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炉的运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38763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6 07:0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阻炉的运用方法包含:在开始电阻炉的操作之前,规定与由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对应的多个管理类别,并且对各管理类别分配管理作业的步骤;在开始电阻炉的操作之后,判断由各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检测温度与多个管理类别中的哪个管理类别对应的步骤;以及在判断检测温度所对应的管理类别之后,进行分配于该管理类别的管理作业的步骤。管理作业具有抑制检测温度上升的温度检测位置的耐火材料的侵蚀以及促进该温度检测位置的自内衬的形成的至少一个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阻炉的运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向各电极供电而熔融炉体内的原料来连续制造合金的电阻炉的运用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使用的这种方法,能够列举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等中所示的电弧炉的构成。即,在以往的方法中,基于由装配于炉体的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检测温度检测炉体内的耐火材料层的剩余厚度。然后,炉体内生成的所有熔融金属从炉体浇注出而使炉体清空后,对耐火材料层的剩余厚度变少的部位进行修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9426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如上所述的以往方法中,清空炉体后对耐火材料层的剩余厚度变少的部位进行修补。这种以往方法不能适用于在电阻炉中连续操作的情况,即,不能适用于连续或断续地向炉体供给原料且不清空炉体地连续制造合金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延长连续制造合金的电阻炉的炉体寿命的电阻炉运用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电阻炉的运用方法为通过向各电极供电而熔融炉体内的原料来连续制造合金的电阻炉的运用方法,电阻炉包含:炉体;多个电极,相互分离地配置并且能够升降地设置且从炉体的上方插入炉体的内部;以及多个温度传感器,在沿炉体的周向以及高度方向相互分离的多个温度检测位置分别检测炉体的温度,所述电阻炉的运用方法包含:在开始电阻炉的操作之前,规定与由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对应的多个管理类别,并且对各管理类别分配管理作业的步骤;在开始电阻炉的操作之后,判断由各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检测温度与多个管理类别中的哪个管理类别对应的步骤;以及在判断检测温度所对应的管理类别之后,进行分配于该管理类别的管理作业的步骤,管理作业具有抑制检测温度上升的温度检测位置的耐火材料的侵蚀以及促进该温度检测位置的自内衬的形成的至少一个作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阻炉的运用方法,在判断检测温度所对应的管理类别后,进行分配于该管理类别的管理作业,由于管理作业具有抑制检测温度上升的温度检测位置的耐火材料的侵蚀以及促进该温度检测位置的自内衬的形成的至少一个作用,因此,能够延长连续制造合金的电阻炉的炉体的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电阻炉的运用方法的电阻炉的构成的剖面图。图2是沿图1的Ⅱ-Ⅱ线的电阻炉的剖面图。图3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阻炉的运用方法中所使用的管理类别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阻炉1的运用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电阻炉运用方法的电阻炉的构成的剖面图,图2是沿图1的线Ⅱ-Ⅱ的电阻炉的剖面图。如图1及图2所示,在电阻炉1设置有炉体10、炉盖11、多个供给单元12、多个电极13、多个冷却单元14以及多个温度传感器15。需要说明的是,供给单元12、电极13、冷却单元14以及温度传感器15等在电阻炉1中所包含的构成要素的数量不限于图1及图2所示的数量,能够根据炉体10的大小等进行适当的变更。炉体10是用于熔融原料并制造铬铁合金和其他合金铁等合金的容器。在炉体10设置有铁皮100、第一~第五耐火材料层1011~1015以及浇注部102。铁皮100是设置于炉体10的最外侧的杯状的容器体。第一~第五耐火材料层1011~1015分别由设置于铁皮100的内侧的耐火材料构成。第一耐火材料层1011与铁皮100接触地配置。第二耐火材料层1012、第三耐火材料层1013、第四耐火材料层1014以及第五耐火材料层1015按照该顺序沿炉体10的径向设置于第一耐火材料层1011的内侧。即,第五耐火材料层1015构成由配置于炉体10的最内侧的耐火材料形成的最内层。各层的耐火材料能够通过例如由碳膏、镁铬(Magnesiachromite)形成的耐火砖等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耐火材料层1013被作为不允许侵蚀层处理。所谓不允许侵蚀层是配置于最内层的外侧的耐火材料层,被规定为以该耐火材料层不被侵蚀(熔损)的方式进行电阻炉1的操作。如后文中的详细说明,假设不允许侵蚀层要被侵蚀或已被侵蚀的情况下,即使合金的生产效率降低也要优先保护炉体10而进行电阻炉1的操作。