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有机薄膜制备装置和制备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2532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9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薄膜制备装置,包括蒸发源及待镀基底,该蒸发源及待镀基底设置在该非真空环境中,该蒸发源包括蒸发材料、碳纳米管膜结构及加热装置,其中:该加热装置包括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相互间隔并分别与该碳纳米管膜结构电连接;或者该加热装置包括电磁波信号输入装置,该电磁波信号输入装置能够向该碳纳米管膜结构输入一电磁波信号;该碳纳米管膜结构为一载体,该蒸发材料设置在该碳纳米管膜结构表面,通过该碳纳米管膜结构承载,该待镀基底与该碳纳米管膜结构相对且间隔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有机薄膜制备方法。

Organic thin film preparation devic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n organic film preparation device, including vapor source and substrate to be plated, the evaporation source and substrate to be plated is arranged in the vacuum environment, the evaporation source includes evaporation materials, carbon nanotube structure and heating device, wherein the heating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electrode and a two electrode, the first electrode and the two electrode are mutually separated and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carbon nanotube film structure; or the heating device comprises an electromagnetic wave signal input device,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 signal input device to input an electromagnetic wave signal to the carbon nanotube membrane structure; the carbon nanotube film structure as a carrier, the evaporation material is provided on the carbon nanotube film the surface structure, the carbon nanotube structure bearing, the substrate to be plated with the carbon nanotube film structure and relative interval set. The invention also relates to an organic film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薄膜制备装置和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薄膜制备装置和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有机薄膜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印刷,如油墨打印、激光打印和丝网印刷等。当薄膜的精度和均匀性要求较高时可以采用物理气相沉积的方式形成有机薄膜,即将有机薄膜的材料作为蒸发源进行气化,从而在待镀基底表面沉积形成一层薄膜。然而,薄膜的尺寸越大,成膜的均匀性越难保证,并且,由于难以控制气态蒸发材料分子的扩散运动方向,大部分蒸发材料都不能附着在待镀基底表面,从而造成效率低且成膜速度慢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机薄膜制备装置和制备方法。一种有机薄膜制备装置,包括蒸发源及待镀基底,该蒸发源及待镀基底设置在非真空环境中,该蒸发源包括蒸发材料、碳纳米管膜结构及加热装置,其中:该加热装置包括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相互间隔并分别与该碳纳米管膜结构电连接;或者该加热装置包括电磁波信号输入装置,该电磁波信号输入装置能够向该碳纳米管膜结构输入一电磁波信号;该碳纳米管膜结构为一载体,该蒸发材料设置在该碳纳米管膜结构表面,通过该碳纳米管膜结构承载,该待镀基底与该碳纳米管膜结构相对且间隔设置。一种有机薄膜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薄膜制备装置设置在非真空环境中;以及当该加热装置包括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时,通过该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向该碳纳米管膜结构中输入电信号,使该蒸发材料气化,在该待镀基底的待镀表面形成蒸镀层,或者当该加热装置包括电磁波信号输入装置时,通过该电磁波信号输入装置向该碳纳米管膜结构中输入电磁波信号,使该蒸发材料气化,在该待镀基底的待镀表面形成蒸镀层。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将自支撑的碳纳米管膜作为蒸发材料的载体,利用该碳纳米管膜极大的比表面积及自身的均匀性,使承载在该碳纳米管膜上的蒸发材料在蒸发前即实现较为均匀的大面积分布。在蒸发的过程中利用该自支撑碳纳米管膜在电磁波信号或电信号的作用下瞬时加热的特性,在极短的时间将蒸发材料从碳纳米管表面脱附,并附着在该待镀基底表面。该待镀基底与该碳纳米管膜间隔距离短,使承载在该碳纳米管膜上的蒸发材料基本上均能得到利用,有效节约了蒸发材料,提高了成膜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有机薄膜制备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蒸发源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蒸发源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从碳纳米管阵列中拉取获得的碳纳米管膜的扫描电镜照片。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碳纳米管膜结构的扫描电镜照片。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有机薄膜制备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有机薄膜制备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有机薄膜制备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有机薄膜制备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有机薄膜制备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有机薄膜制备装置的侧视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有机薄膜制备装置10,50蒸发源100,500碳纳米管膜结构110碳纳米管112支撑结构120,520蒸发材料130待镀基底200电磁波信号输入装置400第一电极520第二电极522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有机薄膜制备装置及有机薄膜制备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一有机薄膜制备装置10,包括蒸发源100、待镀基底200及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为电磁波信号输入装置400。