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晨浩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尾气过滤和余热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62447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5 0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尾气过滤和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叶轮,所述出气口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叶轮,所述壳体内腔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均风板和隔音棉,所述壳体内腔侧壁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内腔设有耐腐蚀层,所述耐腐蚀层中部设有滤芯,所述滤芯内腔侧壁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壳体内腔右端固定安装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上下两端分别连通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壳体右侧底端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中部设有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过滤效果好,效率高,提高了尾气的热利用率,适合普遍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尾气过滤和余热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辆工程
,具体为一种汽车尾气过滤和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车辆的急剧曾加和废弃物的排放等,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也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得到严重污染,针对这一问题,目前汽车的排气管上大多都安装有汽车尾气净化器,汽车尾气净化器的核心部分是催化剂,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排放废气中残余的氧和排气温度,在催化剂表面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将有害物质CO、HC和NO。转变成无毒无害的CO2、H2O和N2,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而由于尾气在经过过滤器时的速度过快,容易导致其过滤不彻底,并且在通入尾气只是一股气流,经过滤芯的范围较小,会使其过滤效果变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尾气过滤和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尾气过滤和余热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尾气过滤和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叶轮,所述出气口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叶轮,所述壳体内腔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均风板和隔音棉,所述壳体内腔侧壁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内腔设有耐腐蚀层,所述耐腐蚀层中部设有滤芯,所述滤芯内腔侧壁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壳体内腔右端固定安装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上下两端分别连通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壳体右侧底端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中部设有阀门。优选的,所述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的形状大小均相同。优选的,所述均风板侧壁开有通孔,所述通孔均匀的分布在均风板上。优选的,所述滤芯内腔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粗过滤网层、细过滤网层、活性炭吸附层、PM2.5过滤网层、固体NaOH过滤层和纤维过滤网层,所述NaOH过滤层内部开有蜂窝式通孔,所述粗过滤网层的网孔内径大于细过滤网层的网孔内径。优选的,所述隔板的高度小于壳体内径,所述隔板等距交错排列在滤芯的内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汽车尾气过滤和余热利用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叶轮,能够在尾气进入时,将进入的尾气气流打散吹向壳体内腔,同时,经过均风板时,能够从通孔均匀的吹向滤芯过滤,增大了尾气过滤的面积,提高了尾气的过滤效果;通过设置第二叶轮,能够在尾气流出时转动,带动壳体内腔气流的流动,从而能够带动尾气快速排出;通过设置粗过滤网层、细过滤网层、活性炭吸附层、PM2.5过滤网层、固体NaOH过滤层和纤维过滤网层,提高了尾气过滤后的效果,同时,在滤芯内设置交错安装的隔板,能够降低滤芯内尾气的流速,从而提高尾气在滤芯内运行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过滤效果;通过设置输水管,能够将尾气中的余热进行利用,提高了尾气的热利用率。