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思君专利>正文

一种道路桥梁工程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9439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3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桥梁工程防护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桥梁的侧壁上设置支撑板,支撑板的外侧设置支撑架A,支撑架A的底部设置支架A,支架A的底部设置第一防护网,支架A的侧面设置第三防护网A,支撑架A的底部设置支撑架B,支撑架B的底部设置支架B,支架B的侧面设置第三防护网B,第二防护网的底部设置套筒A,中间位置的套筒A的两端都设置第二防护网,第二防护网的顶部对应支架B上设置套筒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整体通过三道防护装置进行防护,防护的效果好,安全性能高,通过第一道防护对第二道防护进行保护,有效避免了损失,而且装置本体能够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对其调节高度,更加适合实际使用,实用性强。

Protection device for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oad bridge protec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device body, the side wall of the bridge is arranged on the supporting plate, lateral supporting plate setting support A, A support fram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bracket A and A bracket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fence, side support A set third door A, support the A fram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upport frame B, B support fram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upport B, support B side set third B second protective net, protective net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leeve A, both ends of the sleeve A intermediate positions are set second nets, second top sleeve protective net is arranged on the bracket corresponding to B B; th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protection of the whole through the three protective device, the protective effect is good, high safety performa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second protection through the first barrier, effectively avoid the loss, Moreover, the device body can adjust the heigh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use situation, which is more suitable for practical use, and has strong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桥梁工程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道路桥梁领域,具体是一种道路桥梁工程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桥梁施工(bridgeconstruction)按照设计内容,建造桥梁的过程;主要指桥梁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施工管理、施工质量等内容。目前,在道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不影响行人通行,多会在桥梁下安装防护网,用来防止落石对行人造成伤害,现有的防护网,主要由脚手架搭建的网,然后上面采用铁丝网和金属网覆盖,这种结构设计,对落石的防护,取决于铁丝网或者金属网的质量,防护效果较差。授权公告号为CN205711773U公开的一种道路桥梁工程防护装置,其虽然提高落石防护能力,但是对于防护装置本身来说相对于现有的防护装置的造价高很多,而这种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损伤之后修复时花费大,损失大,而且这种结构虽然提高了落石的防护能力,但是也仅仅是提高了一点而已,落石的形状不规则,在受到反向作用力的时候有可能会横向滚动从而掉落,该防护装置对于这一现象并没有很好的进行防护,因此现有的防护装置和该防护装置还需要进行改进,提高防护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桥梁工程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桥梁工程防护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设置在桥梁上,所述桥梁的侧壁上设置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是钢构材质,所述支撑板与桥梁之间通过混凝土浇筑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外侧设置支撑架A,所述支撑架A与支撑板之间通过膨胀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A的底部设置支架A,所述支架A与支撑架A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支架A的底部设置第一防护网,所述第一防护网与支架A之间通过固定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支架A的侧面设置第三防护网A,所述第三防护网A与支架A之间固定焊接,所述支撑架A的底部设置支撑架B,所述支撑架B与支撑板之间通过膨胀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B的底部设置支架B,所述支架B与支撑架B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支架B的侧面设置第三防护网B,所述第三防护网B与支架B之间固定焊接,所述支架B的内侧设置第二防护网,所述第二防护网的两端设置铰链,所述铰链的端部与第二防护网之间通过固定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护网的底部设置套筒A,所述套筒A与铰链的端部通过固定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护网与套筒A之间转动连接,中间位置的套筒A的两端都设置第二防护网,两侧位置的套筒A上只设置一个第二防护网,所述套筒A套接在支架B侧面的固定杆上,所述第二防护网的顶部对应支架B上设置套筒B,所述套筒B套接在固定杆上,所述套筒B的上端设置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套筒B之间通过固定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防护网顶部的铰链之间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架A与支撑架B成U型结构。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防护网A密度大于第一防护网的密度,所述第三防护网B密度大于第二防护网的密度。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板的正面设置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通过磨砂处理。