浇注部102连通第五耐火材料层1015的内侧和铁皮100的外侧,在炉体10内制造的合金从该浇注部102浇注到例如浇包等其他容器。炉盖11为用于覆盖炉体10的上部开口的盖体。在炉盖11设置有与供给单元12以及电极13对应的开口部。各供给单元12在如图2所示相互分离的多个供给位置12a穿过炉盖11的开口部从炉体10的上方向炉体10内分别供给原料及助熔剂。供给单元12有时也称为滑槽(Chute)。各电极13是如图2所示相互分离设置并穿过炉盖11的开口部从位于炉体10的上方的料仓(Silo)(贮矿室)插入炉体10的内部的棒状构件,通过向这些电极13供电,炉体10内的原料熔融而制造合金。各电极13通过众所周知的构成设置为能够升降。此外,供给到各电极13的电力能够各自进行控制。冷却单元14在相互分离的多个冷却位置分别冷却炉体10,例如能够由从水冷套(Watercoolingjacket)或喷嘴对铁皮100进行喷雾的装置等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冷却位置设置于炉体10的外表面,并且沿炉体10的高度周向及高度方向相互分离。各冷却单元14对炉体10的冷却量能够各自进行控制。温度传感器15分别在沿炉体的周向及高度方向相互分离的多个温度检测位置检测炉体10的温度,能够由例如热电偶等构成。具体而言,温度传感器15设置于作为不允许侵蚀层的第三耐火材料层1013的内部,检测第三耐火材料层1013的温度。温度传感器15在第三耐火材料层1013的内部检测温度的位置是任意的,但是优选温度传感器15检测沿炉体10的径向的第三耐火材料层1013的厚度方向的中央位置的温度。本实施方式的电阻炉1不是分批(Batch)进行操作而是连续进行操作。即,向炉体10连续或断续地供给原料10,不清空炉体10而连续地制造合金。接着,图3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阻炉1的运用方法中所使用的管理类别的说明图。例如,如本申请人的日本专利第5137990号公报等公开的那样,通过基于沿炉体10的径向的两个位置的温度以及各耐火材料层1011~1015的厚度及热传导率进行热传导计算,能够推断各耐火材料层1011~1015的剩余厚度。换句话说,能够推断若温度传感器15的检测温度(不允许侵蚀层的温度)为何种程度,则各耐火材料层1011~1015被侵蚀何种程度。例如,将各耐火材料层1011~1015的厚度(未被侵蚀的状态的厚度)及热传导率、以及自内衬(self-lining)的厚度及热传导率假设为如下表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自内衬是指在炉体10的内表面凝固的原料,其能够作为耐火材料层的保护材料使用。各耐火材料层1011~1015及自内衬的热传导率依赖于各原材料。[表1]表1各耐火材料层以及自内衬的厚度以及热传导率在沿炉体10的径向的两个位置的温度中,一个能够使用温度传感器15的检测温度(沿炉体10的径向的第三耐火材料层1013的厚度方向的中央位置的温度),另一个能够使用通过冷却进行温度管理的铁皮100的温度。铁皮100的温度设为40℃。此时,铁皮100与第三耐火材料层1013的厚度方向的中央位置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阻炉的运用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阻炉的运用方法,电阻炉具备:炉体;多个电极,相互分离地配置并且能够升降地设置且从所述炉体的上方插入所述炉体的内部;以及多个温度传感器,在沿所述炉体的周向及高度方向相互分离的多个温度检测位置分别检测所述炉体的温度,所述电阻炉通过向各电极供电而熔融所述炉体内的原料来连续制造合金,所述电阻炉的运用方法包含:在开始所述电阻炉的操作之前,规定与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对应的多个管理类别,并且对各管理类别分配管理作业的步骤;在开始所述电阻炉的操作之后,判断由各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检测温度与所述多个管理类别中的哪个管理类别对应的步骤;以及在判断所述检测温度所对应的管理类别之后,进行分配于该管理类别的管理作业的步骤,所述管理作业具有抑制所述检测温度上升的温度检测位置的耐火材料的侵蚀以及促进该温度检测位置的自内衬的形成的至少一个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2.12 JP 2014-2519921.一种电阻炉的运用方法,电阻炉具备:炉体;多个电极,相互分离地配置并且能够升降地设置且从所述炉体的上方插入所述炉体的内部;以及多个温度传感器,在沿所述炉体的周向及高度方向相互分离的多个温度检测位置分别检测所述炉体的温度,所述电阻炉通过向各电极供电而熔融所述炉体内的原料来连续制造合金,所述电阻炉的运用方法包含:在开始所述电阻炉的操作之前,规定与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对应的多个管理类别,并且对各管理类别分配管理作业的步骤;在开始所述电阻炉的操作之后,判断由各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检测温度与所述多个管理类别中的哪个管理类别对应的步骤;以及在判断所述检测温度所对应的管理类别之后,进行分配于该管理类别的管理作业的步骤,所述管理作业具有抑制所述检测温度上升的温度检测位置的耐火材料的侵蚀以及促进该温度检测位置的自内衬的形成的至少一个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阻炉的运用方法,其中,所述管理作业包含:通过变更在相互分离的多个供给位置供给到所述炉体的所述助熔剂的组成来变更所述助熔剂的熔点的助熔剂变更;变更所述供给位置处的所述原料的供给量以及尺寸的至少一个的原料变更;变更相互分离的多个冷却位置处的所述炉体的冷却量的冷却量变更;变更对所述电极的供电量的供电量变更;以及变更所述电极的高度位置的电极位置变更的至少一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阻炉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本公男片山贤一
申请(专利权)人:日新制钢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