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换气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98238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4 01:46
一种取暖换气扇,包括:设有入风口和循环出风口和排气出风口的本体框架、设于本体框架内的蜗牛壳、把空气通过入风口导向蜗牛壳内,并把空气从蜗牛壳内向循环出风口排出的风机、和固定于循环出风口处,加热从循环出风口排出的空气的加热器,加热器的上流侧设有挡板,挡板抑制从蜗牛壳内排出的空气往蜗牛壳内的方向发生的逆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提高风量,降低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取暖换气扇
技术介绍
现今,为了应对冬天的低温,提高浴室温度,更换浴室空气,一般会安装取暖换气扇。例如中国技术专利CN201110181292.X。图1A和图1B是一种公知技术的剖面图,如图1A和图1B所示,为一种公知的取暖换气扇100,包括:设有入风口101、循环出风口121和排气出风口122的本体框架110、内置风机(包括扇叶104和马达102)的蜗牛壳103、和固定于循环出风口121处的加热器120。该取暖换气扇100具有从蜗牛壳出风口150吹向排气出风口122的换气风路A和从蜗牛壳出风口150垂直吹向循环出风口的循环风路B,在排气出风口122和循环出风口121之间设有对换气风路A和循环风路B进行切换的风路切换板140。通过换气风路A和循环风路B的切换来实现取暖换气扇100的取暖、换气、或干燥模式的切换。图2是图1A和图1B所示的公知技术的立体图,如图1A、图1B和图2所示,
技术介绍
的取暖换气扇100,扇叶104转动时,空气从蜗牛壳103外部沿扇叶104转轴的轴方向被吸进蜗牛壳103中央部后,受离心力作用而向蜗牛壳103的外周方向运动。移动到外周方向的空气,在蜗牛壳103内经扇叶104与蜗牛壳出风口150之间的舌部160集中、导流后,从蜗牛壳出风口150排出。随着扇叶104的转动,空气沿着蜗牛壳103的内壁与扇叶104之间的流路快速流动至蜗牛壳103的舌部160处时,会有一部分空气发生回流。所谓“回流”,是指空气从扇叶104吹出后,在舌部160附近又被风机102重新吸入。如果为了使
技术介绍
的取暖换气扇实现小型化而在与图1A、1B所示的水平方向上缩小本体框架110的尺寸的话,扇叶104与蜗牛壳出风口150或加热器120之间的距离就会变短,甚至蜗牛 壳103上没有足够的空间设置一个完整的、用于导流的舌部160,这时风容易在舌部160附近发生回流,并且,在碰撞到加热器后,静压变大而向扇叶104方向返回,被风机重新吸入的风也会增多,导致回流增加,风量减少,噪音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特提供一种取暖换气扇,能够减少逆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取暖换气扇,包括:设有入风口和循环出风口和排气出风口的本体框架、设于本体框架内的蜗牛壳、把空气通过入风口导向蜗牛壳内,并把空气从蜗牛壳内向循环出风口排出的包括马达和扇叶的风机、和固定于循环出风口处,加热从循环出风口排出的空气的加热器,加热器的上流侧设有挡板,挡板抑制从蜗牛壳内排出的空气往蜗牛壳内的方向发生的逆流。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提高风量,降低噪音。附图说明图1A和图1B是一种公知技术的剖面图;图2是图1A和图1B所示的公知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取暖换气扇的取暖模式的剖视正面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取暖换气扇的取暖模式的剖视立体图之一;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取暖换气扇的取暖模式的剖视立体图之二;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取暖换气扇的换气模式剖视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取暖换气扇的取暖模式的剖视正面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取暖换气扇的取暖模式的剖视立体图之一;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取暖换气扇的取暖模式的剖视立体图之二。为更清晰地显示各个部件,省略各剖视图的剖面线。如图所示,一种取暖换气扇200,包括:设有入风口301和循环出风口302和排气出风口303的本体框架300、设于本体框架300内的蜗牛壳304、把空气通过入风口301导向蜗牛壳304内,并把空气从蜗牛壳304内向循环出风口302排出的风机305、和固定于循环出风口302处,加热从循环出风口302排出的空气的加热器306,风机305包括马达390和扇叶309,加热器306的上流侧设有挡板310,挡板310抑制从蜗牛壳304内排出的空气往蜗牛壳304内的方向发生的逆流。