统包括有进出料框架,进出料框架由立柱1、2以及立柱1、2之间架设的两并列左、右横梁组成,两端的左、右横梁之间分别设有悬挂梁5,悬挂梁5上分别安装有两个间隔的葫芦吊6,中间压紧系统包括有位于左、右横梁外侧且通过立柱支撑的固定梁7,固定梁7下端安装有与其配合的移动机构,移动机构的底端安装有压紧机构。所述的移动机构包括有转台8,所述转台8的两侧与固定梁导向配合,所述转台的两侧设有滚齿,所述滚齿与固定梁外侧的齿轨配合,所述转台8的底端安装有转轴9,转轴9的底端安装有与其配合的压紧机构固定座10,压紧机构固定座10为圆形板体,圆形板体的外边缘分别设有立板11,立板11上安装有与转轴底端面滚动配合的垂直滚轮12,所述立板11的上端安装有转轴和水平滚轮13。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有压紧油缸14,压紧油缸14的底端安装有组合式的弧度压板,其由左压板15、中间压板16、右压板17组成,所述中间压板16固定安装在压紧油缸的活塞杆底端,所述中间压板16的两侧均为斜面,所述左压板15、右压板17与中间压板斜面配合,且左压板、右压板的底端面和侧面与中间压板的底端面之间采用圆弧过渡,所述中间压板与两侧的左、右压板之间通过其端部铰接的铰接杆18固定连接,所述中间压板可在左、右压板之间沿着斜面上下运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U形车拼装工装

【技术保护点】
一种U形车拼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前后进出料系统以及位于其之间的中间压紧系统,所述前后进出料系统包括有进出料框架,所述进出料框架由立柱以及立柱之间架设的两并列左、右横梁组成,两端的左、右横梁之间分别设有悬挂梁,所述悬挂梁上分别安装有两个间隔的葫芦吊,所述中间压紧系统包括有位于左、右横梁外侧且通过立柱支撑的固定梁,所述固定梁下端安装有与其配合的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底端安装有压紧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形车拼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前后进出料系统以及位于其之间的中间压紧系统,所述前后进出料系统包括有进出料框架,所述进出料框架由立柱以及立柱之间架设的两并列左、右横梁组成,两端的左、右横梁之间分别设有悬挂梁,所述悬挂梁上分别安装有两个间隔的葫芦吊,所述中间压紧系统包括有位于左、右横梁外侧且通过立柱支撑的固定梁,所述固定梁下端安装有与其配合的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底端安装有压紧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形车拼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机构包括有转台,所述转台的两侧与固定梁导向配合,所述转台的两侧设有滚齿,所述滚齿与固定梁外侧的齿轨配合,所述转台的底端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端安装有与其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超王智勇孙加龙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