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1640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优异的耐水性的用于硬质涂层的层压聚酯膜。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层压聚酯膜,当在该膜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硬质涂层时,干涉图案较小,粘附性能优异,并且当在其另一表面上形成粘合剂层时,可以显示优异的粘附性能,在如退火等的后处理中的耐热尺寸稳定性优异,由此,不会发生低聚物流出造成的白色浑浊,并且不会发生卷曲。

Polyester film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laminated polyester film for hard coatings with excellent heat resistance and excellent water resistance. According to the laminated polyester film of the invention, when the film formed a hard coating on the surface, the interference pattern is small, excellent adhesive properties, and when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adhesive layer and the other surface, can show excellent adhesive properties, thermal stability and annealing in size as the postprocessing of excellent. Thus, no outflow caused by white oligomer turbidity, and no cur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酯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优异的耐水性的用于硬质涂层的层压聚酯膜。
技术介绍
聚酯膜已经随着平板显示器市场如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等等的成长而成长,并用作各种光学片材如棱镜片、微透镜膜、减反射膜和抗散射膜等等的基底膜或构件膜。近来,其广泛用于触控面板,如移动电话、平板电脑和一体式电脑等等。特别地,要应用于这些用途的聚酯膜必须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优异的耐水性。由于聚酯膜具有低表面硬度和不足的耐磨性或耐擦伤性,当将聚酯膜用作各种显示器和触控面板的构件膜时,容易发生与诸如辊、膜等等的物体摩擦造成的表面损伤,导致无法实现苛刻的工艺产率。为了防止这一问题,存在对这些膜施进行硬质涂层处理以通过改善表面硬度来控制划痕发生的许多案例。通常,在聚酯膜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用于确保与硬质涂层的粘附力的高粘性涂层。但是,由于与硬质涂层的折射率差异,可能出现干涉图案(彩虹),控制其折射率的高粘性层被设计为底漆层。此外,此类硬质涂层膜通过在聚酯膜的一个表面上形成有机硅类粘合剂或丙烯酸类粘合剂并将粘合剂附着到玻璃、液晶等等上来实施作为保护膜的保护功能和抗散射功能。要求本文中所用的聚酯膜对一个表面上的粘合剂层具有粘附性质,此外,高粘性树脂层通常被设计为底漆层以实现高透射率。近年来,作为显示器的构件膜的硬质涂层聚酯膜已经通过单独的退火过程用于在加工过程中控制层压法中的收缩率。此外,加工过程的速度逐渐提高以产生产品的盈利能力,导致加工温度等等提高,由此在越来越严苛的环境条件下制造膜。因此,通过在制造膜的过程中控制收缩率,光学聚酯膜即使在高温下也不应弯曲,并通过改善聚酯膜和底漆涂层的结构紧凑性而不发生低聚物造成的透明度抑制。日本专利特许公开号2015-040267公开了通过稠合多环芳族化合物、丙烯酸树脂和固化剂的组合来控制干涉图案的方法。但是,问题在于在后继过程中在高温下可能发生卷曲,并且可能发生低聚物迁移造成的白化问题。相关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性公开号2015-040267(2015年3月2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硬质涂层的层压聚酯膜,包括用于控制干涉图案(彩虹)的功能层和在该聚酯膜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的功能层上形成的硬质涂层,以及高粘性树脂层和在该聚酯膜的另一表面上形成的高粘性树脂层上形成的粘合剂层,其中控制收缩率,由此在进行后处理(如退火等等)时不会发生卷曲,并且改善了低聚物的表面迁移造成的白色浑浊现象。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案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硬质涂层的聚酯膜,包括其中控制折射率和与该硬质涂层的粘附性质的第一底漆层,和其中改善了与粘合剂层的粘附性质和低聚物阻挡性质的第二底漆涂层。