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不饱和脂肪酸茶油的制备工艺和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7484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5 0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不饱和脂肪酸茶油的制备工艺,包括预处理、冷榨、毛油过滤、脱胶碱炼、脱色以及脱臭,该制备工艺,通过对茶籽进行冷压榨,无需加热,避免压榨过程中产生苯并芘、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出油率高,油渣分离效果好,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将压榨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增加了茶油中的有益物质;此外,该工艺中使用的过滤设备过滤效果好,易于清洗维护,提高了生产速度,提升了企业发展速度。

Pr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of high unsaturated fatty acid camellia oil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high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of camellia oil, including pretreatment, cold pressing, hair oil filter, degumming alkali refining, decoloring and deodorizing,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tea seed by cold pressing, without heating, avoid carcinogens such as benzopyrene, propylene amide produced press process in a high rate of oil sludge, good separation effect, improve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equipment, at the same time will squeeze the volatile substances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adding beneficial substances in tea oil; in addition, filtration equipment used in the process of filtering effect is good, easy cleaning and maintenance, improve production speed, enhance the speed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不饱和脂肪酸茶油的制备工艺和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不饱和脂肪酸茶油的制备工艺和设备,属于油脂加工

技术介绍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也是我国大力发展的油料作物。油茶的综合利用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角鲨烯、茶多酚等生物活性物质,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能提高血液抗氧化能力,降低胆固醇,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还能降低诸如胰岛素拮抗性糖尿病之类因代谢失调而引起的疾病的出现机率,是糖尿病、心脑血管患者及三高人群的首选食用油;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不聚脂”特性,不仅自身不在内脏及皮下沉积,而且能够阻止脂肪沉积,可以避免发胖,在医学上,茶油用于辅助治疗肥胖症,是一种“吃油不怕胖”的健康食用油.我国茶油生产普遍采用传统热榨制油工艺,由于原料炒制以及在榨油机内受到刚性摩擦和加压,产生300℃以上的高温,会破坏分解油品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大量营养物质,制得的茶油颜色深。