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施工用的可变径液压式预埋套管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396905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7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管道施工用的可变径液压式预埋套管及施工方法,弧形板包括内弧板和外弧板,使其正交叠加形成完整的圆形封闭套管状态;弧形板连接座底面固定安装在内外弧板中间部位的内壁上;外弧板连接座同时与上下支撑杆端部铰连在一起;上圆形连接板分别设置有上板连接耳,其上表面设置有杆套,上板连接耳与上支撑杆端部铰连接在一起;下圆形连接板分别设置有下板连接耳、下板连接耳与下支撑杆端部铰连接在一起;分离式千斤顶固定设置在上下圆形连接板中间。在使用时,通过其活塞杆的伸缩,改变上下支撑杆之间夹角α的大小、从而改变弧形板形成的可变径预埋套管直径D的大小;该预埋套管可重复使用,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特别适用于管道预留孔洞时使用。

Variable diameter hydraulic embedded casing for pipeline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ipeline construction with adjustable hydraulic pre buried sleev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including arc plate inner arc plate and the outer arc plate, the orthogonal superposition forming a circular closed casing complete state; arc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surface is fix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central part of inner and outer arc plate; outer arc plate connection at the same time a upper and lower supporting rod ends are hinged together; circular connecting plate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connecting ear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upper plate connecting rod sleeve, the ear and the upper support rod end hinged together; circular connecting plate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under the plate, connecting ear plate connection the ear and the lower supporting rod end hinged together; separate jacks are arranged in the upper and lower circular connection plates. When in use, through the expansion of the piston rod, the changes between the lower supporting rod angle size, thus changing the formation of adjustable arc plate pre buried sleeve diameter D size; the pre buried sleeve can be used repeatedly,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pipeline reserved hole hole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施工用的可变径液压式预埋套管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施工预埋套管
,尤其涉及一种管道施工用的可变径液压式预埋套管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住宅楼房建筑过程中,楼房建筑的步骤是:先建楼房主体→后建楼房墙体→再进行管道施工安装;现在楼房的主体基本都是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在未浇筑墙体、楼板混凝土之前通常要在安装管道的位置预先放置预埋套管,等到浇筑混凝土凝固后,再把管道的位置上预先放置的预埋套管取出,这样就形成了管道安装预留洞;预留洞施工时一般要根据在不同地点、不同直径的管子、事先制作不同管径的预埋套管,之后测量定位,将与套管内径相同的定位木板用铁钉固定在相应位置,同时在其周围模板钻孔,将套管套在定位木板上,用铁丝穿过模板的小孔将套管完全固定住,最后用胶带将套管口封死,才能进行浇筑混凝土施工。施工过程中费时费力,非常不方便,并且传统预埋套管的做法最大的缺点就是会造成大量材料的浪费,一般制作一种管径的套管就要购买整条排水管回来切割加工,工序繁琐,不同尺寸的管套还要继续购买不同尺寸的排水管制作,工序繁琐,而且传统预埋套管的做法在施工中往往会遇到洞口预留位置偏移、预埋套管缺失、变形、成型效果差等问题,后期废弃的套管不能回收重复利用,污染环境。