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粘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1639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被粘物剥离时的残胶和贴痕少的胶粘带。胶粘带(1)的特征在于,其是具有基材(2)以及层叠于基材(2)的至少一面的粘着剂层(3)的胶粘带(1),粘着剂层(3)包含天然橡胶、环氧化天然橡胶和异氰酸酯系交联剂。此外,粘着剂层(3)中天然橡胶和环氧化天然橡胶的含有比率(天然橡胶/环氧化天然橡胶)以重量比计优选为99/1~70/30的范围。

Adhesive tap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n adhesive tape with less residual glue and less sticking marks when it is peeled off. Adhesive tape (1)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substrate is laminated on the substrate (2) and (2) at least one side of the adhesive layer (3) of the adhesive tape (1), an adhesive layer (3) containing natural rubber, epoxidized natural rubber and isocyanate crosslinking agent. In addition, the adhesive layer (3) in natural rubber and epoxidized natural rubber containing ratio (NR / ENR) to weight ratio preferably ranges from 99/1 to 70/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胶粘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胶粘带。
技术介绍
作为
技术介绍
,已知具有含橡胶成分的粘着剂层的胶粘带。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含有异戊二烯系橡胶、固化剂、增粘剂和锆化合物的粘着剂层的胶粘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3458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有时将具有含橡胶成分的粘着剂层的胶粘带用于电气设备等装置的临时固定。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在装置的搬运时、组装时用胶粘带将部件临时地牢固地固定,遇到必要的状况时将胶粘带剥离,并将部件固定或设置于正规的位置。原本通用的使用例为电气设备等装置中的开闭部分、收纳箱等的临时固定。像这样将胶粘带用于装置的临时固定的情况下,剥离胶粘带后,存在着产生粘着剂残存于被粘物表面的残胶、被粘物的表面变得模糊的贴痕等问题的担忧。特别是通常家庭用的电气设备的部件固定用途中使用胶粘带的情况下,存在着剥离胶粘带以后的残胶、贴痕导致电气设备的外观变差、或者由于强制剥离残胶的操作而对电气设备带来伤痕的担忧。本申请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提出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被粘物剥离时的残胶和贴痕少的胶粘带。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胶粘带的特征在于,其是具有基材以及层叠于该基材的至少一面的粘着剂层的胶粘带,上述粘着剂层包含天然橡胶、环氧化天然橡胶和异氰酸酯系交联剂。这里,胶粘带的特征可以是,上述粘着剂层中天然橡胶和环氧化天然橡胶的含有比率(天然橡胶/环氧化天然橡胶)以重量比计为99/1~70/30的范围。此外,胶粘带的特征可以是,上述粘着剂层所含的环氧化天然橡胶的环氧化率为25摩尔%以上。进一步,胶粘带的特征可以是,上述粘着剂层中,相对于包含天然橡胶和环氧化天然橡胶的橡胶成分100重量份,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的含量为6重量份以上15重量份以下的范围。此外进一步,胶粘带的特征可以是,上述粘着剂层中,不包含含有金属催化剂的交联促进剂。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从被粘物剥离时的残胶和贴痕少的胶粘带。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胶粘带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符号说明1:胶粘带;2:基材;3:粘着剂层。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人等认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需要不使构成粘着剂层的粘着剂组合物的粘着特性降低而使粘着剂层的凝聚力提高。并且,粘着剂组合物中,在天然橡胶中添加了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即使不添加含金属催化剂的交联促进剂,粘着剂组合物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由此可知,在粘着剂组合物中向天然橡胶添加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对于提高粘着剂层的凝聚力而言有一定的效果。