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氰化浸出槽,包括槽体,电机、转动结构和空气分散器,空气分散器设置于槽体侧壁上,空气分散器与气源相连,转动结构包括转动轴和第一叶片,电机驱动转动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空气分散器,提高氰化浸出槽内浆液的含氧量,从而提高金、银等金属的浸出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氰化浸出槽
本技术涉及氰化浸出
,特别是涉及一种氰化浸出槽。
技术介绍
由于金、银是化学性质很稳定的元素,他们很难被氧化,在绝大多数溶剂中不会溶解,直到18世纪中叶,人类才发现了金、银等金属能溶解于氰化物溶液中,同时也发现了空气对氰化浸出作用的实质是氧的作用。在氰化浸出过程中,金、银矿物在稀薄的氰化物溶液中,在有氧存在的同时,可以生成一价金的络合物而溶解。基本反应式如下:4Au+8NaCN+O2+2H2O—4NaAu(CN)2+4NaOH对于银的氰化浸出过程,也可以写出类似的反应式。在氰化提金的生产实践中,为了获得较高的金、银溶解速度,溶液中溶解氧的浓度和游离氰根的浓度对于金的溶解都起作用,两者的摩尔比为6时是最为理想的。现有的搅拌氰化浸出设备主要有三种类型,包括机械搅拌浸出槽、混合搅拌浸出槽和空气搅拌浸出槽,而机械搅拌浸出槽使用更广泛。机械搅拌浸出槽中矿浆的搅拌,是依靠高速旋转的机械搅拌桨来完成的,当螺旋桨快速旋转时,矿浆经过支管流入中心矿浆受矿管,从而形成漩涡,空气被吸入漩涡中,但这种矿浆充气方式所能达到的矿浆含氧量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氰化浸出槽,通过提高氰化浸出槽内浆液的含氧量提高金、银等金属的浸出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氰化浸出槽,包括槽体,电机、转动结构和空气分散器,所述空气分散器设置于所述槽体侧壁上,所述空气分散器与气源相连,所述转动结构包括转动轴和第一叶片,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转动轴。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分散器为多个,且沿所述槽体侧壁呈环状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槽体底部设置有气孔,所述气孔与所述气源相连。进一步的,所述槽体底部设置有轴承,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轴承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和所述转动轴之间设置有减速器。进一步的,还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包括圆筒部和支撑部,所述圆筒部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上且与所述转动轴间设有间隙,所述支撑部一端固定于所述氰化浸出槽侧壁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圆筒部外壁上。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为伸缩杆。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为管状结构且管壁设置有开孔,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气源相连。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上方的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第二叶片。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为多个,且设置于所述氰化浸出槽的不同高度上。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空气分散器鼓入空气,减小了气泡的体积,增大了气泡与浆液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速度;调节杆主要起到防止转动轴偏移的作用,进一步保持转动轴的稳定性,提高使用安全性;在槽体底部设置气孔能够使浆液内气泡分布更均匀;两组调节杆之间的转动轴上设置有第二叶片,两组调节杆上方的转动轴上设置有第三叶片,使浆液搅动更均匀,气泡鼓入后能够及时扩散。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机;2、减速器;3、槽体;4、转动轴;5、伸缩杆;6、圆筒部;7、空气分散器;8、轴承;9、第一叶片;10、气泵;11、第二叶片;12、第三叶片;13、通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浸出率高的氰化浸出槽。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氰化浸出槽,包括电机1、减速器2、圆筒状槽体3、转动结构、调节杆、空气分散器7和气泵10。槽体3侧壁上设置有呈圆环形均匀分布的安装孔,空气分散器7设置于槽体3侧壁上并通过安装孔连通至槽体3内,空气分散器7与气泵10相连。空气分散器7是产生微小气泡并将其送入浮选柱内的一套装置,这套装置有多种名称,国内矿业界习惯称之为“喷枪”。氰化浸出槽的矿浆充气过程全部使用空气分散器7来完成,减小了气泡直径,增大了气泡与浆液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反应效率;将空气分散器沿槽体侧壁呈圆环状均匀设置,使气泡分布更均匀。转动结构包括转动轴4和设置在转动轴4上的第一叶片9,第一叶片9与空气分散器7高度一致。电机1、减速器2和转动轴4依次相连,电机1转动时带动转动轴4转动,并最终带动第一叶片9转动,高速搅拌浆液,促使浆液中矿物颗粒保持悬浮并促使气泡分散。槽体3底部设置有轴承8,轴承8与转动轴4相连,从而保持转动轴4的稳定性。调节杆包括圆筒部6和支撑部,圆筒部6套设于转动轴4上且与转动轴4之间设有间隙,支撑部由两段对称设置在圆筒部6两侧且共线的伸缩杆5组成,两段伸缩杆5一端与圆筒部6相连,另一端固定在槽体3侧壁上。调节杆的圆筒部6在正常情况下与转动轴4不接触,主要起到防止转动轴4偏移的作用,进一步保持转动轴4的稳定性,提高使用安全性。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泡扩散速度相较实施例1更快的氰化浸出槽,包括实施例1的全部技术特征,区别如下:槽体3底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气孔,气孔与气泵10相连。因为实施例1中经空气分散器鼓入的空气密度比浆液小,在第一叶片9的搅拌下螺旋上升,因而在空气分散器7下方的槽体3底部区域气泡密度较低,通过在槽体3底部设置气孔能够使浆液内气泡分布更均匀。槽体3内设置有相互垂直的两个调节杆,且两个调节杆分别位于空气分散器7上方不同高度处。调节杆的支撑部为通气管13,通气管13与气泵10连通,通气管13侧壁上设置有气孔。调节杆既能够起到防止转动轴4偏移的作用,又能够实现在槽体3的不同高度处同时鼓入空气,加快浆液内的气泡扩散速度。两组调节杆之间的转动轴4上设置有第二叶片11,两组调节杆上方的转动轴4上设置有第三叶片12,使浆液搅动更均匀,气泡鼓入后能够及时扩散。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公开的气源为气泵,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实施例2中公开的两组调节杆相互垂直,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选择其它布置方式。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氰化浸出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电机、转动结构和空气分散器,所述空气分散器设置于所述槽体侧壁上,所述空气分散器与气源相连,所述转动结构包括转动轴和第一叶片,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转动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氰化浸出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电机、转动结构和空气分散器,所述空气分散器设置于所述槽体侧壁上,所述空气分散器与气源相连,所述转动结构包括转动轴和第一叶片,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转动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氰化浸出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分散器为多个,且沿所述槽体侧壁呈环状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氰化浸出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底部设置有气孔,所述气孔与所述气源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氰化浸出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底部设置有轴承,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轴承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氰化浸出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和所述转动轴之间设置有减速器。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惠兴,江晓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江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