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膜针组件及起膜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66833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7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起膜针组件及起膜组件,属于膜回收技术领域。起膜针组件包括起膜针、第一凸轮滚轮及起膜针固定圈,起膜针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设置有第一刺膜部,起膜针固定圈包括第一起膜针固定圈和第二起膜针固定圈,第一起膜针固定圈的轴线和第二起膜针固定圈的轴线平行,起膜针可滑动地套设于第一起膜针固定圈和第二起膜针固定圈内,第一凸轮滚轮与起膜针连接并用于在动力驱动下带动起膜针沿第一起膜针固定圈的轴线方向滑动。起膜组件包括该起膜针组件。结构简单、小巧便携、动力成本低、制造陈本低,适于我国广大农村以小型、分散型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

Film forming needle assembly and film forming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ilm forming needle assembly and a film lifting component,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membrane recovery technology. The needle assembly includes a membrane membrane needle, the first cam roller and the membrane needle fixing ring membrane needle comprises a first end and a second end opposite the first end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thrust film, film needle fixing ring comprises a first film needle fixed ring and second film needle fixing ring, axis the first film needle fixing ring axis and second needle fixed ring parallel to the membrane, membrane needle slidably sleeved on the first film needle fixed ring and second needle fixed film circle, the first cam roller and the membrane and used to drive the needle connecting axis sliding along the first membrane membrane needle needle. The fixed ring is driven by dynamic force. The membrane assembly includes the membrane pin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small size, portability, low power cost and low manufacturing cost,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ode of small and dispersive type in the vast rural areas of our count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起膜针组件及起膜组件
本技术涉及膜回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起膜针组件及起膜组件。
技术介绍
地膜覆盖技术的增产效益显著,但被誉为“白色革命”的地膜栽培却同时带来了“白色危害”。残留在田间的残膜会破坏农田土壤结构,形成阻隔带或阻隔层,影响作物根系的发育,阻碍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从而使作物的产量降低。残留在田间的残膜同时会影响机械的田间作业,例如在耕、整地作业中,旋转的整地工作部件常被残膜缠绕,导致被迫停机清除,降低了耕、整地作业效率。残膜回收机代替人力进行田间残膜回收作业,极大地降低了农户的作业强度。现有技术中的残膜回收机的起膜组件主要为铲式、弹齿式、齿链式、伸缩杆齿式与轮齿式5种形式,由于起膜组件的结构复杂、笨重,需要用小四轮拖拉机等动力机械驱动进行起膜、输送及收集等联合作业。但是,我国广大农村主要是小型、分散式农业生产规模,广大农户经济承载能力有限,并非每户都购有小四轮拖拉机,亟需一种结构小巧便携、动力成本低、制造成本低的新型起膜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膜针组件,其结构简单、起膜方便。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膜组件,采用上述的起膜针组件进行起膜操作,结构简单、小巧便携、动力成本低、制造陈本低,适于我国广大农村以小型、分散型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起膜针组件,包括起膜针、第一凸轮滚轮及起膜针固定圈,起膜针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设置有第一刺膜部,起膜针固定圈包括第一起膜针固定圈和第二起膜针固定圈,第一起膜针固定圈的轴线和第二起膜针固定圈的轴线平行,起膜针可滑动地套设于第一起膜针固定圈和第二起膜针固定圈内,第一凸轮滚轮与起膜针连接并用于在动力驱动下带动起膜针沿第一起膜针固定圈的轴线方向滑动。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凸轮滚轮包括连接于起膜针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用于带动起膜针沿第一起膜针固定圈的轴线方向滑动的第一驱动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一驱动部连接。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开设有与起膜针配合的第一连接孔,起膜针沿轴线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槽,第一连接孔设置有与第一卡槽配合的第一凸块。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卡槽的个数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卡槽沿起膜针的轴线均匀分布。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与起膜针连接的第二凸轮滚轮,第一凸轮滚轮和第二凸轮滚轮之间具有间隙。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凸轮滚轮包括连接于起膜针的第二连接部以及用于带动起膜针沿第一起膜针固定圈的轴线方向滑动的第二驱动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二驱动部连接。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开设有与起膜针配合的第二连接孔,起膜针沿轴线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槽,第二连接孔设置有与第二卡槽配合的第二凸块。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卡槽的个数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二卡槽沿起膜针的轴线均匀分布。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端部设置有第二刺膜部。一种起膜组件,包括上述的起膜针组件。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起膜针组件,第一凸轮滚轮在动力驱动下可带动第一刺膜部沿第一起膜针固定圈的轴线方向滑动,第一刺膜部在伸缩过程中实现起膜、退膜操作,其结构简单、动力需求低。本技术提供的起膜组件采用上述起膜针组件进行起膜,结构小巧便携、动力成本低、生产成本低,适于我国广大农村以小型、分散型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残膜回收机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残膜回收机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支架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支架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旋转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起膜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Ⅶ处的局部放大图。图标:100-残膜回收机;110-驱动移动装置;111-安装轴;112-第一滚轮;113-第二滚轮;120-起膜组件;130-固定支架;131-连接件;1311-第一连接件;1312-第一通孔;1313-第二连接件;1314-第二通孔;132-架体;133-退膜片;1331-第一退膜片;1332-第二退膜片;134-凸轮;1341-第一端面;1342-第二端面;1343-第三端面;1344-第四端面;135-安装孔;140-旋转支架;141-安装架;1411-转轴;142-环状侧壁;1421-第一针孔;1422-第二针孔;150-起膜针组件;151-起膜针;152-第一端部;1521-第一刺膜部;1522-第一卡槽;153-第二端部;1531-第二刺膜部;1532-第二卡槽;1541-第一起膜针固定圈;1542-第二起膜针固定圈;155-第一凸轮滚轮;1551-第一连接部;1552-第一连接孔;1553-第一凸块;1554-第一驱动部;156-第二凸轮滚轮;1561-第二连接部;1562-第二驱动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垂直”、“平行”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之间绝对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垂直”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起膜针组件及起膜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膜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起膜针、第一凸轮滚轮及起膜针固定圈,所述起膜针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设置有第一刺膜部,所述起膜针固定圈包括第一起膜针固定圈和第二起膜针固定圈,所述第一起膜针固定圈的轴线和所述第二起膜针固定圈的轴线平行,所述起膜针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起膜针固定圈和所述第二起膜针固定圈内,所述第一凸轮滚轮与所述起膜针连接并用于在动力驱动下带动所述起膜针沿所述第一起膜针固定圈的轴线方向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膜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起膜针、第一凸轮滚轮及起膜针固定圈,所述起膜针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设置有第一刺膜部,所述起膜针固定圈包括第一起膜针固定圈和第二起膜针固定圈,所述第一起膜针固定圈的轴线和所述第二起膜针固定圈的轴线平行,所述起膜针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起膜针固定圈和所述第二起膜针固定圈内,所述第一凸轮滚轮与所述起膜针连接并用于在动力驱动下带动所述起膜针沿所述第一起膜针固定圈的轴线方向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膜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轮滚轮包括连接于所述起膜针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用于带动所述起膜针沿所述第一起膜针固定圈的轴线方向滑动的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驱动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膜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开设有与所述起膜针配合的第一连接孔,所述起膜针沿轴线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槽,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配合的第一凸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膜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霞邱静张鑫陈仁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