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人研究了一种层压聚酯膜作为用于硬质涂层的聚酯膜,该层压聚酯膜能够同时解决在后处理中在用于形成硬质涂层的过程中发生的诸如粘附力劣化、彩虹的出现和低聚物流出导致的白色浑浊、以及发生粘连等问题,并由此发现通过指定聚酯膜的层叠结构并通过改变面向硬质涂层的底漆层的组成和面向粘合剂层的底漆层的组成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本专利技术。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层压聚酯膜,其包括用于改善与硬质涂层的粘附性质和用于防止出现彩虹与粘连的第一底漆涂层,和用于改善与粘合剂层的粘附性质和用于防止低聚物流出造成的白色浑浊的第二底漆涂层。更具体而言,在一个总的方面,层压聚酯膜包括:堆叠的硬质涂层、第一底漆涂层、多层聚酯膜、第二底漆涂层和粘合剂层。其中以三层或更多层堆叠的所述多层聚酯膜包括基底层和至少一个堆叠在该基底层的两个表面上的表层(skinlayer),并且构成最外层的表层具有0.6重量%以下的低聚物含量和1.1重量%以下的二乙二醇含量,所述第一底漆涂层具有1.58至1.62的折射率,并且当评估粘附力时残留在第一底漆涂层上的硬质涂层数为90以上,所述第二底漆涂层具有1.42至1.45的折射率,并且当评估粘附力时残留在第二底漆涂层上的粘合剂层数为90以上,和雾度为1.4%以下,并且在厚度为100微米并包括堆叠在其上的第一底漆涂层、多层聚酯膜和第二底漆涂层的膜在150℃下保持180分钟之后,雾度变化率(△H)满足下面的方程式1:△H≤0.2[方程式1]在方程式1中,△H=Hf–Hi,Hf是膜在150℃下保持180分钟后的雾度,并且Hi是膜加热前的雾度。此外,在另一个总的方面,制造层压聚酯膜的方法包括:a)熔融挤出包含其低聚物含量为0.6重量%以下且二乙二醇含量为1.1重量%以下的第一聚酯树脂的表层组合物和包含第二聚酯树脂的基底层组合物以进行共挤出,使得在该基底层的两个表面上堆叠至少一个表层;b)制造在纵向方向上单轴拉伸的多层聚酯膜;c)通过向所述单轴拉伸的多层聚酯膜的一个表面上涂覆第一底漆涂敷液体并向其另一表面上涂覆第二底漆涂敷液体形成底漆层;d)在横向方向上双轴拉伸在其上形成有底漆层的多层聚酯膜;和e)热定型拉伸的多层聚酯膜,并在满足下面的方程式7的范围内进行横向方向上的松弛,和在满足下面的方程式8的范围内进行纵向方向上的松弛:2%≤TDr≤11.5%[方程式7]1.1%≤MDr≤2.5%[方程式8]在方程式7和8中,TDr是横向方向上的松弛率,且MDr是纵向方向上的松弛率,松弛率={(在松弛处理部分之前在横向方向上该膜的最大宽度长度–松弛处理部分中在横向方向上该膜的最小宽度长度)/在松弛处理部分之前该膜在横向方向上的最大宽度长度}×100。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层压聚酯膜,即使形成硬质涂层也不会出现干涉图案造成的彩虹,与硬质涂层和与粘合剂层的粘附性能优异,在诸如退火等的后处理中的耐热尺寸稳定性优异,并由此不会发生低聚物流出造成的白色浑浊,并且不会发生卷曲。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通过特定示例性实施方案或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以下示例性实施方案和实施例作为详细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参考,因此,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而是可以以各种方式来实施。除非另行定义,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有效地描述特定示例性实施方案,但是并非意在限制本专利技术。该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单数形式意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另行说明。在下文中,在本专利技术中,低聚物指的是二聚物、三聚物、四聚物等等,具有大约500至10000的重均分子量。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是提供一种层压聚酯膜,包括:堆叠的硬质涂层、第一底漆涂层、多层聚酯膜、第二底漆涂层和粘合剂层,其中以三层或更多层堆叠的所述多层聚酯膜包括基底层和至少一个堆叠在该基底层的两个表面上的表层,并且构成最外层的表层具有0.6重量%以下的低聚物含量和1.1重量%以下的二乙二醇含量,所述第一底漆涂层具有1.58至1.62的折射率,并且当评估粘附力时残留在第一底漆涂层上的硬质涂层数为90以上,所述第二底漆涂层具有1.42至1.45的折射率,并且当评估粘附力时残留在第二底漆涂层上的粘合剂层数为90以上,和雾度为1.4%以下,并且在厚度为100微米并包括堆叠在其上的第一底漆涂层、多层聚酯膜和第二底漆涂层的膜在150℃下保持180分钟之后,雾度变化率(△H)满足下面的方程式1:△H≤0.2[方程式1]在方程式1中,△H=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层压聚酯膜,包括:堆叠的硬质涂层、第一底漆涂层、多层聚酯膜、第二底漆涂层和粘合剂层,其中,以三层或更多层堆叠的所述多层聚酯膜包括基底层和至少一个堆叠在所述基底层的两个表面上的表层,并且构成最外层的表层具有0.6重量%以下的低聚物含量和1.1重量%以下的二乙二醇含量,所述第一底漆涂层具有1.58至1.62的折射率,并且当评估粘附力时残留在第一底漆涂层上的硬质涂层的数量为90以上,所述第二底漆涂层具有1.42至1.45的折射率,并且当评估粘附力时残留在第二底漆涂层上的粘合剂层的数量为90以上,和雾度为1.4%以下,并且在厚度为100微米并包括堆叠在其上的第一底漆涂层、多层聚酯膜和第二底漆涂层的膜在150℃下保持180分钟之后,雾度变化率△H满足下面的方程式1:△H≤0.2   [方程式1]在方程式1中,△H=Hf–Hi,Hf是所述膜在150℃下保持180分钟后的雾度,并且Hi是所述膜加热前的雾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31 KR 10-2016-00388271.