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气泡产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14095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7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气泡产生器,其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具有一进水口和一第一出水口,且该第一出水口所在的一端为连接端;涡柱,所述涡柱装设在一涡柱壳中,该涡柱壳上设有第二出水口;气液混合管,所述气液混合管具有一头部和一尾部,所述头部为一供涡柱壳安装的容置腔;所述气液混合管还具有一气流部和一加速部,所述气流部靠近头部,且该气流部上设有一进气口,所述加速部邻接所述气流部,并与第二出水口导通连接;外壳,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外壳内紧贴其第二端的位置处安装有一孔网,紧贴该孔网处安装有气液混合管;所述进水管的连接端与所述外壳的第一端紧固连接;所述外壳上设有一与进气口相对应的进气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气泡产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气泡产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涡流将气体和液体混合产生微气泡的微气泡产生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于健康问题也越来越注重。由于微气泡的直径量级非常小,对于蔬菜清洗、健康沐浴,以至废水处理、杀菌等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广泛应用于养殖业、农业、林业、医疗业等,藉此,需要一种制作简单、使用方便的微气泡产生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捷的微气泡产生器。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气泡产生器,其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具有一进水口和一第一出水口,且所述第一出水口所在的一端为连接端;涡柱,所述涡柱装设在一涡柱壳中,该涡柱壳上设有第二出水口;气液混合管,所述气液混合管具有一头部和一尾部,所述头部为一容置腔,所述涡柱壳安装在该容置腔内;所述气液混合管还具有一气流部和一加速部,所述气流部靠近所述头部,且该气流部上设有一进气口,所述加速部邻接所述气流部,且所述加速部与所述涡柱壳的第二出水口导通连接;外壳,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为开口状,所述外壳内紧贴其第二端的位置处安装有一孔网,所述气液混合管也安装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气液混合管的尾部紧贴并推抵所述孔网;所述进水管的连接端与所述外壳的第一端连接,且进水管的连接端紧贴并推抵所述涡柱壳以及所述气液混合管的头部;所述外壳上与所述气液混合管的进气口位置相应处设有一进气孔。本专利技术微气泡产生器的改进在于,与所述进气口的位置相对应处的所述气液混合管的内壁朝向所述容置腔的方向凸出,并形成一凸出部,该凸出部防止水流过大直接从进气口流出,发生水流回窜现象。本专利技术微气泡产生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涡柱的外周设有涡旋叶片,所述进水管的连接端紧贴并推抵所述涡柱的涡旋叶片,从而使涡柱紧固安装在所述涡柱壳中。本专利技术微气泡产生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壳第一端的端面与所述进水管连接端的端面通过超声波热熔连接。本专利技术微气泡产生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孔网上设有复数个贯穿所述孔网的细孔,水流中的气泡经由该孔网的细孔进一步打散,快速分裂成微气泡。本专利技术微气泡产生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速部处的气液混合管的内径沿朝向尾部的方向不断增加。本专利技术微气泡产生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尾部与所述加速部之间是气液混合管的流通部,所述气液混合管的尾部的内径大于所述气液混合管的流通部的内径。本专利技术微气泡产生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涡柱朝向所述气流部的一端为锥形端。本专利技术微气泡产生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涡柱壳朝向所述气流部的端面为锥形面,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锥形面上。本专利技术微气泡产生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壳的第二端的开口内侧设有一圈内凸缘,所述孔网紧贴该第二端的内凸缘。本专利技术微气泡产生器,通过涡柱和涡柱壳的设置,使水经由涡柱产生涡流进入气液混合管与空气混合,产生气泡,再经由孔网打散,形成微气泡。为防止水流过大,发生回窜现象,本专利技术在与进气口位置相对应的气液混合管的内壁上设置一凸出部,对水流产生阻碍作用,从而避免水流过大时直接从进气口窜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微气泡产生器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微气泡产生器的结构爆炸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微气泡产生器中涡柱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微气泡产生器包括进水管10、涡柱20、涡柱壳30、气液混合管40、外壳50和孔网60,其中所述涡柱20、涡柱壳30、气液混合管40以及孔网60均装设在外壳50中,且所述进水管10与所述外壳50相连接,进而使涡柱20、涡柱壳30、气液混合管40以及孔网60紧固安装在所述外壳50中。