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good display quality.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s first and second polarizing plate to orthogonal configuration in first, Nichol outside the second substrate; the thickness of phase difference is 210nm ~ C in thickness direction and phase difference of 230nm is 430nm ~ 450nm biaxial film, which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econd substrate and a second polarizing plate and white; the light source, its configuration on the side of the second polariz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base on the contrary, the central range of molecular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layer and the vertical orientation is first and second polarization plate absorption axis azimuth 45 degrees angle and from first direction clockwise (90+ theta) degree direction is theta theta l above and below u angle theta theta theta, l, u is l< is the angle theta theta meet; u, a delay in the vertical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layer is a nd film, biaxial in-plane phase difference of Re, l, u - theta theta (1), (2) sa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垂直取向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从基板法线方向观察时(正面观察时)的背景显示部(未施加电压部)的光透射率极低,能够实现与大致以正交尼科尔方式配置的2枚偏振板等同的暗状态。并且,通过使用具有负双轴光学各向异性的视场角补偿板等,能够理想地实现暗状态的视场角特性。具有这样优良的显示性能。图22是示出搭载在垂直取向型液晶显示装置上的垂直取向型液晶显示元件10的概略剖视图。垂直取向型液晶显示元件10构成为包含分开特定间隔且大致平行地对置配置的上侧基板(公共基板)11和下侧基板(分段基板)12、以及配置在两个基板11、12之间的垂直取向液晶层13。上侧基板11和下侧基板12通过在俯视时(从Z轴正方向(基板11、12法线方向)观察时)呈框状配置的主密封部14来粘接。垂直取向液晶层13配置在主密封部14的内侧。上侧基板11包含(i)上侧透明基板11a、(ii)形成在上侧透明基板11a上的上侧透明电极(公共电极)11b、(iii)形成在上侧透明基板11a上和上侧透明电极11b上的上侧绝缘膜11c、(iv)形成在上侧绝缘膜11c上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第1基板,其具有第1电极;第2基板,其具有第2电极,与所述第1基板大致平行地对置配置;垂直取向液晶层,其配置在所述第1基板与第2基板之间;第1偏振板,其配置在所述第1基板的与所述垂直取向液晶层相反的一侧;第2偏振板,其配置在所述第2基板的与所述垂直取向液晶层相反的一侧,与所述第1偏振板成为正交尼科尔配置;厚度方向相位差为210nm~230nm的C板和厚度方向相位差为430nm~450nm的双轴膜,它们配置在所述第2基板与所述第2偏振板之间;以及白色光源,其配置在所述第2偏振板的与所述第2基板相反的一侧,所述垂直取向液晶层的中央分子取向方位是与所述第 ...