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气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5385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16:56
一种换气扇,用以解决现有的换气扇组装便利性不佳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换气扇包括:一个本体,具有一个壳座及一个扇轮设于该壳座的进气口及排气口之间;及一个框座,具有朝该壳座延伸的一个环墙,该环墙圈围形成一个入风口;其中,该壳座设有朝该框座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阻流环壁,该框座设有朝该壳座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阻流环壁,该第二阻流环壁圈围在该环墙的外周;该第一阻流环壁圈围在该第二阻流环壁的外周或内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气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扇,尤其是一种可将一空间内部气体导出至空间外部的换气扇。
技术介绍
请参照图1,其为一种现有的换气扇9,该现有的换气扇9具有一本体91及一面板92。该本体91具有一外壳911,一涡扇912可转动地设于该外壳911中,并位于该外壳911的进气口与排气口之间。该外壳911在较邻近其进气口处设一组装部913以结合至天花板C。该面板92也与天花板C结合,并屏蔽住该组装部913;该面板92另外设有多个导气开口921。使用时,该面板92裸露在室内,大部分的本体91则位于天花板C上方,并将该外壳911的排气口连通至建筑物的排风管路。如此,该涡扇912转动时,可吸引室内气体通过该面板92的导气开口921流入该外壳911,再从该外壳911的排气口流入建筑物的排风管路。类似于该现有的换气扇9的一实施例已于中国台湾公告号第I393846号“通风装置”专利案当中公开。其中,由于该面板92与该外壳911的组装部913之间具有空隙A,且该面板92及该外壳911与天花板C结合时易留下微小的间隙。因此,组装该现有的换气扇9时,通常会在该面板92及该外壳911与天花板C之间加装一海绵垫93,使该面板92及该外壳911能与天花板C密接,避免该现有的换气扇9运作时因此处漏风而产生噪音。然而,加装该海绵垫93虽可暂时性的解决运作噪音的问题,但该海绵垫93的结构松散,且局部裸露而与室内或室外环境接触,受湿气及灰尘等因素影响,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变质、老化、剥落以致失效,无法耐久使用而需定期检修及更换消耗品。并且,该海绵垫93也是待组装定位的构件之一,更增添了由下而上组装过程的繁琐性。有鉴于此,现有的换气扇确实仍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气扇,可以直接由壳座及框座形成挡止气流的结构,因此只要将壳座及框座组装至隔离物(例如天花板或墙面等处)即可,不必再加装海绵垫。本专利技术以下所提到的方向性用语,例如前、后、左、右、上(顶)、下(底)、内、外、侧面等,主要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各方向性用语仅用以辅助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换气扇,包括: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壳座及一扇轮,该壳座设一进气口及一排气口,该扇轮设于该进气口及该排气口之间;及一框座,该框座具有朝该壳座延伸的一环墙,该环墙圈围形成一入风口;其中,该壳座设有朝该框座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阻流环壁,该框座设有朝该壳座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阻流环壁,该第二阻流环壁圈围在该环墙的外周;该第一阻流环壁圈围在该第二阻流环壁的外周或内周。据此,本专利技术的换气扇,可以直接由壳座及框座形成挡止气流的结构,因此只要将壳座及框座组装至隔离物(例如天花板或墙面等处)即可,不必再加装海绵垫,且即使该壳座或该框座与该隔离物之间具有微小的间隙,仍可借助该挡止气流的结构有效避免因漏风而产生噪音的情况;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换气扇可安静运作,且可提升组装便利性,及可耐久使用,不需更换形成气密效果的消耗品。其中,该第一阻流环壁具有一第一凸出高度,该第二阻流环壁具有一第二凸出高度;该第一阻流环壁与该第二阻流环壁的投影重叠范围大于该第一凸出高度的五分之一,或大于该第二凸出高度的五分之一;据以加长气流流动的路径,使流经此处的气流不仅要大幅度地转折,还要有足够的流动力才能通过该挡止气流的结构,具有确保气流难以由此处流通等功效。其中,该壳座在较邻近该框座处设有一组装部及一导引墙,该导引墙的一端与该组装部连接,该导引墙朝该扇轮延伸,以于该导引墙的另一端形成该进气口,该进气口对位在该扇轮的扇叶的最大径向范围中;以通过该导引墙导引气流准确地集中流向该扇轮,有助该扇轮有效发挥其导引气流流动的效率。本专利技术换气扇可另外包括一遮蔽件,该遮蔽件设于该入风口中;令使用者较不易由室内看见换气扇的内部构件,具有提升换气扇外观质感的效果。其中,该遮蔽件为一灯组,该导引墙导引气流通过该灯组的上方;具有提升灯组的散热效率等功效。其中,该遮蔽件为一灯组,该遮蔽件的外周与该环墙之间形成气隙以导引气流通过;具有提升灯组的散热效率等功效。其中,该遮蔽件整个内缩在该入风口中,或该遮蔽件的底面与该环墙的底面切齐;使得整体换气扇的厚度不会因为设置该遮蔽件而增厚,且可提升整体换气扇的质感。其中,该框座的第二阻流环壁包括一第二内阻流环壁及一第二外阻流环壁,该第二外阻流环壁圈围在该第二内阻流环壁的外周,且该第二外阻流环壁与该第二内阻流环壁之间形成一环沟,该壳座的第一阻流环壁对位穿伸入该环沟中;使气流在此处需要通过多次大幅度的转折才能流动,具有提升防止气流通过的效果。其中,该换气扇可另外包括两个气密环,该两个气密环分别结合在该第二内阻流环壁及该第二外阻流环壁,以于该两个气密环之间形成一狭缝,该壳座的第一阻流环壁穿入或贯穿该狭缝;据以缩小气流通道,具有提升气密效果等功效。