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集装运输系统配载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2952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9 2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路集装运输系统配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集装箱和铁路货运车的参数;调用预先建立的数学模型,根据所述参数生成各个集装箱与各个格间的对应放置关系,所述数学模型为根据预先设定的约束条件建立的数学模型;将所述对应放置关系显示在当前配载方案生成界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配载方法,会通过终端调用预先设定的数学模型来模拟生成集装箱的配载方案,上述生成的配载方案需要符合预先设定的约束条件,以此来快速的确定出可行的集装箱配载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基于上述配载方法的配载装置,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集装运输系统配载的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公共交通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路集装运输系统配载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在当今社会,我国电商规模的不断扩大,现代物流的任务越来越重。随着现代物流与铁路运输的进一步结合,在现阶段通常是采用铁路棚车运输集装箱的方式对快递件进行运输。在现有技术中,我国通常是将快递件装入集装箱中,再使用铁路棚车对集装箱进行运输。但是由于铁路棚车是一种拥有侧墙,端墙,地板和车顶,在侧墙上开有滑门和通风窗的铁路货车,在装卸集装箱时会非常的不方便。并且现阶段通常是有编制人员通过经验手动编制配载方案,当集装箱都放置进铁路棚车之后,在进行超偏载检测。若是超偏载检测通过,则可以开始运输,若超偏载检测没通过,需要重新卸下货物重新编制配载方案。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是人工手动编制配载方案,这样不仅费时,通常来说误差也大,并且在装卸集装箱时非常的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集装运输系统配载的方法,可以快速有效的生成配载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集装运输系统配载的装置,同样可以快速有效的生成配载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铁路集装运输系统配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集装箱和铁路货运车的参数,所述铁路货运车的车体具有笼架结构,笼架包括两侧开放外框,外框的两个开放侧面分别为所述铁路货运车的两个侧面,所述外框内设有用于放置所述集装箱的格间;调用预先建立的数学模型,根据所述参数生成各个集装箱与各个格间的对应放置关系,所述数学模型为根据预先设定的约束条件建立的数学模型;将所述对应放置关系显示在当前配载方案生成界面。可选的,所述调用预先建立的数学模型,根据所述参数生成各个集装箱与各个格间的对应放置关系包括:随机将各个集装箱放入各个格间中,生成各个集装箱与各个格间的对应放置关系;计算所述对应放置关系中各个铁路货运车的承重参数、重心高度、横向偏移量、各个铁路货运车的转向架的承重参数、每辆铁路货运车的两个转向架的承重参数的差值;判断所述铁路货运车的承重参数、重心高度、横向偏移量、各个铁路货运车的转向架的承重参数、每辆铁路货运车的两个转向架的承重参数的差值是否符合所述约束条件,若是,则生成符合所述约束条件的对应放置关系。可选的,所述约束条件包括:所述铁路货运车的承重参数不大于预先设定的承重阈值;所述铁路货运车的重心高度不大于2000毫米;所述铁路货运车的横向偏移量不大于100毫米;所述转向架的承重参数不大于所述预先设定的承重阈值的1/2;所述每辆铁路货运车两个转向架的承重参数的差值不大于10吨。可选的,所述调用预先建立的数学模型,根据所述参数生成各个集装箱与各个格间的对应放置关系,所述数学模型为根据预先设定约束条件建立的数学模型包括:调用预先建立的数学模型,根据所述参数生成各个集装箱与各个格间的最优对应放置关系,所述数学模型为根据预先设定约束条件和以全部铁路货运车的两个转向架的承重参数的差值之和为最小的目标函数建立的数学模型。可选的,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将所述对应放置关系存储在配载方案数据库中。可选的,所述获取集装箱和铁路货运车的参数包括:从表格中导入所述集装箱和铁路货运车的参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铁路集装运输系统配载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输入模块:用于获取集装箱和铁路货运车的参数,所述铁路货运车的车体具有笼架结构,笼架包括两侧开放外框,外框的两个开放侧面分别为所述铁路货运车的两个侧面,所述外框内设有用于放置所述集装箱的格间;生成模块:用于调用预先建立的数学模型,根据所述参数生成各个集装箱与各个格间的对应放置关系,所述数学模型为根据预先设定的约束条件建立的数学模型;显示模块:用于将所述对应放置关系显示在当前配载方案生成界面。可选的,所述生成模块包括:初始方案生成单元:用于随机将各个集装箱放入各个格间中,生成各个集装箱与各个格间的对应放置关系;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对应放置关系中各个铁路货运车的承重参数、重心高度、横向偏移量、各个铁路货运车的转向架的承重参数、每辆铁路货运车的两个转向架的承重参数的差值;约束单元:用于判断所述铁路货运车的承重参数、重心高度、横向偏移量、各个铁路货运车的转向架的承重参数、每辆铁路货运车的两个转向架的承重参数的差值是否符合所述约束条件,若是,则生成符合所述约束条件的对应放置关系。