一种层压聚酯膜,包括:堆叠的硬质涂层、第一底漆涂层、多层聚酯膜、第二底漆涂层和粘合剂层,其中,以三层或更多层堆叠的所述多层聚酯膜包括基底层和至少一个堆叠在所述基底层的两个表面上的表层,并且构成最外层的表层具有0.6重量%以下的低聚物含量和1.1重量%以下的二乙二醇含量,所述第一底漆涂层具有1.58至1.62的折射率,并且当评估粘附力时残留在第一底漆涂层上的硬质涂层的数量为90以上,所述第二底漆涂层具有1.42至1.45的折射率,并且当评估粘附力时残留在第二底漆涂层上的粘合剂层的数量为90以上,和雾度为1.4%以下,并且在厚度为100微米并包括堆叠在其上的第一底漆涂层、多层聚酯膜和第二底漆涂层的膜在150℃下保持180分钟之后,雾度变化率△H满足下面的方程式1:△H≤0.2[方程式1]在方程式1中,△H=Hf–Hi,Hf是所述膜在150℃下保持180分钟后的雾度,并且Hi是所述膜加热前的雾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聚酯膜,其中,所述多层聚酯膜的热收缩率满足下面的方程式2和3,并且将厚度为100微米的膜在150℃下保持180分钟后的雾度为1.8%以下:0≤Smd≤1.0[方程式2]0≤Std≤0.5[方程式3]在方程式2和3中,Smd和Std是将具有长度为200毫米和宽度为200毫米的尺寸的膜在150℃下保持30分钟后根据JISC-2318标准测得的热收缩率,并且Std是所述膜在横向方向(TD)上的收缩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聚酯膜,其中,所述多层聚酯膜包括70重量%至90重量%的基底层和10重量%至30重量%的表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聚酯膜,其中,所述多层聚酯膜通过共挤出所述基底层与所述表层获得,并具有满足下面的方程式4至6的特性粘度:1<Ns/Nc≤1.2[方程式4]0.65≤Ns≤1.0[方程式5]0.6≤Nc≤1.0[方程式6]在方程式4至6中,Ns是构成所述表层的聚酯树脂的特性粘度,Nc是构成所述基底层的聚酯树脂的特性粘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聚酯膜,其中所述第一底漆涂层通过涂覆包含第一水分散体组合物、第二水分散体组合物和第三水分散体固化剂的第一底漆涂敷液体形成,所述第一水分散体组合物包含水分散性聚氨酯树脂,所述水分散性聚氨酯树脂包含10重量%至75重量%的具有两个端基的直链聚合物和25重量%至90重量%的具有三个或更多个端基的支链聚合物,和所述第二水分散体组合物包含通过20摩尔%至40摩尔%的2,6-萘二甲酸、1摩尔%至10摩尔%的含有磺酸盐的芳族二羧酸、1摩尔%至10摩尔%的芳族二羧酸、10摩尔%至30摩尔%的下面的化学式1所表示的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1摩尔%至10摩尔%的下面的化学式2所表示的甘油三酯化合物和30摩尔%至60摩尔%的二醇化合物的缩聚获得的聚酯树脂:[化学式1][化学式2]在化学式2中,R1至R3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具有或不具有不饱和烃的C1至C30烷基,和所述第三水分散体固化剂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类聚异氰酸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层压聚酯膜,其中所述第一底漆涂敷液体包含具有0.6重量%至1.8重量%的固含量的第一水分散体组合物、具有4.2重量%至5.4重量%的固含量的第二水分散体组合物、具有0.5重量%至2重量%的固含量的第三水分散体固化剂、具有0.1重量%至0.5重量%的含量的有机硅类润湿剂、具有0.1重量%至0.5重量%的含量的胶体二氧化硅粒子以及余量的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聚酯膜,其中所述第二底漆涂层通过涂覆包含水分散体丙烯酸树脂和水分散体酯树脂的第二底漆涂敷液体形成,所述水分散体丙烯酸树脂包含通过聚合单独的含有缩水甘油基的可自由基聚合的不饱和单体或聚合含有缩水甘油基的可自由基聚合的不饱和单体和能够与其共聚的可自由基聚合的不饱和单体制备的丙烯酸树脂,和所述水分散体酯树脂包含含有磺酸碱金属盐化合物的二羧酸组分与包含二乙二醇的二醇组分共聚合的酯树脂。8.根据权利要求7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斗焕韩在一
申请(专利权)人:可隆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