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4.26 JP 2016-087682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第1基板,其具有第1电极;第2基板,其具有第2电极,与所述第1基板大致平行地对置配置;垂直取向液晶层,其配置在所述第1基板与第2基板之间;第1偏振板,其配置在所述第1基板的与所述垂直取向液晶层相反的一侧;第2偏振板,其配置在所述第2基板的与所述垂直取向液晶层相反的一侧,与所述第1偏振板成为正交尼科尔配置;厚度方向相位差为210nm~230nm的C板和厚度方向相位差为430nm~450nm的双轴膜,它们配置在所述第2基板与所述第2偏振板之间;以及白色光源,其配置在所述第2偏振板的与所述第2基板相反的一侧,所述垂直取向液晶层的中央分子取向方位是与所述第1偏振板和第2偏振板的吸收轴方位成45°的角度且从第1方向起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θ)°后的方向,所述θ是θl以上、θu以下的角度,所述θl、θu是满足θl<θu的正角度,在设所述垂直取向液晶层的延迟为Δnd、所述双轴膜的面内相位差为Re时,所述θl、θu用下式表示θl=(4×10-5×(Δnd)2-0.0718×(Δnd)+35.349)×Re+(-0.0027×(Δnd)2+5.2384×(Δnd)-2574)θu=(-3×10-5×(Δnd)2+0.0429×(Δnd)-16.797)×Re+(0.0016×(Δnd)2-2.4103×(Δnd)+923.85)。2.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第1基板,其具有第1电极;第2基板,其具有第2电极,与所述第1基板大致平行地对置配置;垂直取向液晶层,其配置在所述第1基板与第2基板之间;第1偏振板,其配置在所述第1基板的与所述垂直取向液晶层相反的一侧;第2偏振板,其配置在所述第2基板的与所述垂直取向液晶层相反的一侧,与所述第1偏振板成为正交尼科尔配置;厚度方向相位差为210nm~230nm的C板,其配置在所述第1基板与所述第1偏振板之间;厚度方向相位差为430nm~450nm的双轴膜,其配置在所述第2基板与所述第2偏振板之间;以及白色光源,其配置在所述第2偏振板的与所述第2基板相反的一侧,所述垂直取向液晶层的中央分子取向方位是与所述第1偏振板和第2偏振板的吸收轴方位成45°的角度且从第1方向起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θ)°后的方向,所述θ是θl以上、θu以下的角度,所述θl、θu是满足θl<θu的正角度,在设所述垂直取向液晶层的延迟为Δnd、所述双轴膜的面内相位差为Re时,所述θl、θu用下式表示θl=(4×10-5×(Δnd)2-0.0718×(Δnd)+35.349)×Re+(-0.0027×(Δnd)2+5.2384×(Δnd)-2574)θu=(-3×10-5×(Δnd)2+0.0429×(Δnd)-16.797)×Re+(0.0016×(Δnd)2-2.4103×(Δnd)+923.85)。3.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第1基板,其具有第1电极;第2基板,其具有第2电极,与所述第1基板大致平行地对置配置;垂直取向液晶层,其配置在所述第1基板与第2基板之间;第1偏振板,其配置在所述第1基板的与所述垂直取向液晶层相反的一侧;第2偏振板,其配置在所述第2基板的与所述垂直取向液晶层相反的一侧,与所述第1偏振板成为正交尼科尔配置;厚度方向相位差为430nm~450nm的双轴膜,其配置在所述第1基板与所述第1偏振板之间;厚度方向相位差为210nm~230nm的C板,其配置在所述第2基板与所述第2偏振板之间;以及白色光源,其配置在所述第2偏振板的与所述第2基板相反的一侧,所述垂直取向液晶层的中央分子取向方位是与所述第1偏振板和第2偏振板的吸收轴方位成45°的角度且从第1方向起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θ)°后的方向,所述θ是θl以上、θu以下的角度,所述θl、θu是满足θl<θu的正角度,在设所述垂直取向液晶层的延迟为Δnd、所述双轴膜的面内相位差为Re时,所述θl、θu用下式表示θl=(4×10-5×(Δnd)2-0.0718×(Δnd)+35.349)×Re+(-0.0027×(Δnd)2+5.2384×(Δnd)-2574)θu=(-3×10-5×(Δnd)2+0.0429×(Δnd)-16.797)×Re+(0.0016×(Δnd)2-2.4103×(Δnd)+923.85)。