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肃民专利>正文

一种微型涡喷发动机垂直借气高压冷却润滑轴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6247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5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微型涡喷发动机垂直借气高压冷却润滑轴承结构,包含有,轴、压叶轮、涡轮、轴承机匣、压端轴承、涡端轴承、压端定套、涡端定套及扩压器。所述压端定套具有压端定套外周面及压端定套端面,所述压端定套外周面系对位于所述轴承机匣的内周面,所述压端定套外周面与所述轴承机匣的内周面相密封,所述压端定套端面系对位于所述压端轴承,所述压端定套端面系用以折流导向的弧面结构,所述扩压器上具有用以借气的借气槽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压端轴承及涡端轴承的润滑效果佳,减少添加机油60%。(2)冷却效果好,延轴承使用寿命。

A vertical air lubricated high pressure cooling bearing structure for micro turbojet eng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icro turbojet engine by high pressure gas cooling and lubricating vertical bearing structure includes shaft, impeller, turbine bearing pressure, casing pressure, end bearing, vortex end bearings, pressure end sets, vortex end sets and diffuser. The pressure is set with pressure end sets the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and end sleeve end, the pressure is set on the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is positioned in the bearing casing and the inner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seal, the pressure is set and the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bearing casing on the inner peripheral face. The end face of the fixing sleeve pressure in the compression end bearing, the pressure is set to end with cambered baffle structure oriented, the diffuser is provided with gas through the gas channel by. The advantages of the utility model are as follows: (1) the lubrication effect of the end bearing and the vortex end bearing is better, and the adding oil 60% is reduced. (2) the cooling effect is good, an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bearing is prolong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涡喷发动机垂直借气高压冷却润滑轴承结构
