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成海专利>正文

充豆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41230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08:15
充豆轮胎,包括相互连接的轮胎和隔膜,轮胎和隔膜之间形成封闭的空腔,空腔内设置固定盒,固定盒上安装数个固定块的一端,固定块的另一端开设内螺纹,隔膜外壁上安装连接板,连接板上开设方形的透槽,连接板上安装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数个螺栓,螺栓的端部依次穿过固定板、透槽和隔膜并与对应的固定块螺纹连接,固定盒上固定安装第一弹簧的一端和导向筒,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导向杆,第一弹簧和导向杆均位于导向筒内,在注入填充豆时,填充豆在高压下,推动导向杆,使导向杆克服第一弹簧的推力并退回导向筒,从而使填充豆由进豆孔进入空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豆轮胎
本技术涉及轮胎,具体地说是充豆轮胎。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轮胎均为充气式轮胎,充气式轮胎在被尖锐物体扎破后会导致漏气,致使车辆无法继续行走。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轮胎被尖锐物体扎破后不影响车辆行驶的充豆轮胎。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充豆轮胎,包括相互连接的轮胎和隔膜,轮胎和隔膜之间形成封闭的空腔,空腔内设置固定盒,固定盒上安装数个固定块的一端,固定块的另一端开设内螺纹,隔膜外壁上安装连接板,连接板上开设方形的透槽,连接板上安装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数个螺栓,螺栓的端部依次穿过固定板、透槽和隔膜并与对应的固定块螺纹连接,固定盒上固定安装第一弹簧的一端和导向筒,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导向杆,第一弹簧和导向杆均位于导向筒内,第一弹簧始终给导向杆推力,隔膜上开设通孔,固定板上开设进豆孔,导向杆的端部依次穿过通孔和透槽并与进豆孔相触,进豆孔的直径小于导向杆的宽度或直径,空腔内填充数个填充豆。为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的导向杆的端部为半球状。所述的轮胎内壁上设置环形的挡板,挡板的截面高度为H1,轮胎的截面高度为H2,H1不小于H2的一半。所述的固定块上分别开设固定槽、C形的容纳槽、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C形的容纳槽分别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相通,固定盒上安装数个托板,托板位于对应的固定槽内,托板侧壁上沿长度方向安装齿条,C形的容纳槽的一端内安装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齿轮上同轴安装传动轮,传动轮上连接传动带的一端,容纳槽内设置过渡轮,第一滑槽内设置第一楔形块,第二滑槽内设置第二楔形块,第一楔形块开设斜面的一端与第二楔形块的斜面相触,第一楔形块另一端连接拉杆,拉杆的端部伸出固定块,拉杆上设置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两端分别第一滑槽的侧壁和第一楔形块固定连接,第二弹簧始终给第一楔形块推力,传动带的另一端绕过过渡轮与第二楔形块的一端连接,第二楔形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拉簧,拉簧固定在C形的容纳槽侧壁上,拉簧始终给第二楔形块拉力,第二楔形块侧部安装限位块,托板侧壁开设限位槽,限位块位于限位槽内。拉杆伸出固定块的端部上安装挡块。所述的限位块侧部设置斜面,限位槽的侧壁设置斜面,限位块的斜面与限位槽的斜面相配合。所述的挡板两侧分别设置限位板,限位板与轮胎内壁连接,限位板的高度与挡板的截面高度相同。