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高温高压喷射式冲刷腐蚀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2499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冲刷腐蚀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温高压喷射式冲刷腐蚀实验装置。可提供更接近实际井下工况的高温高压,可实现高压釜内自循环流动,长时间工作,同时进行流体的喷射以及电化学测试。该装置能够进行高温高压流体的喷射实验,模拟实际油气田流体对过流部件的冲刷情况,可进行不同温度、压力、流速、PH值等冲刷腐蚀实验,对于不同管线材质和不同防护措施及不同表面防护测试进行评价筛选,对于冲刷腐蚀的防护措施提供可靠的实验理论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温高压喷射式冲刷腐蚀实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冲涮腐蚀实验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高温高压喷射式冲刷腐蚀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油气田开采及油气集输过程中,高温高压流体流过各种管道等过流部件时,机械性的冲刷和电化学的腐蚀的交互作用,会对金属材料造成极大的破坏,这些过流部件寿命极具缩短,造成经济损失,严重时会造成事故。在油气田开采过程中,井下多为高温高压的环境,为接近实际工况,提出高温高压多相流冲刷腐蚀实验及装置,对于研究多相流腐蚀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对金属材料的筛选。目前,常规的高温高压多相流冲刷腐蚀实验装置存在以下不足:(1)常规高温高压流体冲刷腐蚀实验装置多为搅拌式,由于釜体的局限性,流速较慢,还会有涡流的影响,不能准确模拟实际工况和对材料多角度冲刷并快速筛选。(2)常规高温高压冲刷腐蚀喷射式实验装置,实现的压力都较低,较井下实际工况还不够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温高压喷射式冲刷腐蚀实验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温高压喷射式冲刷腐蚀实验装置,一种高温高压喷射式冲刷腐蚀实验装置,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高温高压喷射式冲刷腐蚀实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温高压喷射式冲刷腐蚀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1)和釜盖(2),釜盖(2)和釜体(1)密封连接,所述釜体(1)内设置有第一活塞缸体(3)、第二活塞缸体(4)、四通阀(5)、试样夹具(6)和皮带(8),所述釜盖(2)外的上方设置有机械臂控制装置(7),所述机械臂控制装置(7)下方设置有第一机械手(7‑1)和第二机械手(7‑2),当第一机械手(7‑1)缩回时第二机械手(7‑2)伸出,当第二机械手(7‑2)缩回时第一机械手(7‑1)伸出,所述试样夹具(6)固定在釜体(1)的底部,四通阀(5)的四个出口分别连通有第一管道(5‑1)、第二管道(5‑2)、第三管道(5‑3)和第四管道(5‑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高压喷射式冲刷腐蚀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1)和釜盖(2),釜盖(2)和釜体(1)密封连接,所述釜体(1)内设置有第一活塞缸体(3)、第二活塞缸体(4)、四通阀(5)、试样夹具(6)和皮带(8),所述釜盖(2)外的上方设置有机械臂控制装置(7),所述机械臂控制装置(7)下方设置有第一机械手(7-1)和第二机械手(7-2),当第一机械手(7-1)缩回时第二机械手(7-2)伸出,当第二机械手(7-2)缩回时第一机械手(7-1)伸出,所述试样夹具(6)固定在釜体(1)的底部,四通阀(5)的四个出口分别连通有第一管道(5-1)、第二管道(5-2)、第三管道(5-3)和第四管道(5-4),第一管道(5-1)和第一活塞缸体(3)的底部相连通,第二管道(5-2)和第二活塞缸体(4)的底部相连通,第三管道(5-3)和釜体(1)内的冲刷液体相连通,第四管道(5-4)的出水口朝向试样夹具(6)的工作台面,通过转动四通阀(5)的阀芯(5-5)能够使得:第一管道(5-1)和第四管道(5-4)相通,第二管道(5-2)和第三管道(5-3)相通;或者第一管道(5-1)和第三管道(5-3)相通,第二管道(5-2)和第四管道(5-4)相通;第一活塞缸体(3)内设置有第一柱塞(3-1),第一机械手(7-1)穿过釜盖(2)和第一柱塞(3-1)固定连接,第二活塞缸体(4)内设置有第二柱塞(4-1),第二机械手(7-2)穿过釜盖(2)和第二柱塞(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缸体(3)和第二活塞缸体(4)之间还设置有定滑轮组件,所述皮带(8)的一端和第一机械手(7-1)固定连接,皮带(8)的另一端和第二机械手(7-2)固定连接,皮带(8)的中间绕过定滑轮组件以及阀芯(5-5),皮带(8)的运动能够带动阀芯(5-5)的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高压喷射式冲刷腐蚀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械手(7-1)包括第一套筒(7-1-1)和第一拉杆(7-1-2),第一套筒(7-1-1)的上端和机械臂控制装置(7)下方连接,第一拉杆(7-1-2)的下端和第一柱塞(3-1)固定连接,第一拉杆(7-1-2)的上端呈T字形结构,第一拉杆(7-1-2)上端的两侧均具有凸台(7-1-3),第一套筒(7-1-1)的下端具有开口,第一套筒(7-1-1)的下端内还设置有滑动腔,第一套筒(7-1-1)的下端套装在第一拉杆(7-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岩峰夏一程窦祥冀王相张世锋徐慧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