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盘组件和食物料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1056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7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发热盘组件和食物料理机,其中,发热盘组件包括:发热盘,设置成具有凹槽结构,凹槽结构的纵向截面成圆弧形;发热管,设置在发热盘上,用于对发热盘进行加热;刀轴固定块,设置在发热盘的底部,朝向发热盘内部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发热盘组件,将发热盘设置成圆弧形的凹槽结构,有助于食物的搅打,避免了食物残留在发热盘的棱角处;进一步地,发热盘设置在圆弧形的发热盘上,对加热盘进行均匀加热圆弧形的内表面,增加了与食材接触面积,提高了热传递的效率;在发热盘的底部设置有刀轴固定块,用于固定刀轴,使得刀轴与底部之间没有间隙存在,避免了进行食物搅打时存在的死角,食物缠绕实在刀轴上,容易残留,且不易清洗。

Heating plate assembly and food process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eating plate assembly and food cooking machine, the heating plate assembly includes a heating disc set has a groove structure, longitudinal section of a groove structure into a circular shape; the heating pipe, is arranged in the heating plate, used for heating the heating plate; the cutter shaft is arranged in the fixed block, fever the bottom of the plate, the heating plate toward the internal side. The heating plate assembly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the heating disc is arranged into a circular arc groove structure, contribute to food beat, avoid food residues at the edges on the heating disk; further, a heating disc is arranged on the heating disk of circular arc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uniform heating arc on the heating plate of the and increase the contact area with the ingredients,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heat transfer; in the heating plat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utter shaft fixed block, for a fixed axis, the knife has no gap exists between the shaft and the bottom, avoid the food whipping of the dead, the food is wound on the tool axis, easy residues. And not easy to cle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热盘组件和食物料理机
本技术涉及生活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热盘组件和食物料理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食物料理机的发热盘,很多是底面发热,一个平面与食材热传递,导致食材加热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发热盘组件。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食物料理机。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提出了一种发热盘组件,食物料理机包括刀轴,发热盘组件包括:发热盘,设置成具有凹槽结构,凹槽结构的纵向截面成圆弧形;发热盘设置有与刀轴配合连接的刀轴孔,刀轴孔的中心轴线与发热盘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取值范围为大于等于0mm小于等于10mm;发热管,设置在发热盘上,用于对发热盘进行加热;刀轴固定块,设置在发热盘的底部,朝向发热盘内部一侧。本技术提供的发热盘组件,将发热盘设置成圆弧形的凹槽结构,圆弧形的凹槽结构有助于食物的搅打,避免了食物残留在发热盘的棱角处;进一步地,发热盘设置在圆弧形的发热盘上,对加热盘进行均匀加热圆弧形的内表面,增加了与食材接触面积,提高了热传递的效率;进一步地,在发热盘上设置有与刀轴配合连接的刀轴孔,通过刀轴孔对刀轴进行安装固定,同时,刀轴孔的中心轴线与发热盘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取值范围在0mm至10mm,即一方面,刀轴与发热盘同轴心,一方面,刀轴与发热盘具有一定的偏心,通过偏心技术改善扰流效果,提升食物破碎效果;进一步地,在发热盘的底部设置有刀轴固定块,用于固定刀轴,使得刀轴与底部之间没有间隙存在,避免了进行食物搅打时存在的死角,食物缠绕实在刀轴上,容易残留,且不易清洗。根据本技术上述的发热盘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热管设置在发热盘的底部和/或侧壁内。在该技术方案中,一方面,发热管设置在发热盘的侧壁上,增加了食物的受热面积,加速了发热盘表面与食物之间的热传递;一方面,发热管也可以同时设置在发热盘的侧壁和发热盘的底部,进一步地增加了食物的受热面积,提高了发热盘与食物之间的热传递;再一方面,发热管设置在发热盘的底部,结构简单,结合圆弧形凹槽结构的发热盘实现对事物的破碎及加热。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热管横向缠绕在发热盘的侧壁内,或纵向分布在发热盘的侧壁内。在该技术方案中,侧壁内发热管的布局方式可以是横向缠绕在发热盘的侧壁内,或者纵向分布在发热盘内,圆弧形凹槽结构的发热盘有利于发热管的纵向分布,发热管可以贯穿发热盘的侧壁和底部,方便安装与加工,同时使得发热盘各处受热均匀,加速发热盘与食物之间的热传递,提高加热效率。以上2种布局方式均可以增加食物的受热面积使得食物受热均匀,提升食物口感。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至少一个扰流骨,设置在发热盘的侧壁上。在该技术方案中,发热盘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扰流骨,设置在发热盘的侧壁上。通过设置扰流骨,改善了食物的扰流和研磨效果,提升食物的口感。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扰流骨为多个,间隔设置在发热盘的侧壁上。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发热盘的侧壁上间隔的设置有多个扰流骨,通过多个扰流骨与发热盘的凹槽结构相结合,改善发热盘的扰流和研磨效果,提升食物的口感。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热盘的内壁圆弧的半径R1的取值范围为30mm≤R1≤80mm;发热盘的外壁圆弧的半径R2的取值范围为40mm≤R2≤100mm。在该技术方案中,圆弧形凹槽结构的发热盘的内壁半径优选的为30mm≤R1≤80mm,满足食物料理机整体容积的要求,外壁圆弧半径R2的取值范围为40mm≤R2≤100mm,外壁圆弧与内壁圆弧之间的差值保证了发热盘的厚度满足对发热盘内食物加热的要求,但并不局限于此。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刀轴固定块的顶部设置有倒圆角,倒角半径为R3;所述R3的取值范围为3mm≤R3≤10mm。