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1353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0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轮自行车,其包含有:一车架,包含有一头管以及一连接于所述头管的下管;一转向轴,穿设于所述头管并以其二端凸露于所述头管;一横伸臂,枢设于所述头管的底部;二轮座,分别枢设于所述横伸臂的二端;二轮组,分别枢接于所述二轮座;二连杆组件,连接所述转向轴以及所述二轮座。当转向轴转向时,可通过连杆组件带动轮座与轮组枢转,进而达到骑乘转向的目的,当三轮自行车过弯时,车身可在三轮着地的情况下侧倾,帮助骑乘者抵抗离心力,故而拥有良好的骑乘稳定性与安全性,相当适合提供给一般银发族等平衡感较差者骑乘。

Tricyc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tricycl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comprising a head and a tube connected to the head pipe pipe; a steering shaft penetrates through the head tube and the second end exposed the head tube; a cross arm is pivoted on the head the bottom of the tube; two wheel seat, two ends of which are respectively pivoted on the transverse arm; two wheels are respectively pivoted with the two wheel seat; two connecting rod assembly is connected with the steering shaft and the two wheel seat. When the steering shaft steering, through the connecting rod drives the wheel seat and wheel pivot, and thus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iding a tricycle steering, when cornering, the body can roll in a round of the situation, to help the rider against the centrifugal force, which possesses good riding stability and safety, is suitable to provide to the general elderly poor riding balance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轮自行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三轮自行车,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双前轮的三轮自行车。
技术介绍
现今有许多人选择传统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或运动器材,然因传统自行车仅具有一前轮及一后轮,所以骑乘时需要良好的协调性跟稳定性才能维持车身平衡,当遇到转弯、路面状态不佳或者骑乘者为小孩、银发族等平衡感较差者时,传统自行车就容易发生倾倒而造成意外;虽然也有不少人选择骑乘三轮自行车来避免传统自行车较容易倾倒的问题,但目前市面上的三轮自行车在转弯时,其产生的离心力有可能会造成车轮离地、车身飘移甚至是车身倾倒的状况,故如何设计出一种稳定性高、适合银发族等平衡感较差者的自行骑乘工具,即成为业者努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轮自行车,其稳定性高,易于操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三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车架,包含有一头管以及一连接于所述头管的下管;一转向轴,穿设于所述头管并以其二端凸露于所述头管;一横伸臂,枢设于所述头管的底部;二轮座,分别枢设于所述横伸臂的二端;二轮组,分别枢接于所述二轮座;二连杆组件,连接所述转向轴以及所述二轮座。上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向轴朝远离所述横伸臂的方向径向延伸出一第一连接部,所述二轮座朝远离所述横伸臂的方向分别延伸出一第二连接部,所述二连杆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每一连杆组件具有二立杆以及一横杆,所述二立杆分别以其第一端设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其中一第二连接部,所述横杆则设在所述二立杆的第二端。各所述立杆的第二端具有一万向接头,各所述横杆的二端具有一万向接槽分别供各所述万向接头枢设。所述横伸臂与所述头管的枢接处具有一假想的第一枢转轴心,所述横伸臂能绕所述第一枢转轴心相对所述头管枢摆,所述第一枢转轴心的延伸方向大约垂直于所述头管的延长方向。设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二立杆的第二端,分别和所述横伸臂与所述头管的枢接处形成一假想联机,所述二假想联机与所述头管的延长方向大致互相垂直。所述二轮座与所述横伸臂的枢接处分别具有一假想的第二枢转轴心,所述第二枢转轴心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于所述头管的延长方向。还具有一平衡组件,所述平衡组件具有二伸缩单元,每一伸缩单元的其中一端连接于所述头管,另外一端则连接于所述横伸臂。所述头管还具有一固定部,所述二伸缩单元的其中一端设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伸缩单元为一气压棒。还具有一固接装置,其一端为能拆卸地夹持于所述车架的下管、另一端为能拆卸地夹持于所述车架的头管。所述头管具有一上头管以及一下头管,所述上头管和所述下头管同轴且互相分开,所述转向轴穿过所述上、下头管,所述上头管与所述下管连接,所述固接装置的一端夹持于所述下头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三轮自行车具有双前轮,当转向轴转向时,可通过二连杆组件带动二轮座与二轮组枢转,进而达到骑乘转向的目的,此外,三轮自行车在骑乘过弯时,车身可在三轮着地的情况下侧倾,帮助骑乘者抵抗离心力,如此一来便可完全避免如习知的三轮自行车在过弯时会发生车轮离地甚至是车身倾倒等状况,故而拥有良好的骑乘稳定性与安全性,相当适合提供给一般银发族等平衡感较差者骑乘。