该蒸发源100、待镀基底200及加热装置设置在该非真空环境中,该待镀基底200与该蒸发源100相对且间隔设置,间距优选为1微米~10毫米。该电磁波信号输入装置400向该蒸发源100输入一电磁波信号。请参阅图2及图3,该蒸发源100包括碳纳米管膜结构110及蒸发材料130。该碳纳米管膜结构110为一载体,该蒸发材料130设置在该碳纳米管膜结构110表面,通过该碳纳米管膜结构110承载。优选地,该碳纳米管膜结构110悬空设置,该蒸发材料130设置在悬空的碳纳米管膜结构110表面。具体地,该蒸发源100可包括两个支撑结构120,分别设置在该碳纳米管膜结构110相对的两端,位于该两个支撑结构120之间的碳纳米管膜结构110悬空设置。该设置有蒸发材料130的碳纳米管膜结构110与该待镀基底200的待镀表面相对且间隔设置,间距优选为1微米~10毫米。该碳纳米管膜结构110为一电阻性元件,具有较小的单位面积热容,且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及较小厚度。优选地,该碳纳米管膜结构110的单位面积热容小于2×10-4焦耳每平方厘米开尔文,更优选为小于1.7×10-6焦耳每平方厘米开尔文,比表面积大于200平方米每克,厚度小于100微米。该电磁波信号输入装置400向该碳纳米管膜结构110输入电磁波信号,由于具有较小的单位面积热容,该碳纳米管膜结构110可以将输入的电磁波信号快速转换为热能,使自身温度快速升高,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及较小的厚度,该碳纳米管膜结构110可以与蒸发材料130进行快速的热交换,使蒸发材料130迅速被加热至蒸发或升华温度。该碳纳米管膜结构110包括单层碳纳米管膜,或多层叠加的碳纳米管膜。每层碳纳米管膜包括多个大致相互平行的碳纳米管。该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于该碳纳米管膜结构110的表面,该碳纳米管膜结构110具有较为均匀的厚度。具体地,该碳纳米管膜包括首尾相连的碳纳米管,是由多个碳纳米管通过范德华力相互结合并首尾相连形成的宏观膜状结构。该碳纳米管膜结构110及碳纳米管膜具有一宏观面积和一微观面积,该宏观面积指该碳纳米管膜结构110或碳纳米管膜在宏观上看作一膜状结构时所具有的膜面积,该微观面积指该碳纳米管膜结构110或碳纳米管膜在微观上看作由大量碳纳米管首尾相连搭接形成的多孔网状结构中所有能够用于担载蒸发材料130的碳纳米管的表面积。该碳纳米管膜优选是从碳纳米管阵列中拉取获得。该碳纳米管阵列为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生长在该生长基底的表面。该碳纳米管阵列中的碳纳米管基本彼此平行且垂直于生长基底表面,相邻的碳纳米管之间相互接触并通过范德华力相结合。通过控制生长条件,该碳纳米管阵列中基本不含有杂质,如无定型碳或残留的催化剂金属颗粒等。由于基本不含杂质且碳纳米管相互间紧密接触,相邻的碳纳米管之间具有较大的范德华力,足以使在拉取一些碳纳米管(碳纳米管片段)时,能够使相邻的碳纳米管通过范德华力的作用被首尾相连,连续不断的拉出,由此形成连续且自支撑的宏观碳纳米管膜。这种能够使碳纳米管首尾相连的从其中拉出的碳纳米管阵列也称为超顺排碳纳米管阵列。该生长基底的材料可以为P型硅、N型硅或氧化硅等适合生长超顺排碳纳米管阵列的基底。所述能够从中拉取碳纳米管膜的碳纳米管阵列的制备方法可参阅冯辰等人在2008年8月13日公开的中国专利申请CN101239712A。从碳纳米管阵列中连续地拉出的该碳纳米管膜可以实现自支撑,该碳纳米管膜包括多个基本沿相同方向排列并首尾相连的碳纳米管。请参阅图4,在该碳纳米管膜中碳纳米管为沿同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所述择优取向是指在碳纳米管膜中大多数碳纳米管的整体延伸方向基本朝同一方向。而且,所述大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有机薄膜制备装置和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薄膜制备装置,包括蒸发源及待镀基底,该蒸发源及待镀基底设置在非真空环境中,该蒸发源包括蒸发材料,其特征在于,该蒸发源进一步包括碳纳米管膜结构及加热装置,其中:该加热装置包括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相互间隔并分别与该碳纳米管膜结构电连接;或者该加热装置包括电磁波信号输入装置,该电磁波信号输入装置能够向该碳纳米管膜结构输入一电磁波信号;该碳纳米管膜结构为一载体,该蒸发材料设置在该碳纳米管膜结构表面,通过该碳纳米管膜结构承载,该待镀基底与该碳纳米管膜结构相对且间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薄膜制备装置,包括蒸发源及待镀基底,该蒸发源及待镀基底设置在非真空环境中,该蒸发源包括蒸发材料,其特征在于,该蒸发源进一步包括碳纳米管膜结构及加热装置,其中:该加热装置包括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相互间隔并分别与该碳纳米管膜结构电连接;或者该加热装置包括电磁波信号输入装置,该电磁波信号输入装置能够向该碳纳米管膜结构输入一电磁波信号;该碳纳米管膜结构为一载体,该蒸发材料设置在该碳纳米管膜结构表面,通过该碳纳米管膜结构承载,该待镀基底与该碳纳米管膜结构相对且间隔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薄膜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非真空环境为保护性气体环境或开放环境,该保护性气体为惰性气体或氮气中的至少一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薄膜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碳纳米管膜结构在支撑结构之间悬空设置,该蒸发材料设置在悬空的碳纳米管膜结构表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薄膜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碳纳米管膜结构的单位面积热容小于2×10-4焦耳每平方厘米开尔文,比表面积大于200平方米每克。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薄膜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碳纳米管膜结构包括一个或相互层叠的多个碳纳米管膜,该碳纳米管膜包括多个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的碳纳米管。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薄膜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基本平行于该碳纳米管膜表面,并沿同一方向延伸。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薄膜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蒸发源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0微米。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薄膜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蒸发材料包括有机发光材料、有机染料或有机油墨。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薄膜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蒸发材料包括按预定比例均匀混合的多种材料,担载在该碳纳米管膜结构各局部位置上的该多种材料之间均具有该预定比例。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薄膜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待镀基底与该蒸发源的碳纳米管膜结构等间隔设置,间距为1微米~10毫米。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薄膜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待镀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洋范守善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