需要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范围中,术语“上”、“下”、“水平”、“竖直”、“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图3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实际上取暖换气扇200并不一定以图3所示的方向安装,可以反向安装或者旋转90度安装,或者其他角度。该些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取暖模式下,风路切换板307挡住排气出风口303,气流,即风从蜗牛壳出风口400吹出后穿过加热器306流向室内。在风机305作用下,风从蜗牛壳出风口400吹出,几乎都是沿着蜗牛壳出风口400对面的框架300侧壁308而被集中地吹出,所以风速快的空气集中流动到靠近蜗牛壳出风口400对面的框架300侧壁308处,之后该些风速快的空气碰撞到加热器306后,加热器306变成空气流动的阻力,即静压变大。静压变大的话,一部分风速快的空气就在加热器306的上流侧减速滞留。这样风速变慢的一部分空气就被吸引至蜗牛壳304内、扇叶309外周侧的气流中。也就是说,风速变慢的空气再次围着扇叶309外周旋转,成为回流。针对这种情况,本技术实施例的取暖换气扇200,在加热器306的上流设置挡板310,通过该挡板310抑制往蜗牛壳304内的方向的逆流(如图3中所示的C)。挡板310抑制集中在蜗牛壳出风口400对侧的面的空气被吸引至蜗牛壳304周围的气流中的现象,也就是说,气流在返回扇叶309的过程中被挡板310挡住,不会回到扇叶309内,而是沿着挡板310穿过加热器306再流向室内。即挡板310可以减少回流。另外,挡板310与蜗牛壳出风口400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回流分析实验确定,在大量回流发生处设置挡板 310可以取得最佳效果。这样可以实现增加取暖模式下的风量,降低噪音的效果。上文所述的挡板310抑制的逆流C,具体是指在设于加热器306上、让空气穿过的通风孔311的上流侧,由于加热器306的阻力,空气滞留而向蜗牛壳304内的方向发生的逆流。加热器306上设有让空气穿过的通风孔311,通风孔311的孔壁由散热片312构成。取暖模式下,风从蜗牛壳出风口400吹出后穿过加热器306的通风孔311时被散热片312加热,变成暖风,流向室内。由于通风孔311孔径较小,通风孔311分布密集,所以风速快的空气碰撞到加热器306后,加热器306通风孔311的孔壁变成空气流动的阻力,即静压变大。静压变大的话,一部分风速快的空气在通风孔311的上流侧减速滞留。这时,一部分风速变慢的空气被吸引至蜗牛壳304内、扇叶309外周侧的气流中。也就是说,风速慢的空气再次围着扇叶309外周旋转,成为回流。针对这种情况,本技术的取暖换气扇200,通过挡板310挡住该些回流,使气流沿着挡板310穿过加热器306再流向室内。本体框架300内,设有使从蜗牛壳304排出的气流方向往循环出风口302方向拐弯的风路切换板307,挡板310的板体平面和蜗牛壳出风口400的出风面并排设置,且挡板310连接在加热器306的上部。以图3所示的安装方向为例进行说明。取暖模式下,扇叶309转动时,空气从本体框架300的入风口301沿扇叶309转轴的轴方向被吸进扇叶309,也就是说,空气向上进入蜗牛壳3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取暖换气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取暖换气扇,包括:设有入风口和循环出风口和排气出风口的本体框架、设于所述本体框架内的蜗牛壳、把空气通过所述入风口导向所述蜗牛壳内,并把空气从所述蜗牛壳内向所述循环出风口排出的包括马达和扇叶的风机、和固定于所述循环出风口处,加热从所述循环出风口排出的空气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的上流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抑制从所述蜗牛壳内排出的空气往所述蜗牛壳内的方向发生的逆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暖换气扇,包括:设有入风口和循环出风口和排气出风口的本体框架、设于所述本体框架内的蜗牛壳、把空气通过所述入风口导向所述蜗牛壳内,并把空气从所述蜗牛壳内向所述循环出风口排出的包括马达和扇叶的风机、和固定于所述循环出风口处,加热从所述循环出风口排出的空气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的上流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抑制从所述蜗牛壳内排出的空气往所述蜗牛壳内的方向发生的逆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抑制如下逆流:在设于所述加热器上、让空气穿过的通风孔的上流侧,由于所述加热器的阻力,空气滞留而向所述蜗牛壳内的方向发生的逆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框架内,设有使从所述蜗牛壳排出的气流方向往所述循环出风口方向拐弯的风路切换板,所述挡板的板体平面和所述蜗牛壳出风口的出风面并排设置,且所述挡板连接在所述加热器的上部。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智聪胡铸生张海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