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捻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1887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11:35
一种捻绳装置,装置从左到右依次分为包线出线机构、芯线出线机构、汇线机构、初捻机构,包线出线机构包括卧式线架,卧式线架上固定有包线筒轴、包线初张紧机构及分线排,芯线出线机构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安装有芯线筒座及排线板,汇线机构包括汇线环与其右侧的汇线套,初捻机构包括左右立板,左端轴穿过左立板并固定安装左旋转杆,右端轴穿过右立板并固定右旋转杆,静平衡箱悬于左端轴及右端轴间,静平衡箱内安装有调倾机构、绕线机构、张紧机构、排线机构及卷线机构;由包线出线机构及芯线出线机构出线,经汇线机构汇线形成捻绳,捻绳在初捻机构完成收捻工作后在卷线机构收集;装置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可实现双层的捻绳工作。

A twisting rope device

A rope twisting device, device from left to right into the wire outlet mechanism, core outlet mechanism, line sink mechanism, initial twist mechanism, wire line device comprises a horizontal line frame, a wire cylinder shaft, Bao Xianchu tensioning mechanism and horizontal lines fixed on the wire rack, wire line device including working table, table is installed on the cylinder seat and the cable core wire board, line sink mechanism comprises a set of wire line sink ring an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first twist mechanism comprises a left vertical plate, the left shaft passes through the left vertical plate is fixed with a rotating rod, the right end of the right shaft passes through the vertical plate and fixed dextral rotating rod the static balance box, hanging in the left and right end of the shaft axis, the static balance is mounted with a tilting adjustment mechanism, a winding mechanism, Zhang Jin mechanism, winding mechanism and winding mechanism; by wire line device and wire line device outlet, by wire lin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wisted rope, twisted rope After the twisting mechanism is finished, the winding mechanism is collected; the device is compact in structure and reasonable in design, which can realize double layer twisting rope 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捻绳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捻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捻绳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捻绳机都只能进行单层的捻绳操作,即采用同一种原料线来捻出绳子,这种绳子结构简单,不具备分层的结构,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多样的需要,比如如何制造一种外层防火、内层柔韧性好的绳子,通过两种不同材料的配合,使绳子既具备一定的防火性能又兼备柔韧性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提及的一种捻绳装置,通过包线出线机构引出包线,通过芯线出线机构引出芯线,包线、芯线在汇线