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等径埋地阳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8026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5 14:5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非等径埋地阳极。该非等径埋地阳极包括:第一等径部,第一等径部与电源电连接;变径部,变径部的一端与第一等径部相连接;第二等径部,第二等径部与变径部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等径部的直径大于第二等径部的直径,第一等径部至第二等径部经变径部外径逐渐缩小。非等径埋地阳极的第一等径部的直径大于第二等径部的直径,使得第一等径部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二等径部的截面面积,进而能平衡电流在埋地阳极上的分布,避免电流集中端部(尖端)的问题,从而提高埋地阳极的寿命。

Unequal diameter buried anode

A non equal diameter buried anode is disclosed in this paper. The non equal diameter buried anode includes: first diameter, the first diameter part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power supply; reducing part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first portion of the variable diameter; second mm diameter, second mm diameter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reducing part; the diameter of the first diameter of more than second. Diameter, diameter, diameter of the first to second equal part by reducing outer diameter gradually reduced. The diameter of non equal diameter buried anode diameter greater than second of the first diameter of the diameter,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cross section area of the first diameter part is larger than second mm diameter, which can balance the current distribution in buried anode, to avoid concentration at the end of the current (tip) problems, thereby improving buried anod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等径埋地阳极
本技术涉及采油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非等径埋地阳极。
技术介绍
油田开发生产进入中后期,输油、输水等埋地管线的腐蚀情况愈发严重。腐蚀造成的管线穿孔进而导致管道泄漏的问题也较突出。施工人员常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的方式对埋地管线进行电化学防护。电流阴极保护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为埋地阳极。来自电源的直流电流通过埋地阳极向大地放电,电流经埋地管线再经阴极电缆返回电源。现有技术中,因为尖端效应,埋地阳极表面上的电流分布不均匀,电流密度较大的区域腐蚀较为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非等径埋地阳极,该非等径埋地阳极具有较佳的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非等径埋地阳极,所述非等径埋地阳极包括:纵长延伸的第一等径部,所述第一等径部与电源电连接;变径部,所述变径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等径部相连接;与所述第一等径部同向延伸的第二等径部,所述第二等径部与所述变径部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等径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等径部的直径;所述第一等径部至所述第二等径部经所述变径部外径逐渐缩小。优选的,所述第一等径部的直径与所述第二等径部的直径之间的差值为40~60毫米之间。优选的,所述变径部为圆台结构;所述变径部的一端的直径与所述第一等径部的直径相同,所述变径部的另一端的直径与所述第二等径部的直径相同。优选的,所述第一等径部、变径部以及第二等径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等径部、变径部以及第二等径部为铸铁材质。优选的,所述第一等径部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与所述电源的电缆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设在所述第一等径部上,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电缆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等径部上形成有一端开口的空腔,所述连接件部分位于所述空腔内。优选的,所述连接件部分穿设在所述第二等径部以及所述变径部内。优选的,所述第一等径部、变径部以及第二等径部同轴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二等径部的长度为所述第一等径部的长度的3到4倍。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现有技术中,与电源连接的埋地阳极的一端与埋地阳极的另一端的直径相同,因为尖端效应的存在,电流会在埋地阳极的另一端集中。当非等径埋地阳极与电源相电连接时,第二等径部作为非等径埋地阳极的端部(尖端)。非等径埋地阳极的第一等径部的直径大于第二等径部的直径,使得第一等径部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二等径部的截面面积。横截面积越大,电流也会越多,因此,通过改变埋地阳极两端的直径,进而能平衡电流在埋地阳极上的分布,避免电流集中端部(尖端)的问题,从而提高埋地阳极的寿命。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技术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技术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非等径埋地阳极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说明:1、第一等径部;2、变径部;3、第二等径部;4、连接件;5、空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非等径埋地阳极。参照图1所示,该非等径埋地阳极包括:第一等径部1,第一等径部1与电源电连接;变径部2,变径部2的一端与第一等径部1相连接;第二等径部3,第二等径部3与变径部2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等径部1的直径大于第二等径部3的直径,第一等径部1至第二等径部3经变径部2外径逐渐缩小。现有技术中,与电源连接的埋地阳极的一端与埋地阳极的另一端的直径相同,因尖端效应的存在,电流会在埋地阳极的另一端集中,进而加速电流集中的一端的腐蚀。当非等径埋地阳极与电源相电连接时,第二等径部3作为非等径埋地阳极的端部(尖端)。非等径埋地阳极的第一等径部1的直径大于第二等径部3的直径,使得第一等径部1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二等径部3的截面面积。横截面积越大,电流也会越多,因此,通过改变埋地阳极两端的直径,进而能平衡电流在埋地阳极两端上的分布,避免电流集中在某一端部(尖端)的问题,从而提高埋地阳极的寿命。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等径部1以及第二等径部3可以为一圆柱体。可以理解的,为了保证电流不会在第一等径部1或者第二等径部3上的某一表面集中,第一等径部1和第二等径部3的表面可以为光滑的表面,进而避免电流集中的问题。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等径部1的直径与第二等径部3的直径之间的差值为40~60毫米之间。第二等径部3的长度为第一等径部1的长度的3到4倍。第二等径部3的端部可以为表面光滑的圆弧面,避免存在曲率较大的弯折部,而导致尖端效应。变径部2作为第一等径部1和第二等径部3之间的过渡部分,可以设置在第一等径部1以及第二等径部3之间。变径部2的一端可以与第一等径部1相连接。变径部2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二等径部3相连接,进而组合形成非等径埋地阳极。其中,变径部2的一端的直径与第一等径部2的直径相同,变径部2的另一端的直径与第二等径部2的直径相同,变径部2由一端至另一端呈斜坡状过渡。更具体的,变径部2可以为一横向的截面面积由第一等径部1到第二等径部3逐渐变小的圆台。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等径部1、变径部2以及第二等径部3可以为铸铁材质,因此,非等径埋地阳极可以通过铸造等一体成型的方式制成。当然,在其它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非等径埋地阳极还可以为不锈钢或者合金钢的材质。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等径部1、变径部2以及第二等径部3可以同轴设置。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等径部1上可以设置有连接件4,用于与电源的电缆连接。具体的,连接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非等径埋地阳极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等径埋地阳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等径埋地阳极包括:纵长延伸的第一等径部,所述第一等径部与电源电连接;变径部,所述变径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等径部相连接;与所述第一等径部同向延伸的第二等径部,所述第二等径部与所述变径部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等径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等径部的直径;所述第一等径部至所述第二等径部经所述变径部外径逐渐缩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等径埋地阳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等径埋地阳极包括:纵长延伸的第一等径部,所述第一等径部与电源电连接;变径部,所述变径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等径部相连接;与所述第一等径部同向延伸的第二等径部,所述第二等径部与所述变径部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等径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等径部的直径;所述第一等径部至所述第二等径部经所述变径部外径逐渐缩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等径埋地阳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等径部的直径与所述第二等径部的直径之间的差值为40~60毫米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等径埋地阳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部为圆台结构;所述变径部的一端的直径与所述第一等径部的直径相同,所述变径部的另一端的直径与所述第二等径部的直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等径埋地阳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等径部、变径部以及第二等径部一体成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剪树旭剪新张少培刘海波管凡谊吴清东张映霞陈伟张凤波张春堂何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