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新型阀座且易于组装的对夹式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4741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阀门,尤其涉及一种设有新型阀座且易于组装的对夹式蝶阀,包括阀体,设于阀体内的蝶板,设于蝶板两端的阀杆,设于阀体与蝶板之间的阀座,设于阀体顶部的阀杆支架,设于阀杆支架上方的手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进了阀座结构,一方面使得阀座与阀体固定稳固,另一方面减少阀板在闭合时对阀座的压力,防止影响阀座与阀体的固定结构,并且便于对阀板的开启与关闭,另外,还有助于保证阀板与阀座贴合紧密,保证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有新型阀座且易于组装的对夹式蝶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阀门,尤其涉及一种设有新型阀座且易于组装的对夹式蝶阀。
技术介绍
蝶阀又叫翻板阀,是一种结构简单的调节阀,可用于低压管道介质的开关控制的蝶阀是指关闭件(阀瓣或蝶板)为圆盘,围绕阀轴旋转来达到开启与关闭的一种阀,阀门可用于控制空气、水、蒸汽、各种腐蚀性介质、泥浆、油品、液态金属和放射性介质等各种类型流体的流动。普通对夹式蝶阀,通过发作与阀板紧密接触实现密封,阀座多通过卡槽卡在阀体,阀板在旋转时,尤其是在翻转至闭合位置时,阀板对阀座产生较大挤压,容易使的阀座产生偏移甚至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减小阀板旋转过程中与阀座的挤压且增强阀座固定强度的设有新型阀座且易于组装的对夹式蝶阀。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设有新型阀座且易于组装的对夹式蝶阀,包括阀体,设于阀体内的蝶板,设于蝶板两端的阀杆,设于阀体与蝶板之间的阀座,设于阀体上方的手柄,其中,所述蝶板中部设有沿其直径方向设置的阀杆通孔,所述阀杆包括上阀杆及下阀杆,所述阀体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阀杆座及下阀杆座,所述下阀杆座内设有下阀杆腔,下阀杆腔底部末端为锥形,下阀杆底部下阀杆腔形状相配合并嵌入下阀杆腔,下阀杆顶部插入阀杆通孔;所述上阀杆座上部向上侧伸出,且上阀杆座内设有上阀杆腔,上阀杆底部为键轴,阀杆通孔顶部设于与上阀杆底部相配合的上阀杆连接部,上阀杆底部连接于阀杆通孔且顶部穿过上阀杆座并与手柄固定连接;所述下阀杆的长度大于阀杆通孔内上阀杆底端与下阀杆顶端的长度;所述阀座外侧设有用于与阀体固定连接的安装卡槽;阀座内表面设有包括蝶板贴合面及设于蝶板贴合面两侧的弧形过渡部,所述弧形过渡部为沿阀座内表面边缘向蝶板贴合面内侧凹陷的弧面;所述蝶板贴合面向上拱起的弧面。所述阀座的安装卡槽包括主卡槽,设于主卡槽两侧槽壁的侧卡槽及设于主卡槽槽底的底卡槽,所述阀体在与阀座连接处的形状与安装卡槽相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改进了阀座结构,一方面使得阀座与阀体固定稳固,另一方面减少阀板在闭合时对阀座的压力,防止影响阀座与阀体的固定结构,并且便于对阀板的开启与关闭,另外,还有助于保证阀板与阀座贴合紧密,保证密封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阀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阀座截面示意图。图中:1.阀体,2.蝶板,3.阀座,4.阀杆通孔,5.手柄,6.上阀杆,7.下阀杆,8.上阀杆座,9.下阀杆座,10.蝶板贴合面,11.弧形过渡部,12.主卡槽,13.侧卡槽,14.