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在注入填充豆时,填充豆在高压下,推动导向杆,使导向杆克服第一弹簧的推力并退回导向筒,从而使填充豆由进豆孔进入空腔。填充完毕后,导向杆在第一弹簧的推力作用下堵住进豆孔,使填充豆无法由进豆孔流出。这种结构能够通过在轮胎内注入填充豆,即使轮胎被扎破,填充豆不会从破口处流出,因此不影响车辆继续行驶,在轮胎的使用期间,减少了其因漏气导致的维护费用,还延长了轮胎的使用寿命。隔膜为柔性透气材料或开设细密小孔的环形板,其细密小孔直径小于填充豆。进豆孔与轮毂上的进气孔重合。填充豆为豆状橡胶或聚氨酯。填充豆的直径大小由空腔的大小确定,空腔越大,填充豆直径越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的A-A线剖视放大图;图3是沿图1的B-B线剖视放大图;图4是图2的Ⅰ部放大图;图5是图4的另一种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充豆轮胎,包括相互连接的轮胎1和隔膜2,轮胎1和隔膜2之间形成封闭的空腔3,空腔3内设置固定盒4,固定盒4上安装数个固定块5的一端,固定块5的另一端开设内螺纹,隔膜2外壁上安装连接板6,连接板6上开设方形的透槽35,连接板6上安装固定板7,固定板7上设置数个螺栓8,螺栓8的端部依次穿过固定板7、透槽35和隔膜2并与对应的固定块5螺纹连接,固定盒4上固定安装第一弹簧9的一端和导向筒30,第一弹簧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导向杆10,第一弹簧9和导向杆10均位于导向筒30内,第一弹簧9始终给导向杆10推力,隔膜2上开设通孔32,固定板7上开设进豆孔31,导向杆10的端部依次穿过通孔32和透槽35并与进豆孔31相触,进豆孔31的直径小于导向杆10的宽度或直径,空腔3内填充数个填充豆34。这种结构在注入填充豆34时,填充豆34在高压下,推动导向杆10,使导向杆10克服第一弹簧9的推力并退回导向筒30,从而使填充豆34由进豆孔31进入空腔3。填充完毕后,导向杆10在第一弹簧9的推力作用下堵住进豆孔31,使填充豆34无法由进豆孔31流出。这种结构能够通过在轮胎1内注入填充豆34,即使轮胎1被扎破,填充豆34不会从破口处流出,因此不影响车辆继续行驶,在轮胎1的使用期间,减少了其因漏气导致的维护费用,还延长了轮胎1的使用寿命。隔膜2为柔性透气材料或开设细密小孔的环形板,其细密小孔直径小于填充豆34。进豆孔31与轮毂上的进气孔重合。填充豆34为豆状橡胶或聚氨酯。填充豆34的直径大小由空腔3的大小确定,空腔3越大,填充豆34直径越大。轮毂上有数个出气孔,空腔3内的气体通过隔膜2和出气孔排出。所述的导向杆10的端部为半球状。这种结构能够在轮胎侧部受力时,导向杆10能够堵住进豆孔31.所述的轮胎1内壁上设置环形的挡板33,挡板33的截面高度为H1,轮胎1的截面高度为H2,H1不小于H2的一半。这种结构能够限制空腔3内的部分填充豆34的移动,以避免轮胎侧面受力时,填充豆34全部被挤压进入轮胎另一侧。H1不小于H2的一半,这种结构能够限制挡板33两侧的填充豆34的移动,又能够保证挡板33下部的填充豆34流动。所述的固定块5上分别开设固定槽11、C形的容纳槽12、第一滑槽13和第二滑槽14,C形的容纳槽12分别与第一滑槽13和第二滑槽14相通,固定盒4上安装数个托板15,托板15位于对应的固定槽11内,托板15侧壁上沿长度方向安装齿条17,C形的容纳槽12的一端内安装齿轮18,齿轮18与齿条17啮合,齿轮18上同轴安装传动轮19,传动轮19上连接传动带20的一端,容纳槽12内设置过渡轮21,第一滑槽13内设置第一楔形块22,第二滑槽14内设置第二楔形块23,第一楔形块22开设斜面的一端与第二楔形块23的斜面相触,第一楔形块22另一端连接拉杆24,拉杆24的端部伸出固定块5,拉杆24上设置第二弹簧25,第二弹簧25两端分别第一滑槽13的侧壁和第一楔形块22固定连接,第二弹簧25始终给第一楔形块22推力,传动带20的另一端绕过过渡轮21与第二楔形块23的一端连接,第二楔形块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拉簧26,拉簧26固定在C形的容纳槽12侧壁上,拉簧26始终给第二楔形块23拉力,第二楔形块23侧部安装限位块27,托板15侧壁开设限位槽28,限位块27位于限位槽28内。