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连接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24337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9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申请属于电子线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子连接线,包括导体、绝缘层、填充层和保护层,所述绝缘层包覆在导体表面,所述保护层包覆在填充层表面,所述保护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聚乙烯48‑70份、氯丁橡胶25‑30份、芳纶纤维10‑12份、复合填料18‑25份、复合阻燃剂5‑8份、氧化镁2‑3份、增塑剂4‑6份、二甲基氨苯0.8‑1份、XH‑3 0.8‑1.5份、抗老化剂0.6‑1份、硫化剂4‑7份;所述绝缘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聚乙烯48‑65份、氯化石蜡5‑6份、三氧化二锑2‑3份、碳酸钙8‑10份、粘土4‑6份、增塑剂4‑6份、硅烷偶联剂3‑5份、抗氧剂2‑5份、硫化剂3‑6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子连接线的保护层、绝缘层在性能上均有很大的提高,在保护层、绝缘层的包覆下,电子连接线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Electronic connection line

\u672c\u53d1\u660e\u7533\u8bf7\u5c5e\u4e8e\u7535\u5b50\u7ebf\u6280\u672f\u9886\u57df\uff0c\u5177\u4f53\u516c\u5f00\u4e86\u4e00\u79cd\u7535\u5b50\u8fde\u63a5\u7ebf\uff0c\u5305\u62ec\u5bfc\u4f53\u3001\u7edd\u7f18\u5c42\u3001\u586b\u5145\u5c42\u548c\u4fdd\u62a4\u5c42\uff0c\u6240\u8ff0\u7edd\u7f18\u5c42\u5305\u8986\u5728\u5bfc\u4f53\u8868\u9762\uff0c\u6240\u8ff0\u4fdd\u62a4\u5c42\u5305\u8986\u5728\u586b\u5145\u5c42\u8868\u9762\uff0c\u6240\u8ff0\u4fdd\u62a4\u5c42\u7531\u4ee5\u4e0b\u8d28\u91cf\u4efd\u6570\u7684\u539f\u6599\u7ec4\u6210\uff1a\u805a\u4e59\u70ef48\u201170\u4efd\u3001\u6c2f\u4e01\u6a61\u80f625\u201130\u4efd\u3001\u82b3\u7eb6\u7ea4\u7ef410\u201112\u4efd\u3001\u590d\u5408\u586b\u659918\u201125\u4efd\u3001\u590d\u5408\u963b\u71c3\u52425\u20118\u4efd\u3001\u6c27\u5316\u95412\u20113\u4efd\u3001\u589e\u5851\u52424\u20116\u4efd\u3001\u4e8c\u7532\u57fa\u6c28\u82ef0.8\u20111\u4efd\u3001XH\u20113\u00a00.8\u20111.5\u4efd\u3001\u6297\u8001\u5316\u52420.6\u20111\u4efd\u3001\u786b\u5316\u52424\u20117\u4efd\uff1b\u6240\u8ff0\u7edd\u7f18\u5c42\u7531\u4ee5\u4e0b\u8d28\u91cf\u4efd\u6570\u7684\u539f\u6599\u7ec4\u6210\uff1a\u805a\u4e59\u70ef48\u201165\u4efd\u3001\u6c2f\u5316\u77f3\u87215\u20116\u4efd\u3001\u4e09\u6c27\u5316\u4e8c\u95112\u20113\u4efd\u3001\u78b3\u9178\u94998\u201110\u4efd\u3001\u7c98\u571f4\u20116\u4efd\u3001\u589e\u5851\u52424\u20116\u4efd\u3001\u7845\u70f7\u5076\u8054\u52423\u20115\u4efd\u3001\u6297\u6c27\u52422 5 copies, 6 copies of the 3 vulcanizing agent. The protective layer and the insulating layer of the electronic connecting wire of the invention are greatly improved in performance, an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electronic connecting line is greatly prolonged under the coating of the protective layer and the insulating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连接线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线