本技术过滤效果好,效率高,提高了尾气的热利用率,适合普遍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滤芯的剖视图。图中:1壳体、11进气口、12出气口、13隔热层、14耐腐蚀层、2排水口、21阀门、3第一叶轮、4第二叶轮、5均风板、51通孔、6滤芯、61粗过滤网层、62细过滤网层、63活性炭吸附层、64PM2.5过滤网层、65固体NaOH过滤层、66纤维过滤网层、7隔板、8输水管、81进水口、82出水口、9隔音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尾气过滤和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所述进气口11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叶轮3,所述出气口12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叶轮4,所述第一叶轮3和第二叶轮4的形状大小均相同,第一叶轮3能够将进入的尾气气流打散吹向壳体1内腔,提高了尾气的过滤效果,第二叶轮3的转动提高了壳体1内腔的空气流通性,能够提高过滤装置的散热效果。所述壳体1内腔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均风板5和隔音棉9,所述均风板5侧壁开有通孔51,所述通孔51均匀的分布在均风板5上,尾气经过均风板5将从通孔51均匀的吹向滤芯6过滤。所述壳体1内腔侧壁设有隔热层13,用于隔绝壳体1内腔的热量,提高尾气的热利用率。所述隔热层13内腔设有耐腐蚀层14,用于防止壳体1内腔被腐蚀。所述耐腐蚀层14中部设有滤芯6,所述滤芯6内腔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粗过滤网层61、细过滤网层62、活性炭吸附层63、PM2.5过滤网层64、固体NaOH过滤层65和纤维过滤网层66,所述NaOH过滤层65内部开有蜂窝式通孔,所述粗过滤网层61的网孔内径大于细过滤网层62的网孔内径,尾气先经过粗过滤网层61和细过滤网层62依次过滤其中大颗粒和小颗粒的固体物质,再经过活性炭吸附层63和PM2.5过滤网层64吸附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最后经过固体NaOH过滤层65和纤维过滤网层66分别中和尾气中和酸性物质和过滤中和后产生的固体物质,完成整个尾气的过滤。所述滤芯6内腔侧壁固定安装有隔板7,所述隔板7的高度小于壳体1内径,所述隔板7等距交错排列在滤芯6的内腔,尾气在经过滤芯6内过滤层过滤时会被隔板7阻挡流速,从而能够提高尾气在滤芯6内停留的时间,提高过滤效果。所述壳体1内腔右端固定安装有输水管8,所述输水管8上下两端分别连通有进水口81和出水口82,从进水口81通入需要加热的冷水进入输水管8内,过滤后的高温气体将给输水管8内的水加热,而加热后的水从出水口82流出利用,实现了尾气的余热利用。所述壳体1右侧底端设有排水口2,所述排水口2中部设有阀门21,通过排水口2能够排出尾气冷凝产生的水。工作原理:首先,尾气从进气口11通入壳体1,经过第一叶轮3时,气流会带动第一叶轮3转动,在第一叶轮3的转动下将气流分散吹向均风板5,从通孔51均匀的通向滤芯6;之后,经过滤芯6内的粗过滤网层61、细过滤网层62、活性炭吸附层63、PM2.5过滤网层64、固体NaOH过滤层65和纤维过滤网层66,对尾气中的有害颗粒和气体进行过滤吸附;再后,从进水口81通入需要加热的冷水进入输水管8内,过滤后的高温气体将给输水管8内的水加热,而加热后的水从出水口82流出利用,实现了尾气的余热利用;最后,降温过滤后的气体将通过隔音棉9消音后经过第二叶轮3,带动第二叶轮3转动,将气体从出气口12排出。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尾气过滤和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尾气过滤和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所述进气口(11)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叶轮(3),所述出气口(12)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叶轮(4),所述壳体(1)内腔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均风板(5)和隔音棉(9),所述壳体(1)内腔侧壁设有隔热层(13),所述隔热层(13)内腔设有耐腐蚀层(14),所述耐腐蚀层(14)中部设有滤芯(6),所述滤芯(6)内腔侧壁固定安装有隔板(7),所述壳体(1)内腔右端固定安装有输水管(8),所述输水管(8)上下两端分别连通有进水口(81)和出水口(82),所述壳体(1)右侧底端设有排水口(2),所述排水口(2)中部设有阀门(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尾气过滤和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所述进气口(11)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叶轮(3),所述出气口(12)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叶轮(4),所述壳体(1)内腔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均风板(5)和隔音棉(9),所述壳体(1)内腔侧壁设有隔热层(13),所述隔热层(13)内腔设有耐腐蚀层(14),所述耐腐蚀层(14)中部设有滤芯(6),所述滤芯(6)内腔侧壁固定安装有隔板(7),所述壳体(1)内腔右端固定安装有输水管(8),所述输水管(8)上下两端分别连通有进水口(81)和出水口(82),所述壳体(1)右侧底端设有排水口(2),所述排水口(2)中部设有阀门(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尾气过滤和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晨浩宁帅和家慧杨鹏亮李军基路鑫阳叶胡达郑高扬王典
申请(专利权)人:林晨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