当前,企业生产的山茶油大多采用脱壳后热榨的方法,边加热边压榨,但压榨过程中加热会使山茶油产生苯并芘、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影响茶油的质量,同时加热会产生一定量的水蒸气,增加了后续滤油的繁琐性,存在不足;同时在茶油的生产过程中,茶油中通常会存在大颗粒的杂质,如果不进行过滤,则会导致加工的茶油品质变差,而且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现有技术中的过滤装置,过滤效果差,过滤不理想,而且不方便清洗维护,进而严重制约生产速度,影响企业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不饱和脂肪酸茶油的制备工艺,通过对茶籽进行冷压榨,无需加热,避免压榨过程中产生苯并芘、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出油率高,油渣分离效果好,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将压榨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增加了茶油中的有益物质;此外,该工艺中使用的过滤设备过滤效果好,易于清洗维护,提高了生产速度,提升了企业发展速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不饱和脂肪酸茶油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预处理:预处理冷榨工艺油茶籽清选选用组合筛,可以筛去大杂、小杂、重杂、轻杂和灰尘,清选后的油茶籽进入剥壳机,将剥壳后的仁、壳混合物送入仁、壳分离筛分离,分离出的油茶籽仁经除铁后经轧胚机轧成粉末,即可入榨;S2冷榨:将轧后粉末送入冷榨机进行压榨,压榨时镗内温度不超过80℃,压榨过程中与外界隔离,挥发的物质经过抽气管冷凝后流至储存罐内,与精炼后的茶油混合;S3毛油过滤:榨出的含渣毛油经过毛油过滤机过滤,除去油中的不溶性杂质;S4脱胶碱炼:将步骤S3过滤后的油茶籽毛油泵入碱炼锅,得到高纯净的油茶籽油;S5脱色:将碱炼后的油输入脱色机内,以2-5℃/min的速度将油升温至90-100℃,加入毛油重量4-8%的混合脱色剂,将油温升至105-110℃,保持20-30min后降温,将脱色后的油与白土混合物输入立式叶片过滤机过滤,再经袋式过滤机精滤,除去油中残留脱色剂,得到去除色素,残皂和金属氧化物等的脱色油;S6脱臭:脱色油进入脱臭装置,除去油中的空气,然后向脱色油中加入0.01-0.02%的柠檬酸,再将脱色油加热到脱臭温度240-260℃后进入脱臭机进行脱臭,真空度维持在250-280Pa,保持3-4h,再冷却至50-60℃;S7冷冻:脱臭油进入冷冻装置,将脱臭油冷冻到温度-2-6℃后,于该温度下保温48h,然后进行过滤,即得高不饱和脂肪酸茶油,然后注入储存罐中。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为:将步骤S3过滤后的油茶籽毛油泵入碱炼锅,预热至30-40℃,加入0.2-0.3%的磷酸进行脱胶,搅拌20-30min,离心分离出皂角;根据脱胶后油的酸价,对于酸价较低的油可以不进行碱炼,少量的游离脂肪酸可以在脱臭过程中加以去除,对于品质较差的油需加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碱液进行脱酸处理,具体过程如下:将毛油升温至35-40℃,根据毛油的酸价及重量,用12-18玻美度计量称取碱液注入毛油中,边加碱液边搅拌,搅拌速度为60-80r/min,加完碱后继续搅拌10-15min,然后以1-2℃/min的速度升温至50-60℃,在30-40r/min转速下搅拌10-15min,静置8-12h,将碱炼后的油泵入水洗锅中,升温至75-80℃,加入相当于油重5-10%的热水,搅拌降温静置1-2h后,打开锅底阀门放水,重复上述过程2-3次,以得到高纯净的油茶籽油。进一步的,所述混合脱色剂由20-40%的椰壳活性炭、10%-20%的茶油果壳活性炭、25-35%的活性白土和15-25%的沸石组成的混合物。进一步的,所述混合脱色剂由35%的椰壳活性炭、15%的茶油果壳活性炭、30%的活性白土和20%的沸石组成的混合物。进一步的,步骤S3中的毛油过滤机包括包括粗滤机构以及精滤机构;所述粗滤机构包括球型的过滤网、套设于过滤网外部的球型的壳体以及进液管;所述过滤网顶部与进液管下端垂直连通;壳体下部开有多个弧形的进液口;所述壳体下方设置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驱动一空心的转轴转动,转轴上端与壳体底端固定连接,下端与一底座转动连接,转轴外部套设有环形的接料槽,接料槽上端开口位于多个进液口正下方;所述接料槽通过一送料管与精滤机构的外壳的上端面连通,送料管上设置有第一抽液泵,外壳的下部中心垂直连通出料管,出料管内嵌设有细过滤网板;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