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架A和支撑架B的内侧设置凸柱,所述凸柱与支撑架A或支撑架B的内壁之间是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凸柱的位置和凹槽的位置相互对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整体通过三道防护装置进行防护,防护的效果好,安全性能高,并且有效的通过第一道防护对第二道防护进行保护,减少第二道防护的损伤,有效避免了损失,而且装置本体能够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对其调节高度,更加适合实际使用,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道路桥梁工程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道路桥梁工程防护装置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2,一种道路桥梁工程防护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设置在桥梁1上,所述桥梁1的侧壁上设置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是钢构材质,所述支撑板2与桥梁1之间通过混凝土浇筑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2的外侧设置支撑架A3,所述支撑架A3与支撑板2之间通过膨胀螺钉16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A3的底部设置支架A4,所述支架A4与支撑架A3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支架A4的底部设置第一防护网5,所述第一防护网5与支架A4之间通过固定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支架A4的侧面设置第三防护网A6,所述第三防护网A6与支架A4之间固定焊接,所述第三防护网A6密度大于第一防护网5的密度,所述支撑架A3的底部设置支撑架B7,所述支撑架B7与支撑板2之间通过膨胀螺钉16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B7的底部设置支架B8,所述支架B8与支撑架B7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支架B8的侧面设置第三防护网B9,所述第三防护网B9与支架B8之间固定焊接,所述支架B8的内侧设置第二防护网13,所述第二防护网13的两端设置铰链12,所述铰链12的端部与第二防护网13之间通过固定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护网13的底部设置套筒A10,所述套筒A10与铰链12的端部通过固定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护网13与套筒A10之间转动连接,中间位置的套筒A10的两端都设置第二防护网13,所述第三防护网B9密度大于第二防护网13的密度,两侧位置的套筒A10上只设置一个第二防护网13,所述套筒A10套接在支架B8侧面的固定杆上,所述第二防护网13的顶部对应支架B8上设置套筒B11,所述套筒B11套接在固定杆上,所述套筒B11的上端设置弹簧14,所述弹簧14的一端与套筒B11之间通过固定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防护网13顶部的铰链12之间固定连接,通过弹簧14的作用起到减震的作用。所述支撑架A3与支撑架B7成U型结构。所述支撑板2的正面设置凹槽15,所述凹槽15的内部通过磨砂处理,所述支撑架A3和支撑架B7的内侧设置凸柱,所述凸柱与支撑架A3或支撑架B7的内壁之间是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凸柱的位置和凹槽15的位置相互对应,通过凸柱和凹槽15相互作用增强防滑性能。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装置本体使用之前是根据施工的桥梁对支撑架A3和支撑架B7的位置进行确定,确定好之后通过膨胀螺钉16的作用将支撑架A3和支撑架B7安装到支撑板2上,然后在使用的过程中,若是有落石掉落,首先是掉落到第一防护网5上,通过第一防护网5的作用进行第一道防护,若是落石较大,冲击力大,导致第一防护网5破损,则在通过第二防护网13的作用进行第二道防护,在落石掉到第二防护网13上的时候,相邻的两个第二防护网13之间相互挤压,将纵向力转化为一部分的横向力,减小冲击力,然后通过弹簧14的作用对冲击力进行减小,第三道防护是在支架A4和支架B8的侧面设置了第三防护网A6和第三防护网B9,通过侧面的防护放置落石被挡住之后横向滚落,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整体通过三道防护装置进行防护,防护的效果好,安全性能高,并且有效的通过第一道防护对第二道防护进行保护,减少第二道防护的损伤,由于第二道防护的工艺比第一道防护的工作精细,造价高,有效避免了损失,而且装置本体能够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对其调节高度,更加适合实际使用,实用性强。上面对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道路桥梁工程防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道路桥梁工程防护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设置在桥梁(1)上,所述桥梁(1)的侧壁上设置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是钢构材质,所述支撑板(2)与桥梁(1)之间通过混凝土浇筑的作用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的外侧设置支撑架A(3),所述支撑架A(3)与支撑板(2)之间通过膨胀螺钉(16)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A(3)的底部设置支架A(4),所述支架A(4)与支撑架A(3)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支架A(4)的底部设置第一防护网(5),所述第一防护网(5)与支架A(4)之间通过固定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支架A(4)的侧面设置第三防护网A(6),所述第三防护网A(6)与支架A(4)之间固定焊接,所述支撑架A(3)的底部设置支撑架B(7),所述支撑架B(7)与支撑板(2)之间通过膨胀螺钉(16)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B(7)的底部设置支架B(8),所述支架B(8)与支撑架B(7)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支架B(8)的侧面设置第三防护网B(9),所述第三防护网B(9)与支架B(8)之间固定焊接,所述支架B(8)的内侧设置第二防护网(13),所述第二防护网(13)的两端设置铰链(12),所述铰链(12)的端部与第二防护网(13)之间通过固定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护网(13)的底部设置套筒A(10),所述套筒A(10)与铰链(12)的端部通过固定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护网(13)与套筒A(10)之间转动连接,中间位置的套筒A(10)的两端都设置第二防护网(13),两侧位置的套筒A(10)上只设置一个第二防护网(13),所述套筒A(10)套接在支架B(8)侧面的固定杆上,所述第二防护网(13)的顶部对应支架B(8)上设置套筒B(11),所述套筒B(11)套接在固定杆上,所述套筒B(11)的上端设置弹簧(14),所述弹簧(14)的一端与套筒B(11)之间通过固定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防护网(13)顶部的铰链(12)之间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桥梁工程防护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设置在桥梁(1)上,所述桥梁(1)的侧壁上设置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是钢构材质,所述支撑板(2)与桥梁(1)之间通过混凝土浇筑的作用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的外侧设置支撑架A(3),所述支撑架A(3)与支撑板(2)之间通过膨胀螺钉(16)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A(3)的底部设置支架A(4),所述支架A(4)与支撑架A(3)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支架A(4)的底部设置第一防护网(5),所述第一防护网(5)与支架A(4)之间通过固定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支架A(4)的侧面设置第三防护网A(6),所述第三防护网A(6)与支架A(4)之间固定焊接,所述支撑架A(3)的底部设置支撑架B(7),所述支撑架B(7)与支撑板(2)之间通过膨胀螺钉(16)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B(7)的底部设置支架B(8),所述支架B(8)与支撑架B(7)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支架B(8)的侧面设置第三防护网B(9),所述第三防护网B(9)与支架B(8)之间固定焊接,所述支架B(8)的内侧设置第二防护网(13),所述第二防护网(13)的两端设置铰链(12),所述铰链(12)的端部与第二防护网(13)之间通过固定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护网(13)的底部设置套筒A(10),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思君马丽娜李亚娟
申请(专利权)人:梁思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