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色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1497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7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色注塑模具,包括转盘与转轴,所述转盘上设置有第一模具、第二模具,所述第一下模与第二下模上均设置有脱料板、推杆和顶杆以及用于将成型的折叠桶从第一下模和第二下模上推出的推板,所述脱料板与折叠桶的开口边缘相贴,且所述脱料板分别围绕第一型芯与第二型芯设置,所述推杆一端固定在推板上另一端固定在脱料板上,所述顶杆贯穿第一型芯与第二型芯且顶杆一端固定在推板上另一端与成型的折叠桶的桶底相贴,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通过顶杆与脱料板同时将折叠筒向外推出,可以在折叠桶脱模时不易折叠,生产时不需要工人将折叠桶撑开,生产效率高。

Two color injection mol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wo-color injection mold, which comprises a turntable and a rotating shaft, the turntable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and second mold mold, the mold and the second first lower die are arranged on the stripper, the push rod and the push rod and the push plate for folding barrels forming mold and launched from the first second die, the stripper and the opening edge folding barrels is attached, and the stripper respectively around the first core and second core set, wherein one end of the push rod is fixed on the push plate on the other end is fixed in the stripper, the top rod penetrates the first core and second core and one end of the push rod is fixed on the push plat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folding drum forming the bottom of the barrel is attached, the technical proposal is through the push rod and the stripper and the folding tube out, can not be folded in folding barrels demoulding, production workers do not need The folding bucket is opened, and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色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特别涉及一种双色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双色塑件是指两种颜色塑料之间有着明显界限的塑件,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注射系统的注射机,将不同品种或不同色泽的塑料同时或先后注射入模具内的成形方法,称为双色注射成形,其所使用的模具称之为双色注射成型模具。随着人们对塑料产品外观和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双色模具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双色模通常有两副模具,一半装在双色模注塑机的定模固定板上,另一半装在动模回转板上。当第一种材料注塑完毕后,开模,一次动模带着一次产品旋转180°,此时动模不顶出,然后合模,进行第二种材料的注塑,冷却后开模,动模侧产品被顶出。