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料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1696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7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料下料装置。这种装置包括第一竖板、第二竖板以及活动板,活动板设在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之间并且活动板可沿着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之间的最短连线方向往复移动;第一竖板朝向活动板的一面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相互平行的、均为水平传送的外侧上料条和外侧下料条,活动板朝向第一竖板的一面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相互平行的、均为水平传送的内侧上料条和内侧下料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上料条放在下料条的上方,即上料条与下料条是垂直方向并排,充分利用了竖直高度空间,占用的水平面积得到减少,其集成化程度高,可以在同一厂房内放入多台设备,允许在原有厂房中扩大加工量,满足了生产加工公司的要求。

A feeding and cut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eeding and cutting device. This device includes a first vertical plate, second vertical plate and a movable plate, movable plat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vertical plate and second vertical plates and the movable board along the shortest line direction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vertical risers reciprocating movement; the first movable plate toward the riser side from the top down in a parallel, are transmitted on the outer level strip and lateral feeding, movable plate toward the first side plate from top to bottom are arranged parallel to each other, are inside the horizontal transfer of material and material inside a. The utility model will be placed on the top of a material feeding section, namely feeding and blanking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side by side, make full use of the space height of vertical, horizontal area occupied is reduced, the high degree of integration, can add multiple devices in the same workshop, allowed in the original expansion the amount of processing plant,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mpan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料下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玻璃表面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上料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手机屏幕玻璃在做成最终成品之前需经过多个步骤的加工,如AG/AF喷涂工艺、磨边抛光工艺、印刷工艺等等。为提高加工效率,这些加工步骤自动化率极高,自动上料、自动加工,最后自动下料传送到下一个工位上。在一般的玻璃加工自动化设备中,上料与下料的设备是利用传送条/带实现的,为了实现上料与下料相互之间互不干涉影响,上料的传送条/带和下料的传送条/带通常都是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这样的结构导致设备所占用的水平面积比较大,想在同样面积的厂房放入更多数量的设备比较难,难以在原有厂房中扩大加工量,未能满足生产加工公司的要求,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上料下料装置,以提高其集成度、减少占用面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上料下料装置,其包括第一竖板、第二竖板以及活动板,第一竖板、第二竖板和活动板均相互平行、均竖直于水平面并且三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之间相对位置固定,活动板设在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之间并且活动板可沿着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之间的最短连线方向往复移动;第一竖板朝向活动板的一面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相互平行的、均为水平传送的外侧上料条和外侧下料条,活动板朝向第一竖板的一面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相互平行的、均为水平传送的内侧上料条和内侧下料条,外侧上料条和内侧上料条在同一高度上并且两者组合用于上料直线传送;外侧下料条和内侧下料条在同一高度上并且两者组合用于下料直线传送。进一步地,第一竖板下方固定有一上料电机,第一竖板、第二竖板和活动板穿过有一上料驱动辊,上料电机用皮带驱动上料驱动辊,上料驱动辊带动外侧上料条和内侧上料条同步同向移动。进一步地,内侧上料条分成同一水平面上的独立的三段,内侧上料条的每段的两头均有一转筒带动,内侧上料条其中一对相邻转筒的同轴另一侧均设有从动轮,上料驱动辊设有驱动轮,驱动轮与相邻两个从动轮啮合,内侧上料条另外一对相邻转筒的同轴另一侧也均设有从动轮并且通过一中间轮传动。进一步地,外侧上料条分成与内侧上料条三段一一对应的独立的三段;外侧上料条的每段的两头均有一转筒带动,内侧上料条的其中一个转筒贯穿一个同步转动的传动辊,传动辊穿过外侧上料条对应的转筒并同步转动,外侧上料条的相邻转筒均通过一中间轮实现同向同步转动。进一步地,第一竖板下方固定有一下料电机,第一竖板、第二竖板和活动板穿过有一下料驱动辊,下料电机通过皮带驱动下料驱动辊,外侧下料条的两端、内侧下料条的两端均通过一转筒带动,下料驱动辊分别贯穿并驱动外侧下料条的一个转筒和内侧下料条的一个转筒。进一步地,第一竖板下方固定有一用于驱动活动板移动的活动电机,活动板上固定有一个丝杠螺母,丝杠螺母相配有一丝杠,丝杠设在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之间并且分别垂直于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活动电机通过皮带驱动丝杠。进一步地,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之间通过两条平行的连接柱相互固定,连接柱分别垂直于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连接柱一头固定于第一竖板,另一头固定于第二竖板。进一步地,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之间设有用于限定活动板移动路线的滑柱,滑柱至少有相互平行的两条,滑柱一头固定在第一竖板上,另一头固定在第二竖板上,滑柱穿过活动板并且活动板与滑柱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滑柱有四条。