机构汇聚,由汇线机构后方的初捻机构作用,将包线、芯线在汇线套后部捻成捻绳,同时,静平衡箱悬于初捻机构的内部,通过静平衡箱内的卷线机构对已经完成卷捻的捻绳进行收集,装置机构紧凑、设计合理,可实现双夹层的捻绳的卷捻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捻绳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捻绳装置,包括:包线出线机构,所述包线出线机构位于装置左侧,包括卧式线架,所述卧式线架上固定有包线筒轴、包线初张紧机构、分线排,包线由套于所述包线筒轴上的包线筒引出经包线初张紧机构张紧后由分线排分线;芯线出线机构,所述芯线出线机构位于所述卧式线架的右侧,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固定安装分线板及芯线筒底座,所述芯线筒底座中心为一竖直的芯线筒轴,芯线由套于所述芯线筒轴的芯线筒引出后由分线板分线;汇线机构,所述汇线机构位于所述芯线出线机构的右侧,包括汇线环及其右侧的汇线套,所述汇线环的圆环面上均匀加工一定数量的汇线孔,所述汇线套靠近所述汇线环一侧具有中空的喇叭口形状,所述包线经所述分线排分线后依次穿过所述汇线孔、所述汇线套,所述芯线离开所述芯线出线机构后依次从所述汇线环、所述汇线套的中部穿出;初捻机构,所述初捻机构位于所述汇线机构的右侧,包括固定的左立板、右立板,左端轴穿过所述左立板并在穿过处安装有滚动轴承,所述左端轴的左侧段中空并在所述左侧段加工有左长槽,线轮Ⅰ固定安装在所述左长槽处,所述左端轴的中段固定安装有左旋转杆,所述左旋转杆的端部安装有线轮II,右端轴穿过所述右立板并在穿过处安装有滚动轴承I,所述右端轴中空并加工有右长槽,线轮IV安装在所述右长槽处,右旋转杆固定在所述右端轴上,所述右旋转杆的端部安装有线轮III,所述左旋转杆、所述右旋转杆在同一平面围成矩形,所述线轮II及所述线轮III安装在所述矩形的同一长边上,所述左端轴、所述右端轴由电机带动做同速转动;静平衡箱,所述静平衡箱悬于所述左端轴及所述右端轴上、所述左旋转杆及所述右旋转杆之间,所述静平衡箱内安装有调倾机构、绕线机构、张紧机构、排线机构及卷线机构;所述芯线、所述包线经过汇线机构形成一条捻绳,所述捻绳依次通过线轮I、线轮II、线轮III、线轮IV后进入所述静平衡箱内,具体表现为所述捻绳依次通过绕线机构、张紧机构、排线机构、卷线机构。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卧式线架为一长方体框架,竖板及横板分别沿所述长方体框架的竖直方向、水平方向均匀安装,所述包线筒轴等间距固定在所述竖板上,所述包线初张紧机构等间距固定在所述横板上,所述分线排等间距固定在所述长方体框架的右侧壁板上,所述包线筒的下沿与所述包线初张紧机构、所述分线排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包线初张紧机构包括螺栓固定的引线板,所述引线板上加工有引线孔,所述螺栓上还套有上下复合的两个蝶形圆盘,所述分线排通过L型连接板固定在所述长方体框架的右侧壁板上,所述分线排上均匀加工一定数量的葫芦状缺口。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工作台的台面为一矩形,所述分线板共四个在所述矩形的中间沿长边方向固定安装,所述分线板上加工有一定数量的分线孔及两个分线槽,所述芯线筒底座共六个均匀安装在所述工作台的台面上方,芯线筒通过筒套套于所述芯线筒底座上。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汇线环及所述汇线套由固定架固定,所述汇线环、所述汇线套的中心连线经过所述分线孔的圆心。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静平衡箱包括固定连接的左箱体侧板、右箱体侧板、底板,所述左箱体侧板通过滚动轴承II及轴承盖板悬于所述左端轴上,所述右箱体侧板通过滚动轴承III及轴承盖板I悬于所述右端轴上,中间立板连接所述左箱体侧板及所述右箱体侧板。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调倾机构安装于底板上左侧位置,通过手动调节滑块在导轨中的横向移动实现所述静平衡箱横向方向上的水平。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绕线机构安装于中间立板上,所述绕线机构靠近右箱体侧板,所述绕线机构包括固定的主动轴及从动轴,所述主动轴由绕线电机驱动,所述绕线电机的转速可调,所述主动轴及所述从动轴上通过键连接有绕线轮,所述绕线轮上加工数道线槽。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张紧机构包括两根长轴,所述长轴的两端固定在左箱体侧板、右箱体侧板的上部,所述长轴上加工凸起,移动块套在所述长轴上、所述凸起的左侧,弹簧安装于所述移动块及所述凸起之间,所述移动块的下表面安装有线轮VI,线轮V及线轮VII安装于所述右箱体侧板上、所述长轴之间,所述线轮V靠外安装。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排线机构包括蜗杆,涡轮箱套于所述蜗杆上,所述蜗杆两端由蜗杆连接板连接到左箱体侧板上,所述蜗杆外接有减速电机,所述涡轮箱右侧固定装有线轮VIII,所述涡轮箱的下表面通过轴安装滚动轴承IV,所述滚动轴承IV共两个对称分布在固定的防倾轴的两侧。