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国宝专利>正文

三轮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9273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三轮自行车.双前轮导向,单后轮驱动,脚蹬、链轮置于前方、前叉前倾10°-15°,使其车转向时车身内侧倾斜,且由于立式车把置于前轴两端,操作方便,转向自如.前轮可卸,搬运方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自然、省力、安全之感,且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宜于老年、妇女、少年乘用,也适于工作路途较远和骑车旅游者.(*该技术在199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属于一种三轮自行车。在现有技术中,国内外自行车有二轮和三轮之分,都是由车把、前叉、前轴、前轮等部件组成导向系统,由脚蹬、链条、飞轮、后轴、后轮等部件组成驱动系统,车闸部件组成制动系统。人脚的踏力通过驱动系统使自行车行驶。二轮自行车骑车人以骑的姿势支承身体,蹬车时骨盆下部受力集中,时间越长 感觉越不舒服,不适宜于长途旅行。另一方面,二轮自行车稳定性差,停车时人必需下车,否则使车身斜倒脚才能着地,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三轮自行车大部分结构是两轮在后、一轮在前,仍为骑式,前轮结构仍未脱离二轮车的格式。有些三轮车虽然也是两轮在前,后轮驱动,低座位,但没有解决因转向而产生的倾斜问题。西德公开说明书DE-OS2922691所述三轮车,其手把连结在与轴平行的上端横架上,由三个球形轴与下方形成共动体,解决了转弯时人向外侧倾倒的问题,但结构复杂,重心向外偏移。本技术是针对上述二轮或三轮自行车不足之处,从我国国情出发,设计出一种适宜于老人、妇女、少年,工作路途较远和骑车旅游者使用的既轻巧又舒适安全的三轮自行车。本技术设计的是一种双前轮导向,单后轮驱动,脚蹬在前方,车座用减震簧连接置于主梁上的三轮自行车,前叉前倾10°-15°,使其车转弯时车身向内侧倾斜,改进了传统的三轮车转弯时车身向外倾斜的弊端,并缩短了轮距,保证乘座安全。同时,由于立式车把置于前轴两端,提供了约500~600毫米的宽大空间,使双前轮转向自如,操作方便。本技术前轮可卸,前轮轴端部有一定位孔,用定位螺栓固定,松开此螺栓可抽出前轮,搬运方便。本技术前轮通过弯把手柄闸制动,保证了行车安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设计结构实施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三轮自行车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三轮自行车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三轮自行车前轮轴及定位螺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三轮自行车前叉前倾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三轮自行车椅背调整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三轮自行车手柄闸部分放大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由车把7、前叉3、前轴2、双前轮5等部件组成导向系统,由脚蹬11、链轮轴12、链轮10、后轴24、后轮4等部件组成驱动系统,由闸蹬22控制的后轮涨闸20及手动的弯把手柄闸19组成制动系统。两根主梁1平行,前支点在前叉3,后支点在后轴24,前叉3的重力通过前轴2均分在两个前轮上,后轴24的重力由后轮4承担。本技术前轮5为20~24吋,后轮4为24~28吋,前轮轴8为非标准,为保证其强度,取直径为15毫米的材料。主梁1长为750~950毫米,前接前叉3,后接后轴24,前轴2长500~700毫米,中部固定(焊接)一立管伸入前叉做转向轴6。两根车把7焊接在前轴2两端,前轴的端孔内插入前轮的轮轴8,插入部分直径14毫米,长约50~60毫米,前轴端部钻一定位孔21,用定位螺栓9固定前轮5。链轮10及脚蹬11置于前方,链轮轴12用连接管13与前叉3焊接成整体,连接管13的长度范围为300~500毫米。车座14软式,用减震簧23固定在后轮4前的主梁1上,离地高450毫米左右,椅背15用螺栓固定于主梁1上。如图5所示连接点30~33形成平行四边形,通过辅助点34、35调节靠背的角度。后轮4带有变速装置29以调节本车速度,后轮4上方有一承重框架,可安置坐垫16乘人,也可安置货筐,乘人时可用固定于后轴24两端的钢棍25做脚踏,后刹车用涨闸20,制动点在链轮轴上部的闸蹬22上用细钢棍同涨闸20相连。如图6所示,与车把7连接在一起的弯把手柄闸19位于车把7上端前侧;通过手的握力,使闸皮与前轮瓦圈内侧直接接触,达到制动的作用,弯把手柄闸19,手柄部分与自行车的线闸手柄外观样式一致,转弯处为铰接,末端装有一片闸皮,手柄闸的复位由弹簧控制。两种闸的组合,保证了行车安全。前后轮距为700~850毫米,车体宽小型车为650毫米,一般为750毫米,大型为850毫米。图1中17为前轮挡泥板,18为链罩,图3中26为非标准轴皮,图4中27为链轮轴加固杆,图5中28为支撑杠。本技术三轮自行车主梁1长800毫米,前轴2长550毫米,前轮轴8插入部分长60毫米,连接管13采用370毫米钢管,车长1700毫米,宽720毫米,高730毫米,轮距780毫米,把宽550毫米,座高450毫米,座面积240×300毫米,前叉前倾角为12°。本技术与现有二轮、三轮车相比具有1、脚蹬在前方,蹬力由椅背承受,蹬车人象座在有扶手的椅子上自然舒服、省力、能发挥人的体力,提高车速,不易疲劳;2、前叉前倾10°~15°,转向时身体随车内倾,行车安全;3、双前轮可卸,搬运方便;4、结构简单,制造容易;5、适宜于老人、妇女、少年单人或多人(2~3人)乘用,亦可载货,安全可靠。本技术可以是变速车,也可以是普及的单速车,装上照明,收音等附件可方便用户,在原有车架的基础上稍加改装可成为健身车、运动车、竞赛车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轮自行车,其中车把、前叉、前轴、前轮等部件组成导向系统,脚蹬、链条、飞轮、后轴、后轮等部件组成驱动系统,车闸部件组成制动系统,两轮在前,一轮在后,其特征在于前叉前倾10°~15°,立式车把置于前轴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轮自行车,其中车把、前叉、前轴、前轮等部件组成导向系统,脚蹬、链条、飞轮、后轴、后轮等部件组成驱动系统,车闸部件组成制动系统,两轮在前,一轮在后,其特征在于前叉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国宝
申请(专利权)人:董国宝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