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73681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9 0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录音模组,包括集声空间、声波进入口以及收音组件。集声空间至少具有一反射区块。反射区块分别与第一声波聚集区及第二声波聚集区相邻。第一声波聚集区呈虎口态样,令其最深处界定有收音组件固定部。声波进入口对应形成于第二声波聚集区至少局部周侧。收音组件设置于第一声波聚集区之收音组件固定部。收音组件用以收录进入集声空间的音讯。

Recording modul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recording module, which comprises a sound collecting space, an acoustic wave inlet and a radio receiving assembly. The collection space has at least one reflection block. The reflecting blocks are adjacent to the first sound wave accumulation area and the two sound wave accumulation area respectively. The first sound wave gathering area is in the shape of a tiger's eye, so that the radio component fixed part is defined in the deepest part. The acoustic entrance is formed at least at the local periphery of the second sound wave gathering area. The radio component is arranged at the fixing part of the radio assembly in the first sound wave gathering area. The radio component is used to record the incoming sound sp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录音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录音模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良好的集音效果的录音模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售的播放喇叭大多无法表现出自然的音场,其原因在于,喇叭所放送出的声波是先通过空气传播到达人耳,接着依序通过耳廓与外耳而传递至耳鼓膜,最后被大脑神经所感知。在前述声波传递的过程中,前述声波会因人的耳廓、外耳道、头盖骨或肩部等干涉而产生折射、绕射或衍射等现象,使得音频质量受到影响。现有的做法是采用‘仿真人头(DummyHead)’的双声道录音方式来改善前述缺陷,这种录音方式是将两个微型全方向性麦克风放在‘仿真人头’的外耳道内,例如接近人耳鼓膜的位置。待收录的声波是在通过仿真的耳廓与外耳后传递至微型全方向性麦克风,且待收录的声波亦会受到仿真人头的耳廓、外耳道、头盖骨或肩部等干涉,即真实地模拟人耳在听到声音时所受到的头部相关传输函数(Head-relatedTransferFunction,HRTF)的影响。这样收录所得的音讯于播放时,便能重现立体音效。然而,使用者必须随身携带仿真人头,才能实时收录音讯以重现接近人耳所听到的声音,所以操作上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录音模组,具有良好的集音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录音模组,包括集声空间、声波进入口以及收音组件。集声空间至少具有反射区块。反射区块分别与第一声波聚集区及第二声波聚集区相邻。第一声波聚集区呈虎口态样,其最深处有收音组件固定部。声波进入口对应形成于第二声波聚集区至少局部周侧。收音组件设置于第一声波聚集区的收音组件固定部。收音组件用以收录进入集声空间的音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录音模组还包括集声结构。集声结构具有通孔,其中通孔贯穿第一声波聚集区的收音组件固定部,且声波进入口与通孔分别位于集声空间的相对两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录音模组还包括壳体。集声结构设置于壳体内,且集声结构与壳体定义出集声空间及声波进入口。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集声结构与壳体进一步定义出声波进入区。声波进入区与第二声波聚集区相邻,且反射区块位于声波进入区与第二声波聚集区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声波聚集区与收音组件分别位于集声结构的相对两侧,且通孔暴露出至少部分收音组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录音模组,其包括第一集声空间、第二集声空间、第一声波进入口、第二声波进入口、第一收音组件以及第二收音组件。第一集声空间至少具有第一反射区块。第一反射区块分别与第一声波聚集区及第二声波聚集区相邻。第一声波聚集区呈虎口态样,其最深处有第一收音组件固定部。第二集声空间与第一集声空间并列。第二集声空间至少具有第二反射区块。第二反射区块分别与第三声波聚集区及第四声波聚集区相邻。第三声波聚集区呈虎口态样,其最深处有第二收音组件固定部,且第一收音组件固定部与第二收音组件固定部彼此相对。第一声波进入口对应形成于第二声波聚集区至少局部周侧。第二声波进入口对应形成于第四声波聚集区至少局部周侧,且第一声波进入口与第二声波进入口彼此相对。第一收音组件设置于第一声波聚集区的第一收音组件固定部,第一收音组件用以收录进入第一集声空间的音讯。第二收音组件设置于第三声波聚集区的第二收音组件固定部,第二收音组件用以收录进入第二集声空间的音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录音模组还包括集声结构。集声结构具有第一通孔与相对于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贯穿第一声波聚集区的第一收音组件固定部,且第一声波进入口与第一通孔分别位于第一集声空间的相对两侧。第二通孔贯穿第三声波聚集区的第二收音组件固定部,且第二声波进入口与第二通孔分别位于第二集声空间的相对两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录音模组还包括壳体。