因此,需要一种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道施工用的可变径液压式预埋套管及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可解决现有管道施工用的的上述问题,可重复使用,并且绿色环保,社会及经济效益良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管道施工用的可变径液压式预埋套管,包括支撑连接杆1,上支撑杆11,下支撑杆12,弧形板2,内弧板21、22,外弧板23、24,弧形板连接座3,内弧板连接座31、连接孔I311、豁口I312、外弧板连接座32、连接孔II321、豁口II322、圆形连接板4、上圆形连接板41、锁紧杆411、刻度4111、上板连接耳412、杆套413、压板414、压板螺钉415、螺孔4151、油管孔416、下圆形连接板42、下板连接耳421、分离式千斤顶5、活塞杆51、油管阀门52。所述弧形板2包括内弧板21、内弧板22和外弧板23、外弧板24,所述外弧板23、外弧板24呈正交状态位置错开设置在内弧板21、内弧板22的外侧,使其内弧板21、内弧板22和外弧板23、外弧板24正交叠加形成完整的圆形封闭套管状态;所述支撑连接杆包括4根呈矩形对称设置的上支撑杆11和4根呈矩形对称设置的下支撑杆12,其上支撑杆11和下支撑杆12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连接孔,其端部边缘处呈圆角设置;所述弧形板连接座3包括2个内弧板连接座31、2个外弧板连接座32;所述内弧板连接座31的两侧面上端角处分别设置有两个连接孔I311、其上端角边缘处分别加工成圆角状,其豁口I312的底面通过连接螺丝分别固定安装在内弧板21、内弧板22竖直方向中间部位的内壁上;所述内弧板21、内弧板22通过内弧板连接座31分别同时与1根上支撑杆11下端部和1根下支撑杆12上端部铰连接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外弧板连接座32的两侧面上端角处分别设置有两个连接孔II321、其上端角边缘处分别加工成圆角状,其豁口II322的底面通过连接螺丝分别固定安装在外弧板23、外弧板24竖直方向中间部位的内壁上;所述外弧板23、外弧板24通过外弧板连接座32分别通过销轴与穿钉同时与1根上支撑杆11下端部和1根下支撑杆12上端部铰连接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圆形连接板4包括上圆形连接板41和下圆形连接板42;所述上圆形连接板41的边缘处呈周向均布四等分分别设置有呈向下伸出的上板连接耳412,所述上板连接耳412的下端部设置有连接孔,其下端部边缘处呈圆角设置;所述上圆形连接板41的上表面中心处设置有螺孔4151,其上圆形连接板41上表面呈斜向45°的边缘处分别设置有2个杆套413,所述2个杆套413呈轴向平行状态设置,所述螺孔4151右外侧设置有油管孔416;所述上圆形连接板41的上板连接耳412与上支撑杆11上端部通过销轴与穿钉铰连接连接在一起;所述下圆形连接板42的边缘处呈周向均布四等分分别设置有呈向上伸出的下板连接耳421,所述下板连接耳421的上端部设置有连接孔,其上端部边缘处呈圆角设置;所述下圆形连接板42的下板连接耳421与下支撑杆12下端部通过销轴与穿钉铰连接连接在一起。所述杆套413中分别插装有锁紧杆411,所述锁紧杆411设置有刻度4111用于调节管径大小时、锁紧杆411前端前伸顶在弧形板2内壁上,然后在其两个尾部通过压板414、及旋拧压板螺钉415在螺孔4151中,使得本专利技术锁紧固定。所述分离式千斤顶5呈竖直方向倒立设置、其一端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设置在上圆形连接板41下表面中心处,其活塞杆51一端端部通过点焊接固定设置在下圆形连接板42上表面中心处,所述分离式千斤顶5油管穿过上圆形连接板41的油管孔416后、其端部设置有油管阀门52。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管道施工用的可变径液压式预埋套管,弧形板包括内弧板和外弧板,使其正交叠加形成完整的圆形封闭套管状态;弧形板连接座底面固定安装在内外弧板中间部位的内壁上;外弧板连接座同时与上下支撑杆端部铰连在一起;上圆形连接板分别设置有上板连接耳,其上表面设置有杆套,上板连接耳与上支撑杆端部铰连接在一起;下圆形连接板分别设置有下板连接耳、下板连接耳与下支撑杆端部铰连接在一起;分离式千斤顶固定设置在上下圆形连接板中间。在使用时,通过其活塞杆的伸缩,改变上下支撑杆之间夹角α的大小、从而改变弧形板形成的可变径预埋套管直径D的大小;该预埋套管可重复使用,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特别适用于管道预留孔洞时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a)是本专利技术上圆形连接板主视图;图4(b)是本专利技术上圆形连接板俯视图;图5(a)是本专利技术下圆形连接板主视图;图5(b)是本专利技术下圆形连接板仰视图;图6(a)是本专利技术内弧板连接座主视图;图6(b)是本专利技术内弧板连接座左视图;图6(c)是本专利技术内弧板连接座俯视图;图7(a)是本专利技术外弧板连接座主视图;图7(b)是本专利技术外弧板连接座左视图;图7(c)是本专利技术外弧板连接座俯视图;图8(a)是本专利技术压板主视图;图8(b)是本专利技术压板俯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内弧板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外弧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连接杆、11-上支撑杆、12-下支撑杆、2-弧形板,21、22-内弧板、23、24-外弧板、3-弧形板连接座、31-内弧板连接座、311-连接孔I、312-豁口I、32-外弧板连接座、321-连接孔II、322-豁口II、4-圆形连接板、41-上圆形连接板、411