该两个气密环可以与该第一阻流环壁贴接;据以完全封住气流通道,具有更进一步提升气密效果等功效。其中,该两个气密环呈ㄇ型,并分别以开口处套接于该第二内阻流环壁及该第二外阻流环壁的自由端处;具有提升气密环与阻流环壁的结合稳固性等功效。或者,该换气扇可另外包括一气密环,该气密环结合在该第二内阻流环壁及该第二外阻流环壁,该气密环具有一穿隙,该壳座的第一阻流环壁穿入或贯穿该穿隙;具有提升组装便利性等功效。该穿隙的内表面可以与该第一阻流环壁贴接;据以完全封住气流通道,具有更进一步提升气密效果等功效。其中,该气密环呈ㄇ型,并以开口处套接于该第二内阻流环壁及该第二外阻流环壁的自由端处;具有提升气密环与阻流环壁的结合稳固性等功效。其中,该壳座的第一阻流环壁包括一第一内阻流环壁及一第一外阻流环壁,该第一外阻流环壁圈围在该第一内阻流环壁的外周,且该第一外阻流环壁与该第一内阻流环壁之间形成一环沟,该框座的第二阻流环壁对位穿伸入该环沟中;具有提升组装便利性等功效。其中,该换气扇可另外包括两个气密环,该两个气密环分别结合在该第一内阻流环壁及该第一外阻流环壁,以于该两个气密环之间形成一狭缝,该框座的第二阻流环壁穿入或贯穿该狭缝;据以缩小气流通道,具有提升气密效果等功效。该两个气密环可以与该第二阻流环壁贴接;据以完全封住气流通道,具有更进一步提升气密效果等功效。或者,该换气扇可另外包括一气密环,该气密环结合在该第一内阻流环壁及该第一外阻流环壁,该气密环具有一穿隙,该框座的第二阻流环壁穿入或贯穿该穿隙;具有提升气密效果及提升组装效率等功效。该穿隙的内表面与该第二阻流环壁贴接;据以完全封住气流通道,具有更进一步提升气密效果等功效。其中,该壳座仅设有单一个第一阻流环壁,该框座仅设有单一个第二阻流环壁,该第二阻流环壁圈围在该第一阻流环壁的外周或内周;据以由更加简易的结构达到挡止气流的效果,具有更便于制造等功效。其中,该换气扇可另外包括一气密环,该气密环结合在该壳座的第一阻流环壁,该气密环包覆该第一阻流环壁的自由端,该气密环具有一外端面对位在该第一阻流环壁的自由端,该外端面朝该框座的第二阻流环壁倾斜,该第二阻流环壁与该气密环抵接;具有提升组装便利性等功效。附图说明图1:一种现有的换气扇的侧剖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侧剖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换气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气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本体,该本体具有一个壳座及一个扇轮,该壳座设一个进气口及一个排气口,该扇轮设于该进气口及该排气口之间;及一个框座,该框座具有朝该壳座延伸的一个环墙,该环墙圈围形成一个入风口;其中,该壳座设有朝该框座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阻流环壁,该框座设有朝该壳座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阻流环壁,该第二阻流环壁圈围在该环墙的外周;该第一阻流环壁圈围在该第二阻流环壁的外周或内周。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30 TW 1051100761.一种换气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本体,该本体具有一个壳座及一个扇轮,该壳座设一个进气口及一个排气口,该扇轮设于该进气口及该排气口之间;及一个框座,该框座具有朝该壳座延伸的一个环墙,该环墙圈围形成一个入风口;其中,该壳座设有朝该框座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阻流环壁,该框座设有朝该壳座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阻流环壁,该第二阻流环壁圈围在该环墙的外周;该第一阻流环壁圈围在该第二阻流环壁的外周或内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扇,其中,该第一阻流环壁具有一个第一凸出高度,该第二阻流环壁具有一个第二凸出高度;该第一阻流环壁与该第二阻流环壁的投影重叠范围大于该第一凸出高度的五分之一,或大于该第二凸出高度的五分之一。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扇,其中,该壳座在较邻近该框座处设有一个组装部及一个导引墙,该导引墙的一端与该组装部连接,该导引墙朝该扇轮延伸,以于该导引墙的另一端形成该进气口,该进气口对位在该扇轮的扇叶的最大径向范围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气扇,其中,另外包括一个遮蔽件,该遮蔽件设于该入风口中。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气扇,其中,该遮蔽件为一个灯组,该导引墙导引气流通过该灯组的上方。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扇,其中,另外包括一个遮蔽件,该遮蔽件设于该入风口中,该遮蔽件的外周与该环墙之间形成气隙以导引气流通过,该遮蔽件为一个灯组。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扇,其中,另外包括一个遮蔽件,该遮蔽件整个内缩在该入风口中,或该遮蔽件的底面与该环墙的底面切齐。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气扇,其中,该框座的第二阻流环壁包括一个第二内阻流环壁及一个第二外阻流环壁,该第二外阻流环壁圈围在该第二内阻流环壁的外周,且该第二外阻流环壁与该第二内阻流环壁之间形成一个环沟,该壳座的第一阻流环壁对位穿伸入该环沟中。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气扇,其中,另外包括两个气密环,该两个气密环分别结合在该第二内阻流环壁及该第二外阻流环壁,以于该两个气密环之间形成一个狭缝,该壳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银树单多年
申请(专利权)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