现在有一种折叠桶,如图1所示,折叠桶35的上下两部分通过硬塑料33制成,折叠桶35的中部采用软塑料34制成,这种桶使用时可以通过中部的软塑料34部分实现折叠,使得桶在放置时节省空间;这种桶在制造时通常使用双色模制造,但是成型后脱模时很容易折叠,由于脱模时折叠桶并未完全冷却至室温,所以会导致后期冷却后折叠桶无法完全撑开,因此,这种桶在脱模出来时需要人工撑开,工人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色注塑模具,使用时操作简单,不需要工人将产品撑开,工人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双色注塑模具,包括转盘与转轴,所述转盘上设置有第一模具、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包括第一上模与第一下模,所述第一上模上设置有用于成型折叠桶上端与下端硬塑料部分的第一型腔,所述第一下模上设置与第一型腔配合的第一型芯,所述第二模具包括第二上模与第二下模,所述第二上模上设置有用于成型折叠桶软塑料部分的第二型腔,所述第二下模上设置与第二型腔配合的第二型芯,所述第一下模与第二下模上均设置有脱料板、推杆和顶杆以及用于将成型的折叠桶从第一下模和第二下模上推出的推板,所述脱料板与折叠桶的开口边缘相贴,且所述脱料板分别围绕第一型芯与第二型芯设置,所述推杆一端固定在推板上另一端固定在脱料板上,所述顶杆贯穿第一型芯与第二型芯且顶杆一端固定在推板上另一端与成型的折叠桶的桶底相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折叠桶注塑成型需要脱模时,第一上模与第二上模向上脱开,之后在第一下模上将停留有折叠桶的开口端硬塑料部分与底部硬塑料部分,第二下模上将停留有注塑完成的折叠桶,之后就需要将第二下模上成型的折叠桶脱出,通过驱动源驱动推板向上运动,这时推板将驱动推杆与顶杆一起向上运动,由于推杆与脱料板连接,顶杆与成型的折叠桶底部抵触,所以在推杆与顶杆的作用下将使得脱料板与成型的折叠桶一起向上运动进行脱模,在这过程中,折叠桶的边缘与折叠桶的底部分别被顶杆与脱料板抵触,所以折叠桶在脱模的过程中不易折叠,脱模后处于撑开状态,不需要人工进行撑开,生产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低;同时脱模时由于推杆与脱料板接触面积大,所以折叠桶不易被顶破。优选的,所述第一上模上设置有用于注塑折叠桶硬塑料部分的第一注塑口,所述第一注塑口连通有用于注塑折叠桶底部硬塑料部分的第一流道与用于注塑折叠桶开口端硬塑料部分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二上模上设置有用于注塑折叠桶软塑料部分的第二注塑口,与所述第二注塑口连通有第三流道。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折叠桶开口端与底部的硬塑料部分之间没有连接,所以在注塑硬塑料部分时需要通过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将熔融的塑料引流至折叠桶开口处硬塑料部分与底部硬塑料部分,一次注塑成型硬塑料部分,注塑快速、效率高;之后通过第三流道在第二模具中注塑软塑料部分。优选的,所述第三流道的出口位于第二型腔的侧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同时在第二模具中注塑软塑料部分时,由于软塑料部分位于硬塑料之间,所以在注塑软塑料时为了方便注塑,将第三流道出口朝向第二型腔的侧方,这样将可以直接在硬塑料之间注塑软塑料。优选的,所述第一型芯与第二型芯上均设置有用于向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分别与产品之间通气的气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方便将成型的折叠桶从模具中脱出,在第一型芯与第二型芯上设置有气门,脱模时通过气门向折叠桶内部吹起,使得折叠桶从第二模具中方便脱出。优选的,所述气门包括固定套与设置在固定套中的活动柱,所述固定套的开口处呈喇叭状,所述固定套中环绕活动柱设置有抵触环,所述活动柱朝向固定套开口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块,另一端设置有抵触块,所述抵触块与抵触环之间设置有用于使得密封块将固定套开口密封的推力弹簧,所述抵触环与活动柱之间设置有通气间隙,所述密封块与抵触环之间设置有用于方便气体将密封块向固定套外推动的推动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向气门中吹气,之后气将通过通气间隙进入推动腔中,随着推动腔中气压的增大,将会使得活动柱向固定套外运动,这时推力弹簧将被逐渐压缩,使得密封块与固定套之间分开,之后在固定套与密封块之间产生间隙,气体将通过间隙通出,使得气体进入折叠桶中,方便折叠桶脱模,当通气停止时,会在推力弹簧的作用下使得活动柱向固定套内部运动,这时密封块将逐渐将固定套开口处密封。优选的,所述脱料板上设置有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环绕脱料板设置,所述脱料板上固定有用于向冷却流道中通冷却水的进水管与用于使得冷却水通出的出水管,所述第一下模与第二下模上设置有供出水管与进水管随脱料板运动的通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使得折叠桶在注塑时冷却快速,避免在脱料板将折叠桶顶出时使得折叠桶与脱料板接触处发生形变,在脱料板内部设置有冷却流道,并且使得冷却流道环绕脱料板设置,这样折叠桶与脱料板接触处均可得到冷却,成型速度快,脱模时不易发生形变,由于在折叠桶脱模时,脱料板会发生运动,所以为了使得脱料板在运动时也可以通入冷却水,在第一下模与第二下模上设置有通槽,使得脱料板在运动时进水管与出水管也可以进行运动。优选的,所述折叠桶底部设置有凸块,所述顶杆与折叠桶接触处与凸块相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一定程度上防止顶杆将折叠桶底部顶穿,使得顶杆与折叠桶底部的凸起相对,这样当折叠桶进行脱模时,顶杆与折叠桶接触处较厚,折叠桶不易被顶穿。