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5353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16: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包括:发动机、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相连排气管、与所述排气管相连接的溶解吸附处理器、与所述溶解吸附处理器相连的燃烧处理器、以及与所述燃烧处理器相连的消声器;可通过溶解吸附处理器对尾气进行溶解过滤处理,通过燃烧处理器进行二次燃烧处理,能够提升汽车尾气处理效果,减小尾气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尾气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尾气中还有大量的有害物质,任意排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雾霾等恶劣天气,因此在汽车尾气排放到大气之前需要对汽车尾气进行处理,现有的汽车尾气处理装置效率较低,处理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能够提升汽车尾气处理效果,减小尾气污染。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的溶解吸附处理器及其制造工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包括:发动机、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相连排气管、与所述排气管相连接的溶解吸附处理器、与所述溶解吸附处理器相连的燃烧处理器、以及与所述燃烧处理器相连的消声器;所述溶解吸附处理器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自下往上依次排列的溶解腔、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和出气腔、以及分隔所述溶解腔、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和出气腔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上均形成有多个气孔,所述溶解腔的一侧设有进气管,所述出气腔的一侧设有出气口,所述进气管插入所述溶解腔的底部,所述第一过滤腔和第二过滤腔内分别填充有活性炭和陶瓷纤维;所述燃烧处理器包括:燃烧腔、设于所述燃烧腔内的点火器、以及与所述燃烧腔相连的进气泵。所述溶解腔的另一侧还设有进液口和位于进液口下方的所述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上均设有阀门。一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的溶解吸附处理器,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自下往上依次排列的溶解腔、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和出气腔、以及分隔溶解腔、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和出气腔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上均形成有多个气孔,溶解腔的一侧设有进气管,出气腔的一侧设有出气口,进气管插入溶解腔的底部,第一过滤腔和第二过滤腔内分别填充有活性炭和陶瓷纤维。一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的溶解吸附处理器的制造工艺,步骤如下:①、构造及成型溶解吸附处理器,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自下往上依次排列的溶解腔、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和出气腔、以及分隔溶解腔、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和出气腔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上均形成有多个气孔,溶解腔的一侧设有进气管,出气腔的一侧设有出气口,进气管插入溶解腔的底部,第一过滤腔和第二过滤腔内分别填充有活性炭和陶瓷纤维;壳体是由Q235钢焊接而成,焊接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隔板是有碳素钢锻造成型,气孔通过冲压形成;活性炭和陶瓷纤维依现有技术制备;②、预处理对壳体的内表面以及隔板的表面喷涂防护层,喷涂结束后使用纯水冲洗干净,然后于180℃下热处理10小时;预处理液是由聚酯树脂25份、磷酸铝5份、2-氰基丙烯酸乙酯3份、紫外线吸收剂4份、促进剂6份、乙二醇7份、丙森锌2份、甲克素4.5份在反应釜中于80℃下反应1.5小时制成;③、组装壳体顶部留空待焊接,依次在壳体内装入第一隔板、活性炭、第二隔板、陶瓷纤维和第三隔板,然后将壳体顶部封住焊接。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优点与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包括:发动机、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相连排气管、与所述排气管相连接的溶解吸附处理器、与所述溶解吸附处理器相连的燃烧处理器、以及与所述燃烧处理器相连的消声器;可通过溶解吸附处理器对尾气进行溶解过滤处理,通过燃烧处理器进行二次燃烧处理,能够提升汽车尾气处理效果,减小尾气污染。