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第1基板,其具有第1电极;第2基板,其具有第2电极,与所述第1基板大致平行地对置配置;垂直取向液晶层,其配置在所述第1基板与第2基板之间;第1偏振板,其配置在所述第1基板的与所述垂直取向液晶层相反的一侧;第2偏振板,其配置在所述第2基板的与所述垂直取向液晶层相反的一侧,与所述第1偏振板成为正交尼科尔配置;厚度方向相位差为430nm~450nm的C板和厚度方向相位差为210nm~230nm的双轴膜,它们配置在所述第2基板与所述第2偏振板之间;以及白色光源,其配置在所述第2偏振板的与所述第2基板相反的一侧,所述垂直取向液晶层的中央分子取向方位是与所述第1偏振板和第2偏振板的吸收轴方位成45°的角度且从第1方向起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θ)°后的方向,所述θ是θl以上、θu以下的角度,所述θl、θu是满足θl<θu的正角度,在设所述垂直取向液晶层的延迟为Δnd、所述双轴膜的面内相位差为Re时,所述θl、θu用下式表示θl=(-0.0131×(Δnd)+13.208)×Re+(0.8375×(Δnd)-811.17)θu=(0.0107×(Δnd)-10.94)×Re+(-0.6622×(Δnd)+736.51)。5.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第1基板,其具有第1电极;第2基板,其具有第2电极,与所述第1基板大致平行地对置配置;垂直取向液晶层,其配置在所述第1基板、第2基板之间;第1偏振板,其配置在所述第1基板的与所述垂直取向液晶层相反的一侧;第2偏振板,其配置在所述第2基板的与所述垂直取向液晶层相反的一侧,与所述第1偏振板成为正交尼科尔配置;厚度方向相位差为430nm~450nm的C板,其配置在所述第1基板与所述第1偏振板之间;厚度方向相位差为210nm~230nm的双轴膜,其配置在所述第2基板与所述第2偏振板之间;以及白色光源,其配置在所述第2偏振板的与所述第2基板相反的一侧,所述垂直取向液晶层的中央分子取向方位是与所述第1偏振板和第2偏振板的吸收轴方位成45°的角度且从第1方向起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θ)°后的方向,所述θ是θl以上、θu以下的角度,所述θl、θu是满足θl<θu的正角度,在设所述垂直取向液晶层的延迟为Δnd、所述双轴膜的面内相位差为Re时,所述θl、θu用下式表示θl=(-0.0131×(Δnd)+13.208)×Re+(0.8375×(Δnd)-811.17)θu=(0.0107×(Δnd)-10.94)×Re+(-0.6622×(Δnd)+736.51)。6.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第1基板,其具有第1电极;第2基板,其具有第2电极,与所述第1基板大致平行地对置配置;垂直取向液晶层,其配置在所述第1基板与第2基板之间;第1偏振板,其配置在所述第1基板的与所述垂直取向液晶层相反的一侧;第2偏振板,其配置在所述第2基板的与所述垂直取向液晶层相反的一侧,与所述第1偏振板成为正交尼科尔配置;厚度方向相位差为210nm~230nm的双轴膜,其配置在所述第1基板与所述第1偏振板之间;厚度方向相位差为430nm~450nm的C板,其配置在所述第2基板与所述第2偏振板之间;以及白色光源,其配置在所述第2偏振板的与所述第2基板相反的一侧,所述垂直取向液晶层的中央分子取向方位是与所述第1偏振板和第2偏振板的吸收轴方位成45°的角度且从第1方向起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θ)°后的方向,所述θ是θl以上、θu以下的角度,所述θl、θu是满足θl<θu的正角度,在设所述垂直取向液晶层的延迟为Δnd、所述双轴膜的面内相位差为Re时,所述θl、θu用下式表示θl=(-0.0131×(Δnd)+13.208)×Re+(0.8375×(Δnd)-811.17)θu=(0.0107×(Δnd)-10.94)×Re+(-0.6622×(Δnd)+736.51)。7.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第1基板,其具有第1电极;第2基板,其具有第2电极,与所述第1基板大致平行地对置配置;垂直取向液晶层,其配置在所述第1基板与第2基板之间;第1偏振板,其配置在所述第1基板的与所述垂直取向液晶层相反的一侧;第2偏振板,其配置在所述第2基板的与所述垂直取向液晶层相反的一侧,与所述第1偏振板成为正交尼科尔配置;厚度方向相位差为525nm~545nm的C板和厚度方向相位差为115nm~135nm的双轴膜,它们配置在所述第2基板与所述第2偏振板之间;以及白色光源,其配置在所述第2偏振板的与所述第2基板相反的一侧,所述垂直取向液晶层的中央分子取向方位是与所述第1偏振板和第2偏振板的吸收轴方位成45°的角度且从第1方向起沿顺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户塚浩,岩本宜久,
申请(专利权)人: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