然而,关于在不存在含金属催化剂的交联促进剂的情况下通过异氰酸酯系交联剂使天然橡胶交联而成的粘着剂组合物,为了抑制在从电气设备等被粘物所通用的材质(ABS、SUS等)剥离时的残胶,凝聚力尚且不足,还不能完全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针对在不使粘着剂组合物的粘着特性降低而使粘着剂层的凝聚力进一步提高的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向天然橡胶添加了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的体系中进一步添加环氧化天然橡胶,从而粘着剂组合物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提高,其结果是粘着剂层的凝聚量提高。并且,通过使用这样的粘着剂组合物作为粘着剂层,确认到将胶粘带从被粘物剥离时的残胶和贴痕减少,由此完成了本专利技术。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胶粘带1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本实施方式的胶粘带1用于例如电气设备等装置中的开闭部分、收纳箱等的临时固定等用途。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胶粘带1具有基材2和粘着剂层3层叠而成的结构。予以说明的是,虽然图示中省略,但胶粘带1在基材2与粘着剂层3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而具备锚固(anchor)剂层。此外,基材2的表面(与层叠有粘着剂层3的面相反侧的面)可以实施剥离处理等表面处理。此外,胶粘带1可以在粘着剂层3上设置剥离衬垫。[粘着剂层]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层3包含天然橡胶、环氧化天然橡胶和交联剂。此外,粘着剂层3还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包含增粘剂、抗老化剂、着色剂等添加剂。进一步,粘着剂层3还可以包含天然橡胶和环氧化天然橡胶以外的橡胶成分,例如,丁基橡胶、丁二烯橡胶、异戊二烯橡胶、聚异丁烯橡胶等合成橡胶、热塑性弹性体。予以说明的是,从REACH法规等的环境适合的观点、以及通过基材2表面(与层叠有粘着剂层3的面相反侧的面)的脱模处理剂与粘着剂层3的交联促进剂接触而导致的副反应的影响(对被粘物的污染)的观点考虑,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层3优选不包含含有金属催化剂的交联促进剂。关于详细内容在后文中描述,就本实施方式的胶粘带1而言,通过使粘着剂层3除了含有天然橡胶之外还含有环氧化天然橡胶作为橡胶成分,首先,天然橡胶与异氰酸酯系交联剂进行交联反应而形成适度的交联结构(交联点间距离长的三维网眼结构)。并且,进一步,环氧化天然橡胶起到辅助交联点或近似交联点的作用。推测这两方面的效果相互作用,粘着剂层3的凝聚力提高。由此,与例如粘着剂层3不含有环氧化天然橡胶作为橡胶成分的情况相比,粘着剂层3的凝聚力提高。并且,能够降低例如将胶粘带1贴合于被粘物后剥离胶粘带1时对于被粘物残留的残胶。特别是在粘着剂层3不包含含有金属催化剂的交联促进剂时,通过环氧化天然橡胶而引起的凝聚力的提高变得显著。即,粘着剂层3不包含含有金属催化剂的交联促进剂时,如果粘着剂层3不含有环氧化天然橡胶作为橡胶成分,则其凝聚力变得不充分的情况多,如果粘着剂层3含有环氧化天然橡胶作为橡胶成分,则即使不包含含有金属催化剂的交联促进剂,也能为了将胶粘带1用于本专利技术的用途而使其凝聚力充分。予以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残胶”是指,将胶粘带1贴合于被粘物后剥离胶粘带1时,在被粘物的表面构成粘着剂层3的粘着剂残留的现象。(天然橡胶)天然橡胶是以橡胶树的树液所含的顺式-1,4-聚异戊二烯作为主成分的物质,是通过生物体内的加成聚合而生成的物质。天然橡胶具有在分子量30万附近和200万附近存在峰的分子量分布。此外,天然橡胶中含有蛋白质、脂质等3%~4%的非橡胶成分。对于蛋白质,推测为存在N末端(氨基)、C末端(羧基)的蛋白质。天然橡胶分子中,关于末端结构,没有弄清楚的部分较多,但可以说是如下的结构:顺式-1,4-异戊二烯单元的一个末端(起始末端)由蛋白质末端(1分子中具有作为含活性氢的官能团的氨基和羧基的氨基酸以低分子量水平聚合而成的物质:短链的多肽)构成,另一个末端(停止末端)结合磷脂,在该磷脂末端进一步通过酯键结合有长链脂肪酸。进一步,也可以说是如下的物质:在制造天然橡胶的过程中,在天然橡胶的分子链中导入少量的羟基、羧基等具有活性氢的官能团的物质。详细情况并不明确,但这些具有活性氢的官能团中的任一种能够如上述那样与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的异氰酸酯基、环氧化天然橡胶的环氧基反应,形成适当的交联结构。然而可以推测,天然橡胶是以如下为基本骨架的支链高分子:结合于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官能团(起始末端)的二甲基烯丙基,2个反式-1,4-异戊二烯单元,约5,000个顺式-1,4-异戊二烯单元,以及结合于磷脂(停止末端)的顺式-1,4-异戊二烯单元。即,认为:在作为非橡胶成分而包含的蛋白质的周围,多个天然橡胶分子的蛋白质末端(起始末端)相互作用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胶粘带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胶粘带,其特征在于,其为具有基材、以及层叠于该基材的至少一面的粘着剂层的胶粘带,所述粘着剂层包含天然橡胶、环氧化天然橡胶和异氰酸酯系交联剂。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30 JP 2016-0685951.一种胶粘带,其特征在于,其为具有基材、以及层叠于该基材的至少一面的粘着剂层的胶粘带,所述粘着剂层包含天然橡胶、环氧化天然橡胶和异氰酸酯系交联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粘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着剂层中天然橡胶与环氧化天然橡胶的含有比率,即天然橡胶/环氧化天然橡胶以重量比计为99/1~70/3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本花子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