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刀轴固定块的顶部设置为倒圆角结构,优选地,倒角半径R3的取值范围为3mm≤R3≤10mm,并不局限于此。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刀轴固定块的侧壁与凹槽结构的底部表面形成有过渡圆角,过渡圆角的倒角半径为R4;所述R4的取值范围为3mm≤R4≤10mm。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刀轴固定块的侧壁与凹槽结构的底面的交界处设置为过渡圆角,避免食物残留在交界处,搅打不充分,且使得发热盘不易清洗。优选地,过渡圆角的倒角半径为R4的取值范围为3mm≤R4≤10mm。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热盘的顶端表面与底端外表面之间的高度H1的取值范围为30mm≤H1≤50mm。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刀轴固定块的顶端表面与刀轴固定块下表面之间的高度H2的取值范围为10mm≤H2≤20mm。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热盘的底部下表面到发热盘外表面弧形相交处的距离H3的取值范围为10mm≤H3≤30mm。在该技术方案中,发热盘的整体高度H1的取值范围为30mm≤H1≤60mm,满足食物加热的需要,增加食物的受热面积,提高发热盘与食物之间的热传递速度,提高加热效率。刀轴固定块的高度H2的取值范围为10mm≤H2≤30mm,满足刀具与底盘之间的高度要求,保证刀具的工作空间,提升食物的破碎效果。发热盘的底部厚度H3的取值范围为10mm≤H3≤30mm,保证发热盘的整体强度,同时,发热盘的底部厚度满足安装发热盘的厚度需求。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热管之间的距离D1的取值范围为2mm≤D1≤8mm。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热管与发热盘侧壁内表面之间的距离D2的取值范围为2mm≤D2≤10mm。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发热管之间的距离D1的取值范围为2mm≤D1≤8mm,以保证发热盘的各处受热均匀;进一步地,发热管与发热盘侧壁内表面之间的距离D2的取值范围为2mm≤D2≤10mm,保证发热管与发热盘之间的距离既能满足发热盘内食物加热的需要,发热管与发热盘之间的距离太大则使得发热盘的温度较低,不能满足快速加热的目的,发热管与发热盘之间的距离太小,则会温度过高导致发热盘内的食物糊底,故本技术的取值范围为最优范围,但并不局限于此。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热盘的纵向截面的截面积为S1,发热管的纵向截面面积为S2,所述S1与所述S2的比值为N,所述N的取值范围为0.2≤N≤0.5。在该技术方案中,发热管的横截面面积之后与发热盘的横截面积之和的比值取值范围为0.2至0.5,以保证发热盘的加热面积满足食物加热的温度需求和食物加热的速度需求,提高加热效率。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刀轴固定块与发热盘为一体式结构。在该技术方案中,一体式结构的刀轴固定块和发热盘结构,保证刀轴固定块的整体强度,且一体式结构容易加工和安装,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技术的再一个目的还提出了一种食物料理机,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发热盘组件。本技术提高的食物料理机因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发热盘组件,因此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发热盘组件的有益效果。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食物料理机包括:破壁机、搅拌机、榨汁机、豆浆机。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发热盘组件和食物料理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食物料理机的发热盘组件,所述食物料理机包括刀轴,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盘,设置成具有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的纵向截面成圆弧形,所述发热盘设置有与所述刀轴配合连接的刀轴孔,所述刀轴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发热盘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取值范围为大于等于0mm小于等于10mm;发热管,设置在所述发热盘上,用于对所述发热盘进行加热;刀轴固定块,设置在所述发热盘的底部,朝向所述发热盘内部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物料理机的发热盘组件,所述食物料理机包括刀轴,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盘,设置成具有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的纵向截面成圆弧形,所述发热盘设置有与所述刀轴配合连接的刀轴孔,所述刀轴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发热盘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取值范围为大于等于0mm小于等于10mm;发热管,设置在所述发热盘上,用于对所述发热盘进行加热;刀轴固定块,设置在所述发热盘的底部,朝向所述发热盘内部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料理机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设置在所述发热盘的底部和/或侧壁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料理机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横向缠绕在所述发热盘的侧壁内,或纵向分布在所述发热盘的侧壁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料理机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扰流骨,设置在所述发热盘的侧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物料理机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骨为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发热盘的侧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物料理机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的内壁圆弧的半径R1的取值范围为30mm≤R1≤80mm;所述发热盘(12)的外壁圆弧的半径R2的取值范围为40mm≤R2≤100mm。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物料理机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刀轴固定块的顶部设置有倒圆角,所述倒圆角半径为R3;所述R3的取值范围为3mm≤R3≤10mm。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物料理机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刀轴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榕曾祥和徐建飞唐燕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