如图2所示,所述进水管10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11和第一出水口12,其中所述进水口11与水泵和供水管等提供水源的设备相连接,所述第一出水口12所在的一端为连接端13,所述进水管10即通过该连接端13与所述外壳50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涡柱20装设在所述涡柱壳30中,且所述涡柱20的外周设有涡旋叶片21,所述涡柱壳30上设有第二出水口31;当进水管10中的水从第一出水口12流出并进入涡柱壳30时,通过涡旋叶片21的作用形成涡流从第二出水口31流出,起到水流加速的作用。结合图1和图2,所述气液混合管40具有一头部41和一尾部42,所述头部41为一容置腔410,所述涡柱壳30即安装在该容置腔410内。所述气液混合管40还具有一气流部43和一加速部45,所述气流部43靠近所述头部41并连接所述容置腔410,且该气流部43管壁上设有一进气口430,空气经由进气口430进入气液混合管40中,与水流进行混合。所述加速部45邻接所述气流部43,所述加速部45与所述进气口430以及所述第二出水口31导通连接。结合图1和图2,所述外壳50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该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均为开口状,在第二端52的开口内侧设有一圈内凸缘502,所述外壳50的内部紧贴其第二端52内凸缘502的位置处安装有所述孔网60,在其容置腔410中组装有涡柱壳30且在该涡柱壳30中装设有涡柱20的所述气液混合管40经由外壳50的第一端51开口装入外壳50中,且该气液混合管40的尾部42紧贴并推抵所述孔网60,使孔网60紧固在外壳50中。所述进水管10的连接端13即与所述外壳50的第一端51连接,且该进水管10的连接端13紧贴并推抵所述涡旋叶片21、所述涡柱壳30的端部以及所述气液混合管40的头部41,从而使气液混合管40紧固装设在外壳50中,使涡柱壳30紧固安装在气液混合管40的容置腔410中,使涡柱20紧固安装在涡柱壳30中,避免发生松动、脱出等,影响微气泡产生器的使用。所述外壳50上与所述气液混合管40的进气口430位置相应出设有一进气孔53,空气即通过该进气孔53进入外壳50中,再经由进气口430进入气液混合管40的内部。较佳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50的第一端51的端面与所述进水管10的连接端13的端面通过超声波热熔连接。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与所述进气口430的位置相对应处的所述气液混合管40的气流部43内壁朝向所述容置腔410的方向凸出,并形成一呈漏斗状的凸出部431,所述漏斗状的凸出部431与涡柱壳30之间形成有供进气口430进入的空气进入气液混合管40气流部43中的缝隙,该凸出部431使由进气孔53、进气口430进入的空气,经由一迂回的曲折通道进入气液混合管40中与经由第二出水口41进入气液混合管40中的水流进行混合,从而防止从进气口430到与水流混合的通道为一较顺畅通道,由于采用顺畅通道会使水流较大时,该水流经由顺畅通道从进气口430以及进气孔53窜出,因此发生回窜现象,故本专利技术在内壁与进气口430位置相对应处设置凸出部431,在水流较大时,该凸出部431可以阻挡水流,减小此处的水流流速,避免发生回窜现象。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涡柱20朝向所述气流部43的一端为锥形端22,与此相对应的,所述涡柱壳30朝向所述气流部43的端面为锥形面32,所述第二出水口31即位于该锥形面32的尖端位置处。如图2所示,所述尾部42与所述加速部45之间的一段为气液混合管40的流通部4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微气泡产生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气泡产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具有一进水口和一第一出水口,且所述第一出水口所在的一端为连接端;涡柱,所述涡柱装设在一涡柱壳中,该涡柱壳上设有第二出水口;气液混合管,所述气液混合管具有一头部和一尾部,所述头部为一容置腔,所述涡柱壳安装在该容置腔内;所述气液混合管还具有一气流部和一加速部,所述气流部靠近所述头部,且该气流部上设有一进气口,所述加速部邻接所述气流部,且所述加速部与所述涡柱壳的第二出水口导通连接;外壳,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为开口状,所述外壳内紧贴其第二端的位置处安装有一孔网,所述气液混合管也安装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气液混合管的尾部紧贴并推抵所述孔网;所述进水管的连接端与所述外壳的第一端连接,且进水管的连接端紧贴并推抵所述涡柱壳以及所述气液混合管的头部;所述外壳上与所述气液混合管的进气口位置相应处设有一进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气泡产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具有一进水口和一第一出水口,且所述第一出水口所在的一端为连接端;涡柱,所述涡柱装设在一涡柱壳中,该涡柱壳上设有第二出水口;气液混合管,所述气液混合管具有一头部和一尾部,所述头部为一容置腔,所述涡柱壳安装在该容置腔内;所述气液混合管还具有一气流部和一加速部,所述气流部靠近所述头部,且该气流部上设有一进气口,所述加速部邻接所述气流部,且所述加速部与所述涡柱壳的第二出水口导通连接;外壳,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为开口状,所述外壳内紧贴其第二端的位置处安装有一孔网,所述气液混合管也安装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气液混合管的尾部紧贴并推抵所述孔网;所述进水管的连接端与所述外壳的第一端连接,且进水管的连接端紧贴并推抵所述涡柱壳以及所述气液混合管的头部;所述外壳上与所述气液混合管的进气口位置相应处设有一进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气泡产生器,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进气口的位置相对应处的所述气液混合管的内壁朝向所述容置腔的方向凸出,并形成一凸出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松蔡木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久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