本技术涉及涡喷发动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微型涡喷发动机垂直借气高压冷却润滑轴承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见图1,图中所示的是传统的一种微型涡喷发动机垂直借气高压冷却润滑轴承结构,包含有,轴1、压叶轮2、涡轮8、轴承机匣4、压端轴承5、涡端轴承6、压端定套3、涡端定套7及扩压器9。具体是,借气孔10由扩压器背后打向压叶轮背后,这种方式是将扩压器背后的高压气流先引进到压叶轮轮背与扩压器前面之间,再折向轴承机匣。当借来的气流在压叶轮轮背与扩压器前面之间时,高压气可以进入轴承机匣流向涡轮端,也可以流向压叶轮气道出口11处;在发动机启动阶段由于转速低在发动机内还未形成足够的压力,没有起到借气将滑油吹向涡轮端而冷却润滑轴承的作用;在发动机高转速运行时,由于由此借进的气流压力高,而压压叶轮轮背处和轴承机匣内压力低,这样一部分气流通过轴承将滑油带向涡轮端,起到了给轴承冷却、润滑的作用,但因借气量不足使得冷却轴承的效果欠佳;而另一部分借气会流向压叶轮气道出口与扩压器气道进口处,被新的进气的高速气流重新带入扩压器流入发动机机体内,因而降低了发动机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微型涡喷发动机垂直借气高压冷却润滑轴承结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微型涡喷发动机垂直借气高压冷却润滑轴承结构,包含有,轴、压叶轮、涡轮、轴承机匣、压端轴承、涡端轴承、压端定套、涡端定套及扩压器,其中,所述轴具有沿其轴向相对设置的压叶轮端及涡轮端,所述轴的压叶轮端上具有所述压叶轮,所述轴的涡轮端上具有所述涡轮,所述轴承机匣系环绕于所述轴的外侧且置于所述压叶轮与所述涡轮间,所述轴承机匣与所述轴间存在距离,使得两者界定出轴承容置空腔,所述轴承容置空腔内具有处于所述压叶轮侧的所述压端轴承及处于所述涡轮侧的所述涡轮轴承,所述轴上于所述压端轴承与所述压叶轮间具有所述压端定套,所述轴上于所述涡端轴承与所述涡轮间具有涡端定套,所述扩压器系环绕于所述压叶轮出口处有气流槽道并处于压叶轮与压端轴承机匣之间。作为一种微型涡喷发动机垂直借气高压冷却润滑轴承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压端定套具有压端定套外周面及压端定套端面,所述压端定套外周面系对位于所述轴承机匣的内周面,所述压端定套外周面与所述轴承机匣的内周面相密封,所述压端定套端面系对位于所述压端轴承,所述压端定套端面系用以折流导向的弧面结构,所述扩压器上具有用以借气的借气槽道,所述借气槽道具有槽道进气口及槽道出气口,所述槽道进气口系对位于发动机内腔,所述槽道出气口系对位于所述压端定套端面,使得发动机内腔的空气从所述借气槽道,经所述压端定套端面,进入所述轴承容置空腔内。作为一种微型涡喷发动机垂直借气高压冷却润滑轴承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涡端定套具有涡端定套端面,所述涡端定套端面系对位于所述涡端轴承,所述涡端定套端面系用以折流导向的弧面结构。作为一种微型涡喷发动机垂直借气高压冷却润滑轴承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借气槽道系沿所述扩压器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作为一种微型涡喷发动机垂直借气高压冷却润滑轴承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借气槽道的数量为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至少在于:(1)压端轴承及涡端轴承的润滑效果佳,减少添加机油60%:润滑无论是在发动机高转速还是在低转速时都能全部地进入轴承机匣对轴承进行润滑。经借气槽道借入的大量高压冷气流垂直射向压端定套端面上,而滑油经油管也是高压垂直射向这个压端定套端面上,在这个过程中滑油因创击压端定套折流导向面并经离心分离已将油柱变成了细小的油珠,高压气流与之强行参混、雾化形成了油雾,滑油是以油雾形式进入轴承机匣对轴承进行润滑的,油雾润滑轴承效果最佳,非本专利的微型涡喷发动机要在燃油中添加5%的机油,而采用本技术的结构不添加或最多添加2%机油即可。(2)冷却效果好,延轴承使用寿命:采用本技术因为有大量的高压冷气流(比非本技术的传统借气量多2-3倍)经六个进气道垂直进入由压叶轮、扩压器、压端定套和轴承机匣组成的腔体内,并经压端定套的折流导向面折流、导向高速进入轴承机匣,对压端轴承和涡端轴承进行风冷,特别是对来自涡轮传导给涡端轴承的高温、以及固定涡轮处的轴颈都有强风冷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经测定可使涡端轴承处的温度降低34%,大大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正因为如此,在发动机熄火后也不用或少用机油。