集声结构设置于壳体内,且集声结构与壳体定义出第一集声空间、第一声波进入口、第二集声空间及第二声波进入口。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集声结构与壳体进一步定义出第一声波进入区及第二声波进入区。第一声波进入区与第二声波聚集区相邻,且第一反射区块位于第一声波进入区与第二声波聚集区之间。第二声波进入区与第四声波聚集区相邻,且第二反射区块位于第二声波进入区与第四声波聚集区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声波聚集区与第一收音组件分别位于集声结构的相对两侧,且第一通孔暴露出至少部分第一收音组件。第三声波聚集区与第二收音组件分别位于集声结构的相对两侧,且第二通孔暴露出至少部分第二收音组件。如上所述,由于声波传输距离的不同会使声压和相位产生差异,因此透过集声空间的口径自声波进入口朝其最深处(或称收音组件固定部)渐缩及反射区块的设计,便能控制进入集声空间内的声波的干涉,以具有良好的水平指向性并且消除噪声。如此一来,透过本专利技术的录音模组收录所得的音频于播放时,不仅能重现立体音效,亦能具有良好的音频质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A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录音模组的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录音模组的俯视示意图。图1C为极坐标图,其显示人耳与第一实施例的录音模组的水平指向测试结果。图2A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录音模组的示意图。图2B是图2A的录音模组的俯视示意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录音模组的示意图。图3B是图3A的录音模组的俯视示意图。图4A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录音模组的示意图。图4B是图4A的录音模组的俯视示意图。符合说明100、100A-100C:录音模组110、110a:第一集声空间111:第一反射区块112:第一声波聚集区113:第二声波聚集区114:第一收音组件固定部115:第一声波进入区116:第一延伸区块117:第二声波进入区118:第二延伸区块120、120a:第一声波进入口130:第一收音组件140、140a-140c:集声结构141:第一通孔142:第二通孔150:壳体160、160a:第二集声空间161:第二反射区块162:第三声波聚集区163:第四声波聚集区164:第二收音组件固定部170、170a:第二声波进入口180:第二收音组件C:中心轴线。具体实施方式图1A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录音模组的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录音模组的俯视示意图。请参考图1A与图1B,在本实施例中,录音模组100包括第一集声空间110、第一声波进入口120以及第一收音组件130。第一集声空间110至少具有第一反射区块111。第一反射区块111分别与第一声波聚集区112及第二声波聚集区113相邻。第一声波聚集区112呈虎口态样,其最深处有第一收音组件固定部114。第一声波进入口120对应形成于第二声波聚集区113至少局部周侧。第一收音组件130设置于第一声波聚集区112的第一收音组件固定部114。第一收音组件130用以收录进入第一集声空间110的音讯。详细而言,录音模组100还包括集声结构140及壳体150,集声结构140设置于壳体150内,且第一集声空间110及第一声波进入口120可以是由集声结构140与壳体150所定义。举例来说,壳体150的周侧可具有开口,透过集声结构140可用以界定出属于前述开口的一部分的第一声波进入口120。第一声波进入口120与第二声波聚集区113相连通,其中第二声波聚集区113位于第一声波进入口120与第一声波聚集区112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录音模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录音模组,包括:一集声空间,至少具有一反射区块,反射区块分别与第一声波聚集区及第二声波聚集区相邻,第一声波聚集区呈一虎口态样,其最深处有一收音组件固定部;一声波进入口,对应形成于第二声波聚集区至少局部周侧;一收音组件,设置于第一声波聚集区的收音组件固定部,收音组件用以收录进入集声空间的音讯。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4.15 CN 20161023461451.一种录音模组,包括:一集声空间,至少具有一反射区块,反射区块分别与第一声波聚集区及第二声波聚集区相邻,第一声波聚集区呈一虎口态样,其最深处有一收音组件固定部;一声波进入口,对应形成于第二声波聚集区至少局部周侧;一收音组件,设置于第一声波聚集区的收音组件固定部,收音组件用以收录进入集声空间的音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录音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集声结构,集声结构具有一通孔,其中通孔贯穿第一声波聚集区的收音组件固定部,且声波进入口与通孔分别位于集声空间的相对两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录音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壳体,集声结构设置于该壳体内,且集声结构与壳体定义出集声空间及声波进入口。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录音模组,其特征在于集声结构与壳体进一步定义出一声波进入区,声波进入区与第二声波聚集区相邻,且反射区块位于该声波进入区与第二声波聚集区之间。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录音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一声波聚集区与收音组件分别位于集声结构的相对两侧,且通孔暴露出至少部分收音组件。6.一种录音模组,包括:一第一集声空间,至少具有一第一反射区块,该第一反射区块分别与一第一声波聚集区及一第二声波聚集区相邻,该第一声波聚集区呈一虎口态样,其最深处有一第一收音组件固定部;一第二集声空间,与第一集声空间并列,第二集声空间至少具有一第二反射区块,第二反射区块分别与一第三声波聚集区及一第四声波聚集区相邻,第三声波聚集区呈一虎口态样,其最深处有一第二收音组件固定部,且第一收音组件固定部与第二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埃尔南德斯加西亚迭戈若泽洪铭佑王文弘
申请(专利权)人:美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