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nti drop beam device, embedded structure includes an upper elastic component and the lower component; the upper structure components including anchor bolts, anchor plate (2) (3), (4), stiffened plate anti push plate (5); the lower part of the structure components including the anchor bolt (7), (8), spring anchor plate (9), guide groove (10), end sealing plate (11), the anti push plate (5) is inserted into the guide groove vertical line (10).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lear concept, clear principle, simple manufacture, can be installed on the bridge between the upper structure and the lower structure, to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bridge under earthquake occurred off the beam dam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嵌入式弹性防落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梁用防落梁装置,特别是一种嵌入式弹性防落梁装置。
技术介绍
地震是对人类生活生产危害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抗震救灾形势严峻。桥梁作为生命线工程,对于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目前共有桥梁约100万座,绝大多数位于高烈度区,其抗震性能备受关注。震害调查表明:落梁是发生频次最高、破坏性最大、修复最为困难的桥梁震害形式。防落梁设计是桥梁抗震设计的重要一环。防落梁装置是实现防落梁设计的主要途径。理论与实践证明,防落梁装置可以有效控制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相对位移,对于避免落梁震害大有裨益。目前,桥梁抗震研究较为发达的国家与地区,如日本、美国、新西兰、中国台湾地区等均已全面落实防落梁设计。然而,我国现行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仅对防落梁设计提出基本要求,并未建议或推荐合适的防落梁装置,工程师普遍对于防落梁设计重视程度不足。鉴于我国严峻的抗震救灾形势、量大面广的桥梁应用现状,以及防落梁认知水平的滞后,有必要加强防落梁装置的开发工作,降低落梁震害发生的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嵌入式弹性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结构组件与下部结构组件;所述上部结构组件包括上锚固螺栓(2)、上锚固钢板(3)、加劲板(4)、抗推钢板(5),所述上锚固钢板(3)通过所述上锚固螺栓(2)固定,所述抗推钢板(5)轴向连接在所述上锚固钢板(3)上,所述加劲板(4)固定在所述抗推钢板(5)两侧,所述加劲板(4)和所述抗推钢板(5)的横截面固定在所述上锚固钢板(3)的侧面上;所述下部结构组件包括下锚固螺栓(7)、下锚固钢板(8)、弹簧(9)、导行槽(10)、端封板(11),所述下锚固钢板(8)通过所述下锚固螺栓(7)固定,所述导行槽(10)轴向固定在下锚固钢板(8)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嵌入式弹性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结构组件与下部结构组件;所述上部结构组件包括上锚固螺栓(2)、上锚固钢板(3)、加劲板(4)、抗推钢板(5),所述上锚固钢板(3)通过所述上锚固螺栓(2)固定,所述抗推钢板(5)轴向连接在所述上锚固钢板(3)上,所述加劲板(4)固定在所述抗推钢板(5)两侧,所述加劲板(4)和所述抗推钢板(5)的横截面固定在所述上锚固钢板(3)的侧面上;所述下部结构组件包括下锚固螺栓(7)、下锚固钢板(8)、弹簧(9)、导行槽(10)、端封板(11),所述下锚固钢板(8)通过所述下锚固螺栓(7)固定,所述导行槽(10)轴向固定在下锚固钢板(8)侧面上,所述端封板(11)固定于导行槽(10)尾部,所述弹簧(9)嵌入导行槽(10)内;所述抗推钢板(5)竖向插入导行槽(10)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弹性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9)分列于所述抗推钢板(5)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嵌入式弹性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推钢板(5)与所述弹簧(9)之间的初设间隙等于纵向滑动支座的设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燕斌,陈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道通公路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