,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连接线。
技术介绍
电子连接线是连接电气线路的组件之一,主要是在器件与组件、组件与机柜、系统与子系统之间起电连接和信号传递的作用,并且保持系统与系统之间不发生信号失真和能量损失的变化,其品质好坏关系到系统设备整体运作的可靠性。电子连接线从里到外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导体、绝缘层、填充层和包裹在填充层外的保护层,绝缘层主要用于保护导体,填充层用于增强电子连接线的整体强度,而保护层主要对电子连接线有保护作用,防止电子连接线被腐蚀、被外物划损。现有的电子连接。保护层用在电子连接线的外部,面对较为恶劣的环境,因此需有较高的强度、硬度、耐热性、耐烧蚀性、抗老化性能等;而绝缘层用于包裹导体,导体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热量,要求绝缘层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而且经常会对电子连接线进行拉伸、弯曲,要求绝缘层具有较好的拉伸性。现有电子连接线的保护层、绝缘层在性能上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种电子连接线,电子连接线的保护层、绝缘层在性能上均有很大的提高,在保护层、绝缘层的包覆下,电子连接线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为:电子连接线,包括导体、绝缘层、填充层和保护层,所述绝缘层包覆在导体表面,所述保护层包覆在填充层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聚乙烯48-70份、氯丁橡胶25-30份、芳纶纤维10-12份、复合填料18-25份、复合阻燃剂5-8份、氧化镁2-3份、增塑剂4-6份、二甲基氨苯0.8-1份、XH-30.8-1.5份、抗老化剂0.6-1份、硫化剂4-7份;所述绝缘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聚乙烯48-65份、氯化石蜡5-6份、三氧化二锑2-3份、碳酸钙8-10份、粘土4-6份、增塑剂4-6份、硅烷偶联剂3-5份、抗氧剂2-5份、硫化剂3-6份。生产保护层的原料:聚乙烯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化学稳定性好。氯丁橡胶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耐热,耐燃,耐日光,耐酸碱,缺点是耐寒性和贮存稳定性较差,价格偏贵。将聚乙烯和适量的氯丁橡胶并用,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改善胶料的总体性能。芳纶纤维在氯丁橡胶中起骨架作用,芳纶纤维有固结碳层和提高材料耐烧结的作用。如果配方中不加入芳纶纤维,线烧蚀率很高,但芳纶纤维为有机纤维,耐热性有限,加之胶中纤维难以杂乱形式存在,纤维含量超过12份,胶料的连续性、整体性受到影响,线烧蚀率反而升高。经过研究发现,芳纶纤维的加入量为10-12份最为适宜。原料中硫化剂的加入能够改善材料的关联性能,提高耐热性,但原料中的硫化剂在硫化结束后,剩余的硫化剂继续存在会加快材料的老化,使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下降。通过添加二甲基氨苯、XH-3、抗老化剂配合组合基料聚乙烯、氯丁橡胶,组合协同作用改善了保护层的老化性能。生产绝缘层的原料:粘土的耐热性和可塑性好、强度相对较高,加入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能与粘土发生接枝反应,提高粘土与聚乙烯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绝缘层的强度、耐热性能。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保护层用在电子连接线的外部,采用上述原料生产保护层,不但生产成本降低,得到的保护层在强度、硬度、耐热性、耐烧蚀性、抗老化性能等性能均有了极大的提高。利用该保护层对电子连接线进行包覆,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够保护电子连接线的内部结构不受损坏,安全可靠。2、绝缘层用于包裹导体,导体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要求绝缘层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而且经常会对电子连接线进行拉伸、弯曲,要求绝缘层具有较好的拉伸性。使用上述原料生产得到的绝缘层,耐热性好,而且在强度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其拉伸性能也较好。进一步,所述复合填料包括纳米粘土10-12份、炭黑18-24份、白炭黑8-10份。炭黑的加入能使材料的耐磨性、拉伸强度提高;白炭黑比炭黑粒子更细,表面积更大,白炭黑能使材料的耐磨性、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明显提高。而且粘土、炭黑等价格较为便宜,填料的加入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所述保护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聚乙烯68份、氯丁橡胶25份、芳纶纤维10份、复合填料24份、复合阻燃剂8份、氧化镁2份、增塑剂5份、二甲基氨苯0.8份、XH-31.2份、抗老化剂0.8份、硫化剂5份;所述绝缘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聚乙烯62份、氯化石蜡5份、三氧化二锑2份、碳酸钙9份、粘土6份、增塑剂5份、硅烷偶联剂3份、抗氧剂3份、硫化剂3份。