(3)在启动阶段由于发动机内气压较低的情况下,确保了滑油必定全部流入轴承机匣并对轴承润滑,改变了传统发动机压叶轮端漏油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见图2,图中所示的是一种微型涡喷发动机垂直借气高压冷却润滑轴承结构,包含有,轴1、压叶轮2、涡轮8、轴承机匣4、压端轴承5、涡端轴承6、压端定套3、涡端定套7及扩压器9,其中,所述轴1具有沿其轴向相对设置的压叶轮2端及涡轮8端,所述轴1的压叶轮2端上具有所述压叶轮2,所述轴1的涡轮8端上具有所述涡轮8,所述轴承机匣4系环绕于所述轴1的外侧且置于所述压叶轮2与所述涡轮8间,所述轴承机匣4与所述轴1间存在距离,使得两者界定出轴承容置空腔,所述轴承容置空腔内具有处于所述压叶轮2侧的所述压端轴承5及处于所述涡轮8侧的所述涡轮8轴承,所述轴1上于所述压端轴承5与所述压叶轮2间具有所述压端定套3,所述轴1上于所述涡端轴承6与所述涡轮8间具有涡端定套7,所述扩压器9系环绕于所述压叶轮2出口处有气流槽道并处于压叶轮与压端轴承机匣之间。所述压端定套3具有压端定套3外周面及压端定套3端面,所述压端定套3外周面系对位于所述轴承机匣4的内周面,所述压端定套3外周面与所述轴承机匣4的内周面相密封,所述压端定套3端面系对位于所述压端轴承5,所述压端定套3端面系用以折流导向的弧面结构,所述扩压器9上具有用以借气的借气槽道10,所述借气槽道10具有槽道进气口及槽道出气口,所述槽道进气口系对位于发动机内腔,所述槽道出气口系对位于所述压端定套3端面,使得发动机内腔的空气从所述借气槽道10,经所述压端定套3端面,进入所述轴承容置空腔内。当滑油经进油管垂直喷射到所述压端定套3端面时,由于所述压端定套3端面的离心作用,只能甩向所述轴承机匣4内壁,并只能在由所述压叶轮2、所述扩压器9、所述压端定套3和所述轴承机匣4组成的腔体内雾化,由于所述压端定套3与所述轴承机匣4间形成了密封,又因为这个腔体只有所述轴承机匣4方向是开口的,此处压力也是最低的,所以无论发动机转速高与低,滑油都只能流入所述轴承机匣4经过所述压端轴承5和所述涡端轴承6,从而达到冷却、润滑轴承的目的,且不会造成发动机低转速时压气机漏油。同样当经所述扩压器9增压后的大量高压冷气流(比非本技术的传统借气量多2-3倍)从借气槽道10(共6个)垂直射向所述压端定套3端面时,被迫折向所述轴承机匣4。由于所述压端定套3与所述轴承机匣4间形成了密封(见密封处),在由所述压叶轮2、所述扩压器9、所述压端定套3和所述轴承机匣4构成的腔体内只有所述轴承机匣4方向是开口的,此处的气压也是最低,所以引进的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微型涡喷发动机垂直借气高压冷却润滑轴承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型涡喷发动机垂直借气高压冷却润滑轴承结构,包含有,轴、压叶轮、涡轮、轴承机匣、压端轴承、涡端轴承、压端定套、涡端定套及扩压器,其中,所述轴具有沿其轴向相对设置的压叶轮端及涡轮端,所述轴的压叶轮端上具有所述压叶轮,所述轴的涡轮端上具有所述涡轮,所述轴承机匣系环绕于所述轴的外侧且置于所述压叶轮与所述涡轮间,所述轴承机匣与所述轴间存在距离,使得两者界定出轴承容置空腔,所述轴承容置空腔内具有处于所述压叶轮侧的所述压端轴承及处于所述涡轮侧的所述涡轮轴承,所述轴上于所述压端轴承与所述压叶轮间具有所述压端定套,所述轴上于所述涡端轴承与所述涡轮间具有涡端定套,所述扩压器系环绕于所述压叶轮出口处有气流槽道并处于压叶轮与压端轴承机匣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端定套具有压端定套外周面及压端定套端面,所述压端定套外周面系对位于所述轴承机匣的内周面,所述压端定套外周面与所述轴承机匣的内周面相密封,所述压端定套端面系对位于所述压端轴承,所述压端定套端面系用以折流导向的弧面结构,所述扩压器上具有用以借气的借气槽道,所述借气槽道具有槽道进气口及槽道出气口,所述槽道进气口系对位于发动机内腔,所述槽道出气口系对位于所述压端定套端面,使得发动机内腔的空气从所述借气槽道,经所述压端定套端面,进入所述轴承容置空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涡喷发动机垂直借气高压冷却润滑轴承结构,包含有,轴、压叶轮、涡轮、轴承机匣、压端轴承、涡端轴承、压端定套、涡端定套及扩压器,其中,所述轴具有沿其轴向相对设置的压叶轮端及涡轮端,所述轴的压叶轮端上具有所述压叶轮,所述轴的涡轮端上具有所述涡轮,所述轴承机匣系环绕于所述轴的外侧且置于所述压叶轮与所述涡轮间,所述轴承机匣与所述轴间存在距离,使得两者界定出轴承容置空腔,所述轴承容置空腔内具有处于所述压叶轮侧的所述压端轴承及处于所述涡轮侧的所述涡轮轴承,所述轴上于所述压端轴承与所述压叶轮间具有所述压端定套,所述轴上于所述涡端轴承与所述涡轮间具有涡端定套,所述扩压器系环绕于所述压叶轮出口处有气流槽道并处于压叶轮与压端轴承机匣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端定套具有压端定套外周面及压端定套端面,所述压端定套外周面系对位于所述轴承机匣的内周面,所述压端定套外周面与所述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肃民
申请(专利权)人:蔡肃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