综上所述,本技术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脱料板与顶杆,可以使得折叠桶在脱出后保持撑开状态,脱模后不需要工人专门撑开,减小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增加了折叠桶的生产速率,同时生产出来的产品精度高。附图说明图1为折叠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突出转轴与转盘;图3为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突出第一注塑口语第二注塑口;图5为脱料板与折叠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一下模与第二下模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突出通槽的位置结构;图7为推板与脱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气门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转盘;2、转轴;3、第一模具;4、第二模具;5、第一下模;6、第一上模;7、第二下模;8、第二上模;9、第一型芯;10、第二型芯;11、脱料板;12、推杆;13、顶杆;14、推板;15、第一注塑口;16、第二注塑口;17、第一流道;18、第二流道;19、第三流道;20、气门;21、活动柱;22、固定套;23、抵触环;24、抵触块;25、密封块;26、推力弹簧;27、通气间隙;28、推动腔;29、进水管;30、出水管;31、凸块;32、通槽;33、硬塑料;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色注塑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色注塑模具,包括转盘(1)与转轴(2),所述转盘(1)上设置有第一模具(3)、第二模具(4),所述第一模具(3)包括第一上模(6)与第一下模(5),所述第一上模(6)上设置有用于成型折叠桶(35)上端与下端硬塑料(33)部分的第一型腔,所述第一下模(5)上设置与第一型腔配合的第一型芯(9),所述第二模具(4)包括第二上模(8)与第二下模(7),所述第二上模(8)上设置有用于成型折叠桶(35)软塑料(34)部分的第二型腔,所述第二下模(7)上设置与第二型腔配合的第二型芯(10),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下模(5)与第二下模(7)上均设置有脱料板(11)、推杆(12)和顶杆(13)以及用于将成型的折叠桶(35)从第一下模(5)和第二下模(7)上推出的推板(14),所述脱料板(11)与折叠桶(35)的开口边缘相贴,且所述脱料板(11)分别围绕第一型芯(9)与第二型芯(10)设置,所述推杆(12)一端固定在推板(14)上另一端固定在脱料板(11)上,所述顶杆(13)贯穿第一型芯(9)与第二型芯(10)且顶杆(13)一端固定在推板(14)上另一端与成型的折叠桶(35)的桶底相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色注塑模具,包括转盘(1)与转轴(2),所述转盘(1)上设置有第一模具(3)、第二模具(4),所述第一模具(3)包括第一上模(6)与第一下模(5),所述第一上模(6)上设置有用于成型折叠桶(35)上端与下端硬塑料(33)部分的第一型腔,所述第一下模(5)上设置与第一型腔配合的第一型芯(9),所述第二模具(4)包括第二上模(8)与第二下模(7),所述第二上模(8)上设置有用于成型折叠桶(35)软塑料(34)部分的第二型腔,所述第二下模(7)上设置与第二型腔配合的第二型芯(10),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下模(5)与第二下模(7)上均设置有脱料板(11)、推杆(12)和顶杆(13)以及用于将成型的折叠桶(35)从第一下模(5)和第二下模(7)上推出的推板(14),所述脱料板(11)与折叠桶(35)的开口边缘相贴,且所述脱料板(11)分别围绕第一型芯(9)与第二型芯(10)设置,所述推杆(12)一端固定在推板(14)上另一端固定在脱料板(11)上,所述顶杆(13)贯穿第一型芯(9)与第二型芯(10)且顶杆(13)一端固定在推板(14)上另一端与成型的折叠桶(35)的桶底相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上模(6)上设置有用于注塑折叠桶(35)硬塑料(33)部分的第一注塑口(15),所述第一注塑口(15)连通有用于注塑折叠桶(35)底部硬塑料(33)部分的第一流道(17)与用于注塑折叠桶(35)开口端硬塑料(33)部分的第二流道(18),所述第二上模(8)上设置有用于注塑折叠桶(35)软塑料(34)部分的第二注塑口(16),与所述第二注塑口(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冬华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黄岩梵科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