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管预埋通风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62012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3 0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管预埋通风套管,包括通风管本体,通风管本体的底端设置有预埋座;预埋座包括座体和预埋位,座体垂直通风管本体的底端外壁向外延伸,预埋位设置在座体边缘、包括以通风管本体的轴中心线为中心等间距依次分布的三个单孔预埋位和一个双孔预埋位;双孔预埋位为U型,U型开口端边缘为弧形;还包括通过双孔预埋位的U型内腔相连的预埋防臭集水器,构成通风并集水的双立管结构。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安全可靠、实用性强,不仅具有预埋功能,便于建筑施工的准确定位;而且经过预埋,不受施工外力的影响,确保连接牢固,避免偏位;同时增加稳定性,抗震效果更好;便于与其他并排铺设管道进行衔接,构成双立管等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套管,特别是涉及一种立管预埋通风套管,属于建筑行业连接管件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在建筑楼房中,需要预先铺设用于通风的管道,对管道进行连接用到连接套管,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套管结构简单,没有预埋功能,不仅给建筑施工增加了定位难度,而且受施工作用力不均的影响,容易发生连接不牢、偏位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立管预埋通风套管,特别适用于管道铺设。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安全可靠、实用性强的立管预埋通风套管,不仅具有预埋功能,便于建筑施工的准确定位;而且经过预埋,不受施工外力的影响,确保连接牢固,避免偏位;同时增加稳定性,抗震效果更好,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立管预埋通风套管,包括通风管本体,所述通风管本体的底端设置有预埋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管本体的内壁设置有定位环,用于承插入可调节变径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管本体的外壁设置有加强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筋为四条粗细不均的环状筋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管本体的外壁设置有耐皮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埋座包括座体和预埋位,所述座体垂直通风管本体的底端外壁向外延伸,所述预埋位设置在座体边缘、包括以通风管本体的轴中心线为中心等间距依次分布的三个单孔预埋位和一个双孔预埋位;所述双孔预埋位为U型,U型开口端边缘为弧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通过双孔预埋位的U型内腔相连的预埋防臭集水器,构成通风并集水的双立管结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埋防臭集水器包括依次相连的下承座和上承座,所述下承座包括一体成型的下承内管和上承外管、分别用于自下承插入排水立管和自上插装入上承座,所述上承座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承内管和下承插板、分别用于自上承插入排水立管和与下承座的上承外管相插接。其中,所述上承外管的口径大于下承内管;所述下承插板的板面开设有通水孔;所述上承外管内设有上隔板,所述下承插板的底面设置有下隔板,所述上隔板和下隔板错开设置形成水封结构,所述通水孔分布在下隔板和上承外管之间的下承插板板面;所述上承外管的底端设置有衔接预埋座,所述衔接预埋座设置有与双孔预埋位的U型内腔相匹配的衔接预埋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衔接预埋座制成与预埋座相同的结构,所述衔接预埋位为一个单孔预埋位,所述双孔预埋位的U型内腔空间仅可容纳一个单孔预埋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自上套装入上承座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通过顶端衔接部与上承内管的外壁相接、通过底端衔接部与下承插板的板面边缘相接;所述防护罩为倒L型、预留有可开凿的渗水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预埋座的设置,使得连接用立管预埋通风套管具有预埋功能,不仅便于建筑施工的准确定位,而且经过预埋后不受施工外力的影响,可确保连接牢固、避免偏位;同时可增加连接稳定性,提高抗震性能。将预埋座设置为座体和不同数量的预埋位构成,其中预埋位包括等间距依次分布的三个单孔预埋位和一个双孔预埋位,而双孔预埋位为U型,从而便于与其他并排铺设管道进行衔接,构成双立管或多立管结构。上述内容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正视结构剖示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正视结构剖示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2及图3所示的实施例1,一种立管预埋通风套管,包括通风管本体1,所述通风管本体I的底端设置有预埋座2 ;所述通风管本体I的内壁设置有定位环11,用于承插入可调节变径器3,便于不同管径的管道连接;所述通风管本体I的外壁设置有加强筋12,所述加强筋12为四条粗细不均的环状筋条,增加套管强度;所述通风管本体I的外壁设置有耐皮纹(图中未示出),便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和套管外壁粘连更紧密,安装牢固可A+-.与巨O所述预埋座2包括座体21和预埋位,所述座体21垂直通风管本体I的底端外壁向外延伸,所述预埋位设置在座体21边缘、包括以通风管本体I的轴中心线为中心等间距依次分布的三个单孔预埋位22和一个双孔预埋位23 ;所述双孔预埋位23为U型,U型内腔空间仅可容纳一个单孔预埋位22,U型开口端边缘24为弧形,通过双孔预埋位的弧形边缘和座体的圆形边缘相吻合,有助于实现多组立管预埋通风套管组合安装。如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2,立管预埋通风套管通过双孔预埋位22的U型内腔相连有预埋防臭集水器4,构成通风并集水的双立管结构。所述预埋防臭集水器4包括依次相连的下承座5和上承座6,所述下承座5包括一体成型的下承内管51和上承外管52、分别用于自下承插入排水立管和自上插装入上承座6,所述上承座6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承内管61和下承插板62、分别用于自上承插入排水立管和与下承座5的上承外管52相插接。所述上承外管52的口径大于下承内管51 ;所述下承插板62的板面开设有通水孔63 ;所述上承外管63内设有上隔板7,所述下承插板62的底面设置有下隔板8,所述上隔板7和下隔板8错开设置形成水封结构,所述通水孔63分布在下隔板8和上承外管52之间的下承插板62板面。还包括自上套装入上承座5的防护罩9,所述防护罩9通过顶端衔接部91与上承内管61的外壁相接、通过底端衔接部92与下承插板62的板面边缘相接;所述防护罩9为倒L型、预留有可开凿的渗水孔,在施工时对下承插板62起到防护作用,使得通水孔63不被堵塞,而在施工完成后将渗水孔开凿出来即可。所述上承外管52的底端设置有与立管预埋通风套管中预埋座2相同结构的衔接预埋座10,通过将单孔预埋位22插装入双孔预埋位23的U型内腔实现匹配衔接,从而构成双立管结构。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立管预埋通风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管本体,所述通风管本体的底端设置有预埋座;所述通风管本体的内壁设置有定位环,用于承插入可调节变径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管预埋通风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本体的外壁设置有加强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管预埋通风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为四条粗细不均的环状筋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管预埋通风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本体的外壁设置有耐皮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管预埋通风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座包括座体和预埋位,所述座体垂直通风管本体的底端外壁向外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管预埋通风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管本体,所述通风管本体的底端设置有预埋座;所述通风管本体的内壁设置有定位环,用于承插入可调节变径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宁淮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