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5078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4 00:31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夹持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之间并相互紧贴接触的金属中板、及将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与金属中板注塑成型于一体的绝缘本体,所述金属中板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接触的两个表面分别形成有绝缘层以使所述金属中板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之间相互电性隔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为Type C USB插座,承载电流更高,制造流程更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指一种TypeC型USB插座。
技术介绍
为提供更强的功能要求,TypeC型USB连接器提供了多达24根导电端子的组合,TypeC型USB插座的导电端子呈上下两排对称设置以支持正反插,为提供良好的高速传输性能并加强对接舌部的强度,上下两排端子之间夹持一屏蔽金属板,而导电端子需要确保在有限的空间内不接触屏蔽金属板,这使得制造时,需要进行多达3-4次的注射成型操作,大大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制造简单、成本较低的电连接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夹持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之间并相互紧贴接触的金属中板、及将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与金属中板注塑成型于一体的绝缘本体,所述金属中板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接触的两个表面分别形成有绝缘层以使所述金属中板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之间相互电性隔离。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朝向所述金属中板的表面形成有绝缘层。优选地,用于冲压形成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的金属板材的一侧表面处理形成有绝缘层,所述设有绝缘层的金属板材冲压形成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优选地,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自所述基部前向延伸形成的对接部。优选地,所述金属中板包括主体部、形成于所述主体部横向两侧的卡扣槽、及自所述主体部后端延伸形成的焊接部。优选地,所述金属中板先整体进行表面绝缘处理,再将所述卡扣槽位置处的绝缘层刮落,使所述卡扣槽处处于可导通状态。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的每个导电端子包括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前向延伸并露出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对接部的上下表面的接触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后向延伸形成的焊脚。优选地,所述金属中板加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的厚度为0.70mm,其中所述金属中板的厚度为0.10mm,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的厚度分别为0.30mm。优选地,所述金属中板加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的厚度为0.70mm,其中所述金属中板及其绝缘层的厚度为0.20mm,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的厚度分别为0.25mm。本技术的TypeC型USB插座在所述金属中板的上下表面处理形成绝缘层,或者在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朝向所述金属中板的一侧表面处理形成绝缘层。使得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可以直接接触贴紧所述金属中板,在注塑成型时,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直接贴紧固定,可轻松实现一次注塑成型,而无需再进行多次注塑成型操作,降低了制造成本。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上下排导电端子与金属中板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上下排导电端子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金属中板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沿图1所示A-A虚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为TypeC型USB插座,包括第一端子组20、第二端子组30、夹持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20,30之间的金属中板40、及将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20,30与金属中板40注塑成型于一体的绝缘本体10。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基部11、自所述基部11前向延伸形成的对接部12、及自所述基部11后向延伸形成的定位部13。所述金属中板40包括主体部41、形成于所述主体部41横向两侧的卡扣槽43、及自所述主体部41后端延伸形成的焊接部42,所述主体部41前端形成缺口44以利于熔融塑胶在垂直方向流动成型所述绝缘本体10。所述第一端子组20、第二端子组30分别位于所述金属中板40相背的两个表面并紧贴接触所述金属中板40的表面。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20,30的每个导电端子包括固持部21、自所述固持部21前向延伸并露出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对接部12的上下表面的接触部22、及自所述固持部21后向延伸并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定位部13上的焊脚23。所述第一端子组20与第二端子组30的焊脚23在横向方向上排成两列,且焊接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端子组20在所述焊脚23与所述固持部21之间形成折弯部24以使所述第一端子组20的焊脚23与所述第二端子组30的焊脚23相互错位,以方便所述第一端子组20与第二端子组30的连接所述焊脚23的料带不再插拔方向上冲突,实现一次注塑成型的效果。所述金属中板40上下两个表面形成有绝缘层,或者所述第一端子组20与第二端子30朝向所述金属中板40的表面形成有绝缘层,或者所述金属中板40上下两个表面与所述第一端子组20与第二端子30朝向所述金属中板40的表面均形成有绝缘层。所述金属中板40横向两侧的卡扣槽43位置处不被绝缘层包覆而处于可导通状态。所述绝缘层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实现,如若所述金属中板40采用铝或铝合金的情况,可以在所述金属中板40表面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形成绝缘的氧化膜。若所述金属中板40采用钢铁材质,则可以对所述金属中板40表面进行磷化处理形成绝缘的磷酸盐膜。除上述办法之外,还可以采用电镀、化学镀、气相镀等方式在所述金属中板40表面形成绝缘层。同理,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20,30朝向所述金属中板40一侧表面采用同样技术可形成绝缘层。所述金属中板40可以先整体进行表面绝缘处理,而后再将所述卡扣槽43位置处的绝缘层刮落即可。而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20,30可以先将板材的一侧表面进行绝缘处理,而后再进行冲压工艺形成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20,30。所述金属中板40加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20,30的厚度为0.70mm,所述金属中板40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20,30的厚度方案有如下两种最优方案:所述金属中板40及其绝缘层的厚度为0.10mm,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20,30的厚度为0.30mm,如此可以使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20,30的电源端子通过更大的电流,为智能终端快速充电提供基础;或者所述金属中板40及其绝缘层的厚度为0.20mm,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20,30的厚度为0.25mm,如此可以使所述金属中板40具有较高的强度,保证插拔过程中不易损坏。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如下:提供金属中板40、第一、第二端子组20,30,所述金属中板40的上下两个表面设有绝缘层;将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20,30分别置于所述金属中板40的上下两个表面上并相互紧贴夹持;将上下夹持并紧贴所述金属中板40的第一、第二端子组20,30定位于注塑模具内进行注塑成型形成将所述金属中板40、第一、第二端子组20,30固持于一体的绝缘本体10。本技术的TypeC型USB插座在所述金属中板40的上下表面处理形成绝缘层,或者在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20,30朝向所述金属中板40的一侧表面处理形成绝缘层。使得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20,30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夹持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之间并相互紧贴接触的金属中板、及将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与金属中板注塑成型于一体的绝缘本体,所述金属中板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接触的两个表面分别形成有绝缘层以使所述金属中板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之间相互电性隔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夹持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之间并相互紧贴接触的金属中板、及将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与金属中板注塑成型于一体的绝缘本体,所述金属中板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接触的两个表面分别形成有绝缘层以使所述金属中板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之间相互电性隔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朝向所述金属中板的表面形成有绝缘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用于冲压形成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的金属板材的一侧表面处理形成有绝缘层,所述设有绝缘层的金属板材冲压形成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自所述基部前向延伸形成的对接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中板包括主体部、形成于所述主体部横向两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雷李亚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