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上料条放在下料条的上方,即上料条与下料条是垂直方向并排,充分利用了竖直高度空间,占用的水平面积得到减少,其集成化程度高,可以在同一厂房内放入多台设备,允许在原有厂房中扩大加工量,满足了生产加工公司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上料下料装置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上料下料装置立体图(底视角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充分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如图1、2所示。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上料下料装置包括第一竖板11、第二竖板12以及活动板13。第一竖板11、第二竖板12和活动板13均相互平行、均竖直于水平面并且三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如图1、2所示,第一竖板11与第二竖板12之间相对位置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竖板11与第二竖板12之间通过两条平行的连接柱14相互固定。连接柱14分别垂直于第一竖板11和第二竖板12。连接柱14一头固定于第一竖板11,另一头固定于第二竖板12,连接柱14的中间部位贯穿活动板13。活动板13设在第一竖板11与第二竖板12之间并且活动板13可沿着第一竖板11与第二竖板12之间的最短连线方向往复移动。第一竖板11与第二竖板12之间设有用于限定活动板13移动路线的滑柱15。滑柱15至少有相互平行的两条。滑柱15一头固定在第一竖板11上,另一头固定在第二竖板12上。滑柱15穿过活动板13并且活动板13与滑柱15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中,滑柱15有四条。第一竖板11下方固定有用于驱动活动板13移动的活动电机41。活动板13上固定有一个丝杠螺母44,丝杠螺母44相配有一丝杠43,丝杠43设在第一竖板11与第二竖板12之间并且分别垂直于第一竖板11和第二竖板12。活动电机41通过皮带42驱动丝杠43,丝杠43带动丝杠螺母44和活动板13沿着丝杠43直线移动,以调整活动板13与第一竖板11之间的间隔距离。第一竖板11朝向活动板13的一面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相互平行的、均为水平传送的外侧上料条21和外侧下料条31。活动板13朝向第一竖板11的一面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相互平行的、均为水平传送的内侧上料条22和内侧下料条32。外侧上料条21和内侧上料条22在同一高度上并且两者组合用于上料直线传送。外侧下料条31和内侧下料条32在同一高度上并且两者组合用于下料直线传送。第一竖板11下方固定有上料电机24。第一竖板11、第二竖板12和活动板13穿过有上料驱动辊26,上料电机24用皮带25驱动上料驱动辊26,上料驱动辊26带动外侧上料条21和内侧上料条22同步同向移动。具体地,内侧上料条22分成同一水平面上的独立的三段,中间段最长,两侧的两段长度相同。内侧上料条22的每段的两头均有一转筒23带动,内侧上料条22其中一对相邻转筒23的同轴另一侧均设有从动轮28。上料驱动辊26设有驱动轮27,驱动轮27与相邻两个从动轮28啮合,内侧上料条22另外一对相邻转筒23的同轴另一侧也均设有从动轮(未示出)并且通过一中间轮(未示出)传动。具体地,外侧上料条21分成与内侧上料条22三段一一对应的独立的三段。外侧上料条21的每段的两头均有一转筒23带动,外侧上料条21的相邻转筒均通过一中间轮(未示出)实现同向同步转动。内侧上料条22的其中一个转筒23贯穿一个同步转动的传动辊29,传动辊29穿过外侧上料条21对应的转筒23并同步转动。第一竖板11下方固定有下料电机34。第一竖板11、第二竖板12和活动板13穿过有下料驱动辊36。下料电机34通过皮带35驱动下料驱动辊36。外侧下料条31的两端、内侧下料条32的两端均通过一转筒33带动。下料驱动辊36分别贯穿并驱动外侧下料条31的一个转筒33和内侧下料条32的一个转筒33。在上料的时候,活动板13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上料下料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料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竖板、第二竖板以及活动板,所述第一竖板、第二竖板和活动板均相互平行、均竖直于水平面并且三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之间相对位置固定,所述活动板设在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之间并且活动板可沿着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之间的最短连线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一竖板朝向活动板的一面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相互平行的、均为水平传送的外侧上料条和外侧下料条,所述活动板朝向第一竖板的一面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相互平行的、均为水平传送的内侧上料条和内侧下料条,所述外侧上料条和内侧上料条在同一高度上并且两者组合用于上料直线传送;所述外侧下料条和内侧下料条在同一高度上并且两者组合用于下料直线传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料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竖板、第二竖板以及活动板,所述第一竖板、第二竖板和活动板均相互平行、均竖直于水平面并且三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之间相对位置固定,所述活动板设在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之间并且活动板可沿着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之间的最短连线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一竖板朝向活动板的一面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相互平行的、均为水平传送的外侧上料条和外侧下料条,所述活动板朝向第一竖板的一面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相互平行的、均为水平传送的内侧上料条和内侧下料条,所述外侧上料条和内侧上料条在同一高度上并且两者组合用于上料直线传送;所述外侧下料条和内侧下料条在同一高度上并且两者组合用于下料直线传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板下方固定有一上料电机,所述第一竖板、第二竖板和活动板穿过有一上料驱动辊,所述上料电机用皮带驱动所述上料驱动辊,所述上料驱动辊带动外侧上料条和内侧上料条同步同向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上料条分成同一水平面上的独立的三段,所述内侧上料条的每段的两头均有一转筒带动,内侧上料条其中一对相邻转筒的同轴另一侧均设有从动轮,上料驱动辊设有驱动轮,驱动轮与相邻两个从动轮啮合,内侧上料条另外一对相邻转筒的同轴另一侧也均设有从动轮并且通过一中间轮传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料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上料条分成与内侧上料条三段一一对应的独立的三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志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天元光学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