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调温远红外功能保暖絮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4499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蓄热调温远红外功能保暖絮片,具有三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包括远红外功能层、相变微胶囊蓄热调温层和热风粘合层组成;所述各层通过热风粘合工艺使低熔点纤维熔融而粘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将相变微胶囊、远红外发热合理结合,有利于提高保暧效果,制备多功能保暖絮片。同时采用热风粘合工艺,利用低熔点纤维熔融使相变微胶囊与絮片及各层粘合,工艺简单、流程短、不使用粘合剂,即符合环保要求又可保证保暖絮片的手感柔软、服用舒适性。蓄热调温远红外功能保暖絮片可用作服装、手套、鞋的保暖填充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热调温远红外功能保暖絮片
本技术属于功能性织物领域,具体是一种蓄热调温远红外功能保暖絮片。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发展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纺织品有了更高的需求,就纺织品保暖性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增加厚度进行保暖,而对其舒适度、功能性、轻薄化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纺织品中采用的保暖絮片大多厚重臃肿,不便于活动,只能满足保暖这一基本功能。开发质地轻薄、保暖、多功能絮片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近年来,材料中出现增加热源的方法来提高保暖效果,可实现保暖絮片轻薄化要求。相变材料可随环境温度变化改变相态吸收或释放大量的潜热,能够重复使用的新型绿色安全环保储能材料。目前多采用固液相变材料,微胶囊封装技术可解决固液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泄露问题,提高其使用效率。相变微胶囊是较理想的外加热源,可添加至保暖絮片中,制备蓄热调温保暖絮片。目前可通过两种方法制备蓄热调温保暖絮片,一是使用蓄热调温纤维,即将相变微胶囊添加至纤维中,但此方法由于添加量有限蓄热调温效果不明显;二是相变微胶囊通过涂层或浸渍方法与织物结合,虽然通过此方法可制备蓄热调温效果明显的保暖絮片,但由于粘合剂的作用严重影响织物手感、舒适性能等。热风粘合工艺可使用热风穿透纤网使低熔点纤维受热熔融而可使纤维网粘合,通过此工艺可将相变微胶囊添加至保暖絮片中而不影响其手感、舒适性。远红外功能纤维具有发热保健、保暖功能,利用其制备保暖絮片可增加保暖效果的同时赋予絮片保健等功能。而目前对于将远红外、相变微胶囊结合制备保暖絮片的报道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蓄热调温远红外保暖絮片。该保暖絮片由热熔粘合层、相变微胶囊蓄热调温层和远红外功能层组成。本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蓄热调温远红外保暖絮片,具有三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包括远红外功能层、相变微胶囊蓄热调温层和热风粘合层组成;所述各层通过热风粘合工艺使低熔点纤维熔融而粘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蓄热调温远红外保暖絮片将相变微胶囊、远红外发热合理结合,有利于提高保暖效果,制备多功能保暖絮片。远红外功能层贴近皮肤更有益于发热效果且其与外层导热系数不同,使相变微胶囊散发的热量更易通过远红外功能层传给人体,减少热量的浪费,提升能量的利用率。(2)本技术采用热风粘合工艺,利用低熔点纤维熔融使相变微胶囊与絮片及各层粘合,与传统涂层、浸渍方法相比,工艺简单、流程短、不使用粘合剂,即符合环保要求又可保证保暖絮片的手感柔软、服用舒适性。蓄热调温远红外保暖絮片可用作服装、手套、鞋的保暖填充材料。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蓄热调温远红外保暖絮片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蓄热调温远红外保暖絮片(简称保暖絮片,参见图1),包括远红外功能层1、相变微胶囊蓄热调温层2和热风粘合层3组成;所述各层通过热风粘合工艺使低熔点纤维熔融而粘合。所述远红外功能层1是由添加纳米陶瓷粉的远红外纤维及低熔点纤维混合铺网后,再经热风粘合工艺制得,是现有技术,参考文献是:焦晓宁,程博闻,裘康等.远红外熔喷保暖絮片的光蓄热性能[J].纺织学报,2006,27(8):76-79。康卫民,程博闻,焦晓宁等.远红外聚丙烯熔喷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的研究[J].产业用纺织品,2006,(2):19-22.远红外纤维中的纳米陶瓷粉可以发射远红外线,其频率与构成生物体细胞的分子、原子内的振动频率相同,所以容易被生物体吸收使分子内的振动加大,活化组织细胞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达到发热升温的作用,有利于絮片的保暖效果。另外,纳米陶瓷粉可以增加保暖絮片的导热率,远红外功能层1贴近皮肤有利于相变微胶囊散发的热量传给人体,减少热量的浪费,提升能量的利用率。所述相变微胶囊蓄热调温层2是低熔点纤维铺网后浸渍至分散相变微胶囊的水溶液中,晾干后经热风粘合工艺使相变微胶囊与纤维网粘合。所述相变微胶囊是以三聚氰胺-甲醛-尿素为囊壁,石蜡类相变材料为囊芯,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材料微胶囊,属于现有技术,制备方法的参考文献是:徐超星,杨文彬,杨序平等.尿素-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5,(1):22-25。黄全国,张凯,杨文彬等.三聚氰胺-甲醛相变微胶囊制备及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4,(3):34-38。所述热风粘合非织造布利用热风穿透纤维网使低熔点纤维受热熔融而可使纤维网及微胶囊粘合,属于现有技术参考文献是:周华.热熔纤维粘合法热风非织造保暖材料保暖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5。辛长征,杨秀琴,李建锋.热风法絮片的工艺设计[J].非织造布,2004,(2):17-22。相变微胶囊蓄热调温层2通过相变材料相转变释放吸收热量,具备一定的蓄热调温功能,使人体处于舒适的微环境中,石蜡类相变材料为正十四烷、正十六烷、正十八烷或正二十烷中的一种或几种。利用低熔点纤维经热风粘合工艺使相变微胶囊与保暖絮片结合,与传统涂层、浸渍方法相比,工艺简单、流程短、不使用粘合剂,即符合环保要求又可保证保暖絮片的手感柔软、服用舒适性。所述热风粘合层3是低熔点纤维铺网后经热风粘合工艺制得热风粘合非织造布,属于现有技术,有利于提高相变微胶囊蓄热调温层2相变微胶囊的粘结效果。所述各层通过热风粘合工艺使低熔点纤维熔融而粘合。无粘合剂使用,保证保暖絮片的柔软舒适性;所述远红外功能层1克重为20~30g/m2;所述相变微胶囊蓄热调温层2非织造基布克重为40~60g/m2;所述热风粘合层3克重为20~30g/m2。本技术未述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蓄热调温远红外功能保暖絮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热调温远红外功能保暖絮片,具有三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包括远红外功能层、相变微胶囊蓄热调温层和热风粘合层组成;所述各层通过热风粘合工艺使低熔点纤维熔融而粘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调温远红外功能保暖絮片,具有三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包括远红外功能层、相变微胶囊蓄热调温层和热风粘合层组成;所述各层通过热风粘合工艺使低熔点纤维熔融而粘合。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孙艳丽刘星徐磊杨华李孟轩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