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黎超专利>正文

一种管换热器的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52491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6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换热器的改进结构,包括本体和钛管,分别密封设于本体上下两端的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本体侧壁上下两端端部各设有进出口,所述钛管一端伸出上盖体外与供热铜管连接,钛管另一端伸出上盖体外与回热管连接,所述本体内设有圆管状支架,所述钛管中部绕设于圆管状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置合理,换热效率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Improved structure of pipe heat exchang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heat exchangers, especially relates to an improved structure of a heat exchanger, which comprises a body and a titanium tube, seals were arranged on the main body at the two ends of the cover body and a lower cover body, wherein the side wall of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the end of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the titanium tube end extended the upper cov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 vitro heating tube, titanium tube on the other end extends out of the cover body and heat pipe connection, the tubular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the body, the titanium tube is wound around the central tubular scaffol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structure and high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换热器的改进结构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现有换热器的结构设置不合理,换热效率较低,因此有必要对现在技术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置合理、换热效果高的管换热器的改进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管换热器的改进结构,包括本体和钛管,分别密封设于本体上下两端的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本体侧壁上下两端端部各设有进出口,所述钛管一端伸出上盖体外与供热铜管连接,钛管另一端伸出上盖体外与回热管连接,所述本体内设有圆管状支架,所述钛管中部绕设于圆管状支架上。所述供热铜管和钛管通过铜钛复合管固定连接。所述铜钛复合管由内层钛管和外层铜管爆炸复合工艺制成,所述供热铜管与外层铜管焊接连接,所述钛管与内层钛管焊接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钛管一端伸出上盖体外与供热铜管连接,钛管另一端伸出上盖体外与回热管连接,所述本体内设有圆管状支架,所述钛管中部绕设于圆管状支架上。本技术结构设置合理,换热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中:1、本体;2、上盖体;3、下盖体;4、圆管状支架;5、钛管;6、进出口;8、供热铜管;9、铜钛复合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管换热器的改进结构,包括本体1和钛管5,分别密封设于本体1上下两端的上盖体2和下盖体3,所述本体1侧壁上下两端端部各设有进出口6,上述部件构成本技术主体结构。所述钛管5一端伸出上盖体2外与供热铜管8连接,钛管5另一端伸出上盖体2外与回热管连接,所述本体1内设有圆管状支架4,所述钛管5中部绕设于圆管状支架4上。所述供热铜管8和钛管5通过铜钛复合管9固定连接。具体而言,所述铜钛复合管9由内层钛管和外层铜管爆炸复合工艺制成,所述供热铜管8与外层铜管焊接连接,所述钛管5与内层钛管焊接连接。这样连接设置,具体很好的密封性能,较传统的螺杆、螺母以及喇叭口连接,出现破损的机会大幅度降低,冷媒泄露的机率大大降低,换热效果更佳。工作原理:本技术所述供热铜管8,钛管5以及回热管共同组成冷媒回路,而两个进出口6以及本体1内空腔共同组成流体回路,在本体1内实现热交换。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换热器的改进结构,包括本体(1)和钛管(5),分别密封设于本体(1)上下两端的上盖体(2)和下盖体(3),所述本体(1)侧壁上下两端端部各设有进出口(6),其特征在于:所述钛管(5)一端伸出上盖体(2)外与供热铜管(8)连接,钛管(5)另一端伸出上盖体(2)外与回热管连接,所述本体(1)内设有圆管状支架(4),所述钛管(5)中部绕设于圆管状支架(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换热器的改进结构,包括本体(1)和钛管(5),分别密封设于本体(1)上下
两端的上盖体(2)和下盖体(3),所述本体(1)侧壁上下两端端部各设有进出口(6),
其特征在于:所述钛管(5)一端伸出上盖体(2)外与供热铜管(8)连接,钛管(5)另
一端伸出上盖体(2)外与回热管连接,所述本体(1)内设有圆管状支架(4),所述钛管
(5)中部绕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超
申请(专利权)人:黎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