两硅胶气囊,两硅胶气囊相对设置,硅胶气囊通过一导气管与一气罐连通,导气管上设置有充气泵;所述壳体包括上半球壳以及下半球壳;所述上半球壳的下端环形面设置有环形的凸块,凸块侧壁上均匀贯穿有多个第一螺孔;所述下半球壳上端环形面开有环形的凹槽,凹槽远离圆心一侧壁均匀贯穿开有多个第二螺孔,靠近圆心一内侧壁开有螺纹槽;凸块与凹槽配合,一螺栓依次穿过第二螺孔和第一螺孔并与螺纹槽螺纹连接;所述凸块与凹槽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圈;所述出料管包括上管以及下管;上管和下管的半径均从上至下依次减小,上管的下部与下管的上部螺纹连接;所述下管上部内壁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用于支撑细过滤网板;所述底座内设置有液压装置,液压装置的液压杆向上依次穿过转轴内部、壳体以及过滤网并与一水平设置的圆形的柔性压实板可拆卸连接,柔性压实板位于过滤网内部;所述柔性压实板的圆周与过滤网内壁之间形成可供茶油流下的通道;所述柔性压实板上开有圆形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壁下部设置有卡环;一卡板套设于通孔内且位于卡环下方;所述卡板上端面沿圆周均匀设置有多根柔性件,柔性件的上端与卡环的下端面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卡板上开有供茶油通过的细孔。进一步的,步骤S2所采用的冷榨机包括竖直固定设置的筒体、密封滑动套设在筒体内的活塞组件、设置在筒体下方的偏心轮组件件以及设置在筒体上方的出渣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上活塞和下活塞;所述上活塞与下活塞之间的筒体内固定有密封分隔板;一竖直固定在上活塞下端中心的上杆向下密封滑动穿过密封分隔板;所述上杆下端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下活塞上端设置有与第一磁铁相吸的第二磁铁;所述上活塞、密封分隔板以及筒体的内壁围合成燃烧膨胀腔;所述燃烧膨胀腔内设置有燃料喷嘴、可开闭的进气口、可开闭的出气口以及点火装置;所述偏心轮组件包括转盘和连杆;所述连杆下端铰接在转盘的偏心位置上,上端铰接在下活塞下端中心;所述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不饱和脂肪酸茶油的制备工艺和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不饱和脂肪酸茶油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 预处理:预处理冷榨工艺油茶籽清选选用组合筛(1),可以筛去大杂、小杂、重杂、轻杂和灰尘,清选后的油茶籽进入剥壳机(2),将剥壳后的仁、壳混合物送入仁、壳分离筛分离,分离出的油茶籽仁经除铁后经轧胚机(3)轧成粉末,即可入榨;S2 冷榨:将轧后粉末送入冷榨机(4)进行压榨,压榨时镗内温度不超过80℃,压榨过程中与外界隔离,挥发的物质经过抽气管(4412)冷凝后流至储存罐(11)内,与精炼后的茶油混合;S3 毛油过滤:榨出的含渣毛油经过毛油过滤机(5)过滤,除去油中的不溶性杂质;S4 脱胶碱炼:将步骤S3过滤后的油茶籽毛油泵入碱炼锅(6),得到高纯净的油茶籽油;S5 脱色:将碱炼后的油输入脱色机(8)内,以2‑5℃/min的速度将油升温至90‑100℃,加入毛油重量4‑8%的混合脱色剂,将油温升至105‑110℃,保持20‑30min后降温,将脱色后的油与白土混合物输入立式叶片过滤机过滤,再经袋式过滤机精滤,除去油中残留脱色剂,得到去除色素,残皂和金属氧化物等的脱色油;S6 脱臭:脱色油进入脱臭装置(9),除去油中的空气,然后向脱色油中加入0.01‑0.02%的柠檬酸,再将脱色油加热到脱臭温度240‑260℃后进入脱臭机进行脱臭,真空度维持在250‑280Pa,保持3‑4h,再冷却至50‑60℃;S7 冷冻:脱臭油进入冷冻装置(10),将脱臭油冷冻到温度‑2‑6℃后,于该温度下保温48h,然后进行过滤,即得高不饱和脂肪酸茶油,然后注入储存罐(11)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不饱和脂肪酸茶油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预处理:预处理冷榨工艺油茶籽清选选用组合筛(1),可以筛去大杂、小杂、重杂、轻杂和灰尘,清选后的油茶籽进入剥壳机(2),将剥壳后的仁、壳混合物送入仁、壳分离筛分离,分离出的油茶籽仁经除铁后经轧胚机(3)轧成粉末,即可入榨;S2冷榨:将轧后粉末送入冷榨机(4)进行压榨,压榨时镗内温度不超过80℃,压榨过程中与外界隔离,挥发的物质经过抽气管(4412)冷凝后流至储存罐(11)内,与精炼后的茶油混合;S3毛油过滤:榨出的含渣毛油经过毛油过滤机(5)过滤,除去油中的不溶性杂质;S4脱胶碱炼:将步骤S3过滤后的油茶籽毛油泵入碱炼锅(6),得