-锁紧杆、4111-刻度、412-上板连接耳、413-杆套、414-压板、415-压板螺钉、4151-螺孔、416-油管孔、42-下圆形连接板、421-下板连接耳、5-分离式千斤顶、51-活塞杆、52-油管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但是应该指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上”、“下”、“左”、“右”、“前”、“后”只是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管道施工用的可变径液压式预埋套管及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管道施工用的可变径液压式预埋套管,包括支撑连接杆(1),弧形板(2),弧形板连接座(3),圆形连接板(4)、分离式千斤顶(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连接杆(1)包括4根对称设置的上支撑杆(11)和4根对称设置的下支撑杆(12),其上支撑杆(11)和下支撑杆(12)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连接孔,其端部边缘处呈圆角设置;所述弧形板(2)包括内弧板(21)、内弧板(22)和外弧板(23)、外弧板(24),所述外弧板(23)、外弧板(24)呈正交状态位置错开设置在内弧板(21)、内弧板(22)的外侧,使其内弧板(21)、内弧板(22)和外弧板(23)、外弧板(24)正交叠加形成完整的圆形封闭套管状态;所述弧形板连接座(3)包括2个内弧板连接座(31)、2个外弧板连接座(32);所述内弧板连接座(31)的两侧面上端角处分别设置有两个连接孔I(311)、其上端角边缘处分别加工成圆角状,其豁口I(312)的底面通过连接螺丝分别固定安装在内弧板(21)、内弧板(22)竖直方向中间部位的内壁上;所述内弧板(21)、内弧板(22)通过内弧板连接座(31)分别同时与1根上支撑杆(11)下端部和1根下支撑杆(12)上端部铰连接在一起;所述外弧板连接座(32)的两侧面上端角处分别设置有两个连接孔II(321)、其上端角边缘处分别加工成圆角状,其豁口II(322)的底面通过连接螺丝分别固定安装在外弧板(23)、外弧板(24)竖直方向中间部位的内壁上;所述外弧板(23)、外弧板(24)通过外弧板连接座(32)分别通过销轴与穿钉同时与1根上支撑杆(11)下端部和1根下支撑杆(12)上端部铰连接在一起;所述圆形连接板4包括上圆形连接板(41)和下圆形连接板(42);所述上圆形连接板(41)的边缘处均布四等分分别设置有上板连接耳(412),所述上板连接耳(412)的下端部设置有连接孔,其下端部边缘处呈圆角设置;所述上圆形连接板(41)的上表面中心处设置有螺孔(4151),其上圆形连接板(41)上表面呈斜向45°的边缘处分别设置有杆套(413),所述杆套(413)呈轴向平行状态设置,所述螺孔(4151)右外侧设置有油管孔(416);所述上板连接耳(412)与上支撑杆(11)上端部通过销轴与穿钉铰连接在一起;所述下圆形连接板(42)的边缘处均布四等分分别设置有下板连接耳(421),所述下板连接耳(421)的上端部设置有连接孔,其上端部边缘处呈圆角设置;所述下板连接耳(421)与下支撑杆(12)下端部通过销轴与穿钉铰连接在一起;所述分离式千斤顶(5)一端固定设置在上圆形连接板(41)下表面中心处,其活塞杆(51)端部固定设置在下圆形连接板(42)上表面中心处。...

【技术特征摘要】
1.管道施工用的可变径液压式预埋套管,包括支撑连接杆(1),弧形板(2),弧形板连接座(3),圆形连接板(4)、分离式千斤顶(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连接杆(1)包括4根对称设置的上支撑杆(11)和4根对称设置的下支撑杆(12),其上支撑杆(11)和下支撑杆(12)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连接孔,其端部边缘处呈圆角设置;所述弧形板(2)包括内弧板(21)、内弧板(22)和外弧板(23)、外弧板(24),所述外弧板(23)、外弧板(24)呈正交状态位置错开设置在内弧板(21)、内弧板(22)的外侧,使其内弧板(21)、内弧板(22)和外弧板(23)、外弧板(24)正交叠加形成完整的圆形封闭套管状态;所述弧形板连接座(3)包括2个内弧板连接座(31)、2个外弧板连接座(32);所述内弧板连接座(31)的两侧面上端角处分别设置有两个连接孔I(311)、其上端角边缘处分别加工成圆角状,其豁口I(312)的底面通过连接螺丝分别固定安装在内弧板(21)、内弧板(22)竖直方向中间部位的内壁上;所述内弧板(21)、内弧板(22)通过内弧板连接座(31)分别同时与1根上支撑杆(11)下端部和1根下支撑杆(12)上端部铰连接在一起;所述外弧板连接座(32)的两侧面上端角处分别设置有两个连接孔II(321)、其上端角边缘处分别加工成圆角状,其豁口II(322)的底面通过连接螺丝分别固定安装在外弧板(23)、外弧板(24)竖直方向中间部位的内壁上;所述外弧板(23)、外弧板(24)通过外弧板连接座(32)分别通过销轴与穿钉同时与1根上支撑杆(11)下端部和1根下支撑杆(12)上端部铰连接在一起;所述圆形连接板4包括上圆形连接板(41)和下圆形连接板(42);所述上圆形连接板(41)的边缘处均布四等分分别设置有上板连接耳(412),所述上板连接耳(412)的下端部设置有连接孔,其下端部边缘处呈圆角设置;所述上圆形连接板(41)的上表面中心处设置有螺孔(4151),其上圆形连接板(41)上表面呈斜向45°的边缘处分别设置有杆套(413),所述杆套(413)呈轴向平行状态设置,所述螺孔(4151)右外侧设置有油管孔(416);所述上板连接耳(412)与上支撑杆(11)上端部通过销轴与穿钉铰连接在一起;所述下圆形连接板(42)的边缘处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赵晓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