经过申请人的多次实践证明,采用本配比生产的保护层、绝缘层综合性能较好。进一步,所述保护层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述聚乙烯在78-82℃的密炼机中塑炼8-10min;(2)加入所述芳纶纤维、氯丁橡胶混炼2-3min;(3)加入所述复合阻燃剂混炼2-3min;(4)再加入所述纳米粘土、炭黑、白炭黑、氧化镁、增塑剂混炼,混炼均匀,然后在开炼机上薄通3-4次,摆胶5-6次,然后在压延机上开条出片;(5)混炼胶料停放10-15h后,再次将混炼胶料放入密炼机,再加入硫化剂混炼,硫化温度152-160℃,硫化时间1-1.2h。制备保护层的原料并非同时加入进行混炼,而是有顺序的加入,采用这种加入方式生产得到保护层在耐烧蚀性、抗老化性等性能方面上均有了很大的提高。进一步,所述绝缘层的制备工艺包括为:(1)对粘土进行酸处理:在粘土中加入水配制粘土溶液,使粘土在水中的质量分数为18-25%;往粘土溶液中加入酸,调节PH至6.3-6.8;(2)将经过酸处理的粘土与硅烷偶联剂在水相中发生反应,反应温度为48-65℃,反应时间1-1.5h,得到溶液a;(3)对溶液a进行干燥,得到物质b;(4)将物质b、三氧化二锑、碳酸钙、增塑剂、抗氧剂等在开放式炼胶机上混炼均匀,混炼温度达105-112℃时,加入硫化剂继续混炼2-2.5min;(5)混炼完成后,将混炼胶料在开炼机上薄通3-4次,摆胶4-5次,然后在压延机上开条出片。对粘土进行酸处理,能够提高粘土表面可反应翔基数量,这些羟基存在粘土的表面,可以与硅烷偶联剂反应。加入硅烷偶联剂,使粘土的羟基与硅烷偶联剂接触发生接枝缩合反应,提高粘土与聚乙烯的相互作用,使两者间界面强度增大,从而提高产品的强度、耐热性能。在硫化过程中,硅烷偶联剂的另一端官能团还能参与胶料的硫化,与胶料分子连接,克服了粘土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聚集的问题,使粘土分布均匀,提高产品的耐热性能。进一步,所述复合阻燃剂包括所述复合阻燃剂包括氯化石蜡6-7份、三氧化二锑6-8份、氢氧化镁5-8份、磷酸三甲苯酯3-4份。氯化石蜡和三氧化二锑并用,同时加入氢氧化镁和磷酸三甲苯酯并用,共同达到阻燃效果。三氧化二锑和释放出的氯化氢生成碱式盐,然后碱式盐热分解,在吸收大量热的同时生成三氯化锑。三氯化锑在火焰温度下,分解出氯·游离基,与火焰中的H·、·OH等结合,起到抑制火焰的作用。同时碱式盐、三氯化锑蒸汽比重大,附于物料表面,起到隔绝空气作用。而磷酸三甲苯酯吸收氢氧化镁分解释放大量水分,并受热生成磷酸、偏磷酸、聚偏磷酸等,这些有氧酸可促使聚乙烯脱水碳化。通过两组具有协同效应的阻燃体系可以大大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子连接线,包括导体、绝缘层、填充层和保护层,所述绝缘层包覆在导体表面,所述保护层包覆在填充层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聚乙烯48‑70份、氯丁橡胶25‑30份、芳纶纤维10‑12份、复合填料18‑25份、复合阻燃剂5‑8份、氧化镁2‑3份、增塑剂4‑6份、二甲基氨苯0.8‑1份、XH‑3 0.8‑1.5份、抗老化剂0.6‑1份、硫化剂4‑7份;所述绝缘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聚乙烯48‑65份、氯化石蜡5‑6份、三氧化二锑2‑3份、碳酸钙8‑10份、粘土4‑6份、增塑剂4‑6份、硅烷偶联剂3‑5份、抗氧剂2‑5份、硫化剂3‑6份。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子连接线,包括导体、绝缘层、填充层和保护层,所述绝缘层包覆在导体表面,所述保护层包覆在填充层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聚乙烯48-70份、氯丁橡胶25-30份、芳纶纤维10-12份、复合填料18-25份、复合阻燃剂5-8份、氧化镁2-3份、增塑剂4-6份、二甲基氨苯0.8-1份、XH-30.8-1.5份、抗老化剂0.6-1份、硫化剂4-7份;所述绝缘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聚乙烯48-65份、氯化石蜡5-6份、三氧化二锑2-3份、碳酸钙8-10份、粘土4-6份、增塑剂4-6份、硅烷偶联剂3-5份、抗氧剂2-5份、硫化剂3-6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填料包括纳米粘土10-12份、炭黑18-24份、白炭黑8-10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聚乙烯68份、氯丁橡胶25份、芳纶纤维10份、复合填料24份、复合阻燃剂8份、氧化镁2份、增塑剂5份、二甲基氨苯0.8份、XH-31.2份、抗老化剂0.8份、硫化剂5份;所述绝缘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聚乙烯62份、氯化石蜡5份、三氧化二锑2份、碳酸钙9份、粘土6份、增塑剂5份、硅烷偶联剂3份、抗氧剂3份、硫化剂3份。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制备工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鑫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