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弯搭扣产品一次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65089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7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弯搭扣产品一次成型模具,包括上、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前、后斜楔,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前、后滑块,待折弯搭扣产品置于所述前、后滑块之间,所述前、后斜楔分别驱动所述前、后滑块相向运动,使得产品进行折弯搭扣动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通过前、后斜楔,在模具下行过程中,前斜楔接触前滑块,推动产品先折弯,前斜楔将产品扣在卡槽中,完成后;后斜楔开始下行,接触后推动后滑块,运动将产品端脚推平,继续运动,将卡扣拍平,完成产品的折弯,卡扣,拍平动作。

Once forming die for bending buckle produc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old for bending fastener products, including upper and lower die, the upper die base is set before and after the wedge, the setting of the lower mould seat with front and rear slider, between bending buckle disposed in the products before and after the slider. Before and after the wedge respectively drive the front and rear slider mov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 making the product bending snap ac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embodied in: through before and after the oblique wedge mold in the downstream process, the wedge contact front slider, promote the product first before bending, the wedge product will buckle in the slot,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after the wedge started down, after contact to promote the slider movement will products the end foot push, continue to exercise, the buckle shoot Ping, finished product of bending, buckling, shoot a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弯搭扣产品一次成型模具
本技术属于机械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折弯搭扣产品用一次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折弯搭扣工件使用需求越来越广,如图1所示,产品4的折弯端5穿设于搭扣端51内,并对搭扣端51进行按压,使得其端部紧贴产品4表面。所述搭扣端51上开设有一搭扣孔,所述折弯端5穿设于所述搭扣孔内。现有的普通冲床和普通模具工艺无法对产品折弯和搭扣一次性成型到位,需要后期再进行搭扣按压等单动模工作。费时费力,加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折弯搭扣产品用一次成型模具。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折弯搭扣产品一次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座与下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前斜楔与后斜楔,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前滑块与后滑块,待折弯搭扣产品置于所述前滑块与后滑块之间,所述前斜楔与后斜楔分别驱动所述前滑块与后滑块相向运动,使得产品进行折弯搭扣动作。优选地,所述上模座上依次设有上垫板、固定板、卸料垫板及卸料板,所述前斜楔与后斜楔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垫板上。优选地,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凹模板,所述凹模板与所述下模座之间设置有凹模板垫板,所述前滑块与后滑块置于凹模内。优选地,所述前斜楔与上垫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后斜楔与所述上垫板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前斜楔与后斜楔的斜角相对设置。优选地,所述前滑块设置于所述前斜楔下方,所述后滑块置于所述后斜楔下方,所述前滑块与所述后滑块分别通过滑块连杆与凹模板连接。优选地,所述后滑块的端部向前滑块方向延伸设置有一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后滑块的夹角与产品端部所需折弯夹角契合。优选地,所述后滑块与所述前滑块之间设置有高度差,所述后滑块上端面与凹模板垫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前滑块上端面与凹模版垫板之间的距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通过前、后斜楔,在模具下行过程中,前斜楔接触前滑块,推动产品先折弯,前斜楔将产品扣在卡槽中,完成后;后斜楔开始下行,接触后推动后滑块,运动将产品端脚推平,继续运动,将卡扣拍平,完成产品的折弯,卡扣,拍平动作。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所需折弯搭扣成型产品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开模时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的合模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具体阐述了一种折弯搭扣产品一次成型模具,包括上、下模座,与现有技术一致,一般所述上模座1上依次设有上垫板、固定板、卸料垫板及卸料板。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凹模板,所述凹模板与所述下模座之间设置有凹模板垫板。以上与现有技术中的模具类似,在此不再赘述。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所述上模板垫板上设置有前斜楔2、后斜楔3,具体,所述前、后斜楔的一端垂直固定于所述上垫板上。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前斜楔2、后斜楔3相配合的前滑块6、后滑块7。具体的,所述前斜楔2上设置有一前斜面21,后斜楔3上设置有一后斜面31,所述前斜面21与所述后斜面31的斜面相对设置。为了与前、后斜楔上得斜面相配合,所述前、后滑块上分别设置有前滑块斜面61、后滑块斜面71。所述前滑块6设置于所述前斜楔2下方,所述后滑块7置于所述后斜楔3下方,所述前滑块6与所述后滑块7分别通过滑块连杆与凹模板8连接。加工时,待折弯搭扣产品4置于所述前、后滑块之间,所述前、后斜楔分别驱动所述前、后滑块相向运动,使得产品进行折弯搭扣动作。所述的待折弯搭扣产品是指已经半成型产品,需要将产品的折弯端5搭扣进产品的搭扣端51的搭扣孔内,并将搭扣过后的脚部进行拍平,与产品表面贴合。产品加工时,需要先进行产品的搭扣步骤,需要先将折弯端5折弯进入搭扣端51内的搭扣孔内,所述前斜楔2与上垫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后斜楔3与所述上垫板之间的距离,在合模时,所述前斜楔2将先推动前滑块6滑动,从而推动产品待折弯端5进行折弯。为了折弯时,保证产品在前、后滑块内的稳定,所述后滑块7的端部向前滑块方向延伸设置有一凸起72,所述凸起72与所述后滑块7的夹角与产品端部所需折弯夹角契合。所述后滑块7与所述前滑块6之间设置有高度差,且所述后滑块上端面与凹模板垫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前滑块上端面与凹模版垫板之间的距离。合模时,前斜楔2将先与前滑块6接触,先进行折弯搭扣。在继续合模过程中,后斜楔3将与后滑块7接触,驱动后滑块7进行滑动,从而将产品的端脚部分进行压平与产品表面贴合,完成搭扣与折弯拍平整个步骤。本技术尚有多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折弯搭扣产品一次成型模具

【技术保护点】
折弯搭扣产品一次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座与下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前斜楔与后斜楔,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前滑块与后滑块,待折弯搭扣产品置于所述前滑块与后滑块之间,所述前斜楔与后斜楔分别驱动所述前滑块与后滑块相向运动,使得产品进行折弯搭扣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1.折弯搭扣产品一次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座与下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前斜楔与后斜楔,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前滑块与后滑块,待折弯搭扣产品置于所述前滑块与后滑块之间,所述前斜楔与后斜楔分别驱动所述前滑块与后滑块相向运动,使得产品进行折弯搭扣动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搭扣产品一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上依次设有上垫板、固定板、卸料垫板及卸料板,所述前斜楔与后斜楔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垫板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弯搭扣产品一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凹模板,所述凹模板与所述下模座之间设置有凹模板垫板,所述前滑块与后滑块置于凹模内。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弯搭扣产品一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斜楔与上垫板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调动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先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