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机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6798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8 1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机构及汽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机构包括形成于所述前挡风玻璃内并经由管路与汽车发动机冷却总成成回路连接的冷却液流道,以及串接于所述管路上的控制阀,该控制阀为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进液口一侧和出液口一侧分别设置的两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机构,通过在前挡风玻璃内设置冷却液流道,并使得冷却液流道与汽车发动机冷却总成组成循环回路,在除霜时可使得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直接对前挡风玻璃进行加热而实现除霜的功能;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机构通过冷却液直接对前挡风玻璃进行加热,可省去除霜风道的设计,从而也能够避免现有除霜方式的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机构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机构。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装设有该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机构的汽车。
技术介绍
在现有车辆上都设有对前挡风玻璃进行除霜的除霜机构,现有技术中的除霜机构大多通过车内的空调系统来实现,即通过将空调系统的出风风道与前挡风玻璃处设置的除霜风口向相导通,以使得被暖风芯体加热后的气体与前挡风玻璃直接接触来实现除霜的目的。采用上述方法除霜,一方面需在仪表板上设置除霜风道,占用空间较大且不便于整体结构的布置;另一方面由于在快速除霜时鼓风机的功率较大,浪费能耗的同时也会产生噪音,影响乘坐的舒适性。此外,采用风吹除霜的方式还会导致能量损失较多,除霜效率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机构,以能够用于前挡风玻璃的除霜,并可避免现有除霜方式的不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机构,包括:冷却液流道,形成于所述前挡风玻璃内,且所述冷却液流道经由管路与汽车发动机冷却总成成回路连接;控制阀,串接于所述管路上,并为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进液口一侧和出液口一侧分别设置的两个。进一步的,于所述冷却液流道出液口一侧的所述管路上串接有流量检测单元。进一步的,于所述管路上串接有冷却液循环泵。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循环泵位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进液口一侧。进一步的,在所述管路上,于所述冷却液循环泵的上游串接有排气阀。进一步的,所述排气阀的排气口连接有溢水罐。进一步的,在所述冷却液流道进液口一侧的所述控制阀内设有冷却液过滤组件。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过滤组件为过滤网。进一步的,在所述冷却液流道与所述汽车发动机冷却总成间并联有汽车HVAC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机构,通过在前挡风玻璃内设置冷却液流道,并使得冷却液流道与汽车发动机冷却总成组成循环回路,在除霜时可使得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直接对前挡风玻璃进行加热,而实现除霜的功能;同时,本技术的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机构通过冷却液直接对前挡风玻璃进行加热,可省去除霜风道的设计,从而也能够避免现有除霜方式的不足。(2)设置流量检测单元可在前挡风玻璃发生破损时,及时控制控制阀关闭,以避免影响发动机的冷却。(3)设置冷却液循环泵可便于对管路内的冷却液进行控制。(4)将冷却液循环泵进液口一侧,可保证流经冷却液流道的液体的稳定性,保证除霜效果。(5)设置排气阀可防止气体进入到冷却液流道内而影响除霜和视觉效果。(6)将排气阀的排气口与溢水罐连接,可便于气体的排出。(7)通过设置冷却液过滤组件可防止杂质进入到冷却液流道内而影响使用效果。(8)冷却液过滤组件采用过滤网,结构简单可靠,便于设计制造。(9)通过将汽车HVAC总成并联于冷却液流道与汽车发动机冷却总成之间,可简化车内整体结构的布置,减少占用空间。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在该汽车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机构。本技术的汽车和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机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前挡风玻璃,2-管路,3-汽车发动机冷却总成,4-冷却液流道,401-进液口,402-出液口,5-冷却液循环泵,6-排气阀,7-溢水罐,81-第一控制阀,82-第二控制阀,9-流量检测单元,10-汽车HVAC总成。