附图说明图1至图2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三轮自行车的立体图;图3至图5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三轮自行车的局部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三轮自行车的局部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三轮自行车的局部侧视图;图8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三轮自行车转向的动作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三轮自行车转向的局部立体图;图10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三轮自行车转向侧倾的动作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三轮自行车转向侧倾的局部立体图;图12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三轮自行车的分解图;图13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三轮自行车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点及功效,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请参考图1、图2所示,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三轮自行车1,三轮自行车1包含有一握把2、车架10、一转向轴20、一横伸臂30、二轮座40、二轮组50、二连杆组件60、一平衡组件70、以及一固接装置80,本本技术在以下说明当中,兹定义三轮自行车1的车头方向为前方,车尾方向为后方。车架10包含有一头管12以及一连接于头管12的下管14,头管12具有一上头管121、一下头管123以及一固定部125,上头管121和下头管123同轴且互相分开,上头管121的管径小于下头管123,下管14连接于头管12的上头管121,固定部125位于下头管123,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25是一横柱,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部125的结构形状位置可以有其他变化。转向轴20与头管12同轴,转向轴20的局部穿设于头管12的上头管121与下头管123,使局部的转向轴20位于上、下头管121、123之间,转向轴20的上下二端分别凸露于上、下头管121、123,转向轴20的上端与握把2连接,当握把2受骑乘者控制而左右摆动时,握把2可带动转向轴20朝顺时针方向转动或朝逆时针方向转动,转向轴20的下端朝后方径向延伸出一第一连接部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2为一概呈梯形的板体锁固于转向轴20的下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2的结构形状可视需求改变。横伸臂30枢设于头管12的下头管123的前方底部,如图3所示,横伸臂30与下头管123的枢接处P1具有一假想的第一枢转轴心A1,横伸臂30可绕第一枢转轴心A1相对头管12枢摆,第一枢转轴心A1的延伸方向大约垂直头管12的延长方向L2。二轮座40分别枢设于横伸臂30的二端且朝后方各延伸出一第二连接部42,在本实施例中,二第二连接部42为一概呈镰刀形的板体锁固于二轮座40的底部,如图4所示,二轮座40与横伸臂30的枢接处P2分别具有一假想的第二枢转轴心A2,二轮座40可绕第二枢转轴心A2相对横伸臂30枢转,第二枢转轴心A2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于头管12的延长方向L2;在其他实施例中,各第二连接部42的结构形状可视需求改变。二轮组50分别枢设于二轮座40,也就是说,三轮自行车1具有双前轮,当二轮座40相对横伸臂30枢转时可带动二轮组50一起相对横伸臂30枢转。请参考图5所示,二连杆组件60位于横伸臂30后方且连接转向轴20的第一连接部22以及二轮座40的第二连接部42,若以图5的视角观察,二连杆组件60分别位于三轮自行车1的左侧及右侧,每一连杆组件60具有二立杆62以及一横杆64,二立杆62分别以其第一端621(即底端)设在第一连接部22与其中一第二连接部42,横杆64则设在二立杆62的第二端623(即顶端),在本实施例中,各立杆62的第二端623具有一万向接头,各横杆64的二端具有一万向接槽分别供各万向接头枢设,请参考图6、图7,设在第一连接部22上的二立杆62的第二端623,分别和横伸臂30与头管12的枢接处P1形成一假想联机L4,二假想联机L4与头管12的延长方向L2大致互相垂直;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杆组件60的结构或连接方式可任意变化,但连杆组件60必须连接转向轴20以及二轮座40。平衡组件70具有二伸缩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三轮自行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车架,包含有一头管以及一连接于所述头管的下管;一转向轴,穿设于所述头管并以其二端凸露于所述头管;一横伸臂,枢设于所述头管的底部;二轮座,分别枢设于所述横伸臂的二端;二轮组,分别枢接于所述二轮座;二连杆组件,连接所述转向轴以及所述二轮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车架,包含有一头管以及一连接于所述头管的下管;一转向轴,穿设于所述头管并以其二端凸露于所述头管;一横伸臂,枢设于所述头管的底部;二轮座,分别枢设于所述横伸臂的二端;二轮组,分别枢接于所述二轮座;二连杆组件,连接所述转向轴以及所述二轮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轴朝远离所述横伸臂的方向径向延伸出一第一连接部,所述二轮座朝远离所述横伸臂的方向分别延伸出一第二连接部,所述二连杆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每一连杆组件具有二立杆以及一横杆,所述二立杆分别以其第一端设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其中一第二连接部,所述横杆则设在所述二立杆的第二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立杆的第二端具有一万向接头,各所述横杆的二端具有一万向接槽分别供各所述万向接头枢设。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横伸臂与所述头管的枢接处具有一假想的第一枢转轴心,所述横伸臂能绕所述第一枢转轴心相对所述头管枢摆,所述第一枢转轴心的延伸方向大约垂直于所述头管的延长方向。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博名陈淳和黄奇筠庄佳勋徐志宏王铭宏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自行车暨健康科技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