到高纯净的油茶籽油;S5脱色:将碱炼后的油输入脱色机(8)内,以2-5℃/min的速度将油升温至90-100℃,加入毛油重量4-8%的混合脱色剂,将油温升至105-110℃,保持20-30min后降温,将脱色后的油与白土混合物输入立式叶片过滤机过滤,再经袋式过滤机精滤,除去油中残留脱色剂,得到去除色素,残皂和金属氧化物等的脱色油;S6脱臭:脱色油进入脱臭装置(9),除去油中的空气,然后向脱色油中加入0.01-0.02%的柠檬酸,再将脱色油加热到脱臭温度240-260℃后进入脱臭机进行脱臭,真空度维持在250-280Pa,保持3-4h,再冷却至50-60℃;S7冷冻:脱臭油进入冷冻装置(10),将脱臭油冷冻到温度-2-6℃后,于该温度下保温48h,然后进行过滤,即得高不饱和脂肪酸茶油,然后注入储存罐(11)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不饱和脂肪酸茶油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为:将步骤S3过滤后的油茶籽毛油泵入碱炼锅(6),预热至30-40℃,加入0.2-0.3%的磷酸进行脱胶,搅拌20-30min,离心分离出皂角;根据脱胶后油的酸价,对于酸价较低的油可以不进行碱炼,少量的游离脂肪酸可以在脱臭过程中加以去除,对于品质较差的油需加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碱液进行脱酸处理,具体过程如下:将毛油升温至35-40℃,根据毛油的酸价及重量,用12-18玻美度计量称取碱液注入毛油中,边加碱液边搅拌,搅拌速度为60-80r/min,加完碱后继续搅拌10-15min,然后以1-2℃/min的速度升温至50-60℃,在30-40r/min转速下搅拌10-15min,静置8-12h,将碱炼后的油泵入水洗锅(7)中,升温至75-80℃,加入相当于油重5-10%的热水,搅拌降温静置1-2h后,打开锅底阀门放水,重复上述过程2-3次,以得到高纯净的油茶籽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不饱和脂肪酸茶油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脱色剂由20-40%的椰壳活性炭、10%-20%的茶油果壳活性炭、25-35%的活性白土和15-25%的沸石组成的混合物。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不饱和脂肪酸茶油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脱色剂由35%的椰壳活性炭、15%的茶油果壳活性炭、30%的活性白土和20%的沸石组成的混合物。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不饱和脂肪酸茶油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的毛油过滤机(5)包括包括粗滤机构(51)以及精滤机构(52);所述粗滤机构(51)包括球型的过滤网(511)、套设于过滤网(511)外部的球型的壳体(512)以及进液管(513);所述过滤网(511)顶部与进液管(513)下端垂直连通;壳体(512)下部开有多个弧形的进液口(5121);所述壳体(512)下方设置有转动电机(53),转动电机(53)驱动一空心的转轴(531)转动,转轴(531)上端与壳体(512)底端固定连接,下端与一底座(54)转动连接,转轴(531)外部套设有环形的接料槽(532),接料槽(532)上端开口位于多个进液口(5121)正下方;所述接料槽(532)通过一送料管(533)与精滤机构(52)的外壳(521)的上端面连通,送料管(533)上设置有第一抽液泵(5331),外壳(521)的下部中心垂直连通出料管(522),出料管(522)内嵌设有细过滤网板(5221);所述外壳(521)内设置有两硅胶气囊(523),两硅胶气囊(523)相对设置,硅胶气囊(523)通过一导气管(524)与一气罐(525)连通,导气管(524)上设置有充气泵(526);所述壳体(512)包括上半球壳(5122)以及下半球壳(5123);所述上半球壳(5122)的下端环形面设置有环形的凸块(5124),凸块(5124)侧壁上均匀贯穿有多个第一螺孔(5126);所述下半球壳(5123)上端环形面开有环形的凹槽(5125),凹槽(5125)远离圆心一侧壁均匀贯穿开有多个第二螺孔(5127),靠近圆心一内侧壁开有螺纹槽(5128);凸块(5124)与凹槽(5125)配合,一螺栓依次穿过第二螺孔(5127)和第一螺孔(5126)并与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玉栋卢玉胜林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胜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