可选的,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调用预先建立的数学模型,根据所述参数生成各个集装箱与各个格间的最优对应放置关系,所述数学模型为根据预先设定约束条件和以全部铁路货运车的两个转向架的承重参数的差值之和为最小的目标函数建立的数学模型。可选的,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对应放置关系存储在配载方案数据库中。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铁路集装运输系统配载的方法,是基于一种以集装笼架为载体的铁路货物运输系统;在采用集装笼架为载体之后,可以从车辆两侧快速的放置集装箱;并且本专利技术会通过终端调用预先设定的数学模型来模拟生成集装箱的配载方案,上述生成的配载方案需要符合预先设定的约束条件,以此来快速的确定出可行的集装箱配载方案。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配载方法的配载装置,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应用的铁路货运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集装箱配载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集装箱配载方法的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种集装箱配载方法的流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具体场景中的集装箱配载方法的流程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路集装运输系统配载装置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铁路集装运输系统配载的方法,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铁路棚车对集装箱进行运输。而铁路棚车具有侧墙,端墙,地板和车顶,在装卸集装箱的时候需要集装箱通过车厢内部的通道放入车厢内部,并且通常只能先放置下层的集装箱,再放置上层的聚装箱。所以铁路棚车这种结构并不适合快速对集装箱进行装卸。并且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编制人员依靠自己的经验手动编制配载方案,当集装箱都放置进铁路棚车之后,在进行超偏载检测,若超偏载检测没通过,需要重新卸下货物重新编制配载方案。由于在配载方案的编制过程中,通常是依靠编制人员手动编制,相比于通过软件手动编制将花费更多的时间,并且由于编制人员的精力有限,经常会在编制过程中产生较大的误差,这时就需要反复的装卸集装箱来更改配载方案。而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配载方法,会通过终端调用预先设定的数学模型来模拟生成集装箱的配载方案,上述生成的配载方案需要符合预先设定的约束条件,以此来快速的确定出可行的集装箱配载方案。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铁路集装运输系统配载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铁路集装运输系统配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集装箱和铁路货运车的参数,所述铁路货运车的车体具有笼架结构,笼架包括两侧开放外框,外框的两个开放侧面分别为所述铁路货运车的两个侧面,所述外框内设有用于放置所述集装箱的格间;调用预先建立的数学模型,根据所述参数生成各个集装箱与各个格间的对应放置关系,所述数学模型为根据预先设定的约束条件建立的数学模型;将所述对应放置关系显示在当前配载方案生成界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集装运输系统配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集装箱和铁路货运车的参数,所述铁路货运车的车体具有笼架结构,笼架包括两侧开放外框,外框的两个开放侧面分别为所述铁路货运车的两个侧面,所述外框内设有用于放置所述集装箱的格间;调用预先建立的数学模型,根据所述参数生成各个集装箱与各个格间的对应放置关系,所述数学模型为根据预先设定的约束条件建立的数学模型;将所述对应放置关系显示在当前配载方案生成界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用预先建立的数学模型,根据所述参数生成各个集装箱与各个格间的对应放置关系包括:随机将各个集装箱放入各个格间中,生成各个集装箱与各个格间的对应放置关系;计算所述对应放置关系中各个铁路货运车的承重参数、重心高度、横向偏移量、各个铁路货运车的转向架的承重参数、每辆铁路货运车的两个转向架的承重参数的差值;判断所述铁路货运车的承重参数、重心高度、横向偏移量、各个铁路货运车的转向架的承重参数、每辆铁路货运车的两个转向架的承重参数的差值是否符合所述约束条件,若是,则生成符合所述约束条件的对应放置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条件包括:所述铁路货运车的承重参数不大于预先设定的承重阈值;所述铁路货运车的重心高度不大于2000毫米;所述铁路货运车的横向偏移量不大于100毫米;所述转向架的承重参数不大于所述预先设定的承重阈值的1/2;所述每辆铁路货运车两个转向架的承重参数的差值不大于10吨。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用预先建立的数学模型,根据所述参数生成各个集装箱与各个格间的对应放置关系,所述数学模型为根据预先设定的约束条件建立的数学模型包括:调用预先建立的数学模型,根据所述参数生成各个集装箱与各个格间的最优对应放置关系,所述数学模型为根据预先设定约束条件和以全部铁路货运车的两个转向架的承重参数的差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武胡宏利付建奇童山虎李子潇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