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00948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30 2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袋机构,包括机架、下输送辊组件、驱动件和浮动芯球。下输送辊组件包括第一下输送辊、第二下输送辊和下输送辊安装板。下输送辊安装板固定于机架上,第一下输送辊和第二下输送辊安装于下输送辊安装板上,第一下输送辊和第二下输送辊托住浮动芯球。浮动芯球连接有连杆,连杆上远离浮动芯球的一端连接有仿形工装。驱动件驱动第一下输送辊和第二下输送辊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开袋机构不会出现因为卷筒膜的膜厚比较薄,卷筒膜的静电吸附粘连非常厉害,而导致开袋不成功的异常情况,因此能对膜厚<0.015mm的卷筒膜进行开袋,开袋成功率达到百分百,开袋成功率高。还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开袋机构的运行稳定性好,开袋速度快,开袋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开袋
,涉及开袋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卷筒膜的开袋通常是采用开袋机构进行开袋的。现有技术中的开袋机构一般包括两个吸盘、抽真空装置和吸盘驱动装置,两个吸盘安装于吸盘驱动装置上并位于卷筒膜的两侧,抽真空装置与吸盘相连接。开袋时吸盘驱动装置驱动两个吸盘靠近卷筒膜,使吸盘的开口与卷筒膜贴合,然后抽真空装置工作,吸盘吸取卷筒膜,接着吸盘驱动装置驱动两个吸盘相离运动从而将卷筒膜打开,实现卷筒膜的开袋。但这种开袋机构往往存在一些不足点:1.这种开袋机构一般适应膜厚比较厚的卷筒膜,即壁厚比较厚的袋子,而对于膜厚比较薄的卷筒膜,由于卷筒膜的静电吸附粘连非常厉害,开袋成功率较低,导致设备运行稳定性较差,特别是对于膜厚〈0.015mm的卷筒膜,现有技术中的开袋机构基本无法完成开袋工作,因此不得不采用膜厚比较厚的卷筒膜,从而增加了材料用量,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2.开袋效率低,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为此,很有必要设计一种开袋机构,其能对膜厚〈0.015mm的卷筒膜进行开袋,开袋成功率高,而且运行稳定性好和开袋效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袋机构,其能对膜厚〈0.015mm的卷筒膜进行开袋,开袋成功率高,而且运行稳定性好和开袋效率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开袋机构,包括机架、下输送辊组件、驱动件和浮动芯球,所述下输送辊组件包括第一下输送辊、第二下输送辊和下输送辊安装板,所述下输送辊安装板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下输送辊和所述第二下输送辊安装于所述下输送辊安装板上,所述第一下输送辊和所述第二下输送辊托住所述浮动芯球,所述浮动芯球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上远离所述浮动芯球的一端连接有仿形工装,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下输送辊和所述第二下输送辊转动。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为电机,该电机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下输送辊和所述第二下输送辊水平安装于所述下输送辊安装板上,所述第一下输送辊和所述第二下输送辊相互平行,所述电机的转轴与所述第一下输送辊的转轴连接,同时所述第一下输送辊的转轴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下输送辊的转轴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一下输送辊的转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分别安装于所述下输送辊安装板上,所述第四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二下输送辊的转轴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进一步的,所述开袋机构还包括上输送辊组件,该上输送辊组件包括第一上输送辊、第二上输送辊和上输送辊安装板,所述上输送辊安装板安装于所述下输送辊安装板上,所述第一上输送辊和所述第二上输送辊水平安装于所述上输送辊安装板上,所述第一上输送辊和所述第二上输送辊相互平行,所述浮动芯球位于所述第一上输送辊和第二上输送辊之间处。