这种结构在固定盒4与固定块5连接时,推动托板15使托板15进入固定槽11,进入过程中,托板15上的齿条17带动齿轮18转动,从而使传动轮19通过传动带20带动第二楔形块23移动,第二楔形块23的斜面沿着第一楔形块22的斜面移动时,第二楔形块23上的限位块27进入托板15上的限位槽28内,将托板15固定在固定槽11内,从而将固定盒4与固定块5固定。固定块5与固定盒4脱离时,拉动拉杆24,使第二楔形块23上的限位块27脱离限位槽28,并在拉簧26的拉力作用下,第二楔形块23回复原位,传动带20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充豆轮胎

【技术保护点】
充豆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轮胎(1)和隔膜(2),轮胎(1)和隔膜(2)之间形成封闭的空腔(3),空腔(3)内设置固定盒(4),固定盒(4)上安装数个固定块(5)的一端,固定块(5)的另一端开设内螺纹,隔膜(2)外壁上安装连接板(6),连接板(6)上开设方形的透槽(35),连接板(6)上安装固定板(7),固定板(7)上设置数个螺栓(8),螺栓(8)的端部依次穿过固定板(7)、透槽(35)和隔膜(2)并与对应的固定块(5)螺纹连接,固定盒(4)上固定安装第一弹簧(9)的一端和导向筒(30),第一弹簧(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导向杆(10),第一弹簧(9)和导向杆(10)均位于导向筒(30)内,第一弹簧(9)始终给导向杆(10)推力,隔膜(2)上开设通孔(32),固定板(7)上开设进豆孔(31),导向杆(10)的端部依次穿过通孔(32)和透槽(35)并与进豆孔(31)相触,进豆孔(31)的直径小于导向杆(10)的宽度或直径,空腔(3)内填充数个填充豆(34)。

【技术特征摘要】
1.充豆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轮胎(1)和隔膜(2),轮胎(1)和隔膜(2)之间形成封闭的空腔(3),空腔(3)内设置固定盒(4),固定盒(4)上安装数个固定块(5)的一端,固定块(5)的另一端开设内螺纹,隔膜(2)外壁上安装连接板(6),连接板(6)上开设方形的透槽(35),连接板(6)上安装固定板(7),固定板(7)上设置数个螺栓(8),螺栓(8)的端部依次穿过固定板(7)、透槽(35)和隔膜(2)并与对应的固定块(5)螺纹连接,固定盒(4)上固定安装第一弹簧(9)的一端和导向筒(30),第一弹簧(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导向杆(10),第一弹簧(9)和导向杆(10)均位于导向筒(30)内,第一弹簧(9)始终给导向杆(10)推力,隔膜(2)上开设通孔(32),固定板(7)上开设进豆孔(31),导向杆(10)的端部依次穿过通孔(32)和透槽(35)并与进豆孔(31)相触,进豆孔(31)的直径小于导向杆(10)的宽度或直径,空腔(3)内填充数个填充豆(3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豆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杆(10)的端部为半球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豆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胎(1)内壁上设置环形的挡板(33),挡板(33)的截面高度为H1,轮胎(1)的截面高度为H2,H1不小于H2的一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豆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块(5)上分别开设固定槽(11)、C形的容纳槽(12)、第一滑槽(13)和第二滑槽(14),C形的容纳槽(12)分别与第一滑槽(13)和第二滑槽(14)相通,固定盒(4)上安装数个托板(15),托板(15)位于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海
申请(专利权)人:王成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