2)、一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的溶解吸附处理器及其制造工艺,工艺比较简单,特别对壳体的内表面以及隔板的表面喷涂防护层,从而使其耐腐蚀性更强,从而提高了汽车尾气处理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的溶解吸附处理器的结构图;图中:发动机1、排气管2、溶解吸附处理器3、燃烧处理器4、消声器5、壳体31、溶解腔32、第一过滤腔33、第二过滤腔34、出气腔35、第一隔板36、第二隔板37、第三隔板38、进气管39、出气口310、燃烧腔41、点火器42、进气泵43、进液口311、、出液口312、阀门313。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请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包括:发动机1、与所述发动机1的排气口相连排气管2、与所述排气管2相连接的溶解吸附处理器3、与所述溶解吸附处理器3相连的燃烧处理器4、以及与所述燃烧处理器4相连的消声器5。所述溶解吸附处理器3包括:壳体31、位于所述壳体31内自下往上依次排列的溶解腔32、第一过滤腔33、第二过滤腔34和出气腔35、以及分隔所述溶解腔32、第一过滤腔33、第二过滤腔34和出气腔35的第一隔板36、第二隔板37和第三隔板38;所述第一隔板36、第二隔板37和第三隔板38上均形成有多个气孔,所述溶解腔32的一侧设有进气管39,所述出气腔35的一侧设有出气口310,所述进气管39插入所述溶解腔32的底部,所述第一过滤腔33和第二过滤腔34内分别填充有活性炭和陶瓷纤维。所述燃烧处理器4包括:燃烧腔41、设于所述燃烧腔41内的点火器42、以及与所述燃烧腔41相连的进气泵43。具体地,所述溶解腔32的另一侧还设有进液口312和位于进液口312下方的所述出液口311。具体地,所述进液口311和所述出液口312上均设有阀门313,可通过打开阀门313从出液口排出旧的溶解液并从进液口311输入新的溶解液。具体地,本专利技术中,尾气进入溶解吸附处理器后会先与溶解液发生反应,反应后的尾气再经过第一过滤腔的第二过滤腔的过滤从出气口进入燃烧处理器,燃烧处理器通过进气泵输入氧气,再通过点火器点燃尾气进行二次燃烧,能够提升汽车尾气处理效果,减小尾气污染。实施例2一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的溶解吸附处理器的制造工艺,步骤如下:①、构造及成型溶解吸附处理器,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自下往上依次排列的溶解腔、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和出气腔、以及分隔溶解腔、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和出气腔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上均形成有多个气孔,溶解腔的一侧设有进气管,出气腔的一侧设有出气口,进气管插入溶解腔的底部,第一过滤腔和第二过滤腔内分别填充有活性炭和陶瓷纤维;壳体是由Q235钢焊接而成,焊接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隔板是有碳素钢锻造成型,气孔通过冲压形成;活性炭和陶瓷纤维依现有技术制备;②、预处理对壳体的内表面以及隔板的表面喷涂防护层,喷涂结束后使用纯水冲洗干净,然后于180℃下热处理10小时;预处理液是由聚酯树脂25份、磷酸铝5份、2-氰基丙烯酸乙酯3份、紫外线吸收剂4份、促进剂6份、乙二醇7份、丙森锌2份、甲克素4.5份在反应釜中于80℃下反应1.5小时制成;③、组装壳体顶部留空待焊接,依次在壳体内装入第一隔板、活性炭、第二隔板、陶瓷纤维和第三隔板,然后将壳体顶部封住焊接。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1)、与所述发动机(1)的排气口相连排气管(2)、与所述排气管(2)相连接的溶解吸附处理器(3)、与所述溶解吸附处理器(3)相连的燃烧处理器(4)、以及与所述燃烧处理器(4)相连的消声器(5);所述溶解吸附处理器(3)包括:壳体(31)、位于所述壳体(31)内自下往上依次排列的溶解腔(32)、第一过滤腔(33)、第二过滤腔(34)和出气腔(35)、以及分隔所述溶解腔(32)、第一过滤腔(33)、第二过滤腔(34)和出气腔(35)的第一隔板(36)、第二隔板(37)和第三隔板(38);所述第一隔板(36)、第二隔板(37)和第三隔板(38)上均形成有多个气孔,所述溶解腔(32)的一侧设有进气管(39),所述出气腔(35)的一侧设有出气口(310),所述进气管(39)插入所述溶解腔(32)的底部,所述第一过滤腔(33)和第二过滤腔(34)内分别填充有活性炭和陶瓷纤维;所述燃烧处理器(4)包括:燃烧腔(41)、设于所述燃烧腔(41)内的点火器(42)、以及与所述燃烧腔(41)相连的进气泵(4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1)、与所述发动机(1)的排气口相连排气管(2)、与所述排气管(2)相连接的溶解吸附处理器(3)、与所述溶解吸附处理器(3)相连的燃烧处理器(4)、以及与所述燃烧处理器(4)相连的消声器(5);所述溶解吸附处理器(3)包括:壳体(31)、位于所述壳体(31)内自下往上依次排列的溶解腔(32)、第一过滤腔(33)、第二过滤腔(34)和出气腔(35)、以及分隔所述溶解腔(32)、第一过滤腔(33)、第二过滤腔(34)和出气腔(35)的第一隔板(36)、第二隔板(37)和第三隔板(38);所述第一隔板(36)、第二隔板(37)和第三隔板(38)上均形成有多个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恒耀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