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固定有四根导向杆,所述仿形工装位于这四根导向杆围成的空间内,并可在该空间内沿所述导向杆的轴向移动。进一步的,所述仿形工装呈半球形。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所述浮动芯球的上方处固定有导向辊支撑架,该导向辊支撑架上安装有导向辊,所述机架上还固定有用于支撑卷筒袋的卷筒袋支撑架。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开袋机构,其设有下输送辊组件和浮动芯球,下输送辊组件的第一下输送辊和第二下输送辊托住浮动芯球,浮动芯球连接有仿形工装。工作时浮动芯球和仿形工装被套入卷筒膜内,电机驱动第一下输送辊和第二下输送辊转动,从而将卷筒膜向仿形工装输送,卷筒膜经过仿形工装时而被撑开并被送出,从而实现开袋。本专利技术的开袋机构不会出现因为卷筒膜的膜厚比较薄,卷筒膜的静电吸附粘连非常厉害,而导致开袋不成功的异常情况,因此能对膜厚〈0.015mm的卷筒膜进行开袋,开袋成功率达到百分百,开袋成功率高。还有,本专利技术的开袋机构运行过程顺畅,开袋速度快,因此运行稳定性好,开袋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开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图3是去除导向辊时图1的俯视图。图4是图1中B的放大视图。图5是图3中C的放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机架11、卷筒袋支撑架12、卷筒袋13、卷筒膜14、导向辊支撑架14、导向辊16、下输送辊组件17、电机18、传动机构19、上输送辊组件20、浮动芯球21、连杆22、仿形工装23、导向杆24 ;安装底板111;下输送辊安装板171、第一下输送辊172、第二下输送辊173 ;第一齿轮191、第二齿轮192、第三齿轮193、第四齿轮194 ;上输送辊安装板201、第一上输送辊202、第二上输送辊20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开袋机构,包括机架11、下输送辊组件17、驱动件、传动机构19、上输送辊组件20和浮动芯球21。机架11上固定有一安装底板111,该安装底板111的中部处加工有一通槽,该通槽在安装底板111的厚度方向上贯通。下输送辊组件17包括第一下输送辊172、第二下输送辊173和下输送辊安装板171。通过螺钉将下输送辊安装板171固定于机架11的安装底板111上靠近安装底板111的通槽处。第一下输送辊172和第二下输送辊173水平安装于下输送辊安装板171上安装底板111的通槽上方,其中第一下输送辊172和第二下输送辊173相互平行,第一下输送辊172和第二下输送辊173托住浮动芯球21。优选设计,第一下输送辊172和第二下输送辊173采用柔软材料制作而成。浮动芯球21上第一下输送辊172和第二下输送辊173之间处焊接有一连杆22,该连杆22为空心圆管。连杆22穿过安装底板111的通槽,连杆22上远离浮动芯球21的一端焊接有一呈半球形的仿形工装23。机架11的顶面浮动芯球21的上方处固定有导向辊支撑架14,该导向辊支撑架14上安装有一导向辊16,机架11的顶面导向辊16的一侧处还固定有用于支撑卷筒袋13的卷筒袋支撑架12。驱动件设计为电机18,该电机18安装于机架11的安装底板111上。参照图5,电机18的转轴与第一下输送辊172的转轴连接,同时第一下输送辊172的转轴通过传动机构19与第二下输送辊173的转轴连接。传动机构19包括第一齿轮191、第二齿轮192、第三齿轮193和第四齿轮194,第一齿轮191安装于第一下输送辊172的转轴上,第二齿轮192和第三齿轮193分别安装于下输送辊安装板171上,第四齿轮194安装于第二下输送辊173的转轴上,第一齿轮191与第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开袋机构

【技术保护点】
开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1)、下输送辊组件(17)、驱动件和浮动芯球(21),所述下输送辊组件(17)包括第一下输送辊(172)、第二下输送辊(173)和下输送辊安装板(171),所述下输送辊安装板(171)固定于所述机架(11)上,所述第一下输送辊(172)和所述第二下输送辊(173)安装于所述下输送辊安装板(171)上,所述第一下输送辊(172)和所述第二下输送辊(173)托住所述浮动芯球(21),所述浮动芯球(21)连接有连杆(22),所述连杆(22)上远离所述浮动芯球(21)的一端连接有仿形工装(23),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下输送辊(172)和所述第二下输送辊(173)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焕武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乾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