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卷线机构包括卷线筒及卷线筒端盖,所述卷线筒由卷线轴通过键带动转动,所述卷线轴穿过中间立板并外接有扭力离合器,所述卷线筒的外侧端面上加工有凹槽,所述卷线筒端盖包括内轴及外套,所述内轴及所述外套之间装配有两组滚动轴承V,所述内轴的内侧端面对应所述凹槽加工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中间为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为圆台状。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套上还装有铰链支架,所述铰链支架通过旋转臂与铰链支架I连接,所述铰链支架I由螺栓固定在左箱体侧板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包线出线机构引出包线,通过芯线出线机构引出芯线,包线、芯线在汇线机构汇聚,由汇线机构后方的初捻机构作用,将包线、芯线在汇线套后部捻成捻绳,同时,静平衡箱悬于初捻机构的内部,通过静平衡箱内的卷线机构对已经完成卷捻的捻绳进行收集,装置机构紧凑、设计合理,可实现双夹层的捻绳的卷捻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捻绳装置主视图;图2为包线出线机构的主视图;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图4为包线初张紧机构的主视图;图5为图4的左视图;图6为分线排的主视图;图7为图6的右视图;图8为芯线出线机构的主视图;图9为图8的俯视图;图10为分线板的左视图;图11为汇线机构的主视图;图12为图11的左视图;图13为图11中B向视图;图14为初捻机构的主视图;图15为图14中C位置的放大图;图16为图14中D位置的放大图;图17为图14中E-E剖视图;图18为图14中F位置的放大图;图19为图14中G方向的向视图;图20为图14中H方向的向视图;图21为图14中I方向的向视图;图22为图21的右视图;图23为图14中J方向的向视图;图24为图23中K位置的放大图。图中:1、包线出线机构;11、卧式线架;111、竖板;112、横板;113、包线筒轴;114、包线初张紧机构;1141、引线板;1142、引线孔;1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捻绳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捻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包线出线机构(1),所述包线出线机构(1)位于装置左侧,包括卧式线架(11),所述卧式线架(11)上固定有包线筒轴(113)、包线初张紧机构(114)、分线排(115),包线(6)由套于所述包线筒轴(113)上的包线筒(116)引出经包线初张紧机构(114)张紧后由分线排(115)分线;芯线出线机构(2),所述芯线出线机构(2)位于所述卧式线架(11)的右侧,包括工作台(21),所述工作台(21)上固定安装分线板(22)及芯线筒底座(23),所述芯线筒底座(23)中心为一竖直的芯线筒轴(24),芯线(5)由套于所述芯线筒轴(24)的芯线筒(25)引出后由分线板(22)分线;汇线机构(3),所述汇线机构(3)位于所述芯线出线机构(2)的右侧,包括汇线环(31)及其右侧的汇线套(32),所述汇线环(31)的圆环面上均匀加工一定数量的汇线孔(311),所述汇线套(32)靠近所述汇线环(31)一侧具有中空的喇叭口形状,所述包线(6)经所述分线排(115)分线后依次穿过所述汇线孔(311)、所述汇线套(32),所述芯线(5)离开所述芯线出线机构(2)后依次从所述汇线环(31)、所述汇线套(32)的中部穿出;初捻机构(4),所述初捻机构(4)位于所述汇线机构(3)的右侧,包括固定的左立板(42)、右立板(50),左端轴(44)穿过所述左立板(42)并在穿过处安装有滚动轴承(43),所述左端轴(44)的左侧段(441)中空并在所述左侧段(441)加工有左长槽(4411),线轮Ⅰ(45)固定安装在所述左长槽(4411)处,所述左端轴(44)的中段(442)固定安装有左旋转杆(46),所述左旋转杆(46)的端部安装有线轮II(47),右端轴(52)穿过所述右立板(50)并在穿过处安装有滚动轴承I(51),所述右端轴(52)中空并加工有右长槽(521),线轮IV(53)安装在所述右长槽(521)处,右旋转杆(49)固定在所述右端轴(52)上,所述右旋转杆(49)的端部安装有线轮III(48),所述左旋转杆(46)、所述右旋转杆(49)在同一平面围成矩形,所述线轮II(47)及所述线轮III(48)安装在所述矩形的同一长边上,所述左端轴(44)、所述右端轴(52)由电机带动做同速转动;静平衡箱(54),所述静平衡箱(54)悬于所述左端轴(44)及所述右端轴(52)上、所述左旋转杆(46)及所述右旋转杆(49)之间,所述静平衡箱(54)内安装有调倾机构(5401)、绕线机构(5402)、张紧机构(5403)、