底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阀体1,设于阀体内的蝶板2,设于蝶板两端的阀杆,设于阀体与蝶板之间的阀座3,设于阀体上方的手柄5,其中,所述蝶板中部设有沿其直径方向设置的阀杆通孔4,所述阀杆包括上阀杆6及下阀杆7,所述阀体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阀杆座8及下阀杆座9,所述下阀杆座内设有下阀杆腔,下阀杆腔底部末端为锥形,下阀杆底部下阀杆腔形状相配合并嵌入下阀杆腔,下阀杆顶部插入阀杆通孔;所述上阀杆座上部向上侧伸出,且上阀杆座内设有上阀杆腔,上阀杆底部为键轴,阀杆通孔顶部设于与上阀杆底部相配合的上阀杆连接部,上阀杆底部连接于阀杆通孔且顶部穿过上阀杆座并与手柄固定连接;所述下阀杆的长度大于阀杆通孔内上阀杆底端与下阀杆顶端的长度,保证下阀杆不会在阀门非水平放置时完全进入阀杆通孔,导致蝶板从阀座中滑脱;上下两段式阀杆的安装中,阀体在下侧设有底板需要分别将下阀板从下侧安装,上阀板从上侧安装,安装较为复杂;而本例中,阀杆部分组装时,将阀板定位后将下阀杆沿上阀杆腔插入阀杆通孔底部,然后将上阀杆底部的键轴固定于阀杆通孔;组装简单,节省操作时间。阀座内表面设有包括蝶板贴合面10及设于蝶板贴合面两侧的弧形过渡部11,所述弧形过渡部为沿阀座内表面边缘向蝶板贴合面内侧凹陷的弧面;所述蝶板贴合面向上拱起的弧面;调节阀门开闭时,旋转手柄,使阀板沿阀杆旋转,阀板的端面移动到阀座位置时,阀板的端面先接触阀座的弧形过渡部,弧形过渡部内侧凹陷,相对于平面的设计,有助于减小阀座表面与阀板之间的形变程度,从而减小阀板对阀座的挤压力,便于开启与关闭;蝶板贴合面略向上拱起,使得阀板闭合后,蝶板贴合面的拱起部分与阀板紧密接触,保证阀门的封闭效果;所述阀座外侧设有用于与阀体固定连接的安装卡槽;优选的,所述阀座的安装卡槽包括主卡槽12,设于主卡槽两侧槽壁的侧卡槽13及设于主卡槽槽底的底卡槽14,所述阀体在与阀座连接处的形状与安装卡槽相配合,设有卡入主卡槽的主卡接凸块,主卡接凸块顶部设有与底卡槽相配合的顶部卡接凸快,主卡接凸块两侧设有与侧卡槽配合的侧卡接凸块;主卡槽配合侧卡槽配合使得阀座在底部卡接稳固的同时在两侧通过侧卡接槽保证固定稳固。本技术改进了阀座结构,一方面使得阀座与阀体固定稳固,另一方面减少阀板在闭合时对阀座的压力,防止影响阀座与阀体的固定结构,并且便于对阀板的开启与关闭,另外,还有助于保证阀板与阀座贴合紧密,保证密封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设有新型阀座且易于组装的对夹式蝶阀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设有新型阀座且易于组装的对夹式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设于阀体内的蝶板,设于蝶板两端的阀杆,设于阀体与蝶板之间的阀座,设于阀体上方的手柄,其中,所述蝶板中部设有沿其直径方向设置的阀杆通孔,所述阀杆包括上阀杆及下阀杆,所述阀体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阀杆座及下阀杆座,所述下阀杆座内设有下阀杆腔,下阀杆腔底部末端为锥形,下阀杆底部下阀杆腔形状相配合并嵌入下阀杆腔,下阀杆顶部插入阀杆通孔;所述上阀杆座上部向上侧伸出,且上阀杆座内设有上阀杆腔,上阀杆底部为键轴,阀杆通孔顶部设于与上阀杆底部相配合的上阀杆连接部,上阀杆底部连接于阀杆通孔且顶部穿过上阀杆座并与手柄固定连接;所述下阀杆的长度大于阀杆通孔内上阀杆底端与下阀杆顶端的长度;所述阀座外侧设有用于与阀体固定连接的安装卡槽;阀座内表面设有包括蝶板贴合面及设于蝶板贴合面两侧的弧形过渡部,所述弧形过渡部为沿阀座内表面边缘向蝶板贴合面内侧凹陷的弧面;所述蝶板贴合面向上拱起的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有新型阀座且易于组装的对夹式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设于阀体内的蝶板,设于蝶板两端的阀杆,设于阀体与蝶板之间的阀座,设于阀体上方的手柄,其中,所述蝶板中部设有沿其直径方向设置的阀杆通孔,所述阀杆包括上阀杆及下阀杆,所述阀体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阀杆座及下阀杆座,所述下阀杆座内设有下阀杆腔,下阀杆腔底部末端为锥形,下阀杆底部下阀杆腔形状相配合并嵌入下阀杆腔,下阀杆顶部插入阀杆通孔;所述上阀杆座上部向上侧伸出,且上阀杆座内设有上阀杆腔,上阀杆底部为键轴,阀杆通孔顶部设于与上阀杆底部相配合的上阀杆连接部,上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振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安盛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