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机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形成于车辆的前挡风玻璃1内并经由管路2与汽车发动机冷却总成3成回路连接的冷却液流道4,当需要除霜时,可使得发动机的冷却液流经冷却液流道4,进而可直接对前挡风玻璃1进行加热,以达到除霜的目的。本实施例中冷却液流道4为形成于前挡风玻璃1内的型腔,而该前挡风玻璃具体可采用双层玻璃结构,以便于型腔的形成,且该型腔的横截面可对应于前挡风玻璃1的整个迎风面设置,也可对应于部分迎风面设置。当然,除了为双层玻璃结构,该前挡风玻璃1也可采用其它内部形成有冷却液流经通道的结构。为了便于与管路3连接,本实施例中冷却液流道4在前挡风玻璃1上分别形成有进液口401和出液口402,且为了保证除霜效果,本实施例中将出液口402高于进液口401设置,最优可将出液口402设于前挡风玻璃1的顶部,而将进液口401设于前挡风玻璃1的底部。具体布置时,如可将进液口401和出液口402设于前挡风玻璃1的两相对侧或同一侧,亦或者相邻的两侧面上。为了便于对管路2内的冷却液进行控制(如流速、压力等),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在管路2上串接有冷却液循环泵5,且该冷却液循环泵5设于冷却液流道4的进液口401一侧,为了便于对冷却液循环泵5进行控制,本实施例中将冷却液循环泵5与下文所述的控制器电联接。在冷却液循环泵5的上游的管路2上还串接有排气阀6,该排气阀6的排气口经由溢水罐7而与下文所述的HVAC总成连通,同时设置排气阀6可避免管路2内的气泡进入到冷却液流道4内而影响除霜和视觉效果。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的管路2上还串接有控制阀,且该控制阀为于冷却液流道4的进液口401一侧和出液口402一侧分别设置的两个,为便于描述,两侧的控制阀分别称之为第一控制阀81和第二控制阀82。当前挡风玻璃1因外力而损坏而与管路2形成断路时,可将第一控制阀81和第二控制阀82同时关闭,以减少发动机冷却液的损失。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阀81设于排气阀6和冷却液循环泵5之间,且其仅用于管路2的关闭和导通,因此可采用二通阀,而第二控制阀82由于还需与下文所述的HVAC总成连接,因此选用三通阀。当然,本实施例中也可将HVAC总成通过图中未示出的三通管与管路2连接,此时第二控制阀82同样可选用二通阀,并串联于三通管和出液口402之间管路2上。本实施例中控制阀可为电磁阀,并分别经由图中未示出的控制器控制,当控制器承接下文所述的流量检测单元的信号时,可驱动第一控制阀81和第二控制阀82同时关闭,以减少发动机冷却液的损失。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可采用单独的控制程序,也可集成于车辆上的ECU中。为了可对管路2内的液体流量进行检测,本实施例中在冷却液流道4的出液口402一侧的管路2上串接有流量检测单元9,该流量检测单元9设于第二控制阀82和出液口402之间,并可选用流量传感器,该流量传感器与上述的控制器电联接。若出现如前所述的前挡风玻璃破坏时,冷却液流道4发生断路现象,流经该流量传感器的液体流量减少,流量传感器即可向控制器发出信号,而控制器则驱动第一控制阀81和第二控制阀82执行关闭动作。当然,除了用于前挡风玻璃的破损检测,通过该流量检测单元9也可对管路2是否有堵塞进行检测。上述的结构中,为了防止冷却液中的杂质进入到冷却液流道4内,本实施例中在冷却液流道4的进液口401一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机构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液流道(4),形成于所述前挡风玻璃(1)内,且所述冷却液流道(4)经由管路(2)与汽车发动机冷却总成(3)成回路连接;控制阀,串接于所述管路(2)上,并为于所述冷却液流道(4)的进液口(401)一侧和出液口(402)一侧分别设置的两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液流道(4),形成于所述前挡风玻璃(1)内,且所述冷却液流道(4)经由管路(2)与汽车发动机冷却总成(3)成回路连接;控制阀,串接于所述管路(2)上,并为于所述冷却液流道(4)的进液口(401)一侧和出液口(402)一侧分别设置的两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机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冷却液流道(4)的出液口(402)一侧的所述管路(2)上串接有流量检测单元(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机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管路(2)上串接有冷却液循环泵(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循环泵(5)位于所述冷却液流道(4)的进液口(401)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龙福孟范峰李晓伟祖润青刘海明金孟许振华彭树礼张秋新张伟利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