排线机构(5404)及卷线机构(5405);所述芯线(5)、所述包线(6)经过汇线机构(3)形成一条捻绳(7),所述捻绳(7)依次通过线轮I(45)、线轮II(47)、线轮III(48)、线轮IV(53)后进入所述静平衡箱(54)内,具体表现为所述捻绳(7)依次通过绕线机构(5402)、张紧机构(5403)、排线机构(5404)、卷线机构(540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捻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包线出线机构(1),所述包线出线机构(1)位于装置左侧,包括卧式线架(11),所述卧式线架(11)上固定有包线筒轴(113)、包线初张紧机构(114)、分线排(115),包线(6)由套于所述包线筒轴(113)上的包线筒(116)引出经包线初张紧机构(114)张紧后由分线排(115)分线;芯线出线机构(2),所述芯线出线机构(2)位于所述卧式线架(11)的右侧,包括工作台(21),所述工作台(21)上固定安装分线板(22)及芯线筒底座(23),所述芯线筒底座(23)中心为一竖直的芯线筒轴(24),芯线(5)由套于所述芯线筒轴(24)的芯线筒(25)引出后由分线板(22)分线;汇线机构(3),所述汇线机构(3)位于所述芯线出线机构(2)的右侧,包括汇线环(31)及其右侧的汇线套(32),所述汇线环(31)的圆环面上均匀加工一定数量的汇线孔(311),所述汇线套(32)靠近所述汇线环(31)一侧具有中空的喇叭口形状,所述包线(6)经所述分线排(115)分线后依次穿过所述汇线孔(311)、所述汇线套(32),所述芯线(5)离开所述芯线出线机构(2)后依次从所述汇线环(31)、所述汇线套(32)的中部穿出;初捻机构(4),所述初捻机构(4)位于所述汇线机构(3)的右侧,包括固定的左立板(42)、右立板(50),左端轴(44)穿过所述左立板(42)并在穿过处安装有滚动轴承(43),所述左端轴(44)的左侧段(441)中空并在所述左侧段(441)加工有左长槽(4411),线轮Ⅰ(45)固定安装在所述左长槽(4411)处,所述左端轴(44)的中段(442)固定安装有左旋转杆(46),所述左旋转杆(46)的端部安装有线轮II(47),右端轴(52)穿过所述右立板(50)并在穿过处安装有滚动轴承I(51),所述右端轴(52)中空并加工有右长槽(521),线轮IV(53)安装在所述右长槽(521)处,右旋转杆(49)固定在所述右端轴(52)上,所述右旋转杆(49)的端部安装有线轮III(48),所述左旋转杆(46)、所述右旋转杆(49)在同一平面围成矩形,所述线轮II(47)及所述线轮III(48)安装在所述矩形的同一长边上,所述左端轴(44)、所述右端轴(52)由电机带动做同速转动;静平衡箱(54),所述静平衡箱(54)悬于所述左端轴(44)及所述右端轴(52)上、所述左旋转杆(46)及所述右旋转杆(49)之间,所述静平衡箱(54)内安装有调倾机构(5401)、绕线机构(5402)、张紧机构(5403)、排线机构(5404)及卷线机构(5405);所述芯线(5)、所述包线(6)经过汇线机构(3)形成一条捻绳(7),所述捻绳(7)依次通过线轮I(45)、线轮II(47)、线轮III(48)、线轮IV(53)后进入所述静平衡箱(54)内,具体表现为所述捻绳(7)依次通过绕线机构(5402)、张紧机构(5403)、排线机构(5404)、卷线机构(54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捻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线架(11)为一长方体框架,竖板(111)及横板(112)分别沿所述长方体框架的竖直方向、水平方向均匀安装,所述包线筒轴(113)等间距固定在所述竖板(111)上,所述包线初张紧机构(114)等间距固定在所述横板(112)上,所述分线排(115)等间距固定在所述长方体框架的右侧壁板上,所述包线筒(116)的下沿与所述包线初张紧机构(114)、所述分线排(115)位于同一水平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捻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线初张紧机构(114)包括螺栓固定的引线板(1141),所述引线板(1141)上加工有引线孔(1142),所述螺栓上还套有上下复合的两个蝶形圆盘(1143),所述分线排(115)通过L型连接板(117)固定在所述长方体框架的右侧壁板上,所述分线排(115)上均匀加工一定数量的葫芦状缺口(115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捻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21)的台面为一矩形,所述分线板(22)共四个在所述矩形的中间沿长边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炳荣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精田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