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滨州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无人机风叶动力臂拆装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16368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7 1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风叶动力臂拆装连接结构,包括紧固螺母和刻度线,所述透视窗为两处,分别粘贴在机身安装座圆弧形部位上下端面的开口槽内,且凸起压柱为两处,分别设在机身安装座圆弧形部位上下端面上,所述动力臂的上下端面设有压槽,且动力臂靠近压槽部位的圆形端头上表面设有刻度线,所述动力臂设有刻度线的端头,通过压紧螺栓与紧固螺母,固定在机身安装座上,所述机身安装座的台阶结构的端面与无人机机身相连接,两者之间通过圆形阵列的刻度线作为参考进行压紧连接,不但具有准确性,还具有很好的可调节性,两者之间还有防滑作用的凸柱与压槽,使连接更牢固。

Disassembly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fan blade power arm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UAV fan power arm connecting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fastening nut and the scale line, the window of two, are stuck in the fuselage mount arc position on the lower end of the open slot, and the convex columns two, respectively located in the fuselage mount arc part of the lower end of the power arm, the upper and lower end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and the dynamic pressure arm near the groove on the end surface of a circular line, the end of the power arm is provided with scale lines, through bolts and the fastening nut is fixed on the machine mounting base, surface step structure the fuselage mounting and UAV airframe is connected by circular array calibration line between the two as a reference for pressing connection, not only has the accuracy, but also has good scalability, and between the two The skidproof convex column and pressure groove to connect more firm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风叶动力臂拆装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结构
,具体是一种无人机风叶动力臂拆装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母机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无人机风叶动力臂与机身安装定位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无人机在上空的飞行平稳性,且无人机动力臂安装时,应具有可调节性能,便于适应不同天气进行相对试飞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风叶动力臂拆装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无人机风叶动力臂与机身安装定位是否合理,且无人机动力臂安装结构,是否具有根据不同天气进行适当调节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风叶动力臂拆装连接结构,包括机身安装座、动力臂、压槽、透视窗、凸起压柱、压紧螺栓、紧固螺母和刻度线,所述透视窗为两处,分别粘贴在机身安装座圆弧形部位上下端面的开口槽内,且凸起压柱为两处,分别设在机身安装座圆弧形部位上下端面上,所述动力臂的上下端面设有压槽,且动力臂靠近压槽部位的圆形端头上表面设有刻度线,所述动力臂设有刻度线的端头,通过压紧螺栓与紧固螺母,固定在机身安装座上,所述机身安装座的台阶结构的端面与无人机机身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压紧螺栓与紧固螺母做压紧动作时,机身安装座圆弧形结构的上下两面向内做挤压动作。优选的,所述动力臂压在机身安装座圆弧形结构内时,位于动力臂上的压槽与机身安装座上的凸起压柱相压合。优选的,所述透视窗设有与动力臂上表面刻度线相一致的刻度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无人机风叶动力臂拆装连接结构,分为机身安装座和动力臂两大部分,机身安装座的阶梯形状部分端面用来与无人机机身相连接,机身安装座的圆弧形结构,用来与动力臂相连接,且两者之间通过圆形阵列的刻度线作为参考进行压紧连接,不但具有准确性,还具有很好的可调节性,两者之间还有防滑作用的凸柱与压槽,使连接更牢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组合安装后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仅机身安装座与动力臂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仅动力臂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仅机身安装座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身安装座,2、动力臂,3、压槽,4、透视窗,5、凸起压柱,6、压紧螺栓,7、紧固螺母,8、刻度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风叶动力臂拆装连接结构,包括机身安装座1、动力臂2、压槽3、透视窗4、凸起压柱5、压紧螺栓6、紧固螺母7和刻度线8,透视窗4为两处,分别粘贴在机身安装座1圆弧形部位上下端面的开口槽内,且凸起压柱5为两处,分别设在机身安装座1圆弧形部位上下端面上,动力臂2的上下端面设有压槽3,且动力臂2靠近压槽3部位的圆形端头上表面设有刻度线8,动力臂2设有刻度线8的端头,通过压紧螺栓6与紧固螺母7,固定在机身安装座1上,机身安装座1的台阶结构的端面与无人机机身相连接。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压紧螺栓6与紧固螺母7做压紧动作时,机身安装座1圆弧形结构的上下两面向内做挤压动作,使安装在机身安装座1圆弧形结构内侧的动力臂2的端头被压紧固定;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动力臂2压在机身安装座1圆弧形结构内时,位于动力臂2上的压槽3与机身安装座1上的凸起压柱5相压合,使动力臂2更牢固的被压在机身安装座1圆弧形结构内侧。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透视窗4设有与动力臂2上表面刻度线8相一致的刻度线,由于动力臂2在实际安装中多为多组动力臂2左右对称在无人机机身上进行安装,设置的刻度线使安装后的多组动力臂2最大限度的处于同一位置状态,使无人机在上空飞行时更平稳,应该指出的是,透视窗4与动力臂2上的刻度线,均为圆形阵列分布,便于根据不同情况来调节动力臂2的角度,具有很好的可调节性。工作原理:该无人机风叶动力臂拆装连接结构,将动力臂2带有刻度的圆形端头放置在机身安装座1上下圆弧形结构内侧,根据需要,将透视窗4上的刻度与动力臂2上的刻度进行对准调节,使动力臂2达到需要的调节角度,将压紧螺栓6贯穿在动力臂2与机身安装座1的同轴通孔内,使压紧螺栓6的螺栓头,压在机身安装座1的沉孔阶梯台面上,再在压紧螺栓6的螺栓根部旋入紧固螺母7,使紧固螺母7与压紧螺栓6同时旋转并固定,并利用压槽3与凸起压柱5之间的压紧关系,使动力臂2压紧在机身安装座1上,完成动力臂2的简单安装,通过圆形阵列的刻度线作为参考进行压紧连接,不但具有准确性,还具有很好的可调节性,设有的防滑作用的凸起压柱5与压槽3,使动力臂2连接更牢固。综上所述,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无人机风叶动力臂拆装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人机风叶动力臂拆装连接结构,包括机身安装座(1)、动力臂(2)、压槽(3)、透视窗(4)、凸起压柱(5)、压紧螺栓(6)、紧固螺母(7)和刻度线(8),其特征在于:所述透视窗(4)为两处,分别粘贴在机身安装座(1)圆弧形部位上下端面的开口槽内,且凸起压柱(5)为两处,分别设在机身安装座(1)圆弧形部位上下端面上,所述动力臂(2)的上下端面设有压槽(3),且动力臂(2)靠近压槽(3)部位的圆形端头上表面设有刻度线(8),所述动力臂(2)设有刻度线(8)的端头,通过压紧螺栓(6)与紧固螺母(7),固定在机身安装座(1)上,所述机身安装座(1)的台阶结构的端面与无人机机身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风叶动力臂拆装连接结构,包括机身安装座(1)、动力臂(2)、压槽(3)、透视窗(4)、凸起压柱(5)、压紧螺栓(6)、紧固螺母(7)和刻度线(8),其特征在于:所述透视窗(4)为两处,分别粘贴在机身安装座(1)圆弧形部位上下端面的开口槽内,且凸起压柱(5)为两处,分别设在机身安装座(1)圆弧形部位上下端面上,所述动力臂(2)的上下端面设有压槽(3),且动力臂(2)靠近压槽(3)部位的圆形端头上表面设有刻度线(8),所述动力臂(2)设有刻度线(8)的端头,通过压紧螺栓(6)与紧固螺母